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老年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ǎo nián rén zhuī jī dǐ dòng mài gòng xuè bú zú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老年人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senil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senile Vertebrobasilar arterialinsufficiency,senile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4 疾病分類

老年病科

5 疾病概述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低血壓等引起的中老年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症狀爲發作性眩暈,伴噁心嘔吐,可有耳鳴聽力減退。眩暈多在頭頸部快速轉動或體位改變時發生,雙下肢發軟,站立不穩,。有視力障礙者約佔40%,表現爲視力模糊,減退,複視幻視或黑蒙。

6 疾病描述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低血壓等引起的以眩暈頭昏、旋轉感、伴噁心嘔吐爲主的綜合徵,是中老年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7 症狀體徵

最主要的症狀爲發作性眩暈,伴噁心嘔吐,可有耳鳴聽力減退。眩暈多在頭頸部快速轉動或體位改變時發生,呈旋轉性、浮動性或搖擺性,雙下肢發軟,站立不穩,有地面移動或傾斜感,一般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或數天。有視力障礙者約佔40%,表現爲視力模糊,減退,複視幻視或黑蒙。若腦幹小腦受損時,出現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平衡障礙,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及交叉性癱等症狀。少數患者有猝倒發作,常在迅速轉頭時突發雙下肢無力倒地,意識清楚,能自行站立,數秒鐘或數分鐘後恢復,與腦幹網狀結構缺血使軀體肌張力突然降低有關。此外,尚可有偏頭痛記憶力減退及精神異常等表現。椎動脈周圍附着大量交感神經節後纖維,因此椎動脈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胃腸、呼吸及心血系統症狀,病變側Horner 徵陽性。尚可有頸項痠痛、後枕部痛、頸部活動受限等症。神經系統陽性體徵多很輕微,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顫,輕度錐體束徵(如肌力減退,腱反射活躍或亢進,腹壁反射不對稱等),Romberg 徵陽性,指鼻試驗不準確,面部或肢體感覺減退。下列幾種檢查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有一些幫助:①屈頸試驗:患者端坐,低頭屈頸,將頸部緊貼胸前,如果在30s 內出現頭暈頭脹症狀,試驗爲陽性。②伸頸試驗:端坐頭後仰,過度伸頸,使面部及額部呈水平位置,若在30s 內頭暈加重或頭脹痛爲陽性。③轉頸試驗:端坐伸頸或屈頸,向左或向右轉頸45°以上,觀察向何側轉頸時出現頭暈頭脹症狀陽性者多爲缺血竈側(表1)。

8 疾病病因

椎動脈由兩側鎖骨動脈發出,在第6 至第1 頸椎橫突孔內上升,經枕骨大孔入顱後,於腦橋下緣匯合成基底動脈,至中腦處分成左右兩側大腦動脈。椎基底動脈在顱內分出許多分支,其供血區包括腦幹內的腦神經,上行與下行傳導束聽覺前庭器官,顳葉,枕葉及丘腦等處,供血不足時,便出現複雜的臨牀症狀,且因受損部位、程度、側支循環的情況不同而有差異。病因絕大多數爲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動脈硬化、其他如低血壓、腦動脈炎、頸部大血管扭曲、心臟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狀態、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等也可能是發病原因。

9 病理生理

病機制可歸納爲以下幾方面:①血流動力學改變:患者椎基底動脈系統某一動脈原有嚴重狹窄或閉塞,平時靠側支循環尚可維持該處的血液供應,一旦血壓降低,腦血流量減少,靠側支循環供血的區域即可發生短暫性缺血。②機械因素:椎動脈動脈硬化先天性迂曲,過長而扭曲,或頸椎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當頭頸部過伸,過屈,或向一側轉動時常可出現供血不足。③血管壁病變:最常見者是腦動脈硬化,包括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動脈硬化兩種。此外,尚可有腦動脈炎先天血管異常、血管損傷等因素。④其他:如腦動脈盜血綜合徵、腦血管痙攣、高凝狀態、嚴重貧血等。總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多因素綜合所致,以頸椎病、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最多見。

10 診斷檢查

11 診斷:

1.多見於中老年人,有腦動脈硬化高血壓頸椎病低血壓心臟病史。

2.突發眩暈,與頭位有關,眩暈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或1~2 天,可出現水平性、垂直性或旋轉性眼球震顫,偶有耳鳴、耳聾。可伴有或不伴有相應的神經系統體徵。

3.常在1~2 天內症狀減輕或消失,以後可以再發。

4.影像檢查頸椎關節病的證據,前庭功能冷熱試驗正常或減退,經顱多普勒及BAEP 檢查有異常改變。

12 實驗室檢查

患者嘔吐嚴重者,鉀、氯可異常。

13 其他輔助檢查

1.頸椎拍片 包括正位、側位、斜位及過伸位,確定患者有無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頸椎間盤突出等異常改變。

2.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 根據其頻譜圖像,平均包絡線血流速度(vm)及搏動指數等指標,從枕窗檢測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可明確判定椎基底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血流動力學情況,測管腔有無狹窄或痙攣,爲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提供佐證。

3.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 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具有肯定價值,已獲得衆多學者的共識。由於腦幹受損的程度,發病時間與BAEP 檢測間隔時間的長短,以及病變本身的病理性質不同,均可使BAEP 的陽性率有差異。國內文獻報道由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眩暈患者,BAEP 異常率可達34.3%至75.0%,我院一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BAEP 異常率82.8%,表明BAEP 是一項有價值的輔助診斷方法,若能結合椎動脈顱外段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效果更佳。

4.前庭功能檢查 主要作冷熱試驗,有一部分病例出現單或雙側前庭功能減退。

5.眼震電圖 可以客觀描記眼球震顫的方向、速度、頻率、幅度以及一些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眼球震顫

6.頭顱和(或)頸椎CT 或MRI 檢查 瞭解腦幹或後顱窩有無其他病變。頸椎CT 檢查較普通平片更清晰,可發現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椎間隙變窄、頸椎間盤脫出及椎骨畸形等改變,CT 或MRI 在顯示橫突孔狹窄與椎動脈受壓方面有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作用,可酌情選用,對鑑別椎動脈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有較高價值。

7.其他 如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眼底、心電圖檢查判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亦有幫助。

14 鑑別診斷

1.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又稱內耳眩暈病,是由於內淋巴分泌過多或吸收障礙,引起膜迷路水腫,因而內淋巴壓力增高,導致內淋巴腔擴大以及內耳末梢器缺氧變性所致。臨牀以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耳鳴爲3 個主徵。眩暈可在任何時間突發,呈旋轉性,較劇,不能行走或站立,閉目靜臥可以緩解,常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每次發作持續數小時至數天,發作與頸部活動無關,冷熱試驗可見患側前庭功能減退,聽力檢查感音性耳聾影像檢查頸椎病表現,TCD 及BAEP 檢查有助鑑別。

2.腦幹小腦梗死 如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延髓背外側綜合徵),臨牀突發眩暈噁心嘔吐眼球震顫吞嚥困難、病竈側軟齶聲帶麻痹共濟失調、同側面部及對側半身痛、溫覺障礙、Horner 徵陽性,持續時間長,CT 或MRI 檢查對確診有重要價值。

3.腦橋小腦腫瘤 以聽神經瘤腦膜瘤、叄叉神經纖維瘤爲多見,經CT或MRI 檢查可明確診斷。

4.前庭神經元炎 急性發作眩暈,呈中度至重度,可有水平性眼球震顫,無耳聾耳鳴神經系統定位體徵,前庭功能冷熱試驗兩側減弱,病程較長,可持續4~6 周。

5.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 眩暈發作與位置密切相關,當某一特殊頭位時,突發中度眩暈噁心嘔吐較少見;水平性或旋轉性眼球震顫,持續10~20s。反覆試驗可逐漸適應不再出現眩暈與眼震,聽力前庭功能測定正常,無神經系統定位體徵。

15 治療方案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發作期由於眩暈嘔吐,常感恐懼焦慮,痛苦難受,應臥牀休息,噁心嘔吐明顯者,酌情補液,注意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儘可能避免各種外界環境刺激保持安靜。

1.急性發作期治療 急性發作期多有較嚴重的眩暈,伴噁心嘔吐、站立不穩、行動困難等症狀,應儘快控制。一般採取綜合措施,肌注或靜脈注射藥物爲主,減少口服藥物

(1)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種多糖類聚合物,輸入後能使血容量增加,有擴容作用。能覆蓋於紅細胞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表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常用250~500ml,靜滴,1 次/d,連用7~10 天。使用前應作過敏試驗,心功能不全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2)鹽酸川芎嗪注射液2~4ml/次,或丹蔘注射液8~16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中,靜滴,1 次/d,7~10 天爲1 療程。

(3)鹽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又名抗眩啶培他啶甲胺乙吡啶,爲一種組織胺類似藥,具有外周血管擴張作用,能改善微循環,特別是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從而消除內耳眩暈耳鳴等症,又能抑制組織胺釋放,產生抗過敏作用,4mg/片,2mg/支,2~4mg,肌注,2 次/d 或4~8mg口服,2~4 次/d。

(4)尼莫地平(nimodipine)或尼莫通(nimotop):爲選擇性地作用於腦血管平滑肌的鈣通道拮抗劑,對外周血管作用較小,對缺血性腦損傷有保護作用,尤其對缺血性腦血管痙攣的作用更明顯。尼莫地平(尼莫通)注射液10mg/瓶,常用10mg 加入5%葡萄糖液500ml 靜滴,1 次/d;或20~30mg 口服,3 次/d。

(5)抗膽鹼能藥物:如氫溴酸東莨菪鹼0.2~0.3mg,3 次/d;地芬尼多(眩暈停)25mg,3 次/d;阿托品0.3mg,3 次/d,或0.5mg 肌注;山莨菪鹼(654-2)注射液5~10mg,肌注等。

(6)安定藥:如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艾司唑侖(舒樂安定)均有較好的鎮靜及鬆弛肌肉作用,可酌情肌注或口服。

(7)倍他司汀(敏使朗):即甲胺乙吡啶的商品名,能增加頸內動脈血流量,改善腦及小腦循環,增加內耳血流量,消除膜迷路積水,6mg/片,3 次/d,每次1~2 片。潰瘍病支氣管哮喘腎上腺髓質患者慎用。

(8)阿米叄嗪/蘿巴新(都可喜):能增加動脈血氧飽和度,有抗缺氧,改善腦代謝微循環作用,臨牀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耳蝸前庭功能障礙,老年人智能障礙精神行爲障礙,每天早晚各服1 片。

(9)銀杏葉製劑:文獻資料表明,銀杏葉製劑對腦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暈聽力障礙耳鳴記憶力減退等有顯着的治療作用,40~80mg,3 次/d,1~3 個月爲1 療程。

2.改善腦缺血缺氧狀況,調節腦代謝功能 除應用血液稀釋療法、腦血管擴張藥、鈣通道拮抗劑銀杏葉製劑、抗血小板聚集藥等治療外,也可用腦細胞活化劑,如吡拉西坦(腦復康)、吡硫醇(腦復新)、γ-氨酪酸氫麥角鹼類製劑,參見腦梗死治療有關章節。可用高壓氧治療,患者高壓氧艙吸入純氧,對緩解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有較佳療效。有條件者亦可採用體外反搏,氦-氖激光照射療法及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療法。

3.病因治療 針對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各種病因,如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頸椎病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炎等進行治療,調整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炎症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並對頸椎病心臟病、血管畸形等作相應處理,才能取得較佳療效。

4.一般治療及功能鍛鍊 腦動脈硬化高血壓頸椎病等是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但迄今爲止,這些疾病尚無特效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效地改善腦部血液供應,促進腦側支循環的建立,糾正血脂、血糖代謝紊亂,減輕症狀抑制病情繼續進展,預防併發症等是當前積極主動的治療措施。

16 併發症

可併發暈厥電解質紊亂、腦動脈硬化等。

17 預後及預防

18 預後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19 預防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過度疲勞,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飲食宜清淡些,適當控制熱量,避免肥胖,多補充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吸菸和酗酒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忌菸,適量飲酒,對預防動脈硬化發生和發展,對控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均有積極意義。

20 流行病學

VBI 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疾病,好發年齡爲40~70 歲,65 歲以上25.3%,多發於女性,是中老年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21 特別提示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過度疲勞,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飲食宜清淡些,適當控制熱量,避免肥胖,多補充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吸菸和酗酒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忌菸,適量飲酒,對預防動脈硬化發生和發展,對控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均有積極意義。

治療老年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