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風邪外襲證

中醫喉科 喉痹 中醫證名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風熱喉痹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u bì ·fēng xié wài xí zhèng

2 英文參考

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喉痹·風邪外襲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是指風邪外襲,以咽部疼痛吞嚥不利,咽部紅腫,伴發熱惡風頭痛咳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1]

4 喉痹·風邪外襲證症狀

喉痹·風邪外襲證初起時,患者咽部乾燥灼熱,微痛,吞嚥感覺不利,其後疼痛逐漸加重,有異物阻塞感[2]

檢查見咽部微紅,微腫,隨症狀加重,懸雍垂色紅、腫脹,喉底紅腫,或有顆粒突起[2]

全身有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痰黃,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症狀[2][2]

5 證候分析

風熱邪毒侵犯,傷及咽部,邪尚在肺衛,病情較輕,故出現咽部微紅、微腫、微痛,乾燥灼熱感,吞嚥不利等症[2]

發熱惡寒,是邪正相爭,抗邪外出的表現[2]

肺失肅降,則咳嗽有痰[2]

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爲風熱表證[2]

6 喉痹·風邪外襲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疏風清熱,解毒利咽[2]

6.1.2 方藥

可用疏風清熱湯[備註]疏風清熱湯經驗方):荊芥防風牛蒡子甘草金銀花連翹桑白皮赤芍桔梗黃芩天花粉玄蔘浙貝母加減治療[2]

6.2 外治法

可用吹藥、含漱、含服等法,並可結合針刺治療[2]

6.2.1 吹藥

清熱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錫類散[備註]錫類散(《金匱翼》):象牙屑、珍珠青黛(飛)、冰片、壁線、牛黃人指甲,共研極細末,密裝,備用,少許吹喉中[3]

清熱解毒,祛腐消腫,用冰硼散[備註]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硃砂硼砂冰片,共研極細末。[3]

寒泄熱,祛腐除膿,可用珠黃散[備註]珠黃散經驗方):人中白3g、馬勃粉15 g、青黛3g、孩兒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黃連1.5g、牛黃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爲極細末。[3]

每次吹藥少許,每隔1~2 h 一次[3]

6.2.2 含漱

漱口方[備註]漱口方經驗方):防風4.5g、甘草4.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薄荷3g、荊芥4.5 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漱口。漱口,以清潔口腔,並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或用荊芥菊花煎水含漱[3]

6.2.3 含服

含服鐵笛丸[備註]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蔘300g,青果120g潤喉丸[備註]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爲細末,以荸芥粉250 g爲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熱潤燥

6.3 鍼灸療法

6.3.1 針刺

6.3.1.1 方一

治法:疏通經絡,泄熱消腫止痛[3]

選穴:選合谷內庭曲池主穴天突少澤魚際配穴[3]

刺灸法:每次選3~4穴強刺激瀉法,每天可針1~2次[3]

6.3.1.2 方二

[4]

治法疏風清肺,清利咽喉。

選穴:以手太陰肺經穴爲主。取少商商陽尺澤合谷少商商陽分別爲手太陰手陽明井穴刺血可清瀉肺熱。尺澤手太陰經合、水穴,取實則瀉其子之意。合谷疏風解表清咽止痛。

隨證配穴:聲音嘶啞者,加廉泉扶突咳嗽者,加風門,針後拔罐。咯痰不爽者,加天突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商尺澤三棱針點刺出血

6.3.1.3 方三

廉泉天突合谷少商等穴爲主[5]。酌配尺澤曲池外關天柱等穴[5]。針以強刺激瀉法爲主,留針15~30分鐘,其間間隙運針以加強針感,並可配合淡鹽水漱口[5]

6.3.1.4 方四

針刺頰車合谷少商或作下頜角封閉,可使炎症消退,止痛效果尤佳。

6.3.2 耳針

扁桃體壓痛點埋針,在埋針期間,病人可自行按摩以加強刺激[5]

6.3.3 穴位注射

脾俞曲池、每穴注射魚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0.5~1 ml[5]

6.3.4 刺血

喉痹外感風熱而致者,常用少商商陽穴點出血[6]

6.3.5 艾灸

[7]

6.3.5.1 症狀

發病較急,咽喉感覺疼痛難忍,如有物堵在喉間,吞嚥困難口氣辛臭,常誘發風熱感冒舌紅苔薄,脈浮數。

6.3.5.2 選穴

大椎曲池肺俞少商

6.3.5.3 灸法

艾條雀啄灸,即像麻雀進食時頭部一上一下地運動,艾條皮膚最近0.5~1釐米,從而產生一陣陣的灼熱感,每穴10~15分鐘,以穴位紅暈灼熱爲度,每日2次,痊癒即止。

6.3.5.4 對症治療

咽炎常伴有風熱感冒牙痛症狀,臨牀可以根據伴隨症狀加用以下方法

6.3.5.4.1 風熱感冒

選穴:曲池合谷

灸法艾條雀啄灸,即像麻雀進食時頭部一上一下運動,艾條皮膚最近0.5~1釐米,從而產生一陣陣灼熱感,10~15分鐘,以穴位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

6.3.5.4.2 牙痛

選穴:列缺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以穴位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

6.4 其他療法

6.4.1 刮痧

咽喉腫痛,多先提刮風府穴,繼而提刮兩耳後顱息穴,兩側臂臑穴,以及曲池間使大陵太淵等。背部常順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提刮(由肺俞肝俞胃俞,由大腸俞膀胱俞),體質虛弱者,少用此法。[8]

初覺咽喉疼痛,常取頸窩部(即頸動脈部位),擦香油少許,用厚銅錢的邊緣刮之。自上而下順刮,忌用由下向上的倒刮法。左側咽痛刮右側,右側咽痛刮左側。輕病多在刮後而愈,重病也能減輕症狀[8]

6.4.2 擒拿

拿法適用於急性咽喉疾病之腫脹疼痛劇烈,滴水難入者。擒拿法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減輕症狀方法有多種,現介紹單側擒拿法雙側擒拿法[8]

6.4.2.1 單側擒拿法

操作時囑病人正坐,手向側平舉,拇指在上,小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舉,術者立於病人舉手之正側面。用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緊按患者魚際背部(相當於合谷穴處),小指扣住腕部,拇指與病人拇指羅紋面相對,並用力向前壓緊,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鎖骨上緣肩關節處(相當於肩髃穴處),食指、中指無名指緊握腋窩處,並用力向外拉開。施術時,可囑第三者立於病人前面,將湯藥或半流質等緩緩灌下。此時,因咽喉疼痛明顯減輕,就能吞嚥。此法可連續使用。[8]

6.4.2.2 雙側擒拿法

[8]

患者坐在沒有靠背的椅上,醫者站在患者背後,用兩手從患者腋下伸向胸前,並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住鎖骨上緣,兩肘臂壓住患者脅肋,同時醫者胸部貼緊患者背部。位置固定好後,便開始用力。兩手用力向左右兩側拉開,(沿鎖骨肩胛),同時,兩肘臂和胸部將患者脅肋及背部壓緊。要三方面同時使用氣力,這樣可使患者咽喉部鬆動,便於吞嚥,助手即把預先制好的藥湯或稀粥餵給患者吞服。

施術時須注意患者全身情況,施術者用力須得宜,不可過於粗暴。

6.4.3 導引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所說:“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提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喉痹。”

6.4.4 按摩法

咽喉疼痛按摩取穴風池風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時患者仰臥位,先在喉結兩旁及天突穴處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數次。再取坐位,按揉風池風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風池肩井曲池合谷等。[8]

7 風熱喉痹的護理

室內空氣流通,冷暖適中[9]

病者不可直接吹風,以預防感冒[9]

注意咽喉部衛生,常用含漱藥含漱[9]

8 風熱喉痹患者飲食宜忌

風熱喉痹患者應避免過食辛辣刺激、肥膩、炙煿食物[9]

風熱喉痹患者飲食宜選擇易於消化、清淡之食物[9]

可多服清涼潤肺飲料,如荸薺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蔘、生地,麥冬煎水服[9]

9 風熱喉痹的預防

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9]

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附近組織疾病,避免過食辛辣刺激食物[9]

多服清涼潤肺飲料,如荸薺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蔘、生地,麥冬煎水服有助於預防風喉痹[9]

用於防治喉痹導引法:每日醜寅時,握固,轉頸,反肘後向,頓掣五六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10]

10 關於喉痹

喉痹(throat obstruction;pharyngitis)爲病名[11]。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又稱喉閉[11]。是指以咽部紅腫疼痛,或乾燥、異物感不適,吞嚥不利等爲主要表現的咽喉病[11]。廣義爲咽喉腫痛病證的統稱[11]。但通常所說的喉痹,多指發病及病程演變不危急,咽喉紅腫疼痛較輕,並有輕度吞嚥不順或聲音低啞、寒熱等證[11]喉痹病因病理有風熱陰虛之不同,故將風熱邪毒引起的喉痹,稱爲風熱喉痹,由臟腑虧損、虛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稱爲虛火喉痹[11]

風熱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虛火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咽炎[11]

詳見喉痹條。

11 關於風熱喉痹

風熱喉痹爲病名[12]。見《焦氏喉科枕祕》。又稱風熱喉紅喉[12]。爲喉痹的一種。是指由風熱邪毒而致的喉痹,以咽部紅腫痛爲其主要症狀[12]

風熱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12]

詳見風熱喉痹條。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2-73.
  3. ^ [3]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9.
  4. ^ [4]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8-251.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3.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1.
  7. ^ [7] 柴鐵劬主編.灸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8. ^ [8]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6-68.
  9. ^ [9]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0.
  10. ^ [10]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7.
  11. ^ [1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12. ^ [1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6.

治療喉痹·風邪外襲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喉痹·風邪外襲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