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骨名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人體部位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ěn gǔ

2 英文參考

occipital[朗道漢英字典]

Tóuqiàoyīn GB11(經穴別名)[中國鍼灸學詞典]

occipital bone(人體部位名)[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枕骨:1.人體部位名;2.經穴別名。[1]

4 人體部位名·枕骨

枕骨人體部位名[1]。又名後山骨玉枕骨後枕骨[1]。即枕外隆突,位於頭頂部的後方,頭顱骨後下[2]。《醫宗金鑑》:“後山即頭後枕骨也。其骨形狀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圓尖,或月牙形,或偃月形,或雞子形,皆屬枕骨。”

5 經穴別名·枕骨

枕骨經穴別名,即頭竅陰[2]。出《經穴匯解》。

穴位頭竅陰
漢語拼音Touqiaoyin
羅馬拼音Touchiaoyin
美國英譯名Empty Yin
各國代號中國GB11
日本11
法國莫蘭特氏VB18
富耶氏
德國G11
英國G11
美國GB11

頭竅陰經穴名(Tóuqiàoyīn GB11)[3]。出《鍼灸甲乙經》。《鍼灸甲乙經》名竅陰;《聖濟總錄》名首竅陰;《鍼灸資生經》名頭竅陰。別名枕骨[4]。屬足少陽膽經[4]。頭竅是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交會穴[4]。頭即頭部,竅即孔竅,陰爲陽之對,開竅於耳目的腎和肝均屬陰髒,此穴在頭部耳後,善治耳目諸病,故名頭竅陰[4]頭竅陰穴主治頭部、五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乾口苦,頭項痛耳痛頸項強痛,現代又多用頭竅陰穴治療神經耳聾,耳源性眩暈三叉神經痛腦膜炎四肢痙攣抽搐,喉炎,神經耳鳴甲狀腺腫,腦血管病胸痛支氣管炎等。

5.1 頭竅陰穴的別名

枕骨(《鍼灸聚英》)。

5.2 出處

鍼灸甲乙經》: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應手。

5.3 穴名

頭即頭部,竅即孔竅,陰爲陽之對,開竅於耳目的腎和肝均屬陰髒,此穴在頭部耳後,善治耳目諸病,故名頭竅陰[4]

竅,《說文》:“空也。”孔竅。陰,指五臟之陰。五臟屬陰,皆開竅於頭,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以穴能治五臟陰竅之病,如目疾,耳聾舌強鼻塞咳逆,口中惡苦等。[5]

5.4 特異性

頭竅是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交會穴[5]

5.5 所屬部位

後頭[6]

5.6 頭竅陰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頭竅陰穴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完骨的中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點處[6]

頭竅陰穴位於耳後顳骨乳突後上方,天衝穴與完骨穴間平行耳後發際弧形連線的下1/3與中1/3交點處[6]

頭竅陰穴位於頭部,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從天衝完骨的弧形連線(其弧度與耳廓弧度相應)的上2/3與下1/3交點處。正坐或側伏取之[6]

頭竅陰穴在足少陽膽經的位置

頭竅陰穴在後頭的位置

頭竅陰穴的位置

頭竅陰穴在後頭的位置

頭竅陰穴的位置

頭竅陰穴在後頭的位置(肌肉

頭竅陰穴的位置

頭竅陰穴在後頭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5.7 頭竅陰穴的取法

頭竅陰穴位於頭部,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從天衝完骨的弧形連線(其弧度與耳廓弧度相應)的上2/3與下1/3交點處。正坐或側伏取之[6]

正坐或側伏,在乳突後上方,當浮白穴與完骨穴的連線上取穴。

正坐俯伏或側臥位,在乳突的後上方,當浮白完骨穴連線的中點取穴[7]

5.8 頭竅陰穴位解剖

頭竅陰下皮膚、皮下組織、耳後肌、枕額肌(枕腹)。皮膚由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雙重分佈。耳後肌屬皮肌,起於乳突的外面,止於耳廓軟骨的後面。該肌和枕額肌的枕腹由面神經的分支支配。(參看浮白穴)

5.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7]

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8]

5.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分佈;深層有耳後神經和耳後動脈分佈[8]

布有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吻合支及耳後動、靜脈分支[8]

5.9 頭竅陰穴的功效與作用

頭竅陰穴具有平肝鎮痛,開竅聰耳的功效。

頭竅陰穴有清膽熱通耳竅、利咽喉的作用[8]

頭竅陰穴系膽、膀胱三焦經會穴,有通絡清熱之功,對頭部耳目口舌鼻諸竅之病,本穴均有調攝之功[8]

5.10 頭竅陰穴主治病

頭竅陰穴主治頭部、五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乾口苦,頭項痛耳痛頸項強痛,現代又多用頭竅陰穴治療神經耳聾,耳源性眩暈三叉神經痛腦膜炎四肢痙攣抽搐,喉炎,神經耳鳴甲狀腺腫,腦血管病胸痛支氣管炎等。

頭竅陰穴主治頭部、五官等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耳鳴、耳聾喉痹口乾口苦[8]

頭竅陰穴主治頭項痛耳痛耳鳴、耳聾喉痹[8]

頭竅陰穴主治頭痛耳鳴、耳聾[9]

頭竅陰穴主治頭痛眩暈耳鳴耳聾頸項強痛[9]

現代又多用頭竅陰穴治療神經耳聾、耳源性眩暈三叉神經痛[9]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三叉神經痛腦膜炎四肢痙攣抽搐

2.五官系統疾病:喉炎,神經耳鳴耳聾甲狀腺腫;

3.其它:腦血管病胸痛支氣管炎。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9][9]

平刺0.5~0.8寸[9][9],局部有脹重感[9]

5.11.2 灸法

可灸[9][9][9]

艾條灸5~10分鐘[9]

間接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5.12 頭竅陰穴的配伍

頭竅陰聽宮聽會翳風,有開竅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頭竅陰聽宮聽會翳風,治耳鳴、耳聾[9]

頭竅陰內關陽陵泉,有疏肝理氣作用,主治胸脅痛

頭竅陰內關支溝陽陵泉,治胸脅痛[9]

頭竅陰風池俠溪太沖,有平肝潛陽,清火熄風作用,主治眩暈

頭竅陰風池太沖足臨泣俠溪,治眩暈[9]

5.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頭痛引頸,竅陰主之。癰疽,竅陰主之。脈風成爲厲,管疽發厲,竅陰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竅陰強間,主頭痛如錐刺,不可以動。

鍼灸大成》:主四肢轉筋目痛,頭項頷痛引耳嘈嘈,耳鳴無所聞,舌本出血,骨勞,癰、疽、發、厲,手足煩熱,汗不出,舌強脅痛咳逆喉痹,口中惡苦。

類經圖翼》:主治四肢轉筋目痛,頭項痛耳鳴,癰疽,發熱手足煩熱,汗不出,咳逆喉痹舌強脅痛口苦

6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9.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0.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9.
  5. ^ [5]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7.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0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9-110.
  9.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