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鬱氣滯聚證

聚證 積聚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yù qì zhì jù zhèng

2 英文參考

accumulation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肝鬱氣滯聚證(accumulation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1])是指肝鬱氣滯,以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聚時散,脘脅之間時或不適,苔薄白,脈弦等爲常見症的聚證[1]

4 肝鬱氣滯聚證症狀

肝鬱氣滯聚證患者中氣聚,結塊柔軟,攻竄脹痛,時聚時散,脘脅之間時或不適,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舌淡苔薄,脈弦[2][3]

5 證候分析

肝失疏泄,氣聚腹中:肝失疏泄,氣結成形作梗或氣機逆亂,故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氣散則脹痛,即止。脘脅之間時或不適,脈弦均爲肝氣不舒氣機不利之象。[3]

6 肝鬱氣滯聚證的治療

6.1 治法

肝鬱氣滯聚證治宜疏肝解鬱行氣消聚[3][3]

6.2 方藥治療

肝鬱氣滯聚證可以逍遙散爲主方[備註]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柴胡白朮白芍藥當歸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進行治療。方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當歸養血柔肝薄荷散鬱;白朮茯苓甘草調理脾胃。如氣滯較甚者,可加香附青皮廣木香疏肝理氣之品。如兼瘀象者,加玄胡、莪術等。如年老或體虛者,可加黨蔘以顧其虛。如寒溼中阻,症見脘腹痞滿,食少納呆舌苔白膩,脈象弦緩者,可用木香順氣散[備註]木香順氣散(《沈氏尊生書》):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殼川樸烏藥香附蒼朮砂仁、桂心、川芎溫中散寒行氣化溼[3]

6.3 食療

6.3.1 推薦食材

肝鬱氣滯聚證建議食用木香香櫞白芍佛手香附青皮枳殼[3]

6.3.2 推薦食療

[3]

1.佛手茶(《本草再新》):佛手5g,花茶3g,用200mL開水泡飲,衝飲至味淡。

2.木香飲(《簡便單方》):木香20g,研末備用。取木香粉2g,入熱米酒15mL調服,每日2次。

3.香櫞米醋海帶海帶(鮮)120g,香櫞9g,醋1000mL。將香櫞皮、海帶米醋浸泡7日。每日取食海帶6~9g,連食2周。

7 關於積聚

積聚(abdominal mass[4]、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4])爲病名[5]。是指以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爲主要表現的疾病[5][5]。見《黃帝內經靈樞·五變》。

積聚爲積病與聚病的合稱[5]。腹內結塊,固定不移,並伴脹痛刺痛爲特徵者稱爲積[5]。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作時止爲特徵者稱爲聚[5]。積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機:積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屬血分,乃爲髒病;聚是無形,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屬氣分,乃爲腑病[5]

積爲髒病,髒有五,聚爲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積六聚之名[5]

積和聚在病情和病機上雖有不同,但二者病因相同,病機相關,故並而討論[5]

積聚癥瘕痃癖等證相類似[5]

醫學入門》等書有以積聚爲男子病癥瘕爲女子病[5]。又有從部位區分者[5]

在現代醫學中,凡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脾腫大、腹盆腔腫瘤、增生型腸結核等,多屬“積”之範疇;胃腸功能紊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塊,則與“聚”關係密切[5]

積聚現常分爲聚證肝氣鬱結證食滯痰阻證)、積證氣滯血阻積證氣結血瘀積證瘀血內結積證正虛瘀結積證)進行辨治,詳見積聚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87-191.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79-82.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