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性骨炎

風溼免疫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wéi xìng gǔ yán

2 英文參考

osteitis fibrosa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高轉運型骨,high turn-over bone disease,arthritis deformansneoplastiea

5 疾病代碼

ICD:M14.8*

7 疾病概述

纖維性骨炎是由於慢性腎衰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高轉運型骨病。主要病因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使甲狀旁腺增生、功能亢進,導致患者低血鈣、高血磷,特別是二羥膽骨化醇的缺乏,晚期骨骼病變,皮膚瘙癢,自發性肌腱斷裂,軟組織鈣化等。

8 疾病描述

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以引起腎性骨營養不良。一種類型,是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引起的纖維性骨炎(osteitisfibrosa)。這是一種高轉運型骨(high turn-over bone disease)。另外一種是代轉運型骨病(low turn-over bone disease),表現爲骨軟化(osteomalacia),大部分由於鋁沉積於骨中所致,稱爲鋁相關骨病(aluminium-related bonedisease)。還有一種骨病兼有上述兩種變化,稱爲混合型骨營養不良(mixedosteodystropthy)。

纖維性骨炎是由於慢性腎衰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高轉運型骨病。主要病因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使甲狀旁腺增生、功能亢進,導致患者低血鈣、高血磷,特別是二羥膽骨化醇的缺乏,晚期骨骼病變,皮膚瘙癢,自發性肌腱斷裂,軟組織鈣化等。臨牀上主要表現爲纖維性骨炎的病理改變。

9 症狀體徵

1.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常見症狀,但其發生機制不清。某些患者皮膚中含鈣量增多,血鈣>2.4mmol/L 者易患瘙癢,推測與皮膚內含鈣量多有關。但甲狀旁腺切除術後數天內瘙癢即可能得到改善,而皮膚內含鈣量的減少卻需很長時間,似又不好以皮膚含鈣量多來解釋瘙癢。甲狀旁腺切除術後,儘管瘙癢緩解,但如果用活性維生素D 治療引起高鈣血癥,瘙癢又可復發,也不好單用血漿甲狀旁腺素水平增高來解釋。患者血漿組胺水平也可能是引起瘙癢的原因之一。用重組紅細胞生成素治療使貧血改善,並使血漿組胺水平下降,瘙癢也可減輕。充分血透可使瘙癢改善或消失。部分患者利多卡因治療或紫外線照射有效。甲狀旁腺切除術宜在經充分血透而皮膚瘙癢不能改善並伴有血漿甲狀旁腺素水平顯着增高者施行。

2.自發性肌腱斷裂 這種現象可見於慢性腎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因此二者之間可能有因果關係。維生素D 缺乏引起彈性組織變性或慢性代謝性酸中毒繼發膠原合成障礙也是可能的原因。肌腱附着點小的骨折也可以引起肌腱斷裂。

3.生長受阻 晚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兒童常比正常兒童矮小,其原因爲營養不良維生素D 缺乏,慢性代謝性酸中毒腸道對鈣的吸收障礙,骨病和血中生長激素介質水平低下等。給青春期前期患兒以重組生長激素治療可以促進其生長速度。

4.骨痛骨折 患有纖維性骨炎或骨軟化者可導致進行性加重的骨骼疼痛,可見於下背部、臀部、小腿或膝部。肋骨疼痛可能是肋骨骨折的首發症狀。下背部疼痛可能是由於椎體的壓縮性骨折骨質減少和低轉換型骨軟化所致。

5.骨變形 由於維生素D 缺乏,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所致骨骺脫位,使長骨變彎,常波及臀部,也可見於橈骨、尺骨、肱骨下端、股骨下端和脛骨下端。骨變形在成人多見於嚴重的骨軟化,可致脊柱側突、駝背胸廓變形。幾處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可使人變矮小,兒童易產生佝僂病

6.皮膚潰瘍組織壞死 可見於少數的嚴重腎衰患者腎移植術後和血透患者。放射性檢查可發現骨膜下骨吸收,血鈣的正常或升高。發病前可先有劇烈疼痛和雷諾現象。潰瘍形成後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症而致死亡。發病機制不清。甲狀旁腺次全切除後使潰瘍癒合,推測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能是其原因。這些症狀不常見,發病部位爲手指、腳趾、大腿小腿和踝部。

7.軟組織鈣化 軟組織鈣化(轉移性鈣化)多因持續性鈣磷沉積增高所致,可見於動脈、眼、內臟關節皮膚甲狀旁腺素水平的持續升高除了引起骨病外,還可導致磷酸鈣在小動脈關節、軟組織內臟的沉積。當鈣磷乘積超過70 時最易出現。一種更爲嚴重的稱爲鈣化防禦(calciphylaxis)的轉移性鈣化常伴有顯着的動脈鈣沉積和組織缺血和壞死。由於甲狀旁腺素抑制磷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嚴重腎衰時只有濾過磷的15%被重吸收,但由於腎小球濾過率顯着降低,腎小球濾過的磷量顯着減少,此時甲狀旁腺素已不再可能增加磷的排泄,但能繼續引起骨磷酸鈣的釋放,結果是甲狀旁腺素加重高磷血癥。在這種情況下,口服磷結合劑碳酸鈣降低血磷的效果甚微,而甲狀旁腺切除術和前臂移植部分甲狀旁腺則可達到降低血磷的目的。這種手術通過骨吸收的減少和磷酸鈣沉積於以前由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而丟失礦質的骨骼內能降低血鈣和血磷。

(1)血管鈣化:最早可見於足背,也可侵犯前臂、腕、手、眼、內臟關節盆腔等處的任何動脈。多見於40 歲以上患者。一般說來,發病常隨着透析時間的延長而增多。嚴重時脈搏不能觸及,血壓測不到。放射學檢查可見血管壁有細微的顆粒狀緻密物,是由於鈣在動脈中層的內彈性膜上沉積的結果。在大血管內膜也可形成粥樣動脈斑。某些患者在作腎移植甲狀旁腺次全切除數月或數年後,這種血管鈣化可以消失。

(2)眼鈣化:眼鈣化是慢性腎功能衰竭作血透治療者最常見的軟組織鈣化。鈣在眼中沉積可導致炎症和局部刺激形成紅眼,常爲一過性,但可反覆出現。更爲常見者爲眼結膜症狀性白色鈣化斑點。角膜也可以鈣化而形成“帶狀角膜病”。產生眼鈣化的機制可能是CO2 不能通過眼結膜表面排入空氣,使眼組織內pH 增高,導致鈣的沉積。

(3)內臟鈣化:內臟鈣化可見於肺、胃、心肌骨骼肌腎臟而產生嚴重的臨牀症狀心肌內或心傳導系統鈣的沉積可導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傳導阻滯。肺鈣化可引起肺功能失常,甚至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厚。尿毒症透析患者,特別是服用大量抗壞血酸後,可使草酸鹽增多,在軟組織中形成草酸鈣沉積,在心肌內或二尖瓣、主動脈瓣內沉積可引起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死亡。

(4)關節周圍鈣化:關節周圍鈣化可見於慢性腎衰透析患者,其發病率隨透析持續時間的增多而上升。可見於肩、腕、指、趾關節和踝關節患者常因疼痛而作放射性檢查,可見散在的放射性緻密物,偶爾可見關節周圍大的腫塊,也可爲無痛性,但可使關節活動受限。進食含磷多的食物如牛奶可促進其發展,限磷或甲狀腺次全切除可使病情緩解。

(5)皮膚鈣化:皮膚鈣化是引起瘙癢的原因之一,皮膚活檢有助於診斷,甲狀旁腺次全切除可能使皮膚內鈣的含量減少。

8.近端肌無力 近端肌無力在腎性骨病時較突出,可能與維生素D 缺乏有關,也可因鈣干擾肌肉代謝而加重。

11 病理生理

功能衰竭時,由於腎組織遭受破壞,尿磷減少,使血磷增高,同時腎臟合成1,25-(OH)2D3 減少,使腸道吸收鈣的能力下降而產生低鈣血癥,叄者之中尤以1,25-(OH)2D3 的合成減少,使甲狀旁腺增生、功能亢進,導致主要表現爲纖維性骨炎的病理改變,此外還可能出現骨質疏鬆、骨硬化或骨軟化。腎功能衰竭早期即可能產生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當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爲50~60ml/min 時,血漿全段甲狀旁腺素(iPTH)即有增多趨勢,這主要是由於甲狀旁腺激素-VD 軸線發生障礙,亦即二羥膽骨化醇[1,25-(OH)2D3]的合成受到干擾腎衰早期,血清1,25-(OH)2D3 水平常處於正常低限或略低於正常,它的水平低下可以導致甲狀旁腺的過多分泌,並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

腎衰早期二羥膽骨化醇的合成減少,不像是由於腎臟體積變小的結果,因爲早期腎臟體積並不變小,很可能是由於腎臟生物合成二羥膽骨化醇功能損傷所致。因爲對這種患者限制磷的攝入可使其二羥膽骨化醇的水平升高。腎衰早期磷積存在腎小管細胞內,可以導致二羥膽骨化醇生物合成減少,而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升高。

其他一些附加因素也可能參與了繼發性甲旁亢發生。Bricker 等提出的“矯枉失衡”學說,認爲腎衰早期血磷增高,直接降低血中離子鈣水平,後者刺激甲狀旁腺釋放更多的甲狀旁腺素,降低磷在腎小管內的重吸收,而使血磷濃度恢復到正常水平。所謂“矯枉失衡”,即以升高血甲狀旁腺素爲代價來矯正鈣、磷代謝紊亂。但是,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細胞外液中磷的瀦留不能解釋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產生。

Liach 和Massry 發現,腎衰早期血漿離子鈣水平下降,然後可能通過預先形成的甲狀旁腺激素的釋放和前甲狀旁腺激素原的mRNA 的合成增多而促進甲狀旁腺激素的釋放。但是,其他學者的研究認爲,低鈣血癥不是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必要因素。綜上所述,腎衰早期二羥膽骨化醇生物合成障礙是促進繼發性甲旁亢的重要因素。腎衰晚期,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產生,往往與低血鈣、高血磷,特別是二羥膽骨化醇的缺乏有關。

1.低鈣血癥 導致低鈣血癥的產生至少有叄種因素,即磷的瀦留,骨骼對於甲狀旁腺激素(PTH)的高鈣血癥作用發生抵抗和維生素D 代謝紊亂。

正常人急性攝取大量無機磷,即可引起一過性血磷升高,還可以使血鈣減少和甲狀旁腺素的顯着增多。高磷血癥,不一定直接引起低鈣血癥慢性腎衰時磷的瀦留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導致低鈣血癥,所以磷的瀦留是引起低鈣血癥原因之一。血甲狀旁腺素水平升高可動員骨鈣入血,理應使血鈣增多。但在腎衰時,儘管血甲狀旁腺素水平升高,卻經常有低鈣血癥發生,提示慢性腎功能衰竭骨骼甲狀旁腺素的動員骨鈣作用發生了抵抗。動物實驗表明,這種骨骼對於甲狀旁腺素動員骨鈣,發生抵抗部分是由於1,25-(OH)2D3 不足。徹底糾正這種現象有賴於提供足量的1,25-(OH)2D3 和24,25-(OH)2D3。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這種抵抗部分由於甲狀旁腺素受體下調。

維生素D 的缺乏對低鈣血癥的產生有重大影響。體內的維生素D 一方面來自飲食,更重要的是在皮膚內形成。存在於皮膚內的維生素D3 原經日光(特別是紫外線)照射後,轉化爲前維生素D3,前維生素D3皮膚內的熱作用後,進一步轉化爲維生素D3皮膚中的維生素D3 與血液中的維生素D 結合蛋白(DBP)結合而以DBP-D3 的形式進入血液肝臟中的25-羥化酶使維生素D3 在25 位碳鏈上羥化,形成25-(OH)2D3,再經腎臟產生的25-(OH)D3-1α羥化酶作用,最終形成具有強大活性的1,25-(OH)2D3。1,25-(OH)2D3 能促進腸道內鈣的吸收腎衰晚期,由於飲食的限制,鈣的攝入量往往減少,腸道內鈣的吸收也下降,也是易形成低鈣血癥的原因之一。臨牀上,腎衰晚期血鈣水平可以低下、正常甚至增高,後者常由於嚴重的甲旁亢、鋁中毒或者維生素D 過量所致。

2.高磷血癥 血漿中的磷,只有12%~15%與蛋白結合,因此,腎小球濾液中的磷的濃度大約爲血漿磷濃度的90%。大部分濾過的磷在腎小管(主要在近端腎小管)被重吸收,只有15%~20%的濾過磷被排出。正常狀態下,甲狀旁腺激素能減少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增進尿磷排泄,從而降低血磷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早期腎衰時,即使腎小球濾過率有所下降,但由於血漿甲狀旁腺素濃度增加,促使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減少而使血磷,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大約20ml/min 時,由於濾過磷量大大減少,即使血漿甲狀旁腺素濃度很高,仍不能制止血磷的升高。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10ml/min 以下時,血磷會顯着升高,導致高磷血癥。甲狀旁腺素增多還促進骨吸收,從骨骼中釋放出的鈣和磷進入細胞外液,磷不能從尿中排出體外,故使血磷水平升高,導致高磷血癥。飲食中攝入過多的含磷食物,超過腎臟排泄能力,也是一個因素。慢性腎衰時,磷的瀦留可通過叄種途徑參與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

生:

(1)早期可降低1,25-(OH)2D3 的合成。

(2)晚期可直接刺激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和甲狀旁腺生長

(3)促進甲狀旁腺素基因表達:有人報道,對實驗性終末期腎病限制動物飲食中磷的攝入,使血磷達到正常水平,能將血漿甲狀旁腺素水平自130pg/ml降到35pg/ml 而不影響血鈣及二羥膽骨化醇水平,甲狀旁腺體積也減少,提示高磷血癥能刺激腎衰時的甲狀旁腺生長。在一項體外實驗中,將腎衰病人增生的甲狀旁腺組織暴露在高濃度的磷中,結果使前原PTHmRNA(preproPTHmRNA)增多,促進了甲狀旁腺素從這種甲狀旁腺組織中的分泌。

3.二羥膽骨化醇合成減少 當腎臟實質遭受進行性破壞時,1α-羥化酶減少,導致腎臟內二羥膽骨化醇生物合成受到抑制,使二羥膽骨化醇甲狀旁腺素負反饋信號減弱而增加甲狀旁腺素的合成和釋放。另外,磷的瀦留(或近端腎小管原液磷的水平升高),可直接抑制腎臟對二羥膽骨化醇的合成,從而減少腸道內鈣的吸收而使血鈣水平下降而增加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可能更重要的是減輕了二羥膽骨化醇甲狀旁腺抑制作用而使其增生,增加甲狀旁腺素的分泌。還有人認爲,二羥膽骨化醇的不足可改變甲狀旁腺素和血鈣離子濃度之間存在的調定點(set point),使正常水平的鈣離子也不足以抑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但是,其他人的研究未能證實這一點。當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到30ml/min 以下時,可能由於磷的瀦留和有功能的腎組織的減少,二羥膽骨化醇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也有人發現輕中度腎衰時(GFR 40~80ml/min)二羥膽骨化醇水平降低。給予二羥膽骨化醇治療能逆轉早期和晚期腎衰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除了磷的瀦留外,實驗性研究提示,腎衰時包括尿毒症毒素尿酸在內的一些物質的瀦留,能減少25-羥膽骨化醇,向二羥膽骨化醇的轉化。這種現象也在病人中得到證實。有人報道,給9 例慢性腎衰(平均血肌酐濃度爲3.6mg/dl 或316μmol/L)病人以別嘌呤醇1 周,使血清尿酸自7.3mg/dl 降到4.0mg/dl(434~238μmol/L),結果使二羥膽骨化醇水平由31pg/ml 上升到38pg/ml,而血漿鈣、磷和甲狀旁腺素水平沒有變化。還有跡象表明,甲狀旁腺對二羥膽骨化醇反應低下,也參與了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進展。生理濃度的二羥膽骨化醇不能抑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這可能是由於甲狀旁腺內二羥膽骨化醇受體數量的減少所致。低二羥膽骨化醇水平在其受體減少方面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因爲給予治療劑量的二羥膽骨化醇可以糾正這種現象。在疾病晚期,瀦留的尿毒症毒素通過減少受體的合成和減少活動性激素-受體複合物與細胞核內的維生素D 反應成分結合而參與了作用。在維持性血透病人進行的觀察表明,結節甲狀旁腺受體密度的減少比瀰漫增生性甲狀旁腺更爲顯着。因此,二羥膽骨化醇受體數量的減少可能在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進展和甲狀旁腺細胞增生方面參與了作用,導致結節形成。這也可能解釋超生理水平的二羥膽骨化醇(通過靜脈或腹腔內給藥)可以顯着抑制維持性血透病人甲狀旁腺素的釋放,而常規口服劑量則相對作用較小。

4.鈣敏感受體 在結節形成區域內可能伴有鈣敏感受體mRNA 和蛋白的減少,這種變化可使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受鈣的抑制作用反應不那麼強烈。鈣敏感受體甲狀旁腺功能的調節可能具有治療意義。在實驗性或人類慢性腎衰時給予鈣敏感受體增效劑能降低血漿甲狀旁腺素50%以上,而且能抑制實驗動物的甲狀旁腺細胞增生。

5.骨骼甲狀旁腺素產生抵抗 骨骼甲狀旁腺素動員骨鈣的作用產生抵抗可能參與了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病。這種對甲狀旁腺素的抵抗主要由於高循環甲狀旁腺素水平引起的甲狀旁腺素受體下調。此外二羥膽骨化醇的不足和高磷血癥也有一定作用。晚期腎衰代謝性酸中毒能損害骨的功能。某些過多的氫離子通過骨的碳酸鹽的緩衝作用能導致鈣的釋放,使骨鈣的儲存逐漸減少。給予維持性血透病人鹼性藥物保持正常的血漿重碳酸鹽濃度能減緩尿毒症骨病的進展。此外,動物實驗表明糾正酸中毒能減少肌肉的消耗,延緩腎臟疾病的發展。

6.骨骼病變 腎功能衰竭時,最常見的兩種骨的病變爲骨吸收增強和骨礦化缺陷,骨硬化也可能出現,骨質疏鬆則不常見。

(1)甲狀旁腺素增多性骨病(高轉運型骨病):血甲狀旁腺素增多可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高和骨吸收增強。當這些過程越來越嚴重時,骨骼出現明顯纖維化,構成纖維性骨炎組織學病變。這種破骨細胞性吸收見於骨膜下、骨內膜下、皮質骨的Havers 管和小梁骨表面。這些改變多見於皮質骨,少見於小梁骨。甲狀旁腺素還可以刺激細胞性溶解,導致皮質骨的吸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也可引起編織狀類骨質和編織骨的出現。

(2)礦化不全的骨病變:類骨質礦化不全使兒童產生佝僂病,成人出現軟骨病。這是由於骨骼礦化率延遲,導致過多的未礦化類骨質的出現。類骨質礦化不全的機制主要是維生素D 或其活性產物相對或絕對不足和(或)骨骼維生素D 的作用發生抵抗。維生素D 可通過幾條途徑影響骨的礦化:它可以影響膠原的合成和成熟,直接刺激骨的礦化,或者通過促進腸道內鈣磷的吸收來提高骨周圍細胞外液中鈣磷的水平。維生素D 缺乏可以使膠原代謝異常,還可以使無定形鈣和磷轉變爲晶體型的過程受到抑制。除維生素D 不足外,鋁中毒也可能是某些礦化不足的原因,而且對維生素D 治療產生抵抗,即所謂低轉運型骨軟化。

(3)骨硬化:骨硬化腎性骨營養不良的一種獨特表現。放射學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組織學檢查爲未礦化小梁骨增多和整個骨體積增大。在脊柱骨盆肋骨長骨的幹骺端等以小梁骨爲主的部位表現最爲明顯。

硬化患者骨病變與各項生化指標如鈣、磷和鹼性磷酸酶等沒有任何相關性。某些實驗和臨牀觀察提示,骨硬化可能由甲狀旁腺素分泌過多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可以有骨硬化放射學改變。

(4)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指正常礦化骨的體積減小。骨固定術、缺鈣和慢性蛋白質攝入減少可能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50 歲以上尿毒症患者絕經期後、特發性或老年性骨質疏鬆等因素可能也參與了這種骨病發生

12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臨牀表現,實驗室檢查的特徵性可以初步診斷。β2-微球蛋白澱粉樣變在各項檢查指標中無特殊改變。表1 的各項內容可供參考。血鈣、磷的檢查對於鑑別繼發性甲旁亢骨病和鋁相關骨病幫助不大,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病和鋁相關骨病一樣,二者都可能有高鈣血癥,而磷的水平則取決於飲食中磷的攝入量分解率、殘餘腎功能透析效果等因素。鹼性磷酸酶活性常常是成骨細胞功能的指數,晚期纖維性骨炎時顯着增高,而在鋁相關骨病則常爲正常或偏低。1,25-(OH)2D3 水平的檢測具有一定意義,水平低下的提示維生素D 缺乏。血甲狀旁腺素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病時往往顯着升高,而在鋁相關骨病時常低於繼發性甲旁亢或者正常,這可能是由於鋁抑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所致。血清鋁低於60μg/L 時,鋁中毒的可能性較小,去鐵胺(DFO)試驗陽性有助於鋁相關骨病的診斷。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常有低血鈣、高血磷,特別是二羥膽骨化醇的降低。(表1)。

其他輔助檢查放射學檢查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放射學改變包括骨內膜、骨皮質和骨膜下的骨吸收,終端指、趾骨的腐蝕,囊腫形成,骨膜的neostosis和骨硬化,其中骨膜下骨吸收是最常見的放射學改變,主要見於指骨,還可見於骨盆骨、鎖骨遠端以及肋骨、尺骨、脛骨和下頜骨下方的表層。骨硬化放射學改變,爲骨的密度增加,常見於椎體骨盆肋骨鎖骨和各種長骨的幹骺端。骨軟化的診斷有賴於骨活檢放射學的惟一發現是Looser’s 帶的出現和假性骨折,骨密度常降低,但不足以診斷骨軟化。骨質減少是指放射學檢查發現的骨密度減低,常見於長期腎功能衰竭做血透治療者。骨軟化、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骨質疏鬆放射學檢查都可發現骨密度減低,很難單憑放射性特點來判斷骨質減少的原因。

13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尿毒症患者,可能發生的鋁相關骨病β2-微球蛋白沉積引起的澱粉樣變相鑑別。

14 治療方案

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病的治療包括對磷的瀦留和高磷血癥的控制、對低鈣血癥的糾正、活性維生素D 的應用、透析鈣含量的控制、經皮甲狀旁腺內注射無水酒精或骨化叄醇(二羥膽骨化醇)、甲狀旁腺次全切除等。

1.控制磷的瀦留和高磷血癥

(1)限制飲食中磷的攝入:每天攝入量不超過600~900mg,對於GRF 爲30~60ml/min 患者至爲重要。應注意避免食用含磷較多的食物,如黃豆(571mg%)、腐竹(598mg%)、小豆(386mg%)、綠豆(360mg%)、紫菜(457mg%)、牛奶粉(883mg%)。

(2)應用磷結合劑:在限制磷攝入不滿意而血磷增高時,應使用磷結合劑,可使唾液膽汁腸液中的磷轉換爲不能吸收者。進食含磷食物過多(>2.0g/d)可能減低磷結合劑作用。常用的磷結合劑氫氧化鋁、鈣製劑(碳酸鈣醋酸鈣)及鎂製劑。

氫氧化鋁:可在腸道內與磷結合,減少磷的吸收,從而降低血磷,減輕纖維性骨炎。但長期使用可導致鋁中毒,引起鋁相關骨病、腦病和貧血,故僅在血磷很高且血鈣不低甚至高鈣血癥時使用,血磷降至正常,即需停用而改用鈣劑。

醋酸鈣碳酸鈣:用於降低血磷,也能提高血鈣從而降低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前者較後者更具優越性,因爲醋酸鈣結合磷的作用大於碳酸鈣,用較小劑量醋酸鈣,即可達到用較大劑量碳酸鈣的目的。最近有資料表明,醋酸鈣碳酸鈣能更好地結合磷。碳酸鈣只在酸性環境分解,而醋酸鈣則在酸性或鹼性環境下均能分解,而晚期腎衰病人往往有鹽酸缺乏或者服用H2 阻滯藥,因而影響碳酸鈣與磷的結合。

碳酸鈣劑量爲每天2.5g~20g(含鈣40%,亦即元素鈣含量爲1000~8000mg/d),可由較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至將血磷水平控制到4.5 ~5.5mg/dl(1.5~1.8mmol/L)或出現高鈣血癥爲止。鈣劑最好在進餐時服用,這樣既可與飲食中的磷結合,又可減少遊離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如果用碳酸鈣醋酸鈣引起高鈣血癥,可以短期使用氫氧化鋁降低血磷。鎂製劑如氫氧化鎂應避免使用,因其能引起腹瀉高鎂血癥

③Renagel,鹽酸鑭(Lanthanum-chlorid-hydrate)和叄價鐵基的磷結合劑(Fe-Ⅲ based phosphate binders):它們都是新近開發的磷結合劑

A.Renagel 是一種不含鈣和鋁的磷結合劑,它能有效地降低血磷和血漿PTH水平而不引起高鈣血癥或其他副作用,用藥期間還能使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每個膠囊含量爲440mg,3 次/d,每次2~4 個膠囊。

B.鹽酸鑭:曾在動物實驗中進行觀察,很少有組織吸收毒性反應。臨牀觀察正在進行中。

C.叄價鐵基的磷結合劑:臨牀觀察表明叄價鐵基的磷結合劑能結合食物中的磷,口服或靜脈注射可降低血清磷水平。Spengler 等報道了對於交聯的右旋糖酐鐵(葡聚糖鐵)的應用。他們認爲1g 的這種磷結合劑大約可結合0.65mM 的磷。如果病人體重爲70kg,則需每天給予15g 的結合劑。Hergesell 等曾對13 例腎衰末期患者,使用穩定的聚核氫氧化鐵(Stabilized polynuclear ironhydroxide)進行治療。2.5g/d,3 次/d,隨食物使用,觀察4 周。結果使血漿磷降低20%,尿磷排泄減少37%,血清鐵鐵蛋白無顯着性變化。磷結合劑伍用腸道Na,P 是否有效尚需進一步觀察。轉運物抑制劑現有的資料表明,這類藥品如Niceritorol,並不是沒有副作用。但不排除未來開發一種不吸收的無系統副作用特異性抑制劑的可能性。

2.糾正低鈣血癥 低鈣血癥時應長期補鈣,可提高血鈣濃度,降低血清鹼性磷酸酶甲狀旁腺素。當GRF 爲40~10ml/min 時,每天應補鈣1.2~1.5g,(GRF<10ml/min 時應補1.0~2.0g/d。

如果有嚴重的高磷血癥,補鈣會增加鈣磷乘積,導致軟組織鈣化,因此,應先使用氫氧化鋁等,磷結合劑使血磷降到<1.77mmol/L 才補鈣。補充適量鈣劑可糾正低血鈣,大量補鈣則可導致高鈣血癥而引起異位性軟組織鈣化,尤其與維生素D 製劑合用時。因此,使用鈣劑時必需嚴密觀察血鈣濃度,特別對於接受血透治療者更爲重要。

3.骨化叄醇(Calcitriol)的應用 二羥膽骨化醇缺乏是導致繼發性甲旁亢最重要的原因,當GFR 下降到低於40ml/min 時,二羥膽骨化醇水平即開始下降,終末期腎衰時顯着減少。有功能的腎組織的減少和早期高磷血癥對二羥膽骨化醇抑制均參與了二羥膽骨化醇合成的減少。此時宜用骨化叄醇或其他類似製劑治療,但在治療以前,必須將高磷血癥基本控制,否則骨化叄醇能促進腸道內,磷的吸收而加重高磷血癥。所有晚期腎衰病人,當其血漿iPTH>正常高限的3 倍時,即應開始骨化叄醇治療,因爲活性維生素D 製劑對於血透病人甲狀旁腺素抑制作用優於單用鈣劑者。血漿iPTH 低於正常高限2 倍者不宜採用骨化叄醇治療。用活性維生素D 治療的目的,不是要將iPTH 降到正常範圍,而是將iPTH 控制到正常上限的2~3 倍。稍高於正常值對於正常骨的重塑(remodeling)是必要的,這可能是由於靶器官尿毒症時對甲狀旁腺素發生抵抗所致。過多抑制甲狀旁腺素會導致無力性骨病(adynamic bone disease)的發生。常用的活性維生素D 製劑有維生素D2維生素D3、25-(OH)D3、1,25-(OH)2D3(骨化叄醇)和1α-(OH)D3。骨化叄醇,在國內市售商品名爲骨化叄醇,它不需在肝、腎內轉化。阿法D3 則需經肝臟中25-羥化酶的作用,轉變爲l,25-(OH)2D3,但無需腎臟α-羥化酶的參與。骨化叄醇和阿法D3 的常規口服劑量爲0.25~0.75μg/d。也可以靜脈注射,每週2~3 次,每次0.5~2.0μg 於透析結束時給藥。腹膜透析病人也可以腹腔內注射,應注意藥物直接注入腹腔導管內而不要加入到透析袋內,以免藥物被結合掉。如使用4~6 周後,血鈣上升<0.25mmol/L(0.5mg/dl),應每天增加0.25~0.5μg。有人認爲,用大劑量口服或靜注1,25-(OH)2D3 或1α-(OH)D3 衝擊治療較嚴重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以收到比常規劑量更好的效果,對於用常規劑量無效的病例也可以收效。衝擊治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臨牀指標爲iPTH 200~400pg/ml 或更高,伴或不伴低鈣血癥及高磷血癥。常用劑量爲2~4μg,每週2 次口服或靜注。用藥4 周後,可使iPTH 及鹼性磷酸酶明顯下降,繼續用藥可使其持續下降至正常高限的2~3 倍,此時可改爲常規劑量維持(0.25~0.5μg/dl)或停藥。用藥過程中血鈣升高,血磷降低,骨痛、瘙癢、肌無力等症狀可明顯改善。

長期大劑量骨化叄醇治療,可降低血清鹼性磷酸酶甲狀旁腺素,減少骨吸收,使兒童佝僂病和成人骨軟化減輕或痊癒,但應注意鈣、磷乘積過高,導致異位性軟組織鈣化。用1,25-(OH)2D3 治療無效,常見於嚴重的纖維性骨炎,血甲狀旁腺素顯着增高者或血甲狀旁腺素水平不高,只有單純性骨軟化而無甲旁亢骨病者。每個病人對活性維生素D 治療的反應各有不同。受抑制的程度似與治療前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嚴重程度有關。某些觀察系列表明,經骨化叄醇治療的病人只有大約50%獲得持續的甲狀旁腺素下降。因此,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仍然是難以處理的問題。對治療反應不良的確切原因還不清楚,可能影響的因素爲:由於瀰漫性和結節甲狀旁腺增生和肥大引起的有功能腺體增多;骨化叄醇受體缺乏;對大劑量藥物耐受性差以及單個甲狀旁腺細胞對鈣的敏感性改變等。儘管早期研究曾經提示骨化叄醇治療可以使甲狀旁腺腺體恢復原狀,最近的前瞻性研究並未能證實治療後甲狀旁腺腺體縮小。因此,早期預防性治療對於防止治療沒有反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能是重要的。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能需要甲狀旁腺切除。

4.透析前病人骨化叄醇的應用 透析腎衰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病人是否需要使用骨化叄醇還沒有定論。過去有人擔心應用骨化叄醇可能通過引起高鈣血癥、高磷血癥和高尿鈣症而加速腎功能的喪失。但是有些報道說明,只要避免高鈣血癥發生,使用骨化叄醇通常不引起腎功能的變化。因此,小劑量的骨化叄醇(0.25μg/d)似乎是安全的,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另有人報道,對輕至中度腎衰病人每天給予碳酸鈣也能有效地治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5. 二羥膽骨化醇類似物 未來使用的合成維生素D 類似物有22-oxacalcitriol,1-alpha-hydroxy vitamin D2 及19-nor-1-alpha。初步臨牀觀察表明這些製劑能抑制血漿甲狀旁腺素水平而沒有或少有對鈣和磷的副作用。Oxacalcitriol 對維生素D 結合蛋白的親和力低,因此有較多的藥物以遊離形式存在,使其比骨化叄醇能更爲迅速地代謝半衰期短,可以解釋對腸道吸收的較小而且時間較短暫的刺激。第二代維生素D 類似物19-nor-1-alpha 曾在78 例血漿甲狀旁腺素超過400pg/ml 的血透病人中進行過隨機雙盲對照觀察。每週3 次給予安慰劑或19-nor-1-alpha 共12 周。19-nor-1-alpha 的劑量每隔2 周增加1 次到最大量或使甲狀旁腺素水平下降30%。結果顯示,藥物甲狀旁腺素下降的病人數顯着多於安慰劑組(68∶8,P<0.001),在甲狀旁腺素下降達標前服用19-nor-1-alpha 的病人無一例出現高鈣血癥

另外一種類似物,1-alpha-hydroxy vitamin D2 也能有效地抑制血透病人的甲狀旁腺素水平。初步觀察表明,每週3 次,每次10μg 能使病人耐受,但可能出現高鈣血癥和高磷血癥。

6.鈣敏感受體增效劑 另外一種能降低甲狀旁腺素又能減少高鈣血癥方法是用激活甲狀旁腺內的鈣敏感受體的鈣模擬物。在次全切除大鼠腎髒模型中,給予鈣敏感受體增效劑能以劑量依賴方式降低血漿甲狀旁腺素濃度高達75%,且能抑制甲狀旁腺增生。這種作用不能用血漿二羥膽骨化醇或磷的濃度變化來解釋。另外的研究發現給予增效劑能減輕纖維性骨炎。但是這種發現應用到人類的結果尚不能肯定。對維持性血透伴有輕度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病人給予鈣受體增效劑,能產生劑量依賴性降低血漿甲狀旁腺素濃度的作用。對更爲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長效作用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7.經皮注射無水酒精(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或骨化叄醇 綜上所述,骨化叄醇及其類似物治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是一種首選的方法。但是,大劑量骨化叄醇可能引起高鈣血癥結節增生的腺體可能對活性維生素D3 發生抵抗,因而需要甲狀旁腺次全切除。但是這種手術可能導致甲狀旁腺素缺乏、骨軟化和無動力型骨病等。1985 年Solbiati 等首次在超聲引導下用細針經皮在甲狀旁腺內注射無水酒精治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取得成功,並得到其他學者的證實。其方法是在超聲或CT 引導下將特製的細針刺入腫大的甲狀旁腺內,然後注射96%酒精,每2~2.5ml 腺體體積可注入1ml 酒精。有報道酒精最大注射量可爲甲狀旁腺腺瘤體積的1/2(超聲探測的最大長徑×寬徑×深度×1/2)。間隔1 月重複治療,最多3 次。1995 年Kitaota 等報道了直接在甲狀旁腺內注射1,25-(OH)2D3 治療伴發嚴重甲旁亢的慢性透析病人有效。1,25-(OH)2D3 注射量爲腺體體積的70%~90%,每週3 次,治療2 周。2 周後口服骨化叄醇衝擊治療(每週2 次,每次2~4μg)2~4 周,以後根據血漿甲狀旁腺素濃度延長治療時間,直至達標。

根據日本甲狀旁腺PEIT 工作小組的調查,已對600 多名患者進行了PEIT 治療。結果證實所有患者的PTH 都下降,其中75%的患者已可能再接受藥物治療。通過彩色多普勒影像可以檢查組織破壞的程度,並可發現細胞再生長情況,爲進一步選擇注射藥物的最佳部位和劑量提供信息。與甲狀旁腺切除術相比,這種治療引起的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危險性極小。

8.透析液的鈣含量 透析用水必須淨化,使用反滲水。透析液中的鈣爲離子鈣,可以自由通過透析膜,而血鈣中只有60%的離子鈣透析過程中血鈣可以丟失,也可以增加,取決於透析液血液中鈣的濃度、透析液中含鈣量和血液中可以擴散鈣的濃度。如透析液中含鈣量低(1.25~1.3mmol/L),則骨病發生率增加。如透析液中含鈣量高(1.99mmol/L),則可能導致高鈣血癥,增加軟組織鈣化的危險性。因此,透析液中含鈣量1.75mmol/L 較爲理想。如果透析同時又使用1,25-(OH)2D3 或1α-(OH)D3,則有可能引起高鈣血癥,宜減少1,25-(OH)2D3的劑量或降低透析液中鈣的含量, 例如將透析液中鈣的含量降爲1.25mmol/L(5mg/dl)。有人觀察到,在4h 透析過程中,如果透析液鈣含量爲1.75mmol/L(7mg/dl) , 病人攝取的鈣量大約爲900mg , 而用鈣含量爲1.25mmol/L(5mg/dl)時,則病人幾乎不攝取鈣。使用低鈣透析液還有一個優點,可以讓病人口服較大劑量的鈣,以便更好地與磷結合而降低血磷。但是,如果沒有口服補鈣,則不宜使用低鈣透析液,以免加重低鈣血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9.甲狀旁腺次全切除術 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作甲狀旁腺次全切除術:血漿甲狀旁腺素顯着升高(常>1000pg/ml);持續性高鈣血癥;嚴重的皮膚瘙癢經充分血透無效;有明顯的軟組織鈣化;纖維性骨炎經保守治療無效;軟組織缺血性病變,發生潰瘍壞死者。

15 併發症

可併發骨痛骨折皮膚潰瘍組織壞死動脈鈣沉積和組織缺血和壞死兒童生長受阻,產生佝僂病

16 預後及預防

預後:皮膚潰瘍組織壞死潰瘍形成後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症而致死亡。

預防:

1.人羣預防 隨着慢性腎衰病人壽命延長和檢測手段的進步,本病的檢出率有增高趨勢。採用骨活檢核素掃描等手段,可早期診斷本病。人羣防治措施包括控制高血磷、糾正低血鈣、補充維生素D、防治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液透析或腎移植。但關鍵爲早期控制高血磷。

2.個人預防

(1)一級預防

控制高血磷:首先應控制食中磷酸鹽的攝入,磷酸鹽主要來自食物中的蛋白質。晚期腎衰病人如飲食中每天磷攝入>1.2g,且未服磷結合劑者,則可發生高磷血癥。其次可酌情使用磷結合劑,在嚴格監測血鈣下,用小劑量碳酸鈣乳酸鈣,是目前最首先推薦的方法

②)糾正低血鈣:維持正常鈣平衡有利於骨質礦化,抑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晚期腎衰病人鈣的吸收減少,而飲食中鈣的攝入量每天僅爲400~700mg,故應每天補充元素鈣1~2g,以補醋酸鈣葡萄糖酸鈣等爲宜。

③活性維生素D 的應用:腎臟產生l,25-二羥維生素D3功能衰竭,在腎性骨病發生和發展中起重要作用。1,25-二羥維生素D3 可使尿毒症病人的血鈣水平顯着增高,血甲狀旁腺素水平顯着下降。目前常用的維生素D 製劑包括維生素D2阿法骨化醇和骨化叄醇(羅鈣全)。

透析和腎移植透析可部分替代腎功能,而腎移植則可完善地替代腎功能,從而治療腎性骨病

(2)二級預防:腎性骨病發病隱匿,開始常無自覺症狀,血鈣降低,血磷和鹼性磷酸酶升高可作爲早期診斷的依據。髂骨活檢光子吸收骨密度測定及99TcECT 掃描可使早期診斷率提高。診斷要點:①腎功能衰竭的診斷依據。②兒童表現爲佝僂病,成人則主要爲骨骼疼痛,以下肢負重骨爲着。③X 線檢查特異性骨病表現。一旦發現腎性骨病,上述預防措施應立即付諸實施。對有明顯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持續高血鈣、轉移性鈣化及皮膚瘙癢嚴重者,應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3)叄級預防:出現骨折和顯着骨骼畸形時,可考慮外科手術予以糾正,但術前準備應充分,如糾正病人的貧血營養狀況等,並做好術中監測

17 流行病學

慢性腎功能衰竭新進入透析治療的年發病率爲每百萬人口15.3。尿毒症病死於心血管疾病是年齡匹配人羣的3.5 倍,心力衰竭佔32%。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代謝性酸中毒等,導致骨礦化及代謝異常的發病率目前沒有相關描述。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