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乾地黃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ú gàn dì huáng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一三九:熟乾地黃丸

2.1 處方

乾地黃(焙乾)120克 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別研)牛膝(去苗葉,酒浸,焙)各45克 苦蔘(細銼,,焙乾)菟絲子(酒浸,焙,搗)肉蓯蓉(酒浸,切,炒)黃耆(炙,銼)萆薢(炒)各30克 桂(去粗皮)青木香(生用)各7.5克 訶黎勒(煨熱,去核)15克 升麻23克

2.2 製法

上一十二味,除杏仁外,搗細羅爲末,入杏仁別搗,再羅勻,煉蜜和搗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遠年傷折,忽因風氣不和,於舊傷處疼痛不可忍者。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九

3 蘭室祕藏》捲上:熟乾地黃丸

3.1 別名

滋陰地黃丸(《東垣試效方》卷五)。

3.2 處方

人蔘6克 炙甘草 天門冬(湯洗,去心地骨皮五味子 枳殼(炒)黃連各9克 當歸身(酒洗,焙乾)黃芩各15克 生地黃(酒洗)23克 柴胡24克 熟乾地黃30克

3.3 製法

上藥同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4 功能主治

養血涼血。治血弱陰虛心火上攻,瞳子散大,視物則花,偏頭腫悶。

3.5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後用茶湯送下,一日二次。

3.6 摘錄

蘭室祕藏》捲上

4 方出《本事》卷二,名見《普濟方》卷二二四

4.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4.2 組成

熟地黃5兩(灑酒,9蒸9曬,焙乾),菟絲子4兩(酒浸,曬乾,用紙條子同研別末),鹿茸3兩(酥炙黃,燎去毛),附子2兩(炮,去皮臍),沉香1兩。

4.3 功效

益脾胃。

4.4 主治

虛勞損挾毒,腳弱疼痹或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不得臥小便不利,又時復下。

4.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鹽酒或鹽湯送下。

4.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加麝香半錢研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7 各家論述

此方專補脾腎。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腎;鹿茸氣味甘溫,入足少陰太陽菟絲子氣味甘平,入足少陰太陰附子氣味鹹溫,入手、足少陰沉香氣味辛溫,入腎,能走下焦;再佐以麝香之走竅,鹽酒之送藥。蓋高年中下兩虧者,非此不能效也。

5 《雞峯》卷七

5.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5.2 組成

車前子、熟乾地黃、葵子、鹿茸

5.3 主治

虛勞損,小便出血,時復澀痛。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6.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6.2 組成

乾地黃(焙)5兩,枳殼(去瓤,麩炒)5兩,地骨皮(洗,焙)5兩,菟絲子(酒浸,別搗末)5兩,牛膝(酒浸,切,焙)5兩。

6.3 功效

平補

6.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鹽湯送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 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7.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7.2 組成

乾地黃(焙)1兩,巴戟天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五味子1兩,山茱萸(醋浸1宿,炒)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萆薢1兩,山芋1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取紅)1兩,續斷1兩,菟絲子(酒浸,別搗)半兩,杜仲(去粗皮,蜜炙)半兩,沉香1分。

7.3 主治

妊娠小便不禁臍腹疼痛

7.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溫酒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醫方類聚》卷九十六引《御醫撮要》

8.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8.2 組成

乾地黃2兩,山藥2兩,杜仲1兩,五味子1兩,牛膝1兩,蓯蓉1兩,菟絲子半兩,補骨脂半兩。

8.3 功效

補中益精,滋潤肌膚,悅澤顏色。

8.4 主治

腎弱,腰膝冷痛

8.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漸加15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送下。

8.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惠》卷七十二

9.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9.2 組成

乾地黃2兩,牡丹1兩,柏子仁1兩(微炒),白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人蔘3分(去蘆頭),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白茯苓3分,桂心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澤蘭3分,白薇半兩,萆薢半兩(銼),牛膝3分(去苗),石斛2分(去根節),白朮半兩,細辛半兩,芎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9.3 主治

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喫食減少,漸覺虛乏,無子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惠》卷八十一

10.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0.2 組成

乾地黃1兩,當歸3分(銼,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萆薢1兩(銼),黃耆1兩(銼),續斷1兩,澤蘭1兩,芎3分,五味子3分,白朮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薇半兩,細辛半兩,桂心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柏子仁3分,白茯苓3分。

10.3 主治

產後虛羸,及一切餘疾。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日3次。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惠》卷二十七

11.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1.2 組成

乾地黃2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肉桂2兩半(去皺皮),乾漆(搗碎,炒令煙出)1兩,萆薢(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川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去苗)1兩。

11.3 主治

虛勞偏枯氣血不足,肢節無力。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2 《局方》卷九

12.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2.2 組成

乾地黃(酒浸)1兩半,五味子(揀淨)1兩半,柏子仁(微炒,別研)1兩半,芎1兩半,澤蘭(去梗)2兩1分,禹餘糧(火燒紅,醋淬7遍,細研)1兩,防風去蘆叉)1兩,肉蓯蓉(酒浸1宿)1兩,白茯苓(去皮)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白芷1兩,乾薑(炮)1兩,山藥1兩,細辛(去苗)1兩,卷柏(去根)1兩,當歸去蘆,酒浸,炒)1兩3分,藁本去蘆,洗)1兩3分,甘草(炙)1兩3分,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3分,牛膝(去苗,酒浸1宿)3分,人蔘3分,續斷3分,蛇牀子(揀淨,微炒)3分,蕪荑(炒)3分,杜仲(去粗皮,炙黃)3分,艾葉(炒)3分,赤石脂(煅,醋淬)2兩,石膏(煅,研飛)2兩,肉桂(去粗皮)1兩1分,石斛(去根)1兩1分,白朮1兩1分,紫石英(煅,醋淬,研飛)3兩。

12.3 功效

常服養血補氣,和順榮衛,充實肌膚,調勻月水,長髮駐顏,,除風去冷,令人有子

12.4 主治

婦人風虛勞冷,一切諸疾。或風寒邪氣留滯經絡氣血冷澀,不能溫潤肌膚;或風寒客於腹內,則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子髒挾寒,久不成胎,月水不調,乍多乍少,或月前月後,或淋漓不止,或閉斷不通;結聚癥瘕,面體少色,飲食進退,肌肉消瘦百節痠疼,時發寒熱,漸至羸損;帶漏五色陰中冷痛,時發腫癢,月水將行,臍腹先痛;皮膚皺澀,癮疹瘙癢,麻痹筋攣,面生(黑幹)(黑曾),發黃脫落,目淚自出,心松目眩;及產後勞損未復,肌瘦寒熱,顏色枯黑,飲食無味,漸成蓐勞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1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2.7 用藥禁忌

妊娠不宜服之。

13 《聖惠》卷三十

13.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3.2 組成

乾地黃1兩,蛇牀子半兩,薯蕷半兩,牡蠣粉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臍),遠志半兩(去心),桂心半兩,枸杞子3分,鹿藥半兩,五味子半兩,黃耆1兩(銼),人蔘3分(去蘆頭),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車前子3分,覆盆子3分,磁石1兩(燒通赤,醋淬7遍,搗細,研,水飛過),雄蠶蛾半兩(微炒),菟絲子1兩半(酒浸3日,曬乾,別研爲末),石斛1兩(去根,銼),雄雞幹1兩(微炙),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陽起石1兩半(酒煮1日,細研,水飛過),白茯苓3分。

13.3 主治

虛勞陰痿臟腑乏弱,面無顏色,肢體俱悴。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14 《聖惠》卷三十七

14.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4.2 組成

乾地黃1兩,龍骨(燒赤)1兩,黃耆(銼)1兩,紫蘇子(微炒)1兩,蒲黃1兩,當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艾葉(微炒)1兩,白礬(燒令汁盡)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14.3 主治

內傷風冷,大便下血不止。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5 《雞峯》卷十六

15.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5.2 組成

熟地黃1兩半,白芍藥1兩,人蔘1兩,當歸1兩,芎1兩,阿膠半兩,犀角屑1分。

15.3 主治

婦人吐血下血,通謂之脫血,此由將溫過度,或起居失節,喜怒不常,血乃妄行,血既不足,故月候爲之縮日。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15.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6 《聖惠》卷六十九

16.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6.2 組成

乾地黃1兩,萆薢1兩,當歸1兩(銼,微炒),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1兩,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炒去汗),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16.3 主治

人中風偏枯,手足瘦細,頑痹無力者。

16.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1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6.6 附註

本方原名“熟乾地黃散”,與劑型不符,據《聖濟總錄》改。

17 《聖惠》卷五十八

17.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7.2 組成

乾地黃1兩,土瓜根1兩,黃耆1兩(銼),菝葜1兩(銼),漏蘆2兩,地骨皮1兩(銼),栝樓根2兩,桑螵蛸1兩(微炒),龍骨2兩。

17.3 主治

小便數,飲水多。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蜜水送下。

1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6 用藥禁忌

宜常服牛馬乳

17.7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熟地黃丸”。

18 《聖惠》卷二十九

18.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8.2 組成

乾地黃1兩,黃耆1兩(銼),蒲黃3分,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菟絲子1兩(酒浸3宿,曬乾,別搗爲末),葵子1兩,當歸3分,車前子1兩,赤茯苓3分。

18.3 主治

虛勞內損小便出血,時復澀痛。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1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9 《聖惠》卷三十三

19.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19.2 別名

乾地黃丸熟地黃丸

19.3 組成

乾地黃1兩,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乾,別搗爲末)1兩,防風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車前子1兩,茺蔚子1兩,覆盆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1兩,磁石(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過)1兩,地膚子1兩,兔肝1兩半(炙幹)。

19.4 主治

腎虛而致眼中見黑花,右手尺脈沉而數者。

19.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鹽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19.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9.7 附註

乾地黃丸(《聖濟總錄》卷一○九)。熟地黃丸(《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20 《聖惠》卷二十六

20.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20.2 別名

乾地黃丸

20.3 組成

乾地黃2兩,白茯苓1兩,牛膝1兩(去苗),羚羊角屑3分,酸棗仁1兩(微炒),萆薢3分(銼),黃耆1兩(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桂心3分,石斛1兩(去根,銼),薯蕷1兩,人蔘1兩(去蘆頭)。

20.4 主治

骨極。羸瘦,心神虛煩,腳膝疼痛,久立不得。

20.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20.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0.7 附註

乾地黃丸(《普濟方》卷三十三)。

21 《聖惠》卷四

21.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21.2 組成

乾地黃3分,前胡半兩(去蘆頭),柏子仁半兩,鐵精1兩(細研),白茯苓3分,澤瀉半兩,黃耆3分(銼),牛黃半兩(細研),桑螵蛸2枚(微炒),獨活3分,人蔘1兩(去蘆頭),桂心3分,秦艽3分(去苗),芎半兩,麥門冬3分(去心,焙),遠志半兩(去心),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紫石英半兩(細研,水飛過),防風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21.3 主治

心臟風虛,多驚悸,神思昏亂,志意不定。

21.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2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2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衛生家寶

22.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22.2 組成

乾地黃10兩(溫湯洗過,焙乾),枸杞子5兩(揀擇淨,洗,焙乾),肉桂半兩(不見火,去粗皮)。

22.3 功效

平補,益顏色,填骨髓,去勞倦

22.4 主治

膈熱咯血

22.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用溫酒或溫熟水送下,日2次。

22.6 製備方法

先將熟乾地黃枸杞子2味搗爲細末,別搗桂爲細末,1處拌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聖惠》卷四十六

23.1 方名

熟乾地黃丸

23.2 組成

乾地黃2兩,桂心1兩,山茱萸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銼,去皺皮,炙令幹),丹蔘1兩,澤瀉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鍾乳粉1兩,白茯苓2兩。

23.3 主治

氣嗽不止。下焦風冷,上攻於肺,心胸短氣四肢羸弱,飲食無味,虛損不足。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水送下,日3次。

2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6 附註

本方原名“熟乾地黃散”,與劑型不符,據《普濟方》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