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面部腧穴 足陽明胃經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ì bái

2 英文參考

Sìbái ST2[中國鍼灸學詞典]

sìbá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經穴名·四白

穴位四白
漢語拼音Sibai
羅馬拼音Szupai
美國英譯名Four White
各國代號中國ST2
日本2
法國莫蘭特氏E3
富耶氏
德國M5
英國S5
美國St2

四白經穴名(Sìbái ST2)[1]。代號ST2[2]。出《鍼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2][2]。白指光明,本穴能使目明四方而光明,故名四白[2]。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𥆧動,迎風流淚,急、慢性結膜炎角膜炎近視視神經萎縮頭面疼痛頭痛目眩口眼㖞斜面風鼻炎鼻旁竇炎,膽道蛔蟲症三叉神經痛等,是眼科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3.1 別名

面鼽[3]骨空[3]

3.2 出處

鍼灸甲乙經》:四白,在目下一寸,向頄骨顴空,足陽明脈氣所發。

3.3 穴名

白指光明,本穴能使目明四方而光明,故名四白[3]

四,數名,倍二爲四。白,素色,有光明、潔白之義。四白,謂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謂多白眼也。本穴在目下1寸,爲上下左右四面,平白無飾、光明顯見之處,故名四白。又因穴在目下,目能視萬物,該穴主治目眩目赤目癢生翳,針之可使視力光明四射,故名四白[3]

3.4 所屬部位

[4]

3.5 四白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5][6]

四白位於瞳孔直下1寸,當眶下孔處[6]

四白在面部,眶下孔處。正坐仰靠取之[6]

四白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

四白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

四白穴的位置

四白穴的位置

四白的位置

四白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

四白的位置

四白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四白的位置

四白穴的位置(肌肉

3.6 四白穴的取法

坐位,在承泣直下3分,當眶下孔凹陷處取穴

四白在面部,眶下孔處。正坐仰靠取之[6]

正坐或仰臥位,眼向前平視,當瞳孔直下,眶下緣下方約1寸眶下孔中取穴[7]

快速取穴:食指和中指伸直併攏,中指指腹貼兩側鼻翼,食指指尖所按凹陷處即是[8]

3.7 四白穴位解剖

四白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提上脣肌、眶下孔或上頜骨。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分佈面神經分支,正當眶下神經處。皮膚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和提上脣肌,深進眶下孔、眶下管,可能刺及孔、管內的眶下神經動脈靜脈。針沿管下壁,可至近眶下壁後部結構。所經表情肌面神經的顴支和頰支支配。

3.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提上脣肌→眶下孔或上頷骨[8]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提上脣肌→眶下孔[8]

3.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眶下神經分佈;深層有眶下神經動脈經過,並有面神經顴支分佈[8]

布有面神經分支,正當眶下神經處;並有面動、靜脈分支及眶下動、靜脈分支通過[8]

3.8 四白穴的功效與作用

四白祛風明目通經活絡作用

四白疏風明目疏肝利膽作用[8]

足陽明經別“還系目系”,足陽明經筋“爲目下綱”,四白穴正處目下,故主治眼病[8]

3.9 四白穴主治病

四白穴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𥆧動,迎風流淚,急、慢性結膜炎角膜炎近視視神經萎縮頭面疼痛頭痛目眩口眼㖞斜面風鼻炎鼻旁竇炎,膽道蛔蟲症三叉神經痛等,是眼科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四白穴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𥆧動、迎風流淚頭面疼痛口眼㖞斜[8]

四白主治目赤痛癢,口眼㖞斜眼瞼𥆧動,頭痛目眩;以及急、慢性結膜炎角膜炎近視鼻旁竇炎,膽道蛔蟲症三叉神經痛[8]

四白主要用於治療眼目、面部等疾患:如目赤腫痛目翳眼瞼𥆧動、迎風流淚頭痛目眩口眼斜[8]

現代又多用四白治療三叉神經經痛、鼻炎鼻竇炎角膜炎近視眼視神經萎縮膽道蛔蟲症[8]

四白穴是治療目疾與三叉神經痛主穴,主治目赤痛癢,眼瞼𥆧動,目翳近視頭痛眩暈面痛,口㖞,面風膽道蛔蟲病[8]

四白眼科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四白穴是眼保健的常用腧穴[8]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五官系統疾病:角膜炎近視青光眼,夜盲,結膜瘙癢,角膜白斑鼻竇炎

其它:膽道蛔蟲症頭痛眩暈

3.10 刺灸法

3.10.1 刺法

直刺0.2~0.4寸[8]

一般直刺0.3~0.5寸,針感局部酸脹或有麻電感[8]

直刺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不可深刺[8]

直刺0.2~0.3寸,局部酸脹;

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可有麻電感放射至上脣部,治療三叉神經第Ⅱ支痛[8]

注意:不宜過深,以防刺入眼眶內損眼球[8][8]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凡用針穩審方得下針,若針深即令人目烏色、針刺以三分爲宜。

3.10.2 灸法

禁灸[8]

不宜灸[8]

3.11 四白穴的配伍

四白穴配瞳子髎翳風頰車三叉神經痛(第二支)[8]

四白陽白地倉風池合谷面癱[8]

四白太沖睛明豐隆,治眼瞼𥆧動、目翳青光眼[8]

四白陽白瞳子髎攢竹,治眼瞼閉合不全[8]

四白太陽太沖,治目赤[8]

四白豐隆太白太沖,有滌痰通絡,疏肝明目作用,主治目翳眼瞼瞤動,青光眼

四白頰車攢竹太陽,有通經活絡作用,主治口眼歪斜角膜炎

四白湧泉大杼,有陰潛陽作用,主治頭痛目。

3.12 特效按摩

雙手食指伸直,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四白穴,有痠痛感,每次1~3分鐘,可以緩解眼疲勞、眼乾澀等[8]

3.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

類經圖翼》:頭痛目眩目赤後翳,瞤動流淚眼弦癢,口眼喎僻不能言。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凡用針穩審方得下針,若針深,即令人目烏色。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可灸七壯,針入三分,凡用針穩當方得下針,若針深即令人目烏色。

鍼灸大成》:主頭痛目眩目赤痛,僻淚不明,目癢膚翳,口㖞僻不能言。

3.14 研究進展

治療面肌痙攣:用30號1寸毫針直刺四白,邊捻邊進,深0.2~0.3寸,有麻電感放射至上脣及口角即停,捻留針5~10 min。出針後用特製撳針從原針孔刺入,用膠布固定5~6 d出針。隔2~3 d,再如上法治,5次爲一療程。

治療膽道蛔蟲病:針刺四白迎香強刺激留針30 min,行鍼1次,療效明顯。

4 經穴別名·四白

穴位郄門
漢語拼音Ximen
羅馬拼音Hsimen
美國英譯名Crooked Gate
各國代號中國PC4
日本4
法國莫蘭特氏MC4
富耶氏
德國MH4
英國Cx4
美國EH4

郄門經穴[9](xìmén[9]PC4)。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厥陰心包經[9]郄門手厥陰心包經郄穴[9][9]。郄通隙,門即門戶,此穴處於尺、橈二骨間隙,兩側如門,故名郄門[9]郄門穴主要用於心神、血證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煩熱胸痛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癲癇精神分裂症咳血嘔血衄血痔瘡及乳腺炎,膈肌痙攣,臂神經痛,疔瘡胸脅痛,前臂痛,癲疾,癔症,驚恐畏人,心煩久瘧久痔心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4.1 郄門穴的別名

四白(《循經考穴編》)。

4.2 出處

鍼灸甲乙經》:郄門手心主郄,去腕五寸。

4.3 穴名

郄通隙,門即門戶,此穴處於尺、橈二骨間隙,兩側如門,故名郄門[9]

郄即孔隙,是氣血聚會之所。門,人所出入處,意指門戶。本穴爲手厥陰之“郄”,在前臂兩筋間,其穴深大,故名之。可與陰郄互參。[9]

4.4 特異性

郄門手厥陰心包經郄穴

4.5 所屬部位

前臂[10]

4.6 郄門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郄門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手厥陰心包經郄穴[10]

郄門穴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之間[10]

郄門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5寸,當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之間[11]

曲澤穴在手厥陰心包經中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

郄門穴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

郄門穴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郄門穴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4.7 郄門穴的取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橫紋上5寸,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於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郄門穴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之間[11]

握拳,手外展,微屈肘時,顯現兩肌肌腱[12]。本穴在曲澤大陵連線中點下1寸、兩肌肌腱之間。若兩手的一側或雙側摸不到掌長肌肌腱,則以橈側腕屈肌肌腱尺側定位。

4.8 郄門穴位解剖

郄門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指淺屈肌、正中神經、指深屈肌、前臂骨間膜。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分佈着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爲正中神經,最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神經皮膚由前臂內、外側皮神經雙重分佈。在皮下組織內除上述皮神經外,前臂正中靜脈上行,注入肘正中靜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後,依序入肌層,直抵其深面的骨間膜。所經諸肌,除指深屈肌尺側半由尺神經支配外,其它均由正中神經支配。該神經的體表投影在:上肢外展90度,掌心向上時,從鎖骨中點,經肱骨內上髁與肱二頭肌腱連線中點,和腕前遠紋中點的連線,該線由大圓肌下緣至腕前遠紋中點的一段爲該神經的體表投影。

4.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指淺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間膜[12]

皮膚→皮下組織→指淺屈肌→指深屈肌[13]

4.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和前臂正中靜脈分佈;深層有正中神經幹及其伴行的正中動脈經過,並有骨間前神經、骨間前動脈分佈[13]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爲正中神經,前臂掌側骨間神經;並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通過[13]

4.9 郄門穴的功效與作用

郄門具有寧心安神清營止血的功效。

郄門有寧心安神清營涼血作用[13]

郄門穴是手厥陰心包經郄穴,善治血證心包相火心藏神,主血脈,故能涼血止血,寧心安神,治療以上諸證[14]

郄門穴針刺以治療急性血證和心胸痛爲主[14]。治療急性心胸痛針感向上;治療手指麻木疼痛針感向下;治療肺心證,配太淵[14]

郄門有寧神理氣和血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嘔血咯血胸痛疔瘡癇證[14]

4.10 郄門穴主治病

郄門穴主要用於心神、血證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煩熱胸痛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癲癇精神分裂症咳血嘔血衄血痔瘡及乳腺炎,膈肌痙攣,臂神經痛,疔瘡胸脅痛,前臂痛,癲疾,癔症,驚恐畏人,心煩久瘧久痔心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郄門穴主要用於心神、血證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煩熱胸痛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癲癇精神分裂症咳血嘔血衄血痔瘡及乳腺炎、膈肌痙攣、臂神經痛、疔瘡[14]

郄門穴主治心痛心悸嘔血衄血胸脅痛,前臂痛疔瘡[14]

郄門穴主治心痛胸痛嘔血咳血癲癇[14]

郄門穴主治癲疾,癔症,驚恐畏人;心痛心悸心煩胸痛咳血嘔血衄血五心煩熱久瘧久痔疔瘡[14]

1. 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心肌炎風溼性心臟病心悸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膈肌痙攣癔病精神病

3. 其它: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14]

直刺0.5~0.8寸[14][14],局部有酸脹感[14],或有麻脹感向指端放散[14]

直刺0.5~1寸[14][14]

注意:因郄門穴深層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故針刺時應注意避開血管[14]

4.11.2 灸法

可灸[14][14][14]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4]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20分鐘。

4.12 郄門穴的配伍

郄門穴配心俞膻中風溼性心臟病[14]

郄門穴配心俞大椎心肌炎[14]

郄門穴配內關膈俞治心胸痛[14]

郄門穴配曲池三陽絡咯血[14]

郄門內關曲澤,治心胸痛[14]

郄門三陽絡曲池,治嘔血[14]

郄門神門三陰交,治不寐[14]

郄門大陵郄門,治咳血[14]

郄門曲澤大陵,治心痛[14]

郄門尺澤肺俞,有清營止血作用,主治咳血

郄門神門心俞,有寧心安神作用,主治心悸心絞痛

郄門膈俞,有寬胸利膈的作用,主治膈肌痙攣

4.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郄門主之。

外臺祕要》: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備急千金要方》:嘔血大陵郄門主之。

類經圖翼》:主治嘔血衄血心痛嘔噦驚恐,神氣不足久痔

鍼灸大成》:主嘔血衄血心痛

4.14 郄門穴研究進展

4.14.1 改善心肌梗死外膜心電圖

電針狗“郄門”部位,對急性實驗性心肌梗死外膜心電圖有改善[14]

4.14.2 治療膽絞痛

針刺得氣後,施以強而持久的捻轉手法留針20~30分鐘,在留針期間重複捻鍼2~3次,止痛效果好。

4.14.3 治療乳腺炎

少量生理鹽水注射患側郄門穴,每日1次,也可每日2次。

4.14.4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針刺郄門穴,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率有調整作用。針刺郄門胃俞穴,對實驗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有恢復作用。表現在與對照組比較心電圖STIISTavF段升高不顯著。出針後ST段恢復較快。

4.14.5 調整肺功能

針刺郄門穴對肺功能有調整作用,可改善開胸而引起的縱膈擺動。針刺郄門曲池穴,對家兔實驗性氣胸血氧飽和度有調整作用,可使動物血氧飽和度比對照組提高6.31%。針刺實驗性氣胸的家兔“郄門”,針後60分鐘時的血氧飽和度比對照組明顯增高[14]。另在開胸術中,看到手術側雖有開放性氣胸存在,肺臟萎縮,但動脈血氧分壓升高,不致缺氧,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5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7.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8.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9.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6.
  8.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1.
  10. ^ [10]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1.
  11. ^ [1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7.
  12. ^ [12]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0-281.
  13. ^ [1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9.
  14. ^ [1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0-28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