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性肝功能衰竭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ào fā xìng gān gōng néng shuāi jié

2 概述

暴發性肝衰竭是由多種病因引起大量生產肝細胞壞死及嚴重肝功能損害,既往無肝病史並在病後8周內出現肝性腦病綜合徵。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降低病死率。

3 診斷

強調密切觀察病情早期診斷

①起病8周內出現肝性腦病神經精神症狀;②無慢性肝病體徵;③同時有嚴重肝功能損害臨牀表現;④常規生化血液學檢查有肝細胞功能減退,早期ALT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⑤有肝炎接觸史或藥物毒物致肝損害史;⑥肝病檢查有大塊肝細胞壞死

4 治療措施

基本原則:①加強監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③預防併發症。

一.病因治療

肝炎病毒所致FHF,有HBV、HCV、HDV重疊感染者,或在發病早期、病程進展較緩慢者可用抗病毒藥物,如干擾素等。藥物引起者應停用藥物

二.免疫調節

不提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可適當用免疫增強劑,如胸腺肽,用法:每日6~2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緩慢靜脈滴注,每日1次,30日爲1療程,用藥前做皮膚試驗。也可用新鮮血漿

三.胰高糖素-胰島素療法(GI療法)

抗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用法爲胰高糖素1mg,胰島素1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內,緩慢靜脈滴注,每日1~2次,與支鏈氨基酸爲主的製劑聯用,療效較好。一般2~4周爲1療程。

四.肝性腦病治療

1.14-氨基酸800、6-氨基酸520 前者適用於肝硬化肝性腦病。兩者均含支鏈氨基酸,不含芳香族氨基酸。用法爲6-氨基酸520,每次250ml,每日2次,與等量10%葡萄糖液加L-乙酰谷氨基酸500mg串聯後緩慢靜脈滴注,至神志轉清醒減半量,直至完全清醒,療程5~7日。後用14-氨基酸800鞏固療效。注意複方氨基酸Sohamine或Freamine含較高酪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可促發肝性腦病

2.左旋多巴及卡多巴 用法爲左旋多巴100mg、卡比多巴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緩慢靜脈滴注,每日1~2次。兩藥並用,可減少左旋多巴副反應注意不可與VitB6共用,因VitB6有多巴脫羧酶作用,使左旋多巴脫羧,使腦內多巴胺濃度降低而失去作用,療效不甚理想

3.控制氨的產生 應從以下3方面着手:

(1)清潔洗腸 用食醋30ml加生理鹽水1000ml洗腸,或生理鹽水洗腸,每日2次。洗腸後用50%乳果糖30ml和新黴素100mg加生理鹽水100ml保留灌腸。

(2)口服滅滴靈氨苄青黴素

(3)乳果糖療法 可酸化腸道環境、降低血氨,清除內毒素血癥。用法爲50%乳果糖30~50ml,每日3次,口服(昏迷者可鼻飼),以餐後服爲宜,達到每日排兩次糊狀便爲準。

五.併發症治療

1.腦水腫

預防重於治療。當膝反射亢進,踝陣攣或錐體束陽性時,療效較好。

(1)脫水劑 20%甘露醇或25%出梨醇,每次250ml,快速加壓靜脈滴注,於20~30min內滴完,這點很重要。以後每4~6小時用1次,必要時在兩次脫水劑之間加用速尿。如神志好轉可減半量,但不延長間隔,以免反跳山梨醇脫水作用甘露醇稍差,但無致血尿副反應。重型肝炎者出現腦水腫時選用山梨醇較安全。

(2)地塞米松 用法爲10mg加入10%葡萄糖液適量靜脈推注後,每4~6小時用5mg與脫水劑合用,連用2~3日.

2.出血防治

以下4種方法:

(1)補充凝血因子 大多凝血因子半衰期較短,故選用新鮮冷凍血漿爲好.應用凝血酶原複合物(PPSB)含有Ⅱ、Ⅴ、Ⅶ、Ⅸ四種凝血因子,有效量每日10U/kg。

(2)H-2受體阻斷劑 預防胃出血。此類藥物主在肝、腎代謝,有報告甲氰咪呱有損害肝臟副作用,故用雷尼替丁(Ranitidine),用法爲150mg,每晚1次,副作用少,療效好。

(3)降低門脈壓力 選用心得安劑量以減慢心率25%爲度,與H-2受體阻斷劑合用,可減少劑量

(4)凝血酶 對胃粘膜糜爛出血、滲血者止血效果滿意,當出血停止後,可減量或延長服藥間隔。用法爲2000~10000U/次,每4~6小時1次,最短每1~2小時1次。

3.感染的防治

(1)加強口腔皮膚護理,嚴格消毒隔離無菌操作,使室內空氣淨化,防止呼吸道感染

(2)內毒素血癥 可用羥氨苄青黴素0.5g每小時1次服用,對腸道菌有效。或用乳酸桿菌沖劑每次10g(每g含酸桿菌106個),每日2~3次服用,可抑制腸道細菌

(3)細菌感染 選用對肝、腎無毒抗生素。①氨苄青黴素:每日6~8g,分次靜脈滴注。適用於大腸桿菌感染。②氨氯青黴素;系氨苄青黴素鄰氯青黴素的等量混合品,每日6~8g,分次靜脈注射,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③丁胺卡那黴素:0.2g每8小時1次,肌肉注射,緊急時可用同樣劑量靜脈滴注,每日2次,腎毒性慶大黴素低。④頭孢菌素:適用於嚴重感染者,尤其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常用的有頭孢唑啉(先鋒V),頭孢呋新西力欣)或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甲羧肟復達欣)、頭孢三嗪菌必治)、頭孢哌酮先鋒必)。⑤甲硝唑滅滴靈):用於厭氧菌感染,用法爲每次400mg,每日3次服用。嚴重感染者,成人用每100ml等滲液加甲硝唑500mg,在20min~30min內靜脈滴注,每日2次。注意孕婦、哺乳期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心臟病、血液病患者禁用。⑥抗黴菌藥;有口腔真菌感染者可用制黴菌素二性黴素B咪康唑(Miconazole)。深部真菌感染可選用氟康唑,應注意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酮康唑的,應警惕肝損害。尚可用大蒜素注射液,成人每日60~120mg,加5%葡萄糖液500~1000ml靜脈滴注,療程2周。

4. 腎功能衰竭

在FHF死因中佔第一位,預防重於治療。如控制液體入量、避免用損害腎的藥物。早期用滲透性利尿劑、改善微循環藥物,預防高血鉀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很少有效。近年有用前列腺素E1、E2有改善肝腎綜合徵任用。

六.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的防治

從起病即根據血氣分析電解質變化,隨時間調整治療方案。如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合併代謝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等。低鈉血癥、低鈣、低鎂、低血鉀等。

七.肝支持療法

細胞生長因子療法(HGF):國內經多中心協作研究報告,在綜合療法基礎上加用HGF或前列腺素E1,或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暴發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其病死率較既往明顯降低,可能與早期診斷、加強綜合支持療法及護理有關。近年報告許多肝臟血清HGF都有不同程度升高,HGF受體與cmet基因(癌基因profooncogene)激活等有關。故廣泛應用HGF之前,需瞭解給予大劑量外源性HGF的利弊、及對原癌基因激活的可能,尚待深入研究。

血漿置換,人工肝正在研究中。肝細胞移植和肝移植國外尚未用於臨牀,國內已開始研究。

5 病機

本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即往認爲FHF的發病主要是原發性免疫損傷,並繼發肝微循環障礙,隨着細胞因子(Cytokine)對血管內皮細胞作用研究的深入和對肝微循環障礙在發病中作用的研究,認爲Schwartz反應與FHF發病有關。細胞因子是一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介質,是繼淋巴因子研究而淤生出來的,如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1(IL-1)及淋巴毒素(LT)等。其中TNF是內毒素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的產物,並能作用血管內皮細胞及肝細胞,可導至Schwartz反應,因而認爲TNF是FHF的主要發病機制之一。此外,內毒素血癥可加重肝細胞壞死和導致內臟損傷(如腎功能衰竭)也是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很複雜,多年來提出了若干學說,且各有據,但均不能全面解釋臨牀和實驗研究中的問題。但其中蛋白質代謝障礙可能是核心因素。已知氨中毒是氮性或外源性肝性腦病的重要原因,對血氨不增高的肝性腦病患者,經研究證實多數有紅細胞內氨量增高,所以氨在導致腦病中作用值得重視。近年對血中氨基酸檢測研究,發現色氨酸增高可致腦病,同時有蛋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增高。檢測色氨酸不僅有助於肝性腦病的診斷,還可作爲急性肝炎向重症轉化及判斷預後的指標。支鏈氨基酸(BCAA)卻表現正常或減低。FHF時支/芳比值可由正常的3~3.5下降至1.0以下。近年有認爲氨基酸的變化可能與血氨增高有關,提出血氨與氨基酸的統一學說。假性神經遞質(鮮胺)致肝性腦病,經重複試驗未能證實,只有同時並有氨基酸代謝平衡時,芳香族氨基酸通過血腦屏障,使5-羥色胺抑制神經遞質增加並致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減少,而抑制大腦,出現意識障礙。經實驗表明在腦內遞質濃度無變化時,通過神經遞質受體的變化也可致腦病,因而又提出神經遞質受體功能紊亂學說。總之,肝性腦病發生,是由多種毒性物質聯合協同作用、多種致病因素致神經傳導結構功能失常,是多因素連鎖反應綜合作用的結果,引起臨牀上的綜合徵

6 病理改變

肝炎病毒藥物中毒毒蕈中毒所致FHF,其肝病理特點爲廣泛肝細胞壞死,肝細胞消失,肝臟體積縮小。一般無肝細胞再生,多有網狀支架塌陷,殘留肝細胞淤膽,匯管區炎性細胞浸潤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Reye綜合徵肝病理特點爲肝細胞線粒體嚴重損害,而致代謝功能失常。肝小葉至中帶細胞增大,胞漿中充滿脂肪空泡,呈蜂窩狀,無大塊肝細胞壞死。肝縮小不如急性重型肝炎顯著。

7 臨牀表現

在病程中因有多臟器受累,故臨牀症狀複雜多樣。起病急,病情演變進展迅速。

一.早期症狀

1.黃疸 有3個特點:

(1)黃疸出現後在短期內迅速加深,如總膽紅素>171μmol/L,同時具有肝功能嚴重損害的其他表現,如出血傾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ALT升高等。若只有較深黃疸,無其他嚴重肝功能異常,示爲肝內淤膽;

(2)黃疸持續時間長,一般黃疸消長規律爲加深、持續、消退3個階段,若經2~3周黃疸仍不退,提示病情嚴重;

(3)黃疸出現後病情無好轉,一般規律急性黃疸型肝炎,當黃疸出現後,食慾逐漸好轉,噁心嘔吐減輕。如黃疸出現後1周症狀無好轉,需警惕爲重型肝炎。

2.持續低熱 病初可有低熱,黃疸出現後體溫下降至正常。若與黃疸同時伴有持續性低熱,提示有肝細胞壞死內毒素血癥。

3.一般情況極差 如乏力、倦怠、無食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4.明顯消化症狀 頻繁噁心嘔吐呃逆、明顯腹脹腸鳴音消失、腸麻痹

5.出血傾向 如皮膚淤斑、紫癜鼻衄牙齦出血,少數上消化道出血等,提示凝血功能障礙,肝功能衰竭。

6.腹水迅速出現 因白蛋白半衰期較長(2周左右),一般在病後2~3周纔出現低白蛋白血癥,病程超過2~8周者多有腹水

7.性格改變 如原性格開朗,突變憂鬱,或相反睡眠節律顛倒,語言重複,不能構思,定向障礙行爲怪癖,行爲怪癖,隨地便溺等,均爲肝性腦病徵兆。繼而出現意識障礙,進入肝昏迷

8.進行性肝縮小、肝臭、撲翼樣震顫,肌張力增高,錐體束陽性,踝陣攣等,提示肝損害嚴重。

9.心率加快、低血壓,與內毒素血癥有關或有內出血

二.後期症狀

在病程的極期主要表現爲肝性腦病,繼而出現下列症狀,其間移行階段不易截然分開。

1.腦水腫 當有踝陣攣、錐體束陽性時已有腦水腫,或有球結膜水腫瞳孔散大固定,呼吸變慢、節律不規則,視乳頭水腫均示腦水腫表現。

2.凝血功能障礙和出血 出血部位以皮膚齒齦、鼻粘膜、球結膜及胃粘膜等常見。

(1)血小板質與量異常 FHF時血小板較正常小,電鏡可見空泡、僞足漿膜模糊。無肝性腦病血小板正常。因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被血管凝血所消耗,可致血小板減少。

(2)凝血因子合成障礙 血漿內所有凝血因子均降低,尤以Ⅶ因子在肝外合成,反而增高。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

(3)DIC伴局部繼發性纖溶 血漿血漿素和其激活物質均降低,而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增加。

3.感染 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其他發泌尿感染,多爲G-桿菌、G+球菌,也可有厭氧菌黴菌感染

4.腎功能衰竭 FHF時腎功能異常達70%,急性腎小管壞死佔半數。有高尿鈉、等滲尿及腎小管壞死。與肝細胞壞死內毒素血癥、利尿劑應用不當、胃腸出血致低血容量及低血壓等因素有關。有報告腎功能衰竭在FHF死因中佔首位,值得注意

5.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 低血鈉、低血鈣、低血鎂、低血鉀,呼吸性鹼中毒、低謝性鹼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等。

6.其他 低血糖、低氧血癥、肺水腫心律失常、門脈高壓及急性胰腺炎等。

8 輔助檢查

1.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此項檢查爲正確反映損害嚴重程度的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有助於早期診斷。本試驗要求嚴格,需由有經驗者負責,力求準確。表現爲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

2.膽礆脂酶測定

此酶由肝細胞合成,故嚴重肝損害時,血清膽礆脂酶明顯降低。

3.膽酶分離現象

膽紅素逐漸升高而ALT卻下降。80%的ALT存在於肝細胞漿內,當肝細胞損害時,細胞膜透性改變,ALT逸入血液內,早期ALT可升高,隨病情加重,到一定時期該酶已耗竭,加以其半衰期短,血清中ALT下降,提示預後不良。

4.AST/ALT比例動態觀察

病後10日內測定,對預測病情及預後有一定意義。ALT主在肝細胞漿內,AST大多存在於線粒體內,正常AST/ALT比值爲0.6。當肝細胞嚴重損害時,AST從線粒體排出,其比值即>1。

5.氨基酸(AA)測定

包括尿氨基酸總量及血清氨酸分析。由於幾乎所有氨基酸均在肝內代謝,由肝細胞合成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當嚴重肝損害時,AA不能被利用而引起AA代謝障礙及平衡失調。首先尿AA總量明顯增加,血清中芳香族氨基酸增高,支/芳比值由正常3~3.5下降爲<1,提示預後不佳。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