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潤燥

潤燥法 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內治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ī yīn rùn zào

2 英文參考

nourishing Yin and moistening drynes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nourishing yin for moistening dryn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滋陰潤燥治法[1]。又稱養陰潤燥[1]潤燥法之一[2]。指用具有滋陰清熱、增液潤燥作用的方藥,治療陰虛內燥證治法[3]。燥傷肺胃陰分,患者咽乾口渴、午後身熱、或乾咳少痰、舌質紅、脈細數,用沙蔘麥冬湯益胃湯[3]。腸燥便祕,可用增液湯[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9.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