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痰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tán

2 英文參考

anemogenous phleg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風痰爲病證名[1]。爲痰證之一。

4 痰擾肝經的病證·風痰

風痰指痰擾肝經的病證[1]。見《醫學入門》卷五:“動於肝,多眩暈頭風,眼目瞤動昏澀,耳輪搔癢,脅肋脹痛左癱右瘓麻木踡跛奇證,名曰風痰。”治用青州白圓子等方[1]。《醫宗必讀》卷九:“在肝經者,名曰風痰,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祕澀,時有躁怒,其痰青而多泡。”治用水煮金花丸防風丸川芎丸[1]。又名肝經風痰[1]。又指素有痰疾,因感受風邪風熱拂鬱引發者[1]。《泰定養生主論》:“風痰者,因感風而發,或因風熱拂鬱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風、寒、氣、熱、味而喘咯咳唾,非別有此五種之痰。”

5 素有痰疾,因感受風邪風熱怫鬱而發者·風痰

風痰指素有痰疾,因感受風邪風熱怫鬱而發者[1]。《泰定養生主論》:“風痰者,因感風而發,或因風熱怫鬱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風、寒、氣、熱、味而喘咯咳唾,非別有此五種之痰。”

參見痰證痰證爲病證名[2]。痰古作澹或淡[2]。指痰濁停留體內的病證[2]。《諸病源候論》已有寒痰、熱痰等名[2]。《丹溪心法·痰十三》:“痰之爲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痰之爲患,爲喘爲咳,爲嘔爲利,爲眩爲暈,心嘈雜,怔忡驚悸,爲寒熱痛腫,爲痞膈,爲壅塞,或胸脅漉漉有聲,或背心一片常爲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症因脈治·痰症》:“痰之爲病,變化百出,皆內因七情外感六氣中宮失清化之令,燻蒸結聚而成。須分所兼之邪治之。”《景嶽全書·雜證謨》:“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溼,溼動則爲痰;腎主水,水泛亦爲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所以凡是痰證,非此則彼,必與二髒有涉。”痰又與肺關係密切[2]。故有“脾爲生痰之源肺爲貯痰之器”之說[2]。由於痰濁停留部位、病因症狀表現不同,有風痰、寒痰、溼痰燥痰熱痰氣痰虛痰實痰等病證[2]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