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血液離心時表層爲灰白色,這部分的細胞即稱爲白細胞。它是一組形態、功能和在發育與分化階段不同的非均質性混合細胞的統稱,依據形態、功能和來源而分爲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三類。僅以白細胞計數判定臨牀意義有一定侷限性,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分析病情,較爲確切。
在白細胞總數中,有一半以上存在於血管外的細胞間隙內,有30%以上貯存在骨髓內,其餘的纔是在血管中流動的。這些白細胞憑藉血液的運輸,從它們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組織,到達發揮作用的部位。人體內白細胞總數和種類白細胞的百分比是相對穩定的。
當機體發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時,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爲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5 白細胞計數的醫學檢查
5.1 檢查名稱
5.2 分類
5.3 白細胞計數的測定原理
用稀醋酸溶液將血液稀釋後,紅細胞被溶解破壞,白細胞卻保留完整的形態,混勻後充入計數池,在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中的白細胞,經換算得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數。
5.4 試劑
(1)2%冰醋酸:
冰醋酸 2ml
蒸餾水 98ml
2%冰醋酸稀釋液爲低滲溶液,可溶解紅細胞,醋酸可加速其溶解,並能固定核蛋白,使白細胞核顯現,便於辨認。
5.5 操作方法
(1)取小試管1支,加白細胞稀釋液0.38ml。
(3)擦去管尖外部餘血,將吸管插入盛0.38ml稀釋液的試管底部,輕輕吹出血液,並吸取上清液洗涮3次,注意每次不能衝混稀釋液,最後用手振搖試管混勻。
(4)充液,將計數池和蓋玻片擦淨,蓋玻片蓋在計數池上,再用微量吸管迅速吸取混勻懸液充入計數池中,靜置2~3min後鏡檢。
(5)用低倍鏡計數四角的4個大方格內的白細胞總數。對於壓線的白細胞,應採取數上不數下、數左不數右的原則,保證計數區域的計數結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5.6 正常值
成 人:(4.0~10.0)×109/L (4000~10000/mm3)。
新生兒:(15.0~20.0)×109/L(15000~20000/mm3)。
嬰 兒:(15.0~20.0)×109/L。
兒 童:(5.0~12.0)×109/L。
5.7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1)增高:急性化膿性感染(膿腫、腦膜炎、肺炎、闌尾炎、扁桃體炎等),某些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腦炎),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嚴重燒傷,急性大出血,惡性腫瘤及某些金屬(如鉛、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見於新生兒,月經期,分娩,情緒變化及注射腎上腺素後等。
(2)減少:某些傳染病(傷寒、副傷寒、黑熱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沙門菌屬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非白血性或亞白血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脾功能亢進、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腫大(如門脈肝硬化、班替綜合徵等),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組織細胞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慢性理化損傷,電離輻射(如X線等),腫瘤化療及某些藥物(磺胺、氯黴素)反應等。
5.8 附註
白細胞計數無論增減均涉及許多疾病,並易受生理因素、外界環境的影響,故計數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十分重要。所用計數板吸管及操作均須採購質量可靠產品,必要時自行校準,操作要有質量控制。國內近年計數儀已日益普及,但手工方法仍是校對儀器計數的最基本方法。計數板計數要提高精度的最重要措施是增加計數量。白細胞在計數池內呈普哇松分佈,其標準差決定於細胞計數量(m),即s=,CV=s/m=1/。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規定計數滿100個細胞,然後根據所數計數室容積換算結果。爲此白細胞計數偏低的應適當增加計數量,以提高精密度。
計數板國內主要使用改良牛鮑計數板,由一厚玻璃製成,中央分上下兩塊平面,各刻有9大正方格的劃線,每方格長寬各1mm2,總面積爲9mm2,四角的大方格又分爲16箇中方格,爲計數白細胞用。處於中央的大方格分爲25箇中格,每中方格又分16個小方格,共計400個小方格,爲計數紅細胞用。在這兩塊劃線平面的兩側各有一條堤,高於中央平面0.1mm,在堤上覆蓋平整光潔的蓋玻片,與下面的劃線平面形成一定空間,稱爲計算室,每大方格的容積爲1mm×0.1mm×1mm=0.1mm3。美國國家標準局(NBS)規定,大方格每邊長度誤差爲±1%,計數室高度爲±2%,蓋玻片平整度爲0.002mm以內,厚度爲0.4~0.7mm,大小爲24mm×20mm×0.6mm。
5.9 相關疾病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腦炎、類白血病反應、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燒傷、傷寒、副傷寒、瘧疾、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肝硬化、惡性組織細胞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