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支睾吸蟲病

感染性疾病 疾病 寄生蟲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á zhī gāo xī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clonorchiasis[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clonorchiasis sinen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華支睾吸蟲病(clonorchiasis)是由華支睾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肝吸蟲寄生人體肝臟的膽道系統引起的疾病[1]。人類通過生食或半生食含華支睾吸蟲囊蚴的淡水魚、蝦而感染[1]

感染者可無症狀,重感染者可出現消化不良、上腹隱痛腹瀉精神不振、肝大等臨牀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膽管炎、膽結石以及肝硬化等併發症。感染嚴重的兒童常有顯著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本病分佈於世界各地,國內流行於廣東、山東、河南等24個省、市、自治區。

華支睾吸蟲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流行[1]

吡喹酮(praziquantel)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近年來臨牀上應用阿苯達唑治療本病效果也很滿意。

4 疾病名稱

華支睾吸蟲病

5 英文名稱

clonorchiasis

6 別名

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雙盤吸蟲病支睾吸蟲病

7 分類

感染內科 > 寄生蟲病 > 蠕蟲病

消化科 > 肝膽疾病 > 膽囊疾病

8 ICD號

B66

9 流行病學

華支睾吸蟲病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多見於中國、日本、朝鮮、菲律賓、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我國除青海、寧夏、新疆、甘肅、內蒙古、西藏等尚未有報道外,其餘25個省、市、自治區以及臺灣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都已有本病的流行報道或病例報告,估計受感染人口約爲3000多萬。各地流行情況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頗有差異。人羣感染情況較重的地區除廣東外,尚有山東、河南、遼寧等省。有些地區淡水魚的感染率較高,而人羣的感染率卻很低或僅有零星發現,如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9.1 傳染源

華支睾吸蟲病傳染源主要是被華支睾吸蟲感染的人和哺乳動物,如貓、狗,鼠、豬等。華支睾吸蟲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種哺乳動物對此種吸蟲均易感。因此能排出華支睾吸蟲卵的人和動物均是本病的傳染源。人感染華支睾吸蟲後,蟲體壽命很長,可長期經糞便排卵,糞便散佈於自然界的河溝和魚塘,如有合適的第一和第二中間宿主存在,即可完成生活史。當地人羣如有食未煮熟魚的習慣,即可造成本病流行。家畜中貓、狗、豬,野生動物如鼠、獾、獺、貂等,都有可能因食生的魚、蝦被感染而成爲本病的傳染源

9.2 傳播途徑

人因進食未煮熟而含有華支睾吸蟲囊蚴的淡水魚或蝦而受感染感染方式因生活習慣、飲食嗜好而有所不同。但多因生食魚肉、蝦,也有由於烤、燒、炒、煎小型魚類不熟而感染。如廣東、廣西等地區的居民有喫“魚生”(生魚片)和“魚生粥”(生魚片加熱粥)的習慣;遼寧等東北地區,特別是一些朝鮮族人也有食生魚的習慣;全國許多地區的喫“全魚”,用整條魚煎烤,常有外皮焦黃但內部魚肉卻沒有熟透,也就是未能將囊蚴殺死,因而被感染。北京、山東、河南、四川等地有喫燒小魚或烤小魚的習慣。有些地區居民因喫新曬乾魚或新醃魚而被感染。此外,用切生魚肉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生魚的器皿盛食,甚至飲用爲囊蚴污染的生水也可受染。

淡水螺受感染的原因是由於吞食了人或保蟲宿主動物排出的華支睾吸蟲卵。由於糞便管理不當,用新鮮糞便施肥或隨地大便,糞便污染了水塘、河溝可使淡水螺受感染。有些人工養魚地區,還有用糞便餵魚的習慣,如把糞便倒入魚塘,或在魚塘上修建廁所,使糞便直接落入塘中,糞便中的蟲卵可先後感染螺和魚。

9.3 人羣易感性

人對華支睾吸蟲病普遍易感,無年齡、性別、種族之分,凡進食含有囊蚴而未經煮熟的魚或蝦,均可被感染感染率高低與居民的生活衛生習慣及飲食嗜好有密切關係,流行區人羣感染率可由0.08%至57%不等,廣東省的個別地區可高達88.6%。一般說來,成年人與男性的感染率較高,在廣東省佛山地區華支睾吸蟲病者6222例中,男女的比例爲1.88∶1。廣東省感染者年齡最小爲3個月,最大者爲87歲,以20~50歲爲多。原因是廣東省男性多喜食魚生,而婦女及小孩比較少食,故感染者也較少。但在廣東省曲江縣一流行區調查發現,在83例中,15歲以下佔93.9%。這與當地小孩喜歡在田溝捕捉魚蝦生食或食未燒烤熟透的魚蝦有關。相似的情況於河南、四川、湖北、江蘇等省亦有報道。

9.4 流行特徵

華支睾吸蟲病在我國的流行特點有3點:

(1)南北兩端感染率高,原因是廣東、廣西和湖南等省、自治區的一些地區以及吉林省朝鮮居民喜食生魚,而其他地區的感染主要是食魚的方法不當或兒童喜食小魚所致。

(2)在有食生魚習慣的地區,感染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如廣東和廣西;喜食型方式感染兒童和青少年感染率較高,如北京、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以及廣東省的少部分地區。

(3)華支睾吸蟲病流行呈點片狀分佈,不同地區、不同縣鄉、甚至同一鄉內的不同村莊感染率差別也很大,除人們飲食習慣的因素外,地理和水流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10 華支睾吸蟲病的病原

華支睾吸蟲雌雄同體的吸蟲。其生活史複雜,按發育程序可分爲成蟲、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蟲等八個階段。成蟲寄生在肝內膽管系統,尤其在膽管的分支部分。偶亦可見於胰腺管內。成蟲蟲體狹長、扁薄,前端尖細,後端較鈍圓,狀似葵瓜子仁。體表無棘,呈褐色半透明。大小爲(10~25)mm×(3~5)mm,有口、腹兩個吸盤,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腸管。生殖器官雌雄同體,其兩個睾丸均呈分支狀,前後排列於蟲體的後端(圖1)。成蟲蠕動緩慢,大多吸附於膽管內壁黏膜。其蟲卵是人體寄生蟲卵中最小的一種,約爲(27.3~35.1)μm×(11.7~19.55)μm,呈橢圓形,略似電燈泡狀,殼厚,呈棕黃色,一端有陷入於卵殼中的小蓋,在連接處卵殼增厚,卵內含一個毛蚴。

成蟲寄生宿主的肝內中、小膽管內,有時移居較大膽管或膽總管,大都吸附於膽管內壁的黏膜,以組織液和黏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質營養,營有性生殖。蟲卵隨膽汁到達腸道,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如落入池塘和溪溝中,被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沼螺、豆螺等)吞食後,卵內毛蚴即在螺腸內孵出,穿入腸壁,在腸道周圍軟組織內先後發育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離開螺體逸入水中,鑽入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鯇魚、麥穗魚、棒花魚鯽魚鯉魚等)或淡水小蝦體內,形成囊蚴。人或其他終末宿主動物如喫進含有囊蚴而未煮熟的淡水魚或淡水小蝦後,囊蚴外殼可被胃酸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腸幼蟲脫囊逸出。幼蟲沿膽總管移行至肝內膽管寄生,最後在膽小管發育成蟲。從感染囊蚴至成蟲成熟排卵需1個月左右,自蟲卵至成蟲的全部生活史約需3個月(圖2),成蟲壽命可長達20~30年。

華支睾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是多種淡水螺,迄今在我國已證實的主要有三種:①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又名蓮馨卜螺、傅氏豆螺),分佈於我國的遼寧和四川地區;②長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又名長角豆螺),分佈於華中、東南及華南地區;③紋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以華南地區爲多,江西、四川、河南等均有發現。均屬小型螺螄,對環境適應性強,能常年生活於魚塘、田溝、灌溉溝及小河中。國內調查資料表明,我國華支睾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以紋沼螺分佈較廣,螺的感染率爲0.1%~13.1%,以廣東、河南及四川等地區爲高。長角涵螺的感染率爲0.3%~27.5%;而赤豆螺的感染率爲0.11%~0.36%。

華支睾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爲淡水魚類,我國已證實的有70多種。淡水魚類可感染本蟲囊蚴的都屬於鯉魚科(Cyprinide),其中以白鯇魚草魚)、黑鯇魚青魚)、大頭魚、鯿魚、土鯪魚鯉魚、麥穗魚等爲主。此外,福建、遼寧、江西和廣東等均報道淡水蝦亦有被感染,成爲第二中間宿主華支睾吸蟲對各種魚的感染無嚴格選擇性,不論大魚、小魚都可被感染。魚的感染程度輕重不一,一般以鯇魚及麥穗魚的感染率最高並較廣泛。囊蚴可分佈於魚體的各部分,一般以魚肉及魚頭內最多。魚的種屬不同,囊蚴的分佈亦可有不同。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爾各答一華僑屍體的肝膽管內查見華支睾吸蟲,1875年在日本也發現此蟲,以後國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埃及、波蘭等陸續報告有華僑感染此蟲。我國於1908年首次發現本病患者。1956年在廣州明代古屍、1973年湖南省衡陽北宋古屍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漢古屍內分別檢出華支睾吸蟲卵,可以確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佈範圍較廣。

11 華支睾吸蟲病的發病機

華支睾吸蟲主要寄生在人肝內小的或中等大的膽管內,但也可在膽總管、膽囊胰腺管甚至十二指腸或胃內發現。寄生人體的蟲數一般爲十數條至數百條,安徽陳約翰報告1例尸解中有9萬條蟲。廣州朱師晦等發現1例臨牀疑診肝癌患者,手術中發現華支睾吸蟲成堆堵塞於肝膽管及膽總管,約有數萬條之多。本病的病理變化是由其蟲體與蟲卵及其毒性分泌物所產生的阻塞與刺激形成的損害所致。發病與否和病變程度與寄生蟲數有密切關係。感染輕者,蟲數自十餘條至數十條,無臨牀症狀,亦無肉眼可見病變。感染較重者,蟲數可達數千條以上,肝內膽管及其分支均充滿蟲體和蟲卵,可發生膽管阻塞、膽汁淤積等病變。由於左肝膽管較平直,幼蟲易於入侵,故肝左葉被華支睾吸蟲寄生的機會較多,病變也常較重。

當膽管內有較多成蟲寄生且持續時間較長時,蟲體及蟲卵的機械刺激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膽管上皮細胞發生脫落,以後呈腺瘤樣增生,膽管壁增厚而逐漸變狹窄,加上蟲體與蟲卵的堵塞,導致膽汁淤滯,膽管呈圓柱狀或囊狀擴張。擴張的膽管壓迫周圍肝組織,在蟲體與蟲卵的作用下,肝臟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膽管周圍與門靜脈周圍均見纖維組織增生,以及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並向肝實質擴散

過去曾經認爲本病引起肝硬化者不多見。然而,已在多個地區發現重度感染兒童病例,可能由於同時存在的營養不良等原因,肝實質細胞可以發生營養不良脂肪變性萎縮壞死甚至導致門脈性肝硬化。偶可由於長期膽汁淤滯,演變成膽汁性肝硬化者。

蟲體與蟲卵可順流至膽總管或膽囊內,造成機械性阻塞並常繼發細菌感染發生膽管炎、膽囊炎阻塞性黃疸成蟲也可寄生胰腺管內,發生胰腺管炎和胰腺分泌不良的症狀。蟲卵、死亡的蟲體、脫落的膽管上皮、炎症滲出物、細菌等均可構成結石的核心,導致膽石症。有人認爲華支睾吸蟲感染可能與原發性肝癌發生有關。亦有學者認爲本病的膽管上皮細胞腺瘤增生,有可能導致膽管癌

關於華支睾吸蟲病免疫機制問題,迄今瞭解甚少。實驗結果表明本病引起免疫應答抗原主要來源於此種吸蟲代謝產物而不是蟲卵。根據對代謝產物進行生物化學免疫學分析,提示其中的酶可能是有效的抗原成分。抗原形成的部位,從間接熒光抗體試驗及放射免疫自顯影術的定位觀察結果,顯示特異性反應存在於成蟲表皮、口吸盤、腸管、睾丸、貯精囊、受精囊和卵巢。本病的免疫表現,其抗體應答與其他寄生蟲感染相類似。患者血清中最易檢測到的是特異性IgG抗體,大多數患者的此類抗體水平與感染度呈正相關。部分患者血清中亦有特異性IgE抗體。有報道用成蟲勻漿粗製抗原免疫家兔後,取其血清製備的抗成蟲IgG抗體,對其成蟲存活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經人工免疫的動物對再感染無保護性免疫作用

12 華支睾吸蟲病的臨牀表現

潛伏期爲1~2個月。

華支睾吸蟲病一般起病緩慢,僅少數短期內重度感染患者臨牀上表現爲急性發病。

輕度感染者常無症狀或僅在食後有上腹部飽脹感、食慾缺乏或輕度腹痛患者易疲勞。糞便中可檢出蟲卵。

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較慢,有食慾缺乏、上腹飽脹、輕度腹瀉肝區隱痛。24%~96.3%的患者肝大,以左葉爲明顯,有壓痛和叩擊痛。可伴有頭暈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個別患者因大量成蟲堵塞膽總管而出現梗阻性黃疸,甚至發生膽絞痛

慢性重複感染的嚴重病例發展爲肝硬化及門脈高壓時,出現消瘦貧血、腹壁靜脈曲張、肝脾大腹水黃疸等。嚴重感染兒童可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嚴重感染者常可呈現急性起病。潛伏期短,僅15~26天。患者突發寒戰高熱達39℃以上,呈弛張熱。食慾缺乏、厭油膩食物、肝大伴壓痛,有輕度黃疸,少數出現脾大。數週後急性症狀消失而進入慢性期,表現爲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壓痛等。

12.1 臨牀病情程度

華支睾吸蟲病症狀輕重不等,一般可將其分爲三度:

①輕度:可無自覺症狀,只在糞便檢查時才發現蟲卵者。或有輕度胃腸道症狀,如食後胃部有壓痛感,軟便等。約佔35%。

②中度:主要有較明顯胃腸道症狀,如食慾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脹痛,肝大,輕度水腫。如併發細菌感染可繼發膽管炎、膽囊炎。約佔55%。

③重度:有明顯胃腸症狀,反覆腹瀉便祕,右上腹疼痛或有脾大腹水貧血等。多見於兒童,約佔10%。

12.2 臨牀分型

華支睾吸蟲病臨牀表現多種多樣,歸納可分爲八個臨牀類型:

①無症狀型:無自覺症狀,在糞便檢查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時發現蟲卵而診斷。佔16.9%~40.13%。

②肝炎型:最常見,表現爲食慾缺乏、疲乏、肝區隱痛肝大、輕度壓痛,部分患者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活力增高。佔36.38%~40.16%。

膽囊膽管炎型:表現爲右上腹痛,可爲陣發性,有時有不規則低熱或高熱,常併發膽囊炎膽石症。佔6.83%~11.3%。

④胃腸炎型:亦常見,表現爲腹脹腹痛腹瀉大便每日3~4次,無膿血,可有不消化食物,佔13.76%~31.7%。

神經衰弱型:表現頭暈頭痛心悸失眠多夢、性情急躁、記憶力差等。佔2.06%~2.3%。

肝硬化型:表現有食慾缺乏,肝脾腫大,腹水貧血脾功能亢進,肝功能明顯損害。多見於重度感染兒童患者,佔0.58%~1.4%。

營養不良型:表現爲水腫貧血血漿蛋白減少,亦多見於重度感染兒童患者,約佔2.1%。

侏儒型:表現爲發育障礙,身高體重與年齡極不相稱,缺乏第二性徵。此型少見,可見於幼年期反覆較重感染者。

同一患者可有上述臨牀類型中幾種同時存在。此外,尚有極少數來自非流行區,初次大量感染患者,於感染後1個月左右可突然發病,呈寒戰高熱,中上腹或右上腹脹痛,肝大伴壓痛,輕度黃疸,亦有脾腫大者。血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極個別患者出現類白血病反應。數週後急性症狀消失而仍有消化不良、乏力肝大等表現。

13 華支睾吸蟲病的併發症

華支睾吸蟲病以膽道感染,膽管炎和膽石症最常見。

華支睾吸蟲病的併發症很多,中山醫科大學統計的2214例,有併發症21種共1220例佔55.10%。最常見爲膽道感染膽囊炎膽石症等膽系併發症,共474例佔21.41%。蟲很多時還能阻塞膽道,引起阻塞性黃疸,有自膽總管去除450條成蟲後得以痊癒的病例。此外,引起細菌性肝膿腫10例,佔0.45%,併發肝硬化135例,佔6.09%,膽管細胞癌5例,佔0.22%。在兒童引起侏儒症32例,佔1.44%。併發胰腺炎糖尿病胰腺疾患28例,佔1.26%。併發潰瘍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等胃腸道疾患208例,佔9.39%。

根據對廣州地區有華支睾吸蟲感染者10486例和無此吸蟲感染者87039例住院病歷的分析結果,膽石症、膽管炎、膽囊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糖尿病發生率有此吸蟲感染者顯著高於無此吸蟲感染者。

在流行區常見先感染華支睾吸蟲後再感染病毒性肝炎者。患病毒性肝炎後,其乏力及納差等消化症狀會明顯加重,肝、脾大可較顯著,肝功能不易恢復正常,並常存在肝膽道感染,其黃疸亦較難消退。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華支睾吸蟲而致病情加重的報道。

14 華支睾吸蟲病的診斷

華支睾吸蟲病的診斷首先應重視病史的採集。凡流行地區居民或到過流行區的旅行者,且有食生魚史者,當發生慢性消化功能紊亂如腹脹腹痛腹瀉,不能容納脂肪飲食及肝區不適等肝膽疾患的症狀時,即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然後進一步作糞便及肝吸蟲皮內試驗檢查。確診有賴於糞便中找到肝吸蟲蟲卵。疑似病人如糞檢蟲卵陰性,則宜用十二指腸引流液找蟲卵。

1.有食生或不熟淡水魚蝦史[1]

2.有肝區疼痛肝臟腫大壓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症狀[1]

3.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一般在5%~10%,甚至更高[1]

4.糞便或膽汁中找到華支睾吸蟲卵可以確診[1]

15 實驗室檢查

15.1 血液檢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細胞計數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嚴重感染者尚可出現嗜酸性粒細胞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可達50×109/L,嗜酸性粒細胞有達60%以上者。慢性患者可呈輕度貧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增加,多數病例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加(達5%~10%)。隨着病程延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但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鹼性磷酸酶丙氨酸轉氨酶γ-谷氨酰轉肽酶活力增高。血漿總蛋白清蛋白減少。

15.2 免疫學檢查

15.2.1 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

①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具有操作簡易和判斷結果快速的優點,但其穩定性尚欠理想抗原製備的方法基本上相同,但抗原的提取、用於致敏紅細胞抗原濃度、紅細胞的處理等步驟和條件不同,檢測陽性率爲68.4%~98.7%,差異範圍較大。②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用得較多的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檢測抗體敏感性多爲90%~95%,假陽性率1%~5%,對並殖吸蟲病血吸蟲病患者血清有約10%的交叉反應

15.2.2 檢測血清特異性抗原

用雙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本病患者血清特異性循環抗原,用於療效考覈明顯優於檢測抗體方法

15.2.3 皮膚試驗

宜選用高稀釋度抗原作皮試。通常以成蟲鹽水冷浸爲抗原(稀釋度爲1∶15000~1∶30000)作皮內試驗陽性率可高達97.9%,與糞陽性符合率高達99.5%。本試驗簡便易行,特異性高,與其他吸蟲類疾病幾無交叉反應,具有輔助診斷和普查初篩的價值。研究證明,抗原稀釋度至1∶15000時,與血吸蟲病的鑑別率達100%,稀釋至1∶30000時,與並殖吸蟲的鑑別率爲97.9%,與肝片吸蟲爲94.8%。

15.3 寄生蟲學檢查

主要是糞便檢查。直接塗片法操作簡便,缺點是在輕症感染者中,糞中蟲卵很少,不易檢出,通常多檢幾個塗片以提高檢出率。沉澱集卵法可用清水沉澱,因蟲卵較重而小故適用此法。也可用清水沉澱後再行離心,也可用鹽酸乙醚處理再行離心,使蟲卵集中沉在玻璃尖端而易檢出。用氫氧化鈉消化法還可兼作蟲卵計數檢查法,取糞便1g,置於裝有10%氫氧化鈉溶液5ml的離心沉澱管內,充分攪拌,消化1h後,用司氏計數管攪勻並吸取0.075ml作塗片,在顯微鏡下將全片的蟲卵加以計數,再乘以80,即爲每克糞便所含蟲卵數。

膽汁十二指腸檢查。用十二指腸引流術取出十二指腸液,尤其是膽汁,蟲卵檢出率大爲提高。因蟲卵從膽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腸內,膽汁中蟲卵最多且無雜物混合在內,容易檢出。用引流的全部膽汁沉澱濃集檢查蟲卵,其陽性率更高。此外,亦有在膽道手術中發現成蟲,膽道引流管中發現成蟲或蟲卵,或在肝穿刺術的穿刺針管內或組織塊中發現成蟲或蟲卵,均有助於明確診斷。

16 輔助檢查

B型超聲檢查華支睾吸蟲病患者時,可見肝內光點粗密欠均,有小斑片或團塊狀回聲,瀰漫性中、小膽管不同程度擴張,膽管壁粗糙、增厚、回聲增強。在1528例華支睾吸蟲病患者B型超聲檢查時發現肝膽系異常變化的有210例,佔總數13.3%。其中肝內小膽管壁回聲增強120例,膽管壁增厚25例,膽石22例,膽囊異物7例,肝癌3例,脾臟大45例,儘管聲像圖無特異性,但仍具一定參考價值。

CT檢查華支睾吸蟲患者時,可見肝內膽管從肝門向周圍均勻擴張,肝外膽管無明顯擴張;肝內管狀擴張,膽管直徑與長度比多小於1∶10;囊樣擴張的膽小管以肝周邊分佈爲主,管徑大小相近。少數病例膽囊內可見不規則組織塊影。

17 需要華支睾吸蟲病疾病的疾病

華支睾吸蟲病應與下列疾病作鑑別診斷。

17.1 肝片形吸蟲

肝片形吸蟲(Fasciola hepatica)寄生於牛、羊的膽管或肝臟所引起,是家畜寄生蟲病。人偶可因食用含有此蟲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飲用被囊污染的生水而感染。其臨牀表現與華支睾吸蟲病相似但病情較重,梗阻性黃疸較常見,易併發膽道出血。糞便發現蟲卵可確診。我國已有十餘例報告。

17.2 異形吸蟲病

華支睾吸蟲異形吸蟲(Heterophyes heterophyes)的混合感染異形吸蟲單獨感染的例子,我國已有發現。異形吸蟲生活史華支睾吸蟲相似,但此蟲主要寄生於腸黏膜深處,可隨血流侵入人體其他臟器造成局部栓塞與異位損害。異形吸蟲的蟲卵與華支睾吸蟲的蟲卵的形態大小極爲相似,在糞檢時應注意鑑別。

17.3 其他吸蟲病

橫川后殖吸蟲(Metagonimus yokogawai)及貓後睾吸蟲(Opisthorchis felineus)的蟲卵均與華支睾吸蟲的蟲卵很相似,亦應注意鑑別。橫川后殖吸蟲病在我國已發現10餘例。在世界許多地區都有人體貓後睾吸蟲感染感染人數估計超過100萬人,我國還沒有確實的人體感染報道。

17.4 黃疸病毒性肝炎

無進食未經煮熟的淡水魚(或蝦)歷史,有與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史,其消化症狀肝區隱痛等均較顯著,肝臟普遍腫大,肝功能明顯異常,肝炎病毒血清學標誌物檢測可呈陽性糞便檢查華支睾吸蟲卵。

17.5 膽囊炎

華支睾吸蟲所引起的膽囊炎、膽管炎應與膽石症及合併細菌感染引起膽囊炎相鑑別,它們的臨牀症狀相似血清免疫檢測及糞便蟲卵檢查陽性可明確診斷。

17.6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患者年齡較大,肝痛較明顯,肝臟進行性腫大,表面可觸及結節腫塊,全身消瘦甲胎蛋白明顯增高。超聲檢查、放射性核素肝掃描、CT或磁共振檢查均可輔助診斷。肝活體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18 華支睾吸蟲病的治療

18.1 病原治療

18.1.1 吡喹酮(praziquantel)

吡喹酮華支睾吸蟲病的首選治療藥物[1]。具有療程短、療效高、毒性低、反應輕以及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快等優點。

成人20mg/kg,每日3次,連服2天,總劑量120mg/kg;兒童25mg/kg,每日3次,連服2天,總劑量150mg/kg[1]

治療後3個月糞便蟲卵陰轉率達90%以上。少數病例在服用時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噁心腹痛腹瀉不良反應,24h後可減輕或消失。一般治療量對肝、腎無明顯損害。個別患者可有期前收縮、心律失常等。

18.1.2 (2)阿苯達唑

也可以用阿苯達唑每日10mg/kg,分2次服用,連續7天[1]

近年來臨牀上應用阿苯達唑治療本病,效果滿意。用量爲10 mg/(kg·d),分2次服,7 天爲一個療程,總劑量爲140mg/kg體重。糞便蟲卵陰轉率幾乎爲100%。

18.2 對症治療

對重度感染並有較重營養不良肝硬化者,應加強營養,糾正貧血,保護肝臟,以改善全身狀況,並及時進行驅蟲治療。

華支睾吸蟲病併發膽囊炎、膽管炎者,除驅蟲外並加用抗菌藥物。對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膽總管梗阻時應予手術治療。

華支睾吸蟲病並病毒性肝炎時,除積極保護肝臟外,應在病情改善的基礎上儘早進行驅蟲治療。中山醫科大學傳染病教研室使用吡喹酮治療34例,驅蟲後3個月複查丙氨酸轉氨酶下降者22例,無變化者5例,升高者7例,認爲吡喹酮肝臟損害不明顯。

19 華支睾吸蟲病的預後

影響華支睾吸蟲病預後的主要因素有:①感染的蟲數;②重複感染情況;③治療情況。輕型患者如不再重複感染,經治療後預後良好。重型感染者甚至已發展至肝硬化者,如能避免重複感染,經積極治療後病情及肝病變均可獲得明顯好轉。併發膽囊膽管炎、膽管阻塞者,如及時治療,預後亦良好。合並病毒性肝炎時,肝炎症狀較明顯,病程遷延,肝功能恢復較慢。

20 華支睾吸蟲病的預防

華支睾吸蟲病是由於進食生的或半生的被華支睾吸蟲囊蚴感染的淡水魚或蝦所致。預防的關鍵在於切斷傳播途徑,把住經口感染這一關。此外,亦應注意控制傳染源

20.1 針對傳染源的措施

20.1.1 普查普治傳染源

在流行地區,必須加強普查工作,可先用皮膚試驗進行篩選陽性者再作糞檢。糞便檢查蟲卵陽性者,均應給予藥物治療。

20.1.2 動物傳染源的管理

不能用生魚蝦或魚內臟等喂貓、狗、豬等,以免引起感染。對這些家畜的糞便亦要加以管理,不讓糞便入水溝和魚塘。家畜中有感染者,有條件的亦給予驅蟲。對野生動物保蟲宿主根據情況加以捕殺。

20.2 針對傳播途徑的措施

20.2.1 不喫未經煮熟的魚蝦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工作,使流行區居民家喻戶曉,人人瞭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傳播途徑。不喫未經煮熟的魚或蝦,是預防本病最有效措施。實驗證明,含有囊蚴的1mm厚的魚肉投入98℃的熱水中,經1s囊蚴即死亡,在70℃中5s即死亡;如含有囊蚴的魚肉厚2~3mm,在70℃的水中,需8s才死亡;因此魚肉越厚,需加熱時間越長。囊蚴對調味品抵抗力較強,在醋中(約含醋酸3.36%),經2h才死亡,在醬油中(含氯化鈉19.3%),經5h才死亡。因此,未經煮熟的魚肉都有傳播本病的可能。要注意廚房菜刀和砧板必須生熟食分開。教育兒童不能喫烤魚、焙魚、燒魚或生的魚乾。

加強健康教育,特別兒童,不生食淡水魚蝦[1]

20.2.2 加強糞便管理工作

不讓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下魚塘。不要在魚塘上建廁所或把未經處理的糞便作養魚的飼料。

華支睾吸蟲病的流行環節是比較清楚的,只要抓住切斷傳播途徑這個主要環節,再加以對傳染源控制,本病的流行是可以防止的。

23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