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外科感染 瘡瘍 中醫診斷學 中醫治療學 中醫病名 普通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ē

2 英文參考

furunc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urunc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boi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bouton[朗道漢英字典]

furunculus[朗道漢英字典]

ambu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nbu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癤

3.1 概述

癤(furuncle;boil[1])爲病名[2]。是指以肌膚淺表部位紅腫疼痛,範圍較小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2]。出《劉涓子鬼遺方》卷四。癤又名熱癤石癤,俗稱癤子[2]。《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癰疽第二則雲:“凡腫根廣一寸已下名癤,一寸已上名小癰……”。即瘡癰之最小者也[2]。俗稱以夏日所生之小腫爲熱癤[2]。即毛囊和皮脂腺急性炎症[2]

癤是一種生於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隨處可生,小兒、青年多見。《外科理例》謂:“癤者,初生突起,浮赤無根腳,腫見於皮膚,止闊一二寸,有少疼痛,數日後微軟,薄皮剝起,始出青水,後自破膿出。”本病多發於夏秋季節,突起根淺,腫勢侷限,掀紅疼痛,範圍多在3cm左右,易腫,易潰,易斂。初起可分爲有頭、無頭二種,一般症狀輕而易治,所以俗話說“癤無大小,出膿就好”。但亦有因治療或護理不當形成“螻蛄癤”,或反覆發作、日久不愈的。多發性癤病”,則不易治癒。癤相當於西醫的單個毛囊及其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疔瘡是好發於顏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以開始有粟米樣小膿頭,發病迅速,根深堅硬如釘爲特徵。因發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紅絲疔”等名稱。現代醫學的“癤”屬本病範疇。疔瘡初起切忌擠壓、挑刺,患部不宜針刺,紅腫發硬時忌手術切開,以免引起感染擴散疔瘡走黃症情兇險,須及時搶救,疔瘡如已成膿,應轉外科處理。

疔瘡初起爲毛囊口膿瘡隆起呈圓錐形的炎性硬結,狀如粟粒,色或黃或紫,紅、腫、熱、痛,數日內硬結增大,疼痛加劇;繼而形成膿腫而硬結變軟,疼痛減輕,潰膿後膿腔塌陷,逐漸癒合。

發生四肢,患處有紅絲上竄的,稱“紅絲疔”。如見寒戰高熱神昏譫語頭痛嘔吐爲全身性化膿性感染中醫稱“疔瘡走黃”。

3.2 癤的病因病機

由內蘊熱毒或外受暑熱之邪而發[2]

由於內鬱溼火外感風邪,兩相搏結,蘊阻肌膚而成;或由於在夏秋季節感受暑溼熱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氣悶熱,汗出不暢,暑溼熱毒蘊蒸肌膚,引起痱子,復經搔抓,破傷染毒而發。

患癤腫後,若處理不當,瘡口過小,膿液引流不暢,致使膿液瀦留;或由於搔抓碰傷,以致膿毒旁竄,在頭皮較薄之處發生蔓延,竄空而成螻蛄癤

陰虛內熱消渴患者脾虛便溏患者,病久後氣陰雙虧,容易感染邪毒,並可反覆發作,遷延不愈,而致多發性癤病

疔瘡多因肌膚不潔,鐵木刺傷而妄施針挑擠壓,以致火毒乘隙侵襲,邪熱蘊結肌膚;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臟腑蘊熱,毒從內發;若毒熱內盛則流竄經絡,內攻臟腑則屬危候。現代醫學認爲爲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3.3 癤的診斷

此證較癰輕,腫勢侷限,色紅,熱痛,根淺,出膿即愈[2]

局部皮膚紅腫疼痛,可伴發熱惡寒口乾便祕小便黃等症狀

(1)有頭癤患處皮膚上有一色紅灼熱腫塊,約3cm大小,疼痛,突起根淺,中央有一小膿頭,膿出便愈。

(2)無頭癤皮膚上有一紅色腫塊,範圍約3cm左右,無膿頭,表面灼熱,壓之疼痛,2~3天化膿後爲一軟的膿腫,潰後多迅速癒合。

(3)螻蛄癤好發於兒童頭部。臨牀上可見兩種類型。一種以瘡形腫勢小,但根腳堅硬,潰膿後膿出而堅硬不退,瘡口癒合後,過一時期還會復發,常一處未愈,他處又生。另一種瘡大如梅李,相連叄五枚,潰後膿出而瘡口不斂,日久頭皮竄空,如螻蛄竄穴之狀。

(4)癤病好發於項後、背部、臀部等處,幾個到數十個,反覆發作,纏綿數年不愈。亦可在身體各處散發,此處將愈,他處又起。尤好發於皮脂分泌旺盛、消渴病及體質虛弱之人。

3.4 癤的辨證論治

3.4.1 (1)內治法

3.4.1.1 熱毒蘊結

癤·熱毒蘊結證(furuncle with heat-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熱毒蘊結,少者癤腫只有一、二個,多者可散發全身,或簇集一處,或此愈彼起,可有發熱口渴,溲赤,便祕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癤證候[2]

熱毒蘊結多見於氣實火患者。輕者癤腫只有1~2個,也可散發全身,或簇集一處,或此愈彼起;伴發熱口渴,溲赤,便祕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感受熱毒之邪,熱毒蘊於肌膚以致營衛不和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故見癤腫,熱毒內蘊,故有發熱口渴、溲赤、便祕等症。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大便於結者,加生大黃瀉熱通腑。

3.4.1.2 暑溼蘊結

癤·暑溼蘊結證(furuncle with summerheat-dampness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暑熱蘊結,以發熱口渴便祕,溲赤,舌苔薄膩,脈滑數爲常見症的癤證候[2]

暑溼蘊結髮於夏秋季節,好發於頭面、頸、背、臀部,單個或多個成片,癤腫紅、熱、脹、痛,抓破流膿水;伴心煩胸悶口苦咽乾便祕,溲赤等;舌紅,苔黃而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暑溼熱毒之邪蘊阻肌膚而成暑癤暑溼蘊遏,體內熱氣不得外泄,溼熱內鬱而有心煩胸悶口苦咽乾便祕、溲赤等症。

治法:清暑化溼解毒

方藥:清暑湯加味。熱毒盛者,加黃芩黃連、生山梔清熱瀉火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敵清熱利尿大便祕結者,加生大黃瀉熱通腑。

3.4.1.3 正虛邪戀

癤·正虛邪戀證(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pathogen),正虛邪戀,以癤腫此愈彼起,不斷發生爲常見症的癤證候[2]

癤腫散發於全身各處,此愈彼起,不斷發生,癤腫較大,易轉變成有頭疽,癤腫顏色暗紅,膿水稀少;常伴低熱,煩躁口渴,或乏力肢軟;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辨證分析正氣虛損則衛外不固,抗邪無力,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膚癤腫,氣血不足,不能釀化,故膿水稀少;正虛毒戀,故遷延不愈;低熱、煩躁口渴陰虛內熱之症;肢軟乏力氣虛之象。

治法扶正解毒

方藥:四妙湯加減。陰虛口渴甚者,加天冬玄蔘麥冬養陰生津。如有消渴等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3.4.2 (2)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蓋貼或叄黃洗劑外搽,大者用金黃散玉露散,以銀花露或菊花露凋成糊狀外敷。遍體發瘡,破流膿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調敷。

膿成則切開排膿,用九一丹太乙膏蓋貼。膿盡改用生肌散收口。

3.5 疔瘡的治療

3.5.1 方藥

治宜用清熱解毒活血之品,內外兼治[2]。初起內服仙方活命飲漏蘆煮散防風散升麻湯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湯;外用如意金黃散遠志膏五龍散敷貼[3]。若未消而膿成,則內服透膿散黃芪內託散外治則切開引流,膿多用豬蹄湯溫洗或以黃柏煎湯外洗,繼用二寶丹五五丹提膿去腐[3]。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玉紅膏地黃膏敷貼[3]

3.5.2 鍼灸治療

3.5.2.1 (1)刺灸法

治則清熱解毒行氣和血

處方身柱 靈臺 合谷 委中

方義:督脈統率諸陽,故瀉身柱靈臺以疏泄陽邪火毒,兩穴爲治療疔瘡經驗穴;陽明多氣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陽火毒委中爲“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熱

隨證配穴:根據患部所屬經脈循經取穴。生於面部屬陽明經者—商陽內庭;屬少陽經者—關衝足臨泣;屬太陽經者—少澤足通谷;發於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經腧穴;發於足者,取手部同名經腧穴高熱——十宣十二井穴點刺出血神昏——人中中衝內關紅絲疔可從紅絲止點沿紅絲向起點點刺,泄惡血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3.5.2.2 (2)挑治法

選穴:脊柱兩旁尋找丘疹陽性點,或取心俞脾俞

方法:常規消毒,用三棱針或粗針挑取白色纖維樣物,每次取2~4處。

3.5.2.3 (3)隔蒜灸

選穴:阿是穴

方法:將蒜片置於癤腫上,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灸之;每一癤灸3~10炷,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輕者灸3~4次痊癒,爲防止復發應灸完1個療程,重者一般需2個療程。

3.6 癤的預防與調攝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膩食物,患病時忌食魚腥發物。

2.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理髮,勤換衣,保持局部皮膚清潔

3.夏秋季節多飲清涼飲料,如金銀花露綠豆米仁湯等。

3.7 結語

癤是發於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相當於西醫的單個毛囊發生的感染,或皮脂腺、污腺發生感染。其特徵爲:局部色紅、灼熱疼痛,腫勢侷限,範圍多在3~6cm之間,膿出即愈。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發病爲多。好發於頭面頸項、臀部等處。本病應與癰、顏面部療瘡、有頭疽脂瘤染毒囊腫粉刺相鑑別。熱毒蘊結證,治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暑溼蘊結證,治宜清暑化溼解毒,方用清暑湯加減;體虛毒戀證,治宜扶正解毒,方用四妙湯加減。

4 西醫·癤

癤是臨牀常見的外科感染之一,是金黃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細菌侵襲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致毛囊局部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病變,常擴展到皮下組織。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皮膚裸露和摩擦處多見,如頭面部、頸後、背部、腋下、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和小腿等。在身體各部同時反覆發生多個癤,且經久不愈時稱爲癤病。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病人。癤的治療應以局部抗菌、消炎爲主,在伴有全身症狀時,可給予抗生素治療。癤腫成膿後,結節軟化,有波動感,即可及早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針引流。禁忌擠壓化膿病變。

癤一般極少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但若機體免疫極度低下,或對癤不恰當的擠壓,使膿栓入血,病菌隨血液播散,亦可引發癤病敗血症和顱內感染等嚴重情況。

要經常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洗頭、理髮、勤換衣服、剪指甲幼兒尤應注意。在暑天和其他炎熱環境中生活工作,應避免汗漬過多和乾渴,多進飲料、瓜果等,有條件時飲水內可加金銀花菊花地丁等的煎液,可有效地預防本病。癤周圍皮膚保持清潔,並用70%酒精塗抹,以防止感染擴散到附近的毛囊。

4.1 疾病名稱

4.2 英文名稱

furuncle

4.3 別名

疔瘡

4.4 分類

普通外科 > 外科感染 > 皮膚和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4.5 ICD號

L02.9

4.6 癤的病因

癤的致病菌以金黃葡萄球菌爲主,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皮膚局部與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故嬰幼兒營養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發人羣。皮膚不潔、皮膚擦傷、環境溫度較高等常是導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誘因。

4.7 病機

細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汗腺後,在毛囊及周圍組織中迅速繁殖,產生毒素,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而形成癤的中心,表現爲局部充血、滲出、硬結。聚集中性粒細胞對受損的組織細胞和病菌體加以破壞,使其逐漸壞死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膿腫。因金黃葡萄球菌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膿栓,向外突起。臨牀可見在紅腫硬結的中央有黃白色膿栓。此爲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病竈的特徵。破潰排出膿液後,膿腔逐漸被新的纖維組織修復而癒合。

4.8 癤的臨牀表現

癤因部位、嚴重程度不同,臨牀表現可有差異。

局部紅腫痛硬結:病初多無全身症狀,僅感染局部紅、腫、痛,範圍不大於2cm直徑,小結節逐漸腫大,成丘疹狀隆起。數天後病變擴大約3~5cm,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中心處呈白色,觸之稍有波動,痛範圍擴大;繼而破潰流膿,並出現黃白色的膿栓。膿栓脫落、膿液流盡後,炎症逐漸消退而癒合。有的癤無膿栓(所謂無頭癤),自潰稍遲,需設法促使其膿液排出(圖1,2)。

癤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但若發生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厭食等毒血症狀。癤感染嚴重時,局部區域的淋巴結腫大,有壓痛,並可伴全身發熱,有時淋巴結形成膿腫。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脣周圍和鼻部癤,在加重或被擠碰時,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顱內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嘔吐寒戰高熱甚至意識失常和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4.9 癤的併發症

癤一般極少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但若機體免疫極度低下,或對癤不恰當的擠壓,使膿栓入血,病菌隨血液播散,亦可引發癤病敗血症和顱內感染等嚴重情況。

4.10 實驗室檢查

4.10.1 外周血象

(1)白細胞計數發熱者可有白細胞總數升高。

(2)白細胞分類計數白細胞總數升高時常伴有中性粒細胞升高。

4.10.2 糖尿病有關檢查

(1)空腹血漿葡萄葡萄糖測定:兩次測定空腹血糖均升高,應考慮患糖尿病的可能。

(2)糖化血清蛋白:此試驗不受臨牀血糖波動的影響,高於正常有助於糖尿病的診斷。

(3)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濃度呈正相關,且爲不可逆反應糖尿病時常高於正常的2~3倍。

4.10.3 細菌檢查

(1)細菌培養:對多發、反覆感染者,可由膿腫直接抽取膿液進行細菌培養陽性結果有助於致病菌的診斷。

(2)藥物敏感性試驗:在膿液細菌培養的同時,行藥物敏感性試驗可爲臨牀藥物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4.11 癤的診斷

癤的初期毛囊局部紅、腫、熱、痛、硬結。化膿後中心處呈白色,有波動。可伴全身發熱白細胞計數分類計數升高。

4.12 鑑別診斷

1.痤瘡痤瘡輕度感染時,有紅、腫、痛,但病變小,頂端有點狀凝脂。

2.皮脂囊腫:皮脂囊腫感染時有紅、腫、痛,但先前較長時間內已有圓形無痛性腫物,表皮如常。

3.癰:癰有紅、腫、痛,但同時有多個毛囊感染,病變腫勢範圍較癤大,局部頂高色赤,表皮緊張光亮,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4,顏面部療瘡:初起爲粟粒樣膿頭,根腳深,腫勢散漫,出膿較晚而有膿栓,大多數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狀

5.有頭疽:紅腫範圍多在9~12cm以上,有多個粟粒狀膿頭,潰後狀如蜂窩,有較重的全身症狀,病程較長。

4.13 癤的治療

4.13.1 治療原則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化膿後及早排淨膿液;及時消除全身性不良反應

4.13.2 局部治療

(1)物理治療:初起,紫外線微量照射,可促進局部消炎、防止擴散。紅腫階段,選用超短波、紅外線等熱療,促進癤腫液化。2~3次/d,20~30min/次。

(2)藥物塗擦:0.5%碘伏塗擦,該藥不僅對皮膚刺激小,且作用時間持久,無色素沉着。亦可用紅黴素四環素軟膏塗抹。

(3)藥膏外敷:局部紅腫有小膿皰時,用魚石脂如意金黃散玉露散等。

(4)切開引流:癤腫成膿後,結節軟化,有波動感,即可及早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針引流。禁忌擠壓化膿病變。

(5)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堅持局部皮膚清洗,有條件者最好每天淋浴。小兒皮膚幼嫩,夏季浴後外敷痱子子粉,可避免形成多發癤腫。

4.13.3 全身治療

癤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療。但對面部癤或伴有惡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應給予抗生素治療。臨牀觀察和藥效試驗結果表明,青黴素頭孢噻吩頭孢唑林阿米卡星療效較好。並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適當增加營養

4.14 預後

癤一般經過積極治療預後好,無後遺症。

4.15 癤的預防

經常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內衣和避免表皮受傷特,別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頭、理髮、勤換衣服、剪指甲幼兒尤應注意。在暑天和其他炎熱環境中生活工作,應避免汗漬過多和乾渴,多進飲料、瓜果等,有條件時飲水內可加金銀花菊花地丁等的煎液,可有效地預防本病。癤周圍皮膚保持清潔,並用70%酒精塗抹,以防止感染擴散到附近的毛囊。

4.16 相關藥品

葡萄糖紅黴素四環素魚石脂如意金黃散痱子粉青黴素頭孢噻吩頭孢唑林阿米卡星

4.17 相關檢查

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0.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