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窒·肺脾氣虛證

中醫鼻科 中醫證名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鼻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í zhì ·fèi pí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鼻窒·肺脾氣虛證(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氣虛,以鼻塞時輕時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時症狀加重,鼻黏膜及鼻甲淡紅腫脹,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惡風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納差便溏頭重頭昏,舌淡苔白,脈浮無力或緩弱等爲常見症的鼻窒證候[1]

4 鼻窒·肺脾氣虛證症狀

鼻窒·肺脾氣虛證患者鼻塞時輕時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時症狀加重,鼻黏膜及鼻甲淡紅腫脹,對滴鼻靈麻黃素類滴鼻液較敏感[1][2]

全身症狀可見頭部微脹不適、倦怠乏力少氣懶言、惡風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納差便溏頭重頭昏,舌淡苔白,脈浮無力或緩弱[2]

肺氣虛者,全身症狀可見咳嗽痰稀氣短面色㿠白舌質淡紅,苔白薄,脈緩或浮無力[2]

脾氣虛者,全身症狀可見食慾欠佳,大便時溏,體倦乏力舌質淡,苔白或稍厚,脈緩弱[2]

亦有全身症狀不明顯者[2]

5 證候分析

肺脾氣虛衛氣不固,邪滯鼻竅,故鼻塞[2]

陰陽相對,陽氣偏盛對則症狀輕,陰氣盛時症狀重,故鼻塞時輕時重,側臥上竅通,下竅[2]

證屬虛寒,故鼻內肌膜腫脹色淡,流涕清稀[2]

因於肺脾氣虛衛陽不同,不能抵禦外寒,故遇寒時症狀加重[2]

肺氣不足氣短[2]

肺不布津,聚而生痰;肺氣上逆,則咳嗽[2]

氣虛面色咣白[2]

舌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浮無力,均爲氣虛之證[2]

脾虛,運化失常,則食慾欠佳,大便時溏[2]

脾氣虛弱,故體倦乏力舌質淡,苔白或稍厚,脈緩弱[2]

6 鼻窒·肺脾氣虛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補益肺脾,通散鼻竅[2]

6.1.2 方藥

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加減處方黨蔘15克,雲苓15克,黃芪15克,白朮10克,柴胡10克,升麻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五味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可加杏仁12克、蘇梗10克、法夏10克。涕多者,加藿香10克、佩蘭10克。鼻塞較甚者,加蒼耳子10克、路路通15克。

肺氣虛爲主者,宜補肺益氣祛風教寒爲主,可選用溫肺止流丹[備註]溫肺止流丹(《瘍醫大全》):人蔘荊芥細辛訶子甘草桔梗、魚腦骨五味子白朮黃芪等治療:溫肺止流丹細辛荊芥疏散風寒人蔘甘草訶子補肺斂氣,桔梗魚腦石散結除涕,加用五味子白朮黃芪補氣散寒[2]

肺氣虛爲主者,也可用參蘇飲[備註]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蔘、蘇葉、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桔梗枳殼木香生薑大棗加減治療[2]

脾氣虛爲主者,宜健脾滲溼祛風通竅,可選用參苓白朮散[備註]參苓白朮散(《太早惠民和劑局方》):炒扁豆黨蔘白朮茯苓陳皮淮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石菖蒲蒼耳子藿香等治療:參苓白朮散黨蔘茯苓白朮補脾胃之氣,淮山藥、炒扁豆蓮子薏苡仁健脾滲溼,助以石菖蒲蒼耳子陳皮祛風行氣通竅[2]

6.1.3 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陳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草藥治療

用棉根20g,絲瓜藤辛夷花各10g,水煎服或研末沖服,每次10g,每日2次,以益氣通絡透竅。或可用五爪龍千斤拔、崗稔根、山白芷豆豉姜等煎水服,以溫補祛寒[2]

6.3 外治法

可用辛溫通竅,祛見散寒的藥物[2]

1)碧去散或魚腦石散吹鼻,每天3~4次[2]

2)鵝不食草(95%)、樟腦(5%),研末和勻,瓶裝密封,用時以薄絹包裹藥末少許塞鼻,每天換藥一次[2]

3)以草茇、大白南星研末,炒熱包裹,溫熨囟前[2]

6.4 鍼灸治療

6.4.1 針刺

迎香合谷上星穴。頭痛風池太陽印堂、中等刺激留針15 min,每日或隔日1次[2]

6.4.2 艾灸

取穴人中迎香風府百會肺氣虛者配肺俞太淵脾虛者配脾俞胃俞足三裏[2]。灸至局部發熱爲度,隔日1次[2]

6.5 食療

辛夷花煲雞蛋:每次可用辛夷花10~20克,雞蛋2只,加清水適量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飲湯喫蛋。

川草白花婉魚頭:川草3~9克,白芷6~9克,大魚頭 l個,燉服。

6.6 穴位按摩

用雙手中指或食指點壓雙側迎香穴、上迎香穴、承泣四白風池,每穴點壓 l~2分鐘。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鐘。

6.7 其他療法

6.7.1 下鼻甲注射法

毛冬青渡注射下鼻甲,按常規表麻後,取毛冬青液2 ml,進行下甲注射,每兩天1次,3次爲一療程[2]。注射方法參見下鼻甲注射法條。

6.7.2 烙法

表麻後用烙鐵高頻電刀,蘸上麻油,燒灼下鼻甲,每7—10日灼烙1次,3次爲一療程。本法主要適用於鼻甲肥大,凹凸不平,經他法治療久而不愈者。

7 關於鼻窒

鼻窒(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chronic rhinitis)爲病名[3]。是指以經常性鼻塞爲主要表現的鼻病[3]。本病男女老幼均可發生,無季節性和地區性,在受涼受溼後症狀更加明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鼻病[3]

鼻窒一名,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曰:“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劉河間醫學六書·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一說:“鼻窒,窒塞也。”又說:“但側臥上竅通利,而下竅閉塞。”指出了鼻窒的主要症狀特點[3]。但歷代文獻有將鼻窒傷風鼻塞相提並論,互爲不分[3]。本詞條僅針對慢性鼻塞而言[3]

鼻窒相當於西醫的慢性鼻炎[3]

詳見鼻窒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3-4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5.

治療鼻窒·肺脾氣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