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 耳穴名 推拿部位名 內科檢查 腧穴學 十二經脈 健康檢查 鍼灸學 五臟 臟腑 中醫學 人體器官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èi

2 英文參考

lungpulmone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lu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è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14(穴)[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u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與肺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28522通宣理肺丸蜜丸6g0.53元中成藥部分*
286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60g5.9元中成藥部分*△
287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7g0.81元中成藥部分
288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28g2.9元中成藥部分
289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42g4.2元中成藥部分
290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48g4.8元中成藥部分
291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56g5.5元中成藥部分
29222通宣理肺丸水蜜丸70g6.8元中成藥部分
29322通宣理肺丸濃縮丸200丸7.6元中成藥部分*△
29422通宣理肺丸濃縮丸64丸2.5元中成藥部分
29522通宣理肺丸濃縮丸96丸3.7元中成藥部分
29622通宣理肺丸濃縮丸150丸5.8元中成藥部分
29722通宣理肺丸濃縮丸480丸17.7元中成藥部分
29822通宣理肺顆粒顆粒劑9g1.4元中成藥部分*
29922通宣理肺膠囊膠囊劑0.36g*24粒盒(瓶)19.6元中成藥部分*△
30022通宣理肺膠囊膠囊劑0.36g*12粒盒(瓶)10.1元中成藥部分
301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24片(糖衣)盒(瓶)7.9元中成藥部分*△
302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12片(糖衣)盒(瓶)4.0元中成藥部分
303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18片(糖衣)盒(瓶)6.0元中成藥部分
304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32片(糖衣)盒(瓶)10.4元中成藥部分
305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36片(糖衣)盒(瓶)11.6元中成藥部分
306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40片(糖衣)盒(瓶)12.9元中成藥部分
307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18片(薄膜衣)盒(瓶)6.6元中成藥部分
308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24片(薄膜衣)盒(瓶)8.6元中成藥部分
309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32片(薄膜衣)盒(瓶)11.4元中成藥部分
310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36片(薄膜衣)盒(瓶)12.8元中成藥部分
31122通宣理肺片片劑0.3g*40片(薄膜衣)盒(瓶)14.1元中成藥部分
33026養陰清肺丸蜜丸9g0.61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西醫·人體器官名·肺

肺(lungs)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位於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

肺上端鈍圓叫肺尖,向上經胸廓上口突入頸根部,底位於膈上面,對向肋和肋間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縱隔的面叫內側面,該面中央的支氣管血管淋巴管神經出入處叫肺門,這些出入肺門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叫肺根。左肺由斜裂分爲上、下二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爲上、中、下三個肺葉。

肺是以支氣管反覆分支形成的支氣管樹爲基礎構成的。左、右支氣管肺門分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範圍構成一個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範圍構成一個肺段(圖2-33),支氣管在肺內反覆分支可達23-25級,最後形成肺泡(圖2-32)。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以及肺泡之間都由結締組織性的間質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的分支分佈結締組織內。肺泡之間的間質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是血液肺泡氣體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表面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髒層。

圖2-32 肺泡模式圖

(二)左肺

1、尖後段支氣管

2、尖後段支氣管

3、前段支氣管

4、上舌段支氣管

5、下舌段支氣管

6、尖(上)段支氣管

7、內前底段支氣管

8、內前底段支氣管

9、外側底段支氣管

10、後底底段支氣管

(一)右肺

1、尖段支氣管

2、後段支氣管

3、前段支氣管

4、外段支氣管

5、內段支氣管

6、尖(上)段支氣管

7、內側底段支氣管

8、前底段支氣管

9、外側底段支氣管

10、後底段支氣管

圖2-33 肺段模式圖

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緻密,比重大於1(1.045-1.056),入水則下沉。降生後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小於1(0.345-0.746),故可浮於水中。法醫常利用這一點,鑑定胎兒死亡的時間。

4.1 肺的呼吸部

第17~19級爲呼吸性細支氣管,爲過渡地帶,因爲在此段已有肺泡即具有呼吸功能,故亦稱爲過渡地帶。有散在的肺泡夾雜其間。20~22級爲肺泡管,肺泡管的管壁實際上完全由肺泡組成,肺泡的開口面向管腔。肺泡囊是呼吸道分支的最後一級,形成盲端,每個肺泡囊約由17個肺泡組成。肺泡即是氣體交換的地方,是肺的呼吸部分。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也都有呼吸功能的部分。

成人肺泡約有3~4億個,總面積可達100m2肺泡是多面形有開口的囊泡,大小不一,泡壁很薄,泡內氣稱爲肺泡氣。應用電鏡及組織化學研究發現肺泡表面有Ⅰ型和Ⅱ型兩類上皮細胞,其中Ⅰ型佔大多數。Ⅰ型細胞又稱扁平細胞肺泡表面大部分由此種上皮封表,很薄,在人約0.2μm厚。應用電鏡觀察,能清楚地顯示出肺泡上皮下方及肺泡毛細血管內皮外方各有一層基膜。因此可以清楚地說明,肺泡血液間的氣體交換,至少要經過肺泡上皮及基膜、組織間隙、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等數層結構。這幾層統稱爲呼吸膜,總厚度不到1.0μm,通透性氣體易於擴散肺泡壁上的Ⅱ型細胞又稱分泌細胞,它分泌一種由磷脂蛋白質結合而成的表面活性物質,其主要成分爲二軟脂酰卵磷脂,以單分子層鋪蓋在液泡的內表面,它能疏鬆肺泡層液體的分子結構,從而可以減少由肺泡液層與氣層間所造成的表面張力,這種表面張力使肺泡趨向縮小,是肺泡縮小的一個重要因素。相鄰肺泡之間的組織稱爲肺泡隔,其中含有極豐富的毛細血管彈性纖維、網狀纖維結締組織毛細血管保證了外界氣體血液間的交換;彈性纖維包繞肺泡,使肺泡具有較好的擴展性和彈性回縮力。

4.2 肺的導管部

支氣管進入肺內後反覆分枝,其大小分支好像一棵倒置的樹,故又稱爲支氣管樹。如以氣管爲0級,主支氣管爲1級,以此類推,每經過一級,就有一次分叉,一直分叉到23級。每一次分叉,下一級的口徑變小,但由於分枝管管數目成倍增加,呼吸道的總橫截面積逐級增加。分級從開始到16級爲肺的導管部,無氣體交換功能,主要是氣體進出的管導,其中1~11級管壁有不規則的軟骨支持,有少數平滑肌,但到12~16級分支段爲細支氣管細支氣管管壁軟骨消失,主要由平滑肌組成,平滑肌收縮和舒張會影響細支氣管的口徑大小。從細支氣管到終末細支氣管的管腔大小直接影響進入肺泡氣體的流量。而管壁的平滑肌受植物神經支配。

4.3 肺的血液循環

肺有兩套血管。一套是肺循環血管系統,它由肺動脈毛細血管網和肺靜脈組成。肺動脈內爲右心室射出的血液,內含CO2較多,含O2較少爲靜脈性血,經肺動脈進入肺門以後,其分枝與支氣管樹伴行,然後形成毛細血管網包繞肺泡,其中靜脈血與肺泡內空氣進行交換,攝入O2,排出CO2,成爲含O2較多而CO2較少的動脈性血,完成肺換氣。毛細血管靜脈端再逐漸匯合成小靜脈,最後匯合成肺靜脈血液流經它們進入左心房。肺動脈平均血壓只有1.7kPa左右,約爲主動脈平均血壓的1/8。肺血管阻力也只有體循環的1/8。肺毛細血管平均壓爲0.92kPa。肺靜脈的終點,即左心房平均壓爲0.25kPa。因此,肺循環是一種低壓力、低阻力、大流量的血管系統。由於肺循環毛細血管壓力遠遠低於血漿膠體滲透壓,故將組織中的液體吸收毛細血管的力量較大。現在一般認爲肺泡組織液的壓力爲負壓,使肺泡膜和毛細血管壁互相緊密相貼,有利於肺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同時還有利於肺泡內液體的吸收,使肺泡內沒有液體積聚。肺的另一套血液循環體循環中的支氣管循環分支,它供給氣管支氣管以及肺的營養

4.4 肺的血容量

肺部的血容量約爲450ml,佔全身血量的9%。由於肺組織和肺血管的可擴張性大,故肺部血容量的變化範圍較大。在用力呼氣時,肺部血容量減少至約200ml;而在深吸氣地可增加到約1000ml。由於肺的血容量較多,而且變化範圍較大,故肺循環血管起着貯血庫的作用。當機體失血時,肺循環可將一部分血液轉移體循環,起代償作用。在每一個呼吸週期中,肺循環的血容量也發生週期性的變化,並對左心室輸出量和動脈血壓發生影響。在吸氣時,由腔靜脈迴流入右心房的血量增多,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也就增加。由於肺擴張時可將肺循環血管牽拉擴張,使其容量增大,能容納較多的血液而由肺靜脈迴流入左心房的血液則減少。但在幾次心搏後,擴張的肺循環血管已被充盈,故肺靜脈迴流入左心房的血量逐漸增加。在呼氣時,發生相反的過程。因此,在吸氣開始時,動脈血壓下降,到吸氣相反相的後半期降至最低點,以後逐漸回升,在呼氣相的後半期達到最高點。在呼吸週期中出現的這種血壓波動,稱爲動脈血壓的呼吸波。

4.5 肺的健康檢查

[1]

4.5.1 方法

4.5.1.1 a) 視診

呼吸運動兩側是否對稱,有無呼吸運動增強及減弱,有無呼吸困難三凹徵檢查每分鐘呼吸頻率、呼吸節律是否均勻整齊。

4.5.1.2 b) 觸診

胸廓擴張度檢查檢查者雙手置於胸廓下面的前側部,左右拇指分別沿兩側肋緣指向劍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線兩側對稱部位,兩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於前側胸壁,囑被檢者做深呼吸運動,比較兩手的擴張度是否一致,前正中線兩側拇指向外移動的距離是否相等。

語音震顫檢查:兩手掌平貼在被檢者胸廓兩側對稱部位,囑被檢者重複發“一”長音,比較兩側對稱部位的震動感是否相同,從上至下,分別檢查前胸、側胸、後胸。

胸膜摩擦感檢查:兩手掌平貼在被檢者胸壁的下前側部,囑被檢者做深呼吸運動,以觸查有無摩擦感。

4.5.1.3 c) 叩診

在左右兩側胸部對稱部位進行對比叩診,前胸叩診板指平貼肋間隙與肋骨平行,背部叩診時,在肩胛間區板指與脊柱平行,肩胛下區板指平貼於肋間隙與肋骨平行。叩出肺上界,叩出左右鎖骨中線、腋中線、肩胛下角線肺下界以及肺下界移動度。

4.5.1.4 d) 聽診

檢查有無噦音,噦音的性質及所在部位。必要時做語音傳導胸膜摩擦音檢查

4.5.2 結果記錄

記錄檢查發現的陽性體徵。

5 中醫·肺

肺:1.五臟之一;2.耳穴名;3.手太陰肺經;4.肺的真髒脈;5.推拿部位名。

5.1 五臟之一·肺

肺爲五臟之一[2]。肺與大腸相爲表裏[2]。位於胸腔之內,膈之上,左右各一,爲臟腑最高之處[3][3]。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而主治節,並與鼻竅、皮膚密切相關[3]。其在志爲憂,在液爲涕,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竅爲鼻[3]

主諸氣而司呼吸,肺吸入清氣與脾運化的水谷精微相結合,化生爲元氣,是維持人體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4]。《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篇》:“諸氣者,皆屬於肺。”

肺朝百脈,血的運行又有賴於氣的推動,故能輔助心臟調節全身血液的運行[4]。《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還參與人體水液代謝,發揮通調水道功能[4]。《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肺外合皮毛。《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

肺開竅於鼻,“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聞知香臭矣。”(《黃帝內經靈樞·脈度》)[4]

手太陰肺經屬於肺,手陽明大腸經絡於肺,又手少陰心經上肺,手厥陰心包經“內絡於心肺”,足少陰腎經入肺,足厥陰肝經注肺[4]。其背俞肺俞募穴中府[4]

5.2 耳穴名·肺

肺(fèi CO14 lung)爲耳穴[4][4]。在心、氣管區周圍處[4]

5.2.1 標準定位

耳穴·肺在心、氣管區周圍處[4]

耳穴·肺位於心、氣管穴周圍處[4]

耳穴·肺的位置

5.2.2 治病

耳穴·肺主治咳喘胸悶、聲音嘶啞、痤瘡皮膚瘙癢症蕁麻疹扁平疣便祕戒斷綜合徵[4]

5.2.3 刺激方法

一般用埋針、壓籽等法進行刺激[4]

5.3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十二經脈之一。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即該經起自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着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屬肺臟,從肺系氣管喉嚨)橫行出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側,行於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的外面,至肘中尺澤)後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橈動脈搏動處),又沿大魚際外緣出拇指橈側端(少商)。其支脈從腕後橈骨莖突上方(列缺)分出,經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橈側端(商陽)。脈氣由此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胸部滿悶,咳嗽氣喘鎖骨上窩痛,心胸煩滿小便頻數肩背,上肢前邊外側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5.4 肺的真髒脈

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髒見皆死。”

5.5 推拿部位名·肺

肺爲推拿部位名[4]。見陳氏《小兒按摩經》。又名肺經肺金[5]。位於無名指遠端指骨的腹面[5]。能止咳化痰[5]。《幼科推拿祕書·穴象手法》:“小指上一指名爲無名指,屬肺。肺氣通於鼻,絡聯於無名指,通胸前膻中穴,背後風門穴。”

6 參考資料

  1. ^ [1] GB/T 26343—2010, 學生健康檢查技術規範[S].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8.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