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點滴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àn cháng diǎn dī fǎ

2 註解

灌腸點滴法是將藥液(中草藥煎劑或中成藥液體制劑)從肛門灌入或點滴入大腸,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早在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就記載了蜜煎導法豬膽汁導法,開創了中醫直腸給藥的先河。唐代以後,歷代醫家沿用和發展了這一給藥方法,但主要目的仍侷限於潤腸通便。40年代,已出現了用中藥灌腸治療大便不通腸道寄生蟲病潰瘍病肛門局部病症等的方法。50年代,中藥灌腸已被許多學者採用,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70年代之後,這一方法的應用日趨廣泛,其操作方法、治療機理、臨牀應用、療效觀察、治療優勢等系統性研究,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極大關注。它不僅可廣泛用於內、外、婦、兒等科數百種常見病症的治療,更因其給藥方法不受病人吞嚥功能上消化道的影響,吸收快、藥效發揮迅速,而成爲一種很有前途的中醫急救外治方法之一。

3 操作方法

臨牀上依其治療目的之不同,中藥灌腸法又有3種操作方法

3.1 保留灌腸

其目的是保留灌入藥液,起到肛腸局部或全身性治療作用

1.讓病人排淨大便,或用清水灌腸,以利於藥物吸收

2.將灌腸筒依次接上橡皮管(上附開關夾)、玻璃接管和橡皮肛管。如用硬橡皮管頭時可不用玻璃接管,而將硬橡皮管頭直接接在橡皮管上即可。橡皮肛管和硬橡皮管頭應煮沸消毒

3.扭緊開關夾,將所用藥液倒入灌腸筒內。

4.病人取左側臥位俯臥位,雙膝屈曲。臀部墊以雨布和治療巾,露出肛門。臀部可略微抬高,以利保留藥液。

5.在肛管頭上塗潤滑油然後扭鬆開關夾,放出管內溫度較低的液體並排除管內空氣。用手腕觸灌腸筒,如覺微溫(以39~42℃爲宜),即可捏緊肛管,輕緩地插入肛門內約10~15cm。漏斗韻高低要與臀部平齊而略高,使藥液慢慢地灌入腸內。

6.藥液流完後,立即捏緊導管,取下漏斗,然後慢慢將管從肛門內抽出並以紙包裹。

7.囑病人留住灌入藥液,不要隨即排出。必要時可用手紙壓肛門數分鐘,以助病人保留藥液。每次保留藥液時間要在30分鐘以上。

8.每次灌入藥量要因人而宜。成人爲200~300ml;小兒按年齡酌減,1歲以內用15~30ml,1~3歲用30~60ml,3歲以上用60~lOOml。每日2~3次,一般7~10天爲1療程,如病情需要,中間休息3天后,再進行下一療程。急危重症,靈活掌握。

3.2 直腸點滴法

也稱肛門點滴法,它是以類似點滴輸液的方式將中藥煎劑或中成藥液體制劑(包括丸、散、膏、丹加水製備的溶液)由肛門注入直腸的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中藥保留灌腸法的一種改良用法。它較一般保留灌腸法病人不適感輕,注入藥液量大,便於保留和吸收,療效更確切,操作方法也不復雜,所以值得推廣應用。

1.和一般靜脈輸液的設備相同,唯針頭換成導尿管。

2.藥物製備按辨證論治要求或根據病情需要,將所選藥物(中草藥中成藥)製成治療液體。中草藥煎煮2次,紗布過濾混合分成2份(即2次用量);丸、散、膏、丹等成藥用開水泡後取汁,紗布過濾;成藥灌腸液進行加溫後,裝入滴瓶(開放式點滴瓶或葡萄糖瓶)中,調節藥溫至40℃以下。

3.囑病人排淨大便或用清水灌腸。

4.病人取側臥位,也可仰臥、俯臥,墊高臀部lOcm。

5.排出輸液管中的空氣,選用12~16號導尿管,並在前端塗以潤滑劑(甘油液體石蠟),插入肛門內(成人10~20cm,小兒5~15cm),膠布固定,開始點滴。

6.根據病情調節滴速高熱及津傷重症病人,點滴速度宜快,可80~110滴/分鐘;氣血兩虧及其它慢性病人,點速宜慢,以30~70滴/分鐘爲宜;外感病人使用解表劑時,若已見微汗熱退,可終止點滴,此乃中病即止之意。

7.根據病情調整藥

高熱實熱陽盛病證點滴藥液宜冷,以4℃左右爲宜;虛寒性疾病得溫而病減者,藥液宜溫,以42℃左右爲宜;其它病症,宜37~39℃。

8.據證選用給藥時間 陽虛病人,選平旦直腸點滴中藥以助陽生;陰虛病人,宜日西直腸點藥,以助陰長。

9.點滴結束後,拔出導尿管,靜臥10分鐘,即可隨意活動

10.每次點入藥量成人300~400ml,小兒酌減(參保留灌腸法),每日2~3次,急危重症可4~6小時1次。7~10天爲1療程或視病情而定。

3.3 保留灌腸

目的是通過瀉下,刺激蠕動,使糞便、腸內積氣、邪毒等實邪排出體外,起幫助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操作方法步驟如下:

1.準備工作同保留灌腸法2~4。

2.在肛管頭上塗潤滑油然後扭鬆開關夾,放出管內溫度較低的液體並排出管內空氣。調節藥溫在37~39℃之間,把肛管緩慢插入肛門內約6~10cm,調節筒底高出牀面約45cm,使藥液緩慢流入腸內。

3.藥液流完時,夾緊橡皮管,並迅速將肛管取出,同時用手紙抵住肛門,幫助病人保留藥液5~10分鐘。

4.囑病人側臥位,給予便盆讓其排便。能走動者,可到廁所排便

5.注意檢查糞便的量、色、味,有無粘液、膿血和異物,必要時留標本化驗。

6.每次灌入藥量應因人而異,成人爲800~1200ml;小兒酌減,1歲以內50~lOOml,1~3歲100~300ml,3歲以上300~600ml。具體用法、療程當視病情需要靈活掌握。

4 治病

4.1 昏迷

石膏知母湯(江蘇中醫雜誌1984;(5):42) 生石膏120g,肥知母赤芍丹皮九節菖蒲生大黃(後下)、生地、炙殭蠶各15g,雙鉤藤12g,炙全蠍3g。上藥濃煎至500ml,直腸點滴,滴速30~50滴/分鐘,日1~2次,5日爲1療程。功能清熱瀉火涼血,醒神開竅。主治閉證屬實之昏迷不省者。

4.2 急性腸梗阻

加味大承氣湯(中西醫結合雜誌1989;9(5):282)大黃30g(後下),枳實15g,厚朴15g,芒硝30g(後下),萊菔子15g,

黃芩15g。上藥加水1000ml,煎至300ral,灌腸前將芒硝放入藥液中溶解,置於輸液中經肛滴入,每分鐘80~100滴,1日1次,連續治療3天。功能通腑導滯。主治各種腸梗阻

4.3 急性闌尾炎

大黃牡丹皮湯(《中醫外科學》) 大黃12g,丹皮12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10g。將大黃後下,取液200m!作保留灌腸使藥液到達下段腸腔。每日2次,病癒爲止。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主治急性闌尾炎

4.4 便血

仙鶴地榆湯(黑龍江中醫藥1989;(6):18~19)仙鶴草地榆各30g,苦蔘lOg,川連6g,白芨30g,錫類散2~4g。上藥濃煎200ml,於每晚8時病人解大便後作保留灌腸,每5~10分鐘移動體位1次,10次爲1療程,療程間隔2~3天。功能清熱涼血止血。主治炎性腸病引起的便血

4.5 關格

1.活腎I號(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9;8(1):27~28)生大黃丹蔘牽牛子打碎各30g,淡附片lOg,全蠍6g。將上藥濃煎150ml,加入矽炭銀粉末3g,備用。保持溫度37℃,高位保留灌腸。保留2小時左右。每日1次,20天爲1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功能活血散解毒。主治關格各型兼有血瘀表現者。

2.大黃牡蠣湯(經驗方) 生大黃、生牡蠣六月雪各30g。將上藥濃煎至200~300ml,行高位保留灌腸。每日1~2次,每次保留1小時以上,一般10天爲1療程,休息5天后,可再繼續1療程,以每日瀉便2~3次爲佳。功能清熱解毒活血。主治關格

3.加味大承氣湯(《內病外治》) 大黃蒲公英槐花各30g,赤芍、生地各15g,板藍根厚朴枳實各12g,芒硝18g。將上藥煎取藥汁500ml,作保留灌腸。以每分鐘50~80滴的速度緩慢滴入。功能清熱瀉火涼血散瘀。主治邪熱入血,血瘀絡阻型關格

4.6 咳嗽

清肺解毒液(上海中醫藥雜誌1988;5;27) 魚腥草蒲公英葶藶子赤芍。上藥分別提取有效成份製成滅菌溶液,每次取lOOml作直腸點滴,每分鐘30滴。藥液溫度38~40℃。每日1_~2次。功能清熱瀉火解毒。主治支氣管炎合併感染

4.7 腹瀉

1.明礬合劑(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6(7):421) 明礬、蒼朮苦蔘槐花各15g,大黃lOg。上藥水煎成250ml,溫度37℃,分2次灌腸,早晚各1次,一般7~10日爲1療程,間隔3天進行下一療程。功能清熱燥溼解毒。主治慢性結腸炎。

2.苦蔘白芨湯(黑龍江中醫藥1989;(6):18) 苦蔘lOg,白芨30g,川連6g,錫類散2~4支。加減:溼熱甚加鴉膽子出血多加仙鶴草地榆脾氣虛黃芪淮山藥。上藥濃煎成200ml,於每晚8時讓病人排大便後作保留灌腸(每5~10分鐘移動體位1次)。10次爲1療程,療程間隔2~3天。功能清熱燥溼健脾止瀉。主治炎性腸病久瀉不愈。

4.8 嘔吐

加減大承氣湯(新中醫1987;(2):25) 大黃厚朴枳實芒硝各30g。加減:蟲積使君子檳榔榧子;瘀毒加桃仁丹皮赤芍溼熱黃連黃柏白頭翁;癰膿加紅藤敗醬草丹皮;痰熱加竹茹半夏膽星火毒黑醜甘遂大戟,寒實加附片、乾薑巴豆。上藥水煎過濾,取濃汁400ml,冷卻至37℃,每次200ml,保留灌腸20~30分鐘,4小時後重復灌腸。功能清熱瀉火解毒殺蟲利溼化痰。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急重嘔吐

4.9 痢疾

白頭翁灌腸湯(《常見病中草藥外治療法》) 白頭翁苦蔘、銀花、黃柏滑石各60g。上藥加水濃煎成200ml,先給患者清潔灌腸後,再以藥液灌腸,灌腸後靜臥休息,每天1次,連用3天。功能清熱利溼解毒。主治溼熱痢疫毒痢

4.10 癲狂

鐵落灌腸湯(經驗方) 生鐵落30g,牡蠣30g,菖蒲15g,鬱金15g,膽南星20g,法半夏lOg,礞石20g,黃連9g,竹葉10g,燈芯1Og,赤芍10g,桃仁lOg,紅花lOg。先加水煎鐵落礞石30分鐘,去渣加入其它藥物煎煮30分鐘,取汁保留灌腸。每日1次。功能化痰開鬱。主治痰氣鬱結之癲狂

4.11 水腫

大黃附子湯(四川中醫1986;(10):39) 生大黃12g,熟附子12g,生牡蠣25g,芒硝3g。前3味加水600ml,煎取250ml,再溶芒硝於其中,待冷卻後保留灌腸。每日1次,7日爲1療程。功能解毒降濁。主治慢性腎炎水腫

4.12 前列腺炎

地錦草湯(四川中醫1989;(9):27) 地錦草蒲公英地丁各30g,白茅根石韋各20g,皁刺12g,穿山甲9g。上藥水煎成150ml(40℃)保留灌腸,每日1劑,連用1月。功能清熱利溼。主治溼熱下注前列腺炎

4.13 盆腔炎

魚腥草湯(中醫藥學報1990;(2):29) 魚腥草30g,黃芪25g,敗醬草益母草茯苓蒲公英各20g,桃仁15g,丹蔘赤芍香附半夏膽南星海藻各lOg。上藥煎取lOOml,藥溫50℃時,緩慢灌腸,胸膝臥位,15分鐘後改平臥,1小時後起牀活動。每日1次,1個月爲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盆腔炎

4.14 小兒泄瀉

1.1號液(吉林中醫藥1987;(1):20) 神曲山楂各15g,煨訶子9g,石榴皮20g。

2.2號液(同上) 板藍根白花蛇舌草各30g,烏梅石榴皮15g。

3.3號液(同上)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錦草各30g,煨訶子9g,石榴皮烏梅各15g。

4.4號液(同上)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地錦草大薊小薊各30g、地榆15g。

上藥加水各煎至30~60ml,排便後10分鐘保留灌腸。每日1次,每次40分鐘。1號液功能健脾消食,收澀止瀉。加服保和丸主治傷食瀉。2號液功能清熱解毒,收斂止瀉。加服藿香正氣丸主治風寒瀉。3號液清熱解毒。加服參苓白朮散主治脾虛泄瀉;加服理中丸主治脾腎陽虛泄瀉。4號液功能清熱解毒利溼加味白頭翁湯主治溼熱瀉。

4.15 小兒驚風

薄荷葉散(《醫學正傳》) 薄荷葉、寒水石各15g,青黛白殭蠶硃砂各3g,全蠍2枚,炒豬牙皁角、槐角各1.5g。上藥共爲細末,燈草湯和乳汁調,時時灌之。功能清熱熄風定驚。主治小兒急驚風

5 注意事項

1.妊娠病人慎用。

2.插入肛門的硬橡皮管頭或橡皮肛管要煮沸消毒

3.要根據病情、年齡和辨證施治原則,來確定所用藥物、灌腸方法藥物劑量、灌腸次數和療程。

4.插肛管動作宜輕緩,以免損傷粘膜。

5.灌腸藥溫、時間、速度要因人、因證而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