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重

中醫症狀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òu zhòng

2 英文參考

tneesm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後重:1.古病名;2.症狀名。

4 古病名·後重

後重爲古病名[1]。即大瘕泄[1]。《難經·五十七難》:“有大瘕泄,名曰後重。”《難經·五十七難》:“大瘕泄者,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

本病後人有數解:1.痢疾;2.一種陰虛似痢症;3.腎泄;4.熱泄之一;5.泄而腹有瘕聚。

4.1 痢疾

大瘕泄痢疾[2]。《研經言》:“今之痢,即《難經五泄中之大瘕泄。”

4.2 一種陰虛似痢症

大瘕泄爲一種陰虛似痢症,由腎虛所致[2]。《醫貫·痢疾論》:“又有一等陰虛似痢者,即五泄大瘕泄者是也。……陰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其證紅白相雜,裏急後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澀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大便先脫,或欲大便小便自遺。”治宜補腎,用附桂八味丸補骨脂肉豆蔻阿膠[2]

4.3 腎泄

大瘕泄腎泄[2]。《羅氏會約醫鏡·雜證》:“又言大瘕泄者,即腎泄也。每在五更天明之時。”

4.4 熱泄之一

大瘕泄熱泄之一[2]。《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曰大瘕泄者,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即寒溼而變爲熱泄也。”宜用八正散木香檳榔,再用天水散[2]

4.5 泄而腹有瘕聚

大瘕泄指泄而腹有瘕聚[2]。清·懷抱奇《古今醫徹·雜症》:“大瘕瀉,則腹中有瘕,時作時止也。”

5 症狀名·後重

後重症狀[2]。指腹痛急迫,肛門重墜不適[2]。《醫宗必讀·痢疾》:“邪迫而後重者,至圊稍減,未幾復甚,芍藥湯;虛滑而後重者,圊後不減,以得解愈虛故也,真人養髒湯;下後乃後重者,當甘草緩之,升麻舉之。”

5.1 關於裏急後重

裏急後重痢疾主症之一[3]。其狀腹痛窘迫,時時欲瀉,肛門重墜,便出不爽[3]。《景嶽全書·雜證謨》:“凡裏急後重者,病在廣腸最下之處,而其病本,則不在廣腸,而在脾腎。凡熱痢寒痢虛痢,皆有之,不得盡以爲熱也。蓋中焦有熱,則熱邪下迫中焦;有寒,則寒邪下迫脾腎;氣虛氣陷下追。欲治此者,但當察其所因,以治脾腎之本。”

5.2 關於虛坐努責

虛坐努責指時時欲便,但登廁努掙而不排便[4]。多因痢久傷及陰血所致[4]。《丹溪心法·痢》:“其或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此爲無血證。倍用當歸身尾,卻與生芍藥生地黃、生桃仁佐之,復以陳皮和之,血生自安。”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6.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