加味香蘇散

理氣和中 中醫學 方劑學 解表劑 解表發汗 辛溫解表劑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ā wèi xiāng sū sǎn

2 概述

加味香蘇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八首。

3 醫宗金鑑·幼科心法要訣》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蘇散

3.1 組成

蒼朮陳皮川楝子甘草、蘇葉、香附(醋炒)[1]

3.2 用法用量

加連須蔥白,水、酒煎[1]

3.3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鑑·幼科心法要訣》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蘇散主治小兒小腸氣少腹脹控睾丸,引腰而痛[1]

4 醫學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蘇散

4.1 處方

紫蘇葉4.5克 陳皮 香附各3.6克 甘草2.1克(炙)荊芥 秦艽 防風 蔓荊子各3克 川芎1.5克 生薑2片

蘇葉5g、陳皮4g、香附4g、荊芥3g、秦艽3g、防風3g、蔓荊子3g、川芎2g、炙甘草3g、生薑3片[2]

4.2 製法

上銼一劑。

4.3 功能主治

醫學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蘇散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和中之功效[2]。主治四時感冒風寒之輕證[2]。症見頭痛項強鼻塞流涕,身體疼痛惡寒發熱無汗,胸膈痞悶,舌苔薄白,脈浮[2]

4.4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微覆似汗。

4.5 方解

四時感冒風寒之邪、兼有氣機鬱滯之證,治宜疏散風寒,兼以理氣和中[3]。方中蘇葉、荊芥腠理以散風寒,理肺胃以疏鬱滯,爲君藥[3]防風秦艽蔓荊子君藥風寒溼邪之邪以治頭身疼痛,爲臣藥[3]香附三焦之氣,陳皮舒肺脾之氣,川芎行血中之氣,有調和氣血之功,助君臣藥解表散邪,共爲佐藥[3]生薑散和胃炙甘草和中調和諸藥,爲使藥[3]。諸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理氣和中之功,使氣血和而微汗出,風寒散而表自解[3]

4.6 運用

1.本方臨牀主要用於治療寒性感冒輕證,並伴有氣滯[3]。當感冒風寒表現爲惡寒發熱鼻塞清涕頭項強痛,身體酸楚疼痛,並伴有胸腹部脹滿有堵塞感時,即可使用本方進行治療[3]

2.加減法:若伴有咳嗽者,可加桔梗前胡宣肺止咳;頭身重痛者,可加羌活白芷祛溼散風止痛;胸脘痞滿,不思飲食者,可加藿香佩蘭以芳香理氣開胃;孕婦感冒風寒者,可加蔥白淡豆豉,名香蘇蔥豉湯(《通俗傷寒論》方)[3]

3.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胃腸型感冒、孕婦感冒四時感冒風寒輕證者[3]

4.使用注意:本方藥輕力薄,對於感冒風寒溼邪之重證者,當另擇他方,不宜使用本方[3]

5.前證若頭腦痛甚者,加羌活2.4克、蔥白2根,自汗惡風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夾雜溫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朮4.5克;若兼停食,胸膈痞悶,加山楂麥芽蘿蔔子各4.5克。若太陽本證未罷,更兼口渴溺澀者,此爲膀胱腑證,加茯苓木通各4.5克;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鼻衄吐血,本方去生薑,加生地、赤芍丹蔘丹皮各4.5克;咽喉腫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便祕,加蘿蔔子枳殼;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氣冷,是兼中寒也,加乾薑肉桂之類,雖有表證,其散藥只用一二味,不必盡方;若挾暑氣,加入知母黃芩之類;乾嘔發熱而咳,爲表有水氣,加半夏茯苓時行疫癘,加蒼朮1.2克;梅核氣證,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蘇梗各2.4克;婦人經水適來,加當歸丹蔘;產後受風寒,加黑姜,當歸,其散劑減去大半;若稟質極虛,不任發散者,更用補中兼散之法。

4.7 歌訣

加味香蘇陳草風,荊艽姜蔓與川芎惡風身熱項痛,胸脘滿悶服之松[3]

4.8 摘錄

醫學心悟》卷二

5 丹臺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蘇散

5.1 處方

川芎3錢,紫蘇3錢,防風3錢,荊芥3錢,香附3錢,甘草3錢,羌活3錢,白芷3錢,葛根1錢,前胡1錢,蒼朮8分,天麻8分,黃芩8分。

5.2 功能主治

丹臺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蘇散傷風頭疼身熱鼻塞氣粗,噴嚏呵欠,呻吟不絕,見風便怕,灑淅微寒。

5.3 用法用量

蔥頭10個,生薑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爲度。

5.4 摘錄

丹臺玉案》卷六

6 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蘇散

6.1 處方

紫蘇2兩,香附子2兩,陳皮2兩,甘草2兩,桑白皮2兩,生地黃2兩,蘇木2兩,蟬蛻2兩,黃芩2兩。

6.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蘇散時行赤眼,暴發赤腫,怕日羞明疼痛難忍。

6.3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5錢,水1鍾半,燈草20莖,同煎8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6.4 摘錄

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7 證治準繩·傷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蘇散

7.1 組成

香附3兩,紫蘇梗2兩,陳皮1兩,甘草半兩。

7.2 製備方法

上藥銼散

7.3 功效主治

證治準繩·傷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蘇散具有解表的功效。

7.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1盞,加生薑3片,連根蔥白2莖,同煎熱服

7.5 運用

頭痛,加川芎白芷頭痛如斧劈,加石膏、連須蔥頭;偏正頭風;加細辛石膏薄荷太陽穴痛,加荊芥穗石膏傷風自汗,加桂枝傷寒無汗,加麻黃(去節)、乾薑傷風惡寒,加蒼朮傷風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去皮尖);傷風胸膈痞塞,加制枳殼傷風發熱不退,加柴胡黃芩傷風鼻塞聲重,咽膈不和,加苦梗、旋覆花傷風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傷風鼻內出血,加茅花;傷風氣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傷風鼻塞不通、頭昏,加羌活荊芥傷風不散,吐血不時,加生地黃傷風不解,耳內出膿疼痛,加羌活荊芥傷風不解,咽喉腫痛,加苦梗;傷風中脘寒,不思飲食,加去白青皮、枳殼傷風嘔吐噁心不止,加丁香半夏傷風頭暈眼花顛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傷風時作寒慄,加桂枝傷風痰壅,嘔惡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傷風後,時時作虛熱不退,加人蔘傷風飲食不能消化,加縮砂仁青皮傷風1向不解,作潮熱,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蔘、菴(艹閭);初感風頭痛作熱,鼻塞聲重,加羌活川芎;感風腰疼,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風渾身痛不止,加赤芍藥紫金皮;感風頸項強急,不能轉頭,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薑黃。茱萸7粒;小腹疼痛無時,不可忍,加木香、姜、棗;婦人忽然大便痛腫。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婦人被氣所苦,胸膈痞疼,脅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殼;婦女被氣疼所苦,加木香、縮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傷食吐嘔,泄瀉腹痛,加乾薑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1盞;飲酒太過,忽遍身發疸,或兩目昏黃,加山茵陳山梔子;中酒吐惡,加烏梅丁香;婦人經水將行,先作寒熱,加蘇木紅花;婦人產後作虛熱不退,煩渴,加人蔘地黃產後發熱不退,加人蔘黃耆,產後腰疼不已,加當歸、官桂;冷嗽不已,加乾薑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腳氣,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風寒發熱頭疼,加不換金正氣散;感寒頭痛壯熱惡寒身痛不能轉動,加生料五積散;飲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蘿蔔子;感寒頭痛發熱身疼,分陰陽,加敗毒、石膏;婦人產後風,腳手疼痛生料五積散人蔘敗毒散木瓜不換金正氣散生地黃川芎

8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蘇散

8.1 組成

香附1兩半,蘇葉1兩半,藿香3兩,陳皮半兩,甘草6錢,砂仁1兩(炒)。

8.2 製備方法

上藥爲散。

8.3 功能主治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蘇散治孕婦感冒,吐瀉,脈浮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去滓溫服

8.5 運用

轉筋,加木瓜胎動,加白朮;挾熱,加黃連白朮;挾寒,加白朮炮姜

8.6 各家論述

妊娠先傷於暑,復感於風,風暑合邪,肝胃受病,故吐瀉不已,胎因不安焉。香附調氣解鬱,蘇葉理血疏風藿香快胃祛暑,陳皮利氣和中,砂仁醒脾安胎氣,甘草緩中和胃氣也。爲散水煎,使風暑並解,則肝胃調和而吐瀉無不止,胎孕無不安矣。

9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蘇散

9.1 組成

蒼朮2錢,香附2錢,陳皮2錢,川楝肉2錢,甘草5分,蘇葉1錢半。

9.2 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蘇散小腸氣,腎核脹痛

9.3 用法用量

上作1服。酒、水各1盞,加連須蔥白5根,煎服。

10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之加味香蘇散

10.1 組成

香蘇散加鷺鷥藤、木香芍藥

10.2 功能主治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之加味香蘇散主治腿腳疼,足面赤腫,步履艱辛。

11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5.
  2. ^ [2]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3.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