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梗

中藥材 發散風寒藥 莖木類 中藥學 解表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sū gěng

2 英文參考

caulis perillae acutae[朗道漢英字典]

perilla ste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erillae caul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ulis Peri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erilla ste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紫蘇梗中藥名,出《本草蒙筌[1]。爲脣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乾燥[2]

4 別名

蘇梗[2]

紫蘇梗脣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乾燥[2]

紫蘇梗脣形科植物皺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或尖紫蘇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等的莖枝[2]

5 產地

紫蘇梗主產江蘇、湖北等地[2]

6 性味歸經

紫蘇梗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2]

7 紫蘇梗的功效與主治

紫蘇梗具有理氣舒鬱,和胃安胎的功效,治胸脘痞悶,氣滯腹脹噯氣嘔吐噎膈反胃胎動不安[2]

8 紫蘇梗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2]

9 紫蘇梗的化學成分

紫蘇梗的成分與紫蘇葉相同[2]

10 紫蘇梗的藥理作用

蘇梗有類似孕酮孕激素作用,還可誘導干擾素[2][2]

11 紫蘇梗的藥典標準

11.1 品名

紫蘇梗

Zisugeng

PERILLAE  CAULIS

11.2 來源

本品爲脣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乾燥莖。秋季果實成熟後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趁鮮切片曬乾

11.3 性狀

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鈍圓,長短不一,直徑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縱溝及細縱紋,節部稍膨大,有對生的枝痕和葉痕。體輕,質硬,斷面裂片狀。切片厚2~5mm,常呈斜長方形,木部黃白色,射線細密,呈放射狀,髓部白色,疏鬆或脫落。氣微香,味淡。

11.4 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幹,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迷迭香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µ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3:0.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11.5 檢查

11.5.1 水分

不得過9.0% (附錄Ⅸ H第一法)。

11.5.2 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 K)。

11.6 含量測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11.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1%甲酸溶液(38:62)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30nm。理論板數按迷迭香酸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1.6.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迷迭香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60%丙酮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11.6.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60%丙酮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再稱定重量,用60%丙酮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即得。

11.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µl與供試品溶液5~20µ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於0.10%。

11.7 紫蘇梗飲片

11.7.1 炮製

除去雜質,稍浸,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方形的厚片。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有的可見對生的枝痕和葉痕。切面木部黃白色,有細密的放射狀紋理,髓部白色,疏鬆或脫落。氣微香,味淡。

11.7.2 鑑別、檢查

藥材

11.7.3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脾經

11.7.4 功能與主治

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於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11.7.5 用法與用量

5~10g。

11.7.6 貯藏

乾燥處。

11.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99.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