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紅蛋白

臨牀檢驗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áng huà xuè hóng dàn bái

2 英文參考

glycosylated hemoglobi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moglobin A1c[WS/T 461—2015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HbA1c[WS/T 461—2015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3 概述

糖化血紅蛋白(GHb)是血液葡萄糖通過非酶作用,經細胞膜紅細胞血紅蛋白-鏈頡氨酸結合形成的產物,其合成速率與紅細胞所處環境中糖的濃度成正比。糖化血紅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濃度與紅細胞壽命(平均120天)和該時期內血糖的平均濃度有關,不受每天血漿葡萄糖濃度大小波動而變化,也不受運動或食物的影響,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過去6~8周的平均血糖濃度,這可爲評估血糖控制情況提供可靠的實驗室指標。

通常所說的HbAlc爲Hb的色譜分離中的一個成分,並非爲一個特指物質,只有與葡萄糖相結合的Hb才被稱爲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而現在臨牀上把HbAlc和GHb常視爲同義詞。

血糖測定可以評估收集血樣時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代謝情況。相反的,糖化血紅蛋白果糖胺可以回顧性地評價血糖,很大程度上它們不依賴於病人的生理節奏模式、飲食及其他短暫性的葡萄糖濃度波動,而綜合了幾天或幾周過程內這種波動。

葡萄糖及其他單糖蛋白質的自由氨基反應,取決於它們的濃度。另一方面,就蛋白質而言,各氨基的Pk和鄰近的多肽結構反應的關鍵限速步驟。這種不可逆的、非酶催化的反應稱爲糖基化。除血漿蛋白半衰期和濃度不同以及有時體內波動相對大之外,糖化血紅蛋白作爲一個長期的參數評定血糖濃度特別適合。血紅蛋白半衰期定義爲紅細胞存活時間,相對恆定在100~120 d。除血紅蛋白半衰期的影響外,糖化程度基本取決於血糖升高的程度以及持續時間。糖化是不可逆的,並且降解血紅蛋白糖化位點的酶系也未知。

總的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分析,因葡萄糖-蛋白複合物中的酮胺結構,又稱果糖胺。測定單一糖化蛋白(主要白蛋白),這些試劑已經商品化。由於存在許多分析和解釋的問題,果糖胺的測定通常不用監測糖尿病。因此該試驗不在這裏詳細討論。在一些病例中,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並不可靠或價值有限,果糖胺的測定短時間內可作爲長期血糖監測的一種替代方法

4 定義

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是指人體血液葡萄糖血紅蛋白β鏈N末端纈氨酸殘基以共價鍵結合的穩定化合物,全稱爲:血紅蛋白β鏈(血液)-N-(1脫氧果糖1基)血紅蛋白β鏈。爲避免混淆,國際專家組織建議,糖化血紅蛋H的術語應爲HbA1c,在指南或教育資料中可以使用縮寫A1C描述糖化血紅蛋白[1]

5 命名由來

糖化血紅蛋白

自從1968年第一次描述了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現的異常血紅蛋白以來,關於葡萄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血紅蛋白結合的糖化產物的術語,已經變化幾次。自從1986年,IUPAC-IUB(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已經推薦使用糖化血紅蛋白這一名稱,即非酶促的血紅蛋白的糖基化。另一方面,更高級的術語糖基化血紅蛋白經常地用於日常語言和現在的出版物裏。

根據每個糖化位點反應參與物,總的糖化血紅蛋白分成若干個亞組分。天然(非糖化)血紅蛋白是A0(2α、2β鏈)。亞組分(HbA1a1, HbA1a2, HbA1b和HbA1c)因血紅蛋白β鏈-N末端纈氨酸的遊離氨基與不同碳水化合物糖基化而形成。這些亞組分總稱爲HbA1。除了血紅蛋白β鏈的N末端纈氨酸外,血紅蛋白分子內其他遊離氨基也參與糖基化(α鏈N末端纈氨酸賴氨酸ε-氨基)。

相對於HbA1,所有β-鏈N末端和其他遊離氨基糖基化的血紅蛋白被稱作總糖化血紅蛋白。除基本的成人血紅蛋白A0外,在健康人裏發現少量的胎兒血紅蛋白HbF(2α、2γ鏈)和血紅蛋白A2(2α、2δ鏈)。纈氨酸在δ鏈N末端,以類似的方式糖基化,例如,通過與葡萄糖共價鍵形成HbA2c。親和層析測定的糖化血紅蛋白作爲總糖化血紅蛋白

6 HbAlc的生成與結構

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Hb)與糖類(如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經非酶促結合而成的,其合成過程是緩慢且不可逆的。其合成速率與紅細胞所處環境中糖的濃度呈正比,當血液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HbAlc含量也會相對增高;它積累並持續存在於紅細胞120 d生命期中,在紅細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的HbAlc也會保持相對不變。因此,HbAlc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通常所說的HbAlc爲Hb的色譜分離中的一個成分,並非爲一個特指物質,只有與葡萄糖相結合的Hb才被稱爲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而現在臨牀上把HbAlc和GHb常視爲同義詞。分析數據顯示,HbAlc約佔GHb的60%~70%,且結構穩定。因爲HbAlb是由HbAlc的β鏈脫酰胺作用所產生;唯有HbAlc的β鏈N-末端Z纈氨酸氨基葡萄糖連接,故HbA1c更能準確代表血流中葡萄糖的平均水平。

7 HbA1c對組織作用機理

長期高血糖狀態能加速HbA1c的合成過程,使血中HbA1c水平明顯增加,紅細胞功能發生轉變,如血紅蛋白與2,3-二磷酸甘油結合減低,對氧的親和力增高,血紅蛋白氧離曲線左移,氧釋放減低,造成組織缺氧;此外,HbA1c增高,使紅細胞僵硬,不易透過毛細血管紅細胞膜的流動性減少,糖尿病患者的Bobr效應(微循環中從紅細胞釋放的氧增多,對缺氧起代償作用)減弱或消失,引起神經組織缺氧,加重神經結構的缺氧、缺血,造成神經變性、髓鞘脫失、壞死功能異常,這些重要改變直接影響毛細血管血液循環以及組織細胞氧的供給,從而造成組織損傷

8 糖化血紅蛋白臨牀化驗

血紅蛋白A1是主要的糖化血紅蛋白成分,正常情況下體內糖化血紅蛋白約佔血紅蛋白總量6%~8%,無性別、年齡、種族的差別。當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較正常人高2~3倍。且與過去的2~3個月間的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關血糖濃度越高,糖化血紅蛋白的相對百分率越高。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病程中下降緩慢。在糖尿病控制血糖濃度下降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仍升高,故測定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出患者過去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用於評價糖尿病的治療控制程度。

8.1 英文名

glycoseylated hemoglobin

8.2 別名

糖化血紅蛋白,GHb

8.3 原理

血清葡萄糖能與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發生非酶促糖化反應,形成高分子酮胺結構。此酮胺結構能在鹼性環境中與硝基四氮唑藍(NBT)發生還原反應,生成物以1-脫氧-1-嗎啉果糖(DMF)爲標準參照物,進行比色測定。

8.4 試劑

(1)0.1mol/L碳酸鹽緩衝液:pH 10.8,無水碳酸鈉9.54g,碳酸氫鈉0.84 g,溶於蒸餾水並稀釋至1000ml。

(2)0.11ml/L NBT試劑:稱取氯化硝基四氮唑藍100mg,用上述緩衝液溶解並稀釋至1000ml,置冰箱保存,至少可穩定3個月。

(3)4mmol/L DMF標準液:稱取DMF 99.6mg,溶於40g/L牛血白蛋白溶液100ml中。

8.5 操作方法

測定管加待檢血清血漿)0.1ml,空白管加蒸餾水0.1ml,各加37℃預溫的NBT試劑4ml,混勻,置37℃水浴準確15min,立即取出,流水冷卻(低於25℃)。冷卻後15min內於分光光度計波長550mm,10mm光徑比色杯以空白管調零,讀取測定管吸光度。從標準曲線查得結果。以果糖胺mmol/L報告。

8.6 正常值

離子交換柱層析法:佔總血紅蛋白6.1%~7.9%

瓊脂電泳法:佔總血紅蛋白5%~7.5%

硫巴比妥酸比色法:129~142μmol/molHb

微柱層析法:4.72%~8.12%

8.7 臨牀意義

(1)升高:糖尿病、高血糖(持續1~2周以上)、紅細胞壽命延長(脾切除)、原發性血紅蛋白F綜合徵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GHb值高於非依賴型糖尿病的GHb。

(2)降低:出血紅細胞破壞亢進(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生成亢進(妊娠)、輸血

8.8 附註

(1)高脂血症患者標本,可使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偏高。使用啦楊酸、半乳酸等可使測定結果偏低。

(2)糖化血紅蛋白亦可用於監控糖尿病病人在妊娠期內的糖尿病痛情的變化,有助於監護糖尿病孕婦的正常妊娠

8.9 相關疾病

糖尿病

8.10 化驗取材

血液

8.11 化驗類別

血液生化檢查糖類測定

9 糖化血紅蛋白常用的測定方法

糖化血紅蛋白按其測定原理不同可分爲4大類若干小類:每個方法都有其不同的測定步驟和試劑,因此每個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色譜法[親和色譜微柱法,離子交換色譜法,包括高液相色譜法(HPLC)和微柱法];電泳法瓊脂凝膠電泳法等電點聚焦電泳法);免疫法(免疫凝集法,化學發光法,膠乳凝集透射終點法,免疫抑制比濁法,放射免疫法,金標免疫滲濾法);化學法(酶法,TBA比色法)。其中高效液相離子層析法(HPLC)被公認爲金標法。

糖化血紅蛋白分析方法

9.1 離子交換色譜法

原理:糖化導致血紅蛋白分子表面陽離子丟失。在弱的陽離子交換劑中,例如Biorex70,伴有增加的離子濃度和(或)pH下降,糖化血紅蛋白在非糖化血紅蛋白前先洗脫。這現象產生了糖化血紅蛋白最初的術語“快速血紅蛋白”。陽離子交換色譜法可用於小型、微型或大型柱層析方法或部分或全自動的PHLC/FPLC方法。因爲,其他翻譯後修飾血紅蛋白,例如醛亞胺型、甲酰化、乙酰化、乙醛加合物、降解物、老化人工物品和異常血紅蛋白電荷交換也不同於正常的HbA0,所以已經列出了許多陽離子交換層析法的干擾因素。使用常規HPLC的方法分離糖化血紅蛋白亞組分是能達到滿足需求的臨牀精密度。然而,已知HbA1c的峯不是均一的而是包含一重要的非糖化血紅蛋白部分。少數糖化血紅蛋白整合到HbA0主峯中。通過使用特殊的柱原料(poly-CATA)和30~40 min分離時間可以改善分離效果。這些方法可以作爲參考步驟但不適合常規使用。所有的陽離子交換色譜法對pH和溫度的變化敏感,因此要控制pH和溫度。

說明:根據紅細胞代謝動力學推測初始HbA1c值大約每日破壞1/120(≈0.83%)。因爲糖化在合適的治療下甚至健康人也產生,故這個理論值在體外不能達到。控制理想糖尿病患者通過加強治療而達到血糖量正常,可以發現HbA1c值最大下降率以大約每10 d下降正常血糖的1%(絕對的)。由於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方法的精確性,兩次測定值HbA1c的差異大約1%就可認爲具有臨牀相關性。因爲這些原因,在HbA1c兩次測定間至少有2周的時間,推薦4~6周的間隔。

因爲升高的糖化血紅蛋白值是長期高糖血癥的糖尿病患者相當可靠的指示劑,因而是可能診斷糖尿病的。在未治療的個體,正常的糖化血紅蛋白值臨牀上可以排除明顯的糖尿病。但由於它不能檢測糖耐量受損,所以作爲診斷和(或)篩選目的唯一的參數,使用糖化血紅蛋白是存在問題的。

9.2 電泳法

原理:相比於非糖化血紅蛋白,因糖化而變化的總電荷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等電點變化是瓊脂凝膠或者pH梯度5.0~6.5的凝膠等電聚焦電泳分離的基礎。瓊脂凝膠電泳血紅蛋白亞組分分辨率很小,而等電聚焦可以更好地使亞組分分離。可能由於試驗的自動化程度不足,重要性已經下降。

9.3 親和層析

原理:硼酸結合順式-羥基。商品化的m-氨基硼酸瓊脂糖共價結合的親和柱已可用於微柱分析檢測。將血樣本中的血紅蛋白加到層析柱後,所有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和旁鏈糖化的血紅蛋白;總糖化血紅蛋白)與硼酸結合而非糖化血紅蛋白通過層析柱可被測量。在加入高濃度也包含順式-羥基的多羥基複合物,例如山梨醇後,糖化血紅蛋白硼酸的結合被替換而從柱子上洗脫下來。親和層析法對經翻譯以後修飾的血紅蛋白和病理血紅蛋白的影響相對不敏感。利用親和層析法,僅能測定總糖化血紅蛋白。廣泛使用的親和層析方法,允許用經驗算法從總糖化血紅蛋白值計算出“標準的HbA1c。”。

9.4 免疫分析

纈氨酸β-N-末端糖化的血紅蛋白提供了一個容易被抗體識別的抗原表位。可以用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進行放射免疫分析免疫酶學分析測定,抗體特異識別β鏈N-末端糖化的血紅蛋白最後4~8個氨基酸組成的抗原表位。異常的血紅蛋白翻譯後經修飾的血紅蛋白干擾

目前的免疫化學試驗不僅檢測HbA1c,通常也同時檢測HbA2c,因爲血紅蛋白A2糖化δ鏈的表位是相同的。抗體直接抗β-鏈的最後四個氨基酸的糖化表位的免疫化學試驗也可用進行檢測,例如HbS1c。在大多數情況下HbA2c意義不大,雖然鐮刀細胞病時可以準確地測定纈氨酸β-N-氨基末端糖化程度,但它仍不能100%代表HbA1c。

9.5 糖化血紅蛋白(HbA1c)試劑盒操作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HbA1c)試劑盒

9.5.1 操作方法

(1)收集靜脈血、加入EDTA抗凝。

(2)根據樣品數取試管若干,分別吸取400μl溶血劑加入各試管中。

(3)分別吸取80μl標準或樣本放入上述各試管中,混合均勻。

(4)放置5~10min,則製成了血紅蛋白樣本A3。

9.5.2 糖化血紅蛋白的製備及測定

(1)根據樣品的數量,取乾淨的試管若干,分別吸取3.0ml陽離子樹脂,放入各管中。

(2)向上述試管中分別加入已預備的100μl血紅蛋白樣本(A3)。將層析柱插入試管中,使得橡皮塞高於液麪至少1cm。

(3)充分搖盪試管混合5~10min(最好使用渦旋搖盪器,如果沒有則需劇烈搖盪20min。

(4)然後慢慢推動層析柱進入試管,直到糖化血紅蛋白提取完全。

(5)上清液倒入另一支試管或直接倒入比色杯進行比色。

(6)以蒸餾水空白在415nm調零。

(7)讀取並記錄標準,樣品吸光度值。

9.5.3 血紅蛋白測定

(1)根據樣品數量取試管若干,分別加入5.0ml蒸餾水

(2)加入20μl血紅蛋白樣本(A3)。混合均勻。

(3)以蒸餾水空白在415nm調零。

(4)讀取並記錄各管吸光度值。

計算:糖化血紅蛋白吸光度 總血紅蛋白吸光度×10=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範圍6.0%~8%)。[2]

9.5.4 樣本

EDTA血 1ml

肝素血 1ml

毛細血管血 預先包裝系統

肝素化的毛細收集管)

9.6 參考範圍

糖化血紅蛋白在年齡或性別上的相關性並不明顯的。參考範圍取決於分析方法或試劑(表4)。 數據來自包裝介紹或參考文獻,*有不同的標準品;**“標準血紅蛋白”;GHb:總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在年齡或性別上的相關性並不明顯的。參考範圍取決於分析方法或試劑(表4)。

9.7 評價和問題

表6 血糖控制的評價(根據St. Vincent報告)

9.7.1 標準化

目前沒有一個認可的參照物。但有基於特異血紅蛋白β鏈N-末端殘基的HbA1c候選參考方法。用內切酶酶解Gluc-C完整血紅蛋白分子方法已經被優化並用於獲得HbA1c和HbAo的β鏈N-末端六肽。這些肽已通過反相HPLC分離並通過電離質譜分析法定量。

9.7.2 質量控制

對於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許多國內和國際的實驗室調查組織提供了室間質量控制。因爲沒有參考方法或國際認可的參考物可用,靶值往往根據不同的測定方法和(或)製造商提供的值或同一分析系統組模式獲得。

9.7.3 採樣穩定

無需特別的條件輔助病人的準備和樣本採集。高脂血症的血樣由於樣本的濁度會使光度計測定產生錯誤。因爲在體外特別在高糖血癥時,糖化將繼續進行,所以樣本收集之後應儘可能快的分析

樣本長時間存儲後(3~4 d),紅細胞代謝產生血紅蛋白相關谷胱甘肽加合物(HbA1d/ HbA3),特別是在色譜法時會干擾試驗。溶血產物不如全血穩定

因爲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與總血紅蛋白有關,體位靜脈毛細血管採血將不會引起干擾。因爲血紅蛋白的壽命長以及特別糖化動力學,估計不受短期生理節奏影響。僅瞬間的高糖血癥可以引起醛亞胺部分的升高。

已經報道了有超過400種異常的血紅蛋白氨基酸交換,缺失)。一定程度上,這些主要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色譜測定。因每次洗脫模式的不同,糖化血紅蛋白值可能是過低或過高。從體外實驗已知糖化血紅蛋白值>20%是不太可能的,往往提示存在異常的血紅蛋白。此外,血紅蛋白病經常與造血作用損傷和(或)溶血有關,這爲解釋與方法無關的糖化血紅蛋白值的變化增加了困難。親和色譜法不受異常的血紅蛋白影響。對於免疫化學方法,異常的血紅蛋白干擾理論上是可能的,因爲如果這些血紅蛋白改變HbA1c表位的三維結構會使它難接近抗體。然而迄今爲止,並沒有描述這樣異常的血紅蛋白

胎兒血紅蛋白(HbF)在胎兒出生時佔到所有血紅蛋白的大約80%,在出生後第1個月,下降到不到1%。與方法相關胎兒血紅蛋白干擾,特別是在色譜法電泳法中,僅在嬰兒達到第9個月前和罕見的持續帶有遺傳胎兒血紅蛋白的成年人,以及地中海貧血產生的代償的,過量的HbF,才能被檢測到。

表7 異常血紅蛋白翻譯後修飾的可能影響

10 血紅蛋白有關的疾病

10.1 血液學疾病

血紅蛋白的長壽命連同特殊的糖化動力學使我們可以根據糖化血紅蛋白值回顧性評價血糖濃度。紅細胞存活時間的縮短可導致血紅蛋白糖化下降。

所有縮短紅細胞存活時間的疾病,比如慢性溶血,會產生與方法學無關的假性的低糖化血紅蛋白值。作爲替代物,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的測定可以提供病人前2~3週中的代謝的情況。

延長紅細胞存活時間的疾病,例如脾切除病人,因爲延長時間通常是極少的,所以不引起糖化血紅蛋白值顯著上升。+可能的影響和(或)修飾或糖化變異體可被檢測到;*等電聚焦。

藥物治療,藥物和化學物

大量藥物環境中的化學物品可以與血紅蛋白形成化合物,主要干擾色譜方法乙酰水楊酸(乙酰化血紅蛋白)和酒精乙醛加合物的血紅蛋白)的作用數據和有關這些化合物分析及臨牀相關性是有爭論的。特別是大量地連續服用這些物質,應考慮可能的影響。

10.2 功能不全

部分尿素自然分解成氰酸鹽和銨離子。如同異氰酸鹽,氰酸鹽通過氨甲酰基化和許多的蛋白質形成穩定化合物腎衰竭和尿素濃度增加的病人,可以觀察到氰酸鹽濃度上升並且可檢測出氨甲酰基血紅蛋白層析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可能會受氨甲酰基血紅蛋白干擾。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特別有尿毒症的,經常有異常的紅細胞動力學紅細胞存活時間減少。腎衰竭病人的糖化血紅蛋白值經常是不可靠的。由於併發蛋白尿,所以這些病人果糖胺的測定對於回顧性評價葡萄糖代謝不能作爲替代方案。

穩定糖化血紅蛋白(醛亞胺)

穩定的醛亞胺的形成與血紅蛋白葡萄糖反應濃度成正比,而穩定的酮胺化合物的形成程度取決於不穩定的醛亞胺的濃度。因爲色譜和電泳程序檢測醛亞胺又檢測酮胺。所以在分析之前,應除去醛亞胺。這可以通過紅細胞沖洗、濾過、pH的變化,或化學清除來完成。席夫鹼的化學清除包括利用例如氨基脲的所謂的“席夫鹼轉移反應免疫化學方法和那些利用親和色譜的方法不受醛亞胺中間物的影響。

10.3 心腦血管疾病

糖化血紅蛋白作爲一個糖代謝異常的重要指標,不僅在糖尿病診斷和療效觀察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心腦血管疾病監測和治療也是一個關鍵的指標,隨着研究的深入,人們將在研究糖尿病及併發症的關係、閾值分層等方面不斷地有新認識,更加廣泛的應用到臨牀中。因此,HbA1c檢測方法的規範以及質量評價體系的確立就顯得尤爲重要。

10.3.1 HbA1c與冠心病

慢性炎症及肢質氧化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發展及其易損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Gustavson發現冠心病患者炎症標誌物與HbA1c相關聯。隨着HbA1c測定值的增加,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計數炎症標誌物水平也隨之增加。說明HbA1C與炎性參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並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起着預示作用。王麗芳等對66例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患者採用快速免疫比濁法測定HbA1c,採用速率透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結果顯示:CRP和HbA1c含量呈正相關關係,兩着共同作用導致內皮細胞功能障礙,使纖溶活性、血小板凝集性增強,血漿纖溶酶原抑制制物(PAI-1)及其他凝血前物質如纖維蛋白原等明顯增高,刺激動脈平滑肌增生並由中層向內層移位,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因此,聯合檢測CRP和HbA1c,可以預測將來心肌梗死事件發生的可能性[9]。歐州前瞻性癌症調查研究諾福克地區組(EPIC-Norfolk)[10],納入10323名患者,平均隨訪6年,進行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問卷並檢測HbA1c濃度。觀察冠心病事件(住院或因冠心病死亡)、心血事件(住院或因冠心病死亡、卒中或其他血管原因)、全因病死率,發現HbA1c濃度每增加1%,心血事件和全因病死率增長20%-30%,且這種相關性不受糖尿病的影響。另外,範泉等[11]對97例冠心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單純冠心病(CHD)組32例,冠心病合併糖耐量異常(IGT)組31例,冠心病合併T2DM組34例,將各組年齡、血壓、BMI、TG、TC、LDL-C等因素控制在組間無統計學差異,由此得到的各組間冠脈狹窄程度的積分能真實反映不同HbA1c水平對其影響,結果表明,HbA1c水平與冠脈狹窄程度積分呈正相關。這些研究提示HbA1c水平可作爲心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臨牀上可以把HbA1c作爲常規檢測項目。

10.3.2 HbA1c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漿HbA1c濃度研究結果標明:有糖尿病血糖升高的AMI患者,其HbAlc水平明顯高於無糖尿病史的AMI患者。說明AMI發生前2~3個月即有血糖增高;而無糖尿病者HbAlc水平與正常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8~12周前血糖水平是正常的,而在發生AMI時的血糖增高系機體應激所致。Woo等也認爲:空腹血糖增高,HbA1c不增高者,則與應激反應有關。

10.3.3 HbA1c對急性心肌梗死AMI後危險分層以及預後的評估價值

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血糖控制的好否不但關係到糖尿病的治療的規範與否,同時影響AMI後危險分層以及預後的評估。負荷後高血糖增加糖尿病以及非糖尿病AMI患者的死亡風險,法國有學者研究發現[13]HbA1c、入院血糖爲AMI後死亡率的預測因子,急性以及慢性長期存在的血糖代謝異常狀態與AMI預後相關。瑞典Tenerz A等爲證實HbA1c對AMI後預後的評估價值,研究了305例AMI患者,在住院時分別測定血糖、HbA1c和皮質醇,隨訪5.5年,重點事件爲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結果發現以下因素對預後有影響:年齡(p<0.001),HbA1c(p0.05),皮質醇(p<0.001),血栓栓子的治療方式(p<0.05);皮質醇與入院血糖水平正相關(r=0.44,p<0.001),空腹血糖與生存終點時間沒有相關性,從而得出結論:在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中,入院HbA1c和皮質醇水平可以預見遠期5.5年生存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對預後有評估價值的糖代謝指標是HbA1c,而非空腹血糖或入院血糖,後者受皮質醇的影響。

10.3.4 HbA1c與腦梗死

血糖不僅能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促進腦血管病發生,而且缺少胰島素會導致周圍血糖利用減少,並使自由脂肪聚集增加,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加重了腦缺血性損傷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董志領等對64例血糖升高的腦梗死(CI)患者進行HbA1c測定,以分析腦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原因,從HbA1c的檢測結果來看,糖尿病組HbA1c水平明顯增高,與無糖尿病組及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糖尿病患者腦梗死前2~3個月已有血糖升高,而無糖尿病組空腹血糖增高、HbA1c不增高,證實是應激反應所致血糖的增高。董儉觀察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發病24h內的空腹血糖和HbA1c,結果同樣有血糖升高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HbA1c水平在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HbA1c可作爲判斷CI患者發病前是否有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陽江權對72例糖尿病合併腦梗死患者進行HbA1c測定,結果表明HbA1c>7.5%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腦梗死,主要原因是紅細胞膜流動性明顯降低,變形性下降,聚集性升高,可以促進動脈硬化發生,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長期糖尿病患者腦血流自動調節受損,使局部腦血流下降,腦細胞發生能量代謝障礙,葡萄糖無氧降解增加,二氧化碳蓄積,導致細胞間隙積聚高濃度的乳酸,加重了腦組織壞死。所以,HbA1c與腦梗死關係密切。

10.3.5 HbA1c與血管損害的相關

崔建嬌等對42例糖尿病患者每2個月檢測一次HbA1c,共計10次取其平均值,在最後一次測定HbA1c的同時檢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以HbA1c平均值6.6%作爲糖尿病控制良好標準,比較血糖控制良好組和血糖控制不良組的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結果表明:以6.6%爲臨界的兩組數值判斷高濃度HbA1c(即血糖控制水平較差)對血管損害程度是有意義的。Okada等認爲:糖尿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與維生素B族及葉酸缺乏、同型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關鍵酶的基因突變以及腎臟功能受損導致的排泄障礙相關,而在糖尿病患者動脈壁上的脂蛋白更易氧化修飾,即同型半胱氨酸通過氧化應激系統影響內皮細胞功能,使血管內皮暴露於糖基化終末產物而引起內皮損傷

11 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的應用

1993年美國1型糖尿病控制及併發症試驗(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DCCT)和英國大規模的2型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關係研究(UKPDS)的研究中把GHb作爲糖尿病控制的一個觀察指標。1996年4月起在日本GHb被納入老年人保健法中糖尿病篩選檢查項目。2002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已將其作爲監測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標準,對其應用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即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應常規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的重要性已在糖尿病治療領域達到共識。國外有研究顯示HbAlc與糖尿病併發心腦血管疾病有密切聯繫,在預測心腦血管併發症方面具有廣泛的價值。

糖化血紅蛋白分析

1、有助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認識

若>9%說明患者持續高血糖存在,會發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併發症,同時也是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的一個高危因素。陳曉轉等報告HBAlc的增高與缺血性腦梗死發生、發展、預後相關。而糖尿病腎病者HBAlc的水平較無糖尿病腎病患者高,並隨HBAlc水平增高尿mAlb、IgG、NAG的水平相應增高。

2、指導對血糖的調整

糖化血紅蛋白8.5%時,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很高者需要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水平。所以,糖化血紅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幹預餐後血糖,減少低血糖反應;>8%者要兼顧空腹和餐後血糖;8%說明以往的治療方案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需要新調整治療方案。

3、對判斷糖尿病的不同階段有一定的意義

正常糖耐量者平均糖化血紅蛋白爲5.6%,單獨IFG患者其平均值爲6.2%,單獨IGT患者爲5.9%,既有IGT又有IFG的患者爲6.2%,新篩查出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爲8%。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代表糖尿病前期不同階段和糖尿病患者的情況。

4、區別應激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檢測意義

血管急症等應激狀態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紅蛋白卻不增高。妊娠糖尿病僅測血糖是不夠的,要控制糖化血紅蛋白

12 專家提醒

不適當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已經成爲中國糖尿病患者的隱形殺手,現在需要儘快向廣大患者普及正確的HbA1c檢測知識,並讓患者確認胰島素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糖尿病即將成爲世界上最爲嚴重的高發病之一,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爲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衛生部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約3000例,每年大約增加120萬例糖尿病患者,目前已是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國。且年輕人患糖尿病的比例在增多。

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治療的關鍵,通過改善血糖控制,讓我們一起改變糖尿病!但專家同時指出目前中國患者還有許多人從未聽說過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併發症控制率不足20%。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不達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糖化血紅蛋白反映過去幾個月的平均血糖,並對糖尿病併發症有很高的預測價值。故糖化血紅蛋白評估血糖控制的“金標準”。血糖控制好的患者一般半年至一年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應該三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大量的臨牀試驗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14%,中風發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7%,白內障摘除術下降19%,周圍血管疾病導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發生率下降16%。因此,世界權威機構對糖化血紅蛋白都有着明確的控制指標,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小於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爲小於6.5%,我國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議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而事實上,糖化血紅蛋白達標非常不理想,我國大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僅佔25.9%。有條件的市民建議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有助於醫師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使血糖得到較好的控制,最終減少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發生的危險性。

血糖控制差已成爲全球問題,改變這種現狀,教育是關鍵”。諾和諾德負責人在現場如此表示。而本次活動正是爲了普及最新的糖尿病專業知識,比如血糖檢測作用方法、更有效地使用胰島素類似物諾和銳30,切實幫助患者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

傳統2型糖尿病治療往往採取一種階梯式療法:從飲食運動到單藥口服,再到聯合口服,直到病情已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醫生們纔會使用胰島素治療這一“壓箱手段”。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型糖尿病的全球性防治指南明確提出HbA1c>7.5%時就需要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有時胰島素治療是短期的,有時胰島素治療需長期進行。近年來,中國國內外大量的臨牀研究證實:某些初診的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達到長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改善糖尿病的進程。也有報告提示可能會干擾或逆轉糖尿病的病程。故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法:儘早採取規範的飲食控制、運動調節與藥物治療結合的方式。對於以上三種方式結合仍然控制理想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長期不達標的患者,應儘早聯合治療,通過使用胰島素及其類似物,實現對糖尿病惡化的有效控制。不要被“胰島素依賴”等錯誤信息誤導,影響疾病的治療。

13 參考資料

  1.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61—2015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Z].2015-06-2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