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緩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òu xìng xīn dòng guò huǎn

2 英文參考

sinus bradycardia

3 概述

竇性心動過緩(sinus bradycardia)是竇房結自律性降低所致的竇性心律失常,其頻率在60次/min以下。常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睡眠時,其它原因爲顱內壓增高、血鉀過高、甲狀腺機能減退、低溫、以及應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呱乙啶、甲基多巴藥物。在器質性心臟病中,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塞的早期)、心肌炎心肌病病竇綜合徵。如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一般不引起症狀,不需治療。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伴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可用阿托品麻黃素或含服異丙腎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4 疾病名稱

竇性心動過緩

5 英文名稱

sinus bradycardia

7 ICD號

I49.8

8 流行病學

緩慢性的竇性心律失常通常無症狀,並可能是生理性的而不是竇房結功能不良,所以不可能統計出不同人羣中竇性心動過緩發生率。一項Illinois大學對50名年輕男性和女性的研究得出的結論,24%的男性和8%女性在睡眠心率低於50dpm(女性平均、最高和最低的清醒和睡眠心率高於男性)。

9 病因

9.1 心外病因

大多通過神經(主要爲迷走神經興奮)、體液機制經心臟神經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竇房結而引起竇性心動過緩

9.1.1 (1)生理性

在正常睡眠時,例如:在午間及夜間睡眠時,由於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可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心率可在50次/min左右,個別可在40次/min左右。運動員白晝可在50次/min左右,夜間個別可低至38次/min左右。體力勞動者也常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年輕人及老年人

9.1.2 (2)迷走神經中樞興奮性增高所致

腦膜炎腦出血、腦腫瘤、腦炎、腦外傷等引起的顱內壓升高,黃疸神經官能症血管抑制虛脫精神分裂症等,導致迷走神經興奮,使竇房結自律性降低而發生竇性心動過緩

9.1.3 (3)反射迷走神經興奮

如壓迫眼球、按壓頸動脈竇刺激咽部、噁心嘔吐、屏氣、吞嚥、劇烈咳嗽、憂慮,做Valsalva動作、Muller動作時,也可見於胃擴張、腸梗阻泌尿繫結石、膽結石等疾患,可引起反射迷走神經興奮誘發竇性心動過緩

9.1.4 (4)代謝降低

如低溫、重度營養不良惡病質、腦垂體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等。

9.1.5 (5)藥物所致

某些藥物可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或直接抑制竇房結功能而引起竇性心動過緩,如利舍平降壓靈胍乙啶等降血壓藥物,β受體阻滯藥、洋地黃奎尼丁普魯卡因胺苯妥英鈉、鎮靜藥、新斯的明麻醉藥物等。

9.1.6 (6)某些傳染病的極期或恢復期

傷寒白喉、流感等。

9.1.7 (7)電解質紊亂

高鉀血癥尿毒症血液酸鹼度改變者。

9.1.8 (8)消化性潰瘍合併竇性心動過緩

消化性潰瘍在發病機制中,胃酸的分泌物主要受迷走神經張力控制,當其興奮性增高時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

9.1.9 (9)家族性竇性心動過緩

外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緩,絕大多數伴有迷走神經亢進現象,是神經性的,心率不甚穩定。當自主神經張力改變時,如深呼吸、運動、注射阿托品等後常有心率的變化,P-R間期可略有延長。

9.2 竇房結功能受損

指由竇房結受損(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變的損害等)而引起的竇性心動過緩。此外,可見於心肌受損,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也可能爲一過性的竇房結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損害所致。

9.3 急性心肌梗死

竇性心動過緩發生率爲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早期發生率最高(特別是下壁梗死)。

10 病機

竇性心動過緩發生系由於竇房結起搏細胞4相上升速度減慢、最大舒張期電位負值增大、閾電位水平上移等,使竇房結自律性強度降低所致。

11 竇性心動過緩的臨牀表現

多數竇性心動過緩,尤其是神經性因素(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於血流動力學改變不大,所以可無症狀.也無重要的臨牀意義。如果不是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則心動過緩另一方面的意義是可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時間,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可代償心率減少,故每分鐘的心排血量並無減少。但當心率持續而顯著減慢,心臟每搏輸出量又不能增大時,每分鐘的心排血量即減少,冠狀動脈、腦動脈及腎動脈血流量減少,可表現氣短、疲勞、頭暈胸悶症狀,嚴重時可出現暈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現心絞痛。這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

心率持續而顯著減慢還使室性異位節律易於產生,器質性心臟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發生。因爲急性心肌梗死細胞外液的鉀離子濃度增高,細胞膜電位負值減少,心室異位起搏點易於發生自動舒張期除極,易於發生室性期前收縮或室性心動過速。由於心動過緩心肌細胞復極的時間不一致,相鄰細胞間電位不等而易產生電位差,這也可引發異位心律

12 竇性心動過緩的併發症

如心動過緩心室率過於緩慢同時有器質性心臟病基礎時,可出現頭暈暈厥心絞痛等併發症。

13 實驗室檢查

可見到引起心動過緩的原發病相關實驗室檢查特徵。

14 心電圖檢查

依靠心電圖檢查,有下列表現:

14.1 竇性P波的形態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時P波形態有較大差異

這是由於竇性心動過緩竇房結起搏點多位於尾部,其發出的激動多沿中結間束下傳;而竇性心動過速竇房結起搏點多位於頭部,激動多沿前結間束下傳。雖然竇房結的頭、尾相差僅15mm,但由於結間束優先傳導的特點,所以兩者的竇性P波形態有差異,Ⅱ、Ⅲ導聯的P波較正常竇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14.2 竇性P波的頻率

竇性P波的頻率成人應<60次/min,通常爲40~59次/min,多在45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報告。<45次/min爲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嬰幼兒竇性心動過緩心率,在1歲以下應<100次/min,1~6歲應<80次/min,6歲以上應<60次/min。

14.3 P-R間期

0.12~0.25s。

14.4 QRS波

每個P波後緊隨一正常的QRS波,形態、時限均正常。

14.5 T波、u波竇性心動過緩時正常,也可表現T波振幅較低,u波常較明顯。

14.6 Q-T間期

Q-T間期按比例延長,但校正後Q-Tc間期則在正常範圍內。正常Q-Tc=Q-T(s)/應≤0.42s。

15 診斷

1.竇性P波  頻率<60次/min,一般不低於40次/min,24h動態心電圖竇性心搏<8萬次。

2.P-R間期  0.12~0.25s。

3.QRS波  正常。

16 鑑別診斷

16.1 二度竇房阻滯

發生2∶1、3∶1竇房阻滯時,心率很慢,類似竇性心動過緩。兩者可依據下列方法鑑別,經阿托品注射或體力活動後(可做蹲下、起來運動),竇性心動過緩者的竇性心率可逐漸加快,其增快的心率與原有心率不成倍數關係;而竇房阻滯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竇房阻滯消失。

16.2 未下傳的房性期前收縮二聯律

未下傳的房性期前收縮P′波,一般是較易識別的。值當P′波重疊於T波上不易分辨時,可被誤認爲竇性心動過緩。其鑑別點爲:

(1)仔細觀察可發現TP′混合波與其他T波的形態是不同的。

(2)可從T波低平的導聯上尋找未下傳的P′波。

(3)心電圖描記時可加大電壓(增益):走紙速度增至50~100ms,重疊於T波的P′波可顯露。

16.3 2∶1房室傳導阻滯

2∶1房室傳導阻滯時,由於未下傳的P波可重疊於T波中,T波形態發生增寬、變尖、切跡、倒置、雙向等變化,或者誤爲此P波爲u波而被忽略,而誤認爲竇性心動過緩。其鑑別點爲。

(1)仔細觀察可發現TP混合波與其他T波的形態是不同的:

(2)心電圖描記時可加大電壓(增益),走紙速度增至50~100ms,重疊於T波的P波可顯露。

(3)注射阿托品或改變心率後,則重疊於T波中的P波可顯露,並可與u波相區別。

16.4 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較少見,其P′波形態與竇性心律的P波明顯不同,但如果房性逸搏點位置接近竇房結時,則其P′波與竇性P波在形態上不易區別。其鑑別點爲:

(1)房性逸搏心律通常持續時間不長,運動或注射阿托品可使竇性心率加快、房性逸搏心律消失。

(2)房性逸搏心律規則,而竇性心動過緩常伴有竇性心律不齊

17 竇性心動過緩的治療

1.對竇性心動過緩者均應注意尋找病因,大多數竇性心動過緩無重要的臨牀意義,不必治療。

2.在器質性心臟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由於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顯下降而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症狀明顯,此時應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異丙腎上腺上腺上腺素靜脈滴注(1mg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ml中緩慢靜滴,應根據心率快慢而調整劑量),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鹼0.1g,3次/d。

3.對竇房結功能受損所致的嚴重竇性心動過緩患者  心率很慢、症狀明顯,甚至有暈厥發生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裝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現竇性停搏

4.對器質心臟病伴發竇性心動過緩又合併竇性停搏或較持久反覆發作竇房阻滯而又不出現逸搏心律發生暈厥阿-斯綜合徵藥物治療無效者,應安裝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

5.由顱內壓增高藥物、膽管阻塞、傷害等所致的竇性心動過緩  應首先治療病因,結合心率緩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減少等情況。適當採用提高心率藥物

18 預後

竇性心動過緩的預後與心率快慢及基礎心臟狀態有關。如心率40~60次/min,血流動力學改變不大,且無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則其無明顯症狀,預後良好;如心率慢且有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心臟每搏排血量不能代償性增大,則每分鐘的排出量減少,冠狀動脈、腦及腎血流量減少,就會出現氣短、心前區疼痛頭暈症狀,嚴重時刻出現暈厥。這種情況多見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臟功能低下等,預後較差。若心率低於40次/min時,心排血量明顯降低,預後不良。在急性心肌梗死時,心率慢的本身有助於室性異位心律發生

19 竇性心動過緩的預防

1.積極防治原發病  及時消除原發病因和誘因是預防本病發生的關鍵。

2.病態竇房結綜合綜合徵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如心室率<40次/min,且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出現心、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時,要及時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以防止心腦綜合徵猝死發生

3.慎用減慢心率心臟傳導藥物  對此類藥物的應用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劑量,避免過量和誤用,對病竇房室傳導阻滯患者,要禁用洋地黃製劑、β受體阻滯藥及明顯減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

4.注意生活和情志的調理  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