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腎陰虛證

下消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消渴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 xiāo ·shèn yīn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下消·腎陰虛證(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1])是指陰津虧虛,腎失所養,以尿頻尿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痠軟乏力頭暈耳鳴口乾脣燥,皮膚乾燥,瘙癢,舌紅,苔少,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下消證候[1]

4 下消·腎陰虛證症狀

下消·腎陰虛證患者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痠軟乏力頭暈目眩耳鳴,視物模糊,口乾脣燥,皮膚乾燥、瘙癢,失眠心煩舌紅少苔,脈沉細數[2][3][4]

5 證候分析

腎陰虧虛,失於固攝腎虛無以約束小便,故尿頻量多。腎失固攝,水谷精微下注,故小便混濁如脂膏,有甜味。肝腎精血不足,故頭暈目眩耳鳴、視物模糊。心腎不交,故見心煩失眠口乾脣燥,五心煩熱舌紅無苔,脈沉細數,是腎陰虧虛,虛火妄動之象。[4][4][4]

6 下消·腎陰虛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下消·腎陰虛證治宜滋陰固腎。可用六味地黃丸[備註]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誑直訣》):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加減治療。方中山藥、萸肉用量宜大,因山藥能養脾陰而攝精微,萸肉能固腎益精,不使水谷精微下注。如腎陰不足,陰虛火旺,症見煩躁失眠遺精舌紅、脈細數者,宜養陰清熱固精潛陽,加黃柏知母龍骨牡蠣龜版。若尿量多而混濁者,宜益腎縮泉,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蠶繭等。若氣陰兩虛,伴睏倦、氣短、舌淡紅者,宜酌加黨蔘黃芪益氣之品。如出現血瘀之證,可參用丹蔘山楂紅花桃仁活血化瘀,以提高治療效果。[4]

6.2 食療

6.2.1 推薦食材

下消·腎陰虛證患者建議食用枸杞子桑椹黑豆乾貝生地黃黑芝麻葡萄黑米等用以滋陰固腎[4]

6.2.2 推薦食療

1.五味枸杞飲(《攝生衆妙方》):五味子枸杞子冰糖各50g。五味子置紗布袋內,與枸杞子加水1000mL,煮取800mL,加入冰糖代茶飲[4]

2.桑椹醪(《本草綱目》):桑椹1000g,糯米500g。鮮桑椹洗淨搗汁(或以幹品300g煎汁去渣),再與糯米共同煮,做成糯米乾飯,待冷,加酒麴適量,拌勻,發酵成爲酒釀。每日隨量佐餐食用。[4]

3.地黃粥(《飲撰服食箋》):將生地黃500g、白蜜125g同熬成膏,並將粳米100g煮製成粥,待熟時,入地黃膏2匙、酥油少許即成。須固腎者,可酌加芡實山藥,研末同煮,每日2次服食[4]

6.3 鍼灸治療

6.3.1 方一

胰俞肺俞脾俞腎俞足三裏太溪等穴爲主。下消關元行間復溜口乾甚加廉泉承漿嘈雜善飢關門內關目昏糊加光明行間頭暈上星百會畏寒肢冷加灸命門關元[5]

6.3.2 方二

[5]

治法滋陰清熱

選穴:以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穴爲主。取腎俞太溪肝俞太沖胰俞穴。腎俞太溪補腎納氣,縮泉滋陰肝俞太沖以滋肝陰肝火胰俞爲治消渴經驗效穴。

隨證配穴:視物模糊者,加光明頭暈者,加上星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

7 關於消渴

消渴(consumptive thirst[5][6])爲病名[7]。出《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亦作痟渴(見《世醫得效方》卷六)、消癉(《黃帝內經》)[7]。是指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爲特徵的病證[7]。嚴重時可出現神經衰弱繼發性急性感染肺結核高血壓、腎及視網膜微血管病變,最後出現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8]

(1)消渴泛指以多飲、多食、多尿爲主要表現的疾病[8][8][8][8]

(2)消渴口渴,多飲,多尿而小便甜的病證[8]。《外臺祕要》卷十一:“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證即現代所稱糖尿病[8]

(3)消渴指以口渴,尿少爲主症的一種消渴[8]。《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爲雖渴而不小便也。”

根據症狀及病情發展階段的不同,消渴可分爲上、中、下三消[8][8]。其中口渴引飲爲上消、善飲易食爲中消、飲一溲一爲下消[8]。多因過食甘肥及情志失調,引起臟腑燥熱陰虛火旺所致[8]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爲其主要病因陰虛燥熱爲其主要病機,亦有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甚至變生他疾,尤以癰疽之類爲常見[8]

在治療時除了滋陰治本,清熱治標外,其他情況均當兼顧,還可以配合單方草藥,結合生活調理,以提高療效[8]鍼灸治療消渴,對於早、中期患者及輕型患者效果較好,對病程長而病重者應配合藥物治療[8]

消渴相當於現代醫學糖尿病。而尿崩症具有多飲、多尿等症狀,亦可參照治療[8]神經性多尿、急性熱病之煩渴等,也均屬本症範疇[8]

詳見消渴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9-253.
  3. ^ [3]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6-108.
  4. ^ [4]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11-113.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8. ^ [8]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治療下消·腎陰虛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下消·腎陰虛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下消·腎陰虛證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