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疾病 血液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íng yǎng xìng quē tiě xìng pín xuè

2 英文參考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3 疾病分類

血液

4 疾病概述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由於從食物中獲取的鐵不能滿足小兒的生理需要而使體內貯存鐵減少,血紅蛋白形成減少的一種貧血。臨牀上常有面色蒼白、食慾減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7歲以下的小兒均可發病,特別多見於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本症是一種可以預防及治癒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兒的飲食搭配,增加膳食鐵含量即可預防此病,但一旦發病,必須及時治療,以免危害兒童的健康。

5 疾病描述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由於從食物中獲取的鐵不能滿足小兒的生理需要而使體內貯存鐵減少,血紅蛋白形成減少的一種貧血。臨牀上常有面色蒼白、食慾減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本病是一種普及全世界的營養缺乏性疾病,而發展中  國家發病率高達30-90%,我國屬發病率高的國家之一,其中我國農村發病高於城市,南方高於北方。7歲以下的小兒均可發病,特別多見於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本症是一種可以預防及治癒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兒的飲食搭配,增加膳食鐵含量即可預防此病,但一旦發病,必須及時治療,以免危害兒童的健康。

6 症狀體徵

貧血。1.一般表現 皮膚、粘膜逐漸蒼白或蒼黃,以口脣口腔粘膜及甲牀最爲明顯。易感疲乏無力,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慾減退。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2.造血器官表現肝、脾、淋巴結常輕度腫大。3.其他症狀和體徵 由於上皮損害可出現反甲,口腔粘膜及肛門發炎,舌乳頭萎縮等。消化系統症狀常有食慾低下,異食癖,時有嘔吐腹瀉。呼吸,脈率加快,心前區往往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貧血嚴重者可有心臟擴大,甚至併發心功能不全

7 疾病病因

1、先天儲鐵不足  胎兒母體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後三個月最多,故早產雙胎多胎胎兒失血和孕母嚴重缺鐵等均可使胎兒儲鐵減少。

2、鐵攝入量不足  這是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穀物中含鐵量均低,如不及時添加含鐵多的輔食,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3、生長發育因素  嬰兒期生長發育較快,5個月時和1歲時體重分別爲出生時的2倍和3倍,隨着體重怎麼,血容量也增加較快,1歲時血循環中的血紅蛋白增加二倍,未成熟兒的體重血紅蛋白增加倍數更高,如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則易致缺鐵。

4、鐵的吸收障礙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響鐵的吸收慢性腹瀉不僅鐵的吸收不良,而且鐵的排泄也增加。

5、鐵的丟失過多  正常嬰兒每天排泄鐵量相對比成人多,每1ml血約含鐵0.5mg,長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鐵,如腸息肉美克爾憩室、鉤蟲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經加入處理的鮮牛奶餵養的嬰兒可因對牛奶過敏而致腸出血(每天失血約0.7ml)。

8 病理生理

1、缺鐵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時血紅素生成不足,進而血紅蛋白合成也減少,導致新生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細胞漿減少,細胞變小,而缺鐵對細胞的分裂、增殖影響較小,故紅細胞數量減少程度不如血紅蛋白減少明顯,從而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缺鐵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個階段:(1)鐵減少期(ID):此階段體內儲存鐵已減少,但供紅細胞合成血紅蛋白的鐵尚未減少;(2)紅細胞生成缺鐵期(IDE):此期儲存鐵進一步耗竭,紅細胞生成所需的鐵亦不足,但循環血紅蛋白的量尚未減少;(3)缺鐵性貧血期(IDA):此期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還有一些非造血系統症狀

2、缺鐵對其他系統的影響  缺鐵可影響肌紅蛋白的合成,並可使多種含鐵酶(如細胞色素酶、單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琥珀酸脫氫酶等)的活性減低。由於這些含鐵酶與生物氧化、組織呼吸、神經介質分解與合成有關,故鐵缺乏時造成細胞功能紊亂,尤其是單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重要的神經介質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多巴胺發生明顯變化,不能正常發揮功能,因而產生一些非造血系統的表現,如體力減弱、易疲勞、表情淡漠、注意力難於集中、注意力減退和智力減低等。缺鐵或可引起組織器官的異常,如口腔粘膜異常角化、舌炎注意力減退和智利減低等。缺鐵還可引起組織器官的異常,如口腔粘膜異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減少、脂肪吸收不良和反甲等。此外,缺鐵還可引起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

9 診斷檢查

診斷

1.貧血爲小細胞低色素性

(1)紅細胞形態有明顯低色素小細胞的表現,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31%,紅細胞平均容積(MCV)<80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pg。

(2)貧血的診斷標準 (以海平面計):①生後10d內新生兒血紅蛋白<145g/L;10d~3個月因生理性貧血等因素影響, 貧血的標準很難確定, 建議暫以血紅蛋白<100g/L爲貧血。3個月~不足6歲<110g/L,6~14歲<120g/L。海拔每增高1000m,血紅蛋白升高約4%。②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如鐵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③血清(漿)鐵<10.7μmol/L(60μg/dl)。④總鐵結合力>62.7μmol/L(350μg/dl)。運鐵蛋白飽和度<15%有參考意義,<10%有確切意義。⑤骨髓細胞外鐵消失或基本消失(0-±),鐵粒幼細胞<15%。⑥紅細胞遊離原卟啉>0.89nmol/L(500μg/L)。⑦血清鐵蛋白<16μg/L。⑧鐵劑治療有效,用鐵劑治療4周後,血紅蛋白上升10g/L以上。

符合第①條和②~⑧條中至少兩條者,可診斷爲缺鐵性貧血

注:影響缺鐵指標檢測結果的因素很多,除炎症等病理因素和技術操作影響外,年齡、標本採取時間(晝夜、上下午)等生理因素也有影響,故應對各項檢測結果作綜合分析

10 治療方案

10.1 防治

1.大力宣傳和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添加輔食

2.盡力查明和祛除病因:飲食不當者應合理安排飲食,控制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和慢性失血,手術矯治消化畸形等。

3.開始補鐵時間:足月兒4個月左右,未成熟兒2個月左右,根據膳食含鐵情況持續1~3年。

4.以含鐵豐富的食品或鐵強化食品補鐵,每天總攝入量元素鐵1mg/kg爲宜,最多不超過15~18mg/d,並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以利於鐵吸收注意補充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5.根據缺鐵程度用鐵劑治療,每天口服元素鐵2~6mg/kg,口服制劑有枸櫞酸鐵銨(含鐵20%)10%溶液1ml/(kg?d);硫酸亞鐵(含鐵20%)0.3~0.6g;富馬酸鐵(含鐵30%)150~600mg/d;服用後反應強烈的小兒可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亞鐵(含鐵11%~12%)或琥珀酸亞鐵貧血糾正後繼服2~4周,以後半量服用2~3月,以補足鐵的貯存量。注意副作用控制劑量與療程,以免毒性反應。同時服用維生素C 50~100mg,3/d,以利鐵的吸收腹瀉噁心嘔吐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時,可用右旋糖酐鐵(含鐵50mg/ml),深部肌注,每次0.5~2mg/kg,總劑量1歲以內4ml,1~2歲6ml,2歲以上8ml;亦可用山梨醇枸櫞酸鐵複合物(含鐵50mg/ml)肌注,1~3d一次,2~3周內完畢。含糖氧化鐵靜脈注射(含鐵20mg/ml),應謹防靜脈炎

6.重症貧血併發心功能不全,或明顯感染者,以及血紅蛋白低於60g/L時,宜少量多次輸新鮮血,每次5~10ml/kg,或濃縮紅細胞每次2~3ml/kg,緩慢靜滴以防心衰血紅蛋白低於30g/L者,爲防猝死,應立即輸新鮮血5~7ml/kg。

10.2 護理

1.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

2.按醫囑給予飲食,提倡嬰兒母乳餵養,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鼓勵患兒進食。

3.鐵劑宜在兩餐之間服用,不宜與牛奶、鈣劑、茶、咖啡同服,以免影響吸收

10.3 出院標準及隨訪

血象及症狀顯著好轉,周身情況改善可出院。出院後半個月~1個月門診複查血常規

11 預後及預防

1.大力宣傳和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添加輔食

2.盡力查明和祛除病因:飲食不當者應合理安排飲食,控制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和慢性失血,手術矯治消化畸形等。

3.開始補鐵時間:足月兒4個月左右,未成熟兒2個月左右,根據膳食含鐵情況持續1~3年。

4.以含鐵豐富的食品或鐵強化食品補鐵,每天總攝入量元素鐵1mg/kg爲宜,最多不超過15~18mg/d,並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以利於鐵吸收注意補充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12 特別提示

12.1 貧血人羣

我國有1億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其中孕婦佔40%,兒童佔50%。因此,孕產婦、嬰幼兒兒童及一些貧血的人,應多喫些能促進造血功能的食物,以防止貧血

12.2 飲食原則

1.宜食含鐵豐富的食物。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的食物有瘦肉、魚禽、血、內臟,含血紅素鐵。在食用補鐵飲食時不要飲茶,以免影響鐵的吸收。烹調用具宜用鐵製的鍋。

2.宜食高蛋白飲食,促進鐵的吸收和合成血紅蛋白蛋白質攝入量要高,每日每公斤體重1.5克,用以合成血紅蛋白

3.宜食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價鐵還原爲易吸收的二價鐵。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有西紅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

4.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克服長期偏食素食等不良習慣。合理安排餐次和內容,食慾差、胃納少的患者可少量多餐進食。

12.3 食譜舉例

早餐:紅糖小米粥(或牛奶),鹹麪包、五香茶蛋、水果1個;

午餐:紅燒魚、香菇油菜雞血豆腐湯、米飯、桔子1個;

加餐:紅棗銀耳羹;

晚餐:水餃(豬肉小白菜餡)、滷豬肝、嗆萵筍胡蘿蔔、水果1個。

12.4 貧血自測

貧血的慢性症狀較多,很難直接感覺,但如果經常出現如下現象,就應警惕:

1.容易感覺疲勞、憋氣、心跳。

2.頭重頭暈,早晨很難起牀。

3.臉色不好,眼皮裏變白。

4.指甲變薄易折,或翹成匙狀。

5.食慾不振、噁心便祕

6.食物難以下嚥。

注意:如果有以上症狀,一定不要隨便讓外行診斷,而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讓醫生告訴你確切的結果。

治療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