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é xiè tāng

2 金匱要略》卷中:澤瀉湯

2.1 處方

澤瀉15克 白朮6克

2.2 功能主治

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犯,頭目昏眩。現用於耳源性眩暈

2.3 用法用量

上藥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溫再服。

2.4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3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澤瀉湯

3.1 處方

澤瀉 升麻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決明子(微炒)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實(去瓤,麩炒芍藥各30克 梔子人蔘 赤茯苓(去黑皮)黃柏(去粗皮)細辛(去苗葉)白朮各15克 柴胡(去苗)120克 桑根白皮(銼,炙)60克 青葙子30克

3.2 製法

上藥十八味,粗搗篩。

3.3 功能主治

肝熱目赤,視物不清,積年青盲,視不見物。

3.4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薑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後、臨臥溫服,一日二次。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4 王樂善方:澤瀉湯

4.1 處方

澤瀉40克,白朮20克。

4.2 功能主治

蠲飲利溼。主素有痰飲內停,清陽不得上升所致。(美尼爾氏綜合症

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4 摘錄

王樂善方

5 普濟方》卷一九三

5.1 方名

澤瀉湯

5.2 組成

澤雞3兩(炒),知母2兩,海藻2兩,丹蔘3兩,秦艽2兩,木防己2兩,豬苓2兩(去皮),大黃3兩,通草2兩,青木香2兩。

5.3 主治

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裂,脈浮數。

5.4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5.5 製備方法

上切。

5.6 用藥禁忌

忌酢物。

6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6.1 方名

澤瀉湯

6.2 組成

澤瀉1兩,細辛(去苗葉)1兩,續斷1兩,秦艽(去苗土)1兩,山芋1兩,黃耆(銼)1兩,防風(去叉)1兩半,五味子1兩半,生薑(切,焙)1兩半。

6.3 主治

氣虛手足厥逆三焦不順。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臨臥各1服。

6.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7 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7.1 方名

澤瀉湯

7.2 別名

腎着散

7.3 組成

澤瀉半兩,桂(去粗皮)3分,白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乾薑(炮)半兩,杜仲(去粗皮,銼,炒)3分。

7.4 主治

五種腰痛

7.5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溫服

7.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7.7 附註

腎着散(《普濟方》卷一五五)。

8 產科發矇》卷二引周新定方

8.1 方名

澤瀉湯

8.2 組成

澤瀉木通茯苓枳殼桑白皮檳榔、葵子、瞿麥等分

8.3 主治

婦人妊娠小便不利

8.4 用法用量

生薑3兩,水煎服。

9 醫家心法

9.1 方名

澤瀉湯

9.2 組成

白芍2錢,當歸1錢,黃芩1錢,澤瀉1錢,甘草1錢,楂肉1錢,丹皮1錢,木香4分,滑石2錢,青皮8分,厚朴8分。

9.3 主治

痢疾

9.4 加減

紅積,加黃連8分或1錢至1錢5分;鮮血,加生地3錢;初起毒盛,便難,人壯實者,加酒制大黃2-3錢;身體發熱,加柴胡8分或1錢。

10 《雞峯》卷十九

10.1 方名

澤瀉湯

10.2 組成

澤瀉天雄白蒺藜半兩,防風1兩,枳實半兩。

10.3 主治

風寒之氣客於腎經,上乘肺而氣不下流,風與氣搏,面目卒然浮腫,身無痛,形不瘦,不能食,切其脈大緊。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0.6 附註

方中澤瀉天雄用量原缺。

11 普濟方》卷二六一

11.1 方名

澤瀉湯

11.2 組成

澤瀉2兩,知母2兩,石膏(碎)2兩,當歸2兩,甘草(炙)2兩,人蔘2兩,桂心2兩,黃耆2兩,茯苓2兩,竹葉(切)3升,麥門冬3兩(去心)。

11.3 主治

虛汗。

11.4 用法用量

以水1鬥2升,煮竹葉,取1鬥,去滓,下諸藥,煮取4升,分服

11.5 製備方法

上切。

12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12.1 方名

澤瀉湯

12.2 組成

澤瀉(銼)1兩,葵根(銼)1兩,木通(銼)1兩,車前子1兩,井泉石(碎)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

12.3 主治

腎臟實熱,傳入膀胱小便黃赤,結澀不通。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小便利爲度。

12.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3 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13.1 方名

澤瀉湯

13.2 別名

聖麥散

13.3 組成

澤瀉1兩,瞿麥(去根,銼碎)2兩半,榆白皮(刮淨,銼碎)2兩,甘草(炙令赤)1兩半,桂(去粗皮),木通(銼碎),牛膝(酒浸半日,切,焙)1兩。

13.4 主治

難產

13.5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一服未產,更服。

13.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3.7 附註

聖麥散(《普濟方》卷三五六)。

14 聖濟總錄》卷十七

14.1 方名

澤瀉湯

14.2 組成

澤瀉1兩,前胡去蘆頭)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人蔘1兩,半夏(湯洗7度,切作片,以生薑汁浸,焙乾,炒)1兩,檳榔(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14.3 主治

風痰壅滯,胸膈不利,頭目昏眩,不思飲食。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4.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5 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15.1 方名

澤瀉湯

15.2 組成

澤瀉1兩半,熟乾地黃(焙)2兩,五味子1兩半,丹蔘1兩半,玄蔘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蔘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2兩,石斛(去根)2兩,地骨皮2兩,磁石(煅、醋淬7遍)3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甘草(炙)1兩半,黃耆(銼)1兩半,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半。

15.3 主治

腎間有水,耳聾經年不愈。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先以水3盞,煮羊腎1只,取汁至1盞,去羊腎下藥,加生薑一棗大(拍碎),大棗3枚(去核),同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15.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6 慈幼新書》卷九

16.1 方名

澤瀉湯

16.2 組成

陳皮厚朴黃芩黃連檳榔白芍甘草茯苓滑石大黃澤瀉

16.3 主治

小兒痢疾

17 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嬰孺方》

17.1 方名

澤瀉湯

17.2 組成

澤瀉8分,升麻8分,知母8分,柴胡8分,梔子仁8分,芍藥8分,決明子5分,枳殼(炙)4分,竹葉(切)1升,杏仁(去皮尖)6分,寒水石(碎)6分。

17.3 主治

小兒眼赤痛,有膿,壯熱

17.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半,5-6歲爲3服。

18 《外臺》卷六引《刪繁方》

18.1 方名

澤瀉湯

18.2 別名

泄熱澤瀉湯

18.3 組成

澤瀉2兩,生地骨皮5兩,甘草1兩(炙),半夏2兩(洗),石膏8兩,柴胡3兩,茯苓3兩,生薑3兩,竹葉(切)5合,人蔘2兩,桂心1兩,蓴心1升。

18.4 功效

通脈瀉熱。

18.5 主治

上焦實熱而致漏氣,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上焦熱結,飲食不下。

18.6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升,分3服。

18.7 製備方法

上切。

18.8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羊肉、餳、醋、生薑

18.9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漏氣者,風熱閉其腠理上焦之氣悍慄滑疾,經氣失道,邪氣內著,乘飲食入胃,樞機開闔之時,蒸發熱汗從頭身背陽位漏泄,雖言熱在上焦,而三焦之源實從下發,故取五苓散澤瀉、桂、苓下通膀胱氣化小柴胡湯柴胡、姜、半、參、甘中清膽腑樞機竹葉石膏方中石膏竹葉半夏、甘、參上散胃中蘊熱。相配之妙,尤在人蔘助諸藥力,桂心鼓諸藥性,蓴心專瀉胃熱,骨皮專走三焦也。

18.10 附註

泄熱澤瀉湯(《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19 《金匱》卷中

19.1 方名

澤瀉湯

19.2 別名

澤瀉散澤瀉

19.3 組成

澤瀉5兩,白朮2兩。

19.4 功效

利水除飲,健脾制水。

19.5 主治

飲停心下,頭目眩暈,胸中痞滿心下支飲,其人苦冒眩。堅大如盤,下則小便不利。飲水太過,腸胃不能傳送。咳逆難睡,其形如腫。

19.6 用法用量

上2味,以水2升,煮取1升,分溫再服。

19.7 臨牀應用

1.支飲:管某,女,咳吐沫,業經多年,每屆冬令必發,時眩冒,冒則嘔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則胸滿。此爲支飲,宜澤瀉湯澤瀉一兩三錢、生白朮六錢。服1劑,即覺小溲暢行,而咳嗽大平。續服5服,其冬竟得安度。
2.伏飲眩冒:陳某,51歲,人尚未老,陽痿多年。眩暈昏迷胸中如傷油膩狀,飲水多則胃不快,此伏飲眩冒症也,先與白朮澤瀉湯逐其飲,再議緩治溼熱陽痿。豈有六脈俱弦細,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冬於術二兩,澤瀉二兩,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效而未盡除,再服原方十數帖而愈。
3.水腫:王某某,女,60歲,水腫二年餘,時輕時重,晨起見於眼瞼,入暮甚於下肢,按之凹陷難復。伴頭暈目眩,胃納不振,四肢倦怠舌苔白滑,脈沉細。此脾氣虛弱,水溼不化。治以健脾利溼澤瀉湯主之。炒白朮45g、澤瀉30g,每日煎服1劑。連服5劑,水腫漸消。原方續進10劑後,頭目轉清,胃納亦充,脈舌俱平。

19.8 各家論述

1.《金匱要略心典》: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轉而乍見玄黑也。澤瀉水氣白朮補土氣以制水也。
2.《金匱要略方義》:此方所治之冒眩,乃水飲停於中焦濁陰上冒,清陽被遏所致。治當利溼化飲,健脾和中。本方澤瀉白朮兩藥相伍,一者重在祛溼,使已停之飲從小便而去;一者重在健脾,使水溼既化而不復聚。高學山稱此爲“澤瀉利水而決之於溝渠,白朮培土而防之於堤岸”,其意甚當。

19.9 附註

澤瀉散(《普濟方》卷一九一)、澤瀉飲(《杏苑》卷四)。本方方名,《醫鈔類編》卷九引作“白朮湯”。

20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20.1 方名

澤瀉湯

20.2 組成

澤瀉1兩,黃耆(銼)3分,乾薑(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牡蠣(煅令赤)半兩,芍藥半兩。

20.3 主治

虛損大勞,驚恐失精,莖中痛,小便白濁,或赤,或如豆汁,或遺瀝

20.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分溫2服;如小便淋,即以熱酒調3錢匕,去滓澄清服,1日3次。

20.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1 普濟方》卷一二○引《指南方》

21.1 方名

澤瀉湯

21.2 組成

澤瀉半兩,石膏1兩,赤茯苓1兩,白朮2兩,防風2兩。

21.3 主治

太陽經受風邪腎氣上從風與熱而爲風厥身熱汗出煩滿,不得汗解。

21.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煎至1盞,去滓服。

2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22 《外臺》卷二十三引《延年祕錄》

22.1 方名

澤瀉湯

22.2 組成

澤瀉2兩,茯苓2兩,牡蠣(熬)1兩,白朮1兩,生薑半升。

22.3 功效

止汗治氣。

22.4 主治

虛煩躁。

22.5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分服1升,1日2次。

22.6 製備方法

上切。

23 聖濟總錄》(人衛本)卷六十一

23.1 方名

澤瀉湯

23.2 組成

澤瀉(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白鮮皮1兩,茵陳蒿1兩,阿膠(炒燥)1兩,甘草(炙,銼)3分。

23.3 主治

酒黃,病人五臟積熱面赤,言語帶邪,昏沉錯亂,目中黃色,大便下血

23.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匕,空心米飲調下,1日2次。

23.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23.6 附註

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澤瀉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