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

常見病方藥治療 肺風粉刺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常見病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ěn cì

2 英文參考

ac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medo[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carbuncle[朗道漢英字典]

comedo[朗道漢英字典]

whelk[朗道漢英字典]

black head[朗道漢英字典]

comedones[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粉刺(acne[1])爲病名[2]。出《外科正宗》卷四。痤瘡[2]。又名酒刺肺風粉刺(lung-wind acne)[2]。俗稱米瘡、暗瘡、青春痘等。古醫籍尚有痤、麪皮包等名稱。是指發生於顏面、胸、背等處的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2]。以顏面、胸、背等處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碎米樣粉脂爲主要表現[3]。因典型皮損能擠出白色半透明狀粉汁而得名。以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伴皮脂溢出爲臨牀特徵。好發於顏面、胸、背部。多見於青春期男女。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清肺飲,外敷顛倒散。”

肺風粉刺相當於西醫的痤瘡[3]

4 粉刺症狀

皮脂腺過度分泌所致皮膚慢性炎症[3]。所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3]。多發於顏面,亦可見於胸背等處,起皮疹如粟,或見黑頭,甚則色赤腫痛,擠破出白粉汁[3]。自覺瘙癢,常因搔抓感染形成膿皰,有的伴結節膿腫囊腫及疤痕等[3]

5 粉刺病因病機

粉刺多由肺胃蘊熱,上燻顏面,血熱鬱滯;或過食膏粱厚味,腸胃溼熱,日久夾痰,凝滯肌膚所致[3]

素體陽熱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機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鬱滯,蘊阻肌膚,而發本病;或因過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積熱,循經上燻,血隨熱行,上壅於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氣血鬱滯,經脈失暢;或肺胃積熱,久蘊不解,化溼生痰,痰瘀互結,致使粟疹日漸擴大,或局部出現結節。累累相連。

總之,素體血熱偏盛是肺風粉刺發病的內因飲食不節外邪侵襲是致病的條件。若溼熱夾痰,則會使病程纏綿,病情加重。

6 粉刺的診斷

肺風粉刺好發於顏面,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處,典型皮損爲毛囊性丘疹,多數呈黑頭粉刺,周圍色紅,用手擠壓,有小米或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少數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後色紅,噸部發生膿皰,破潰後痊癒,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有輕度凹陷的疤痕。有時形成結節膿腫囊腫等多種形態損害,愈後留下明顯疤痕,皮膚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診斷要點:

一般無自覺症狀或稍有瘙癢,若炎症明顯時,可引起疼痛或觸痛。病程纏綿,往往此起彼伏,有的可遷延數年或十餘年,一般到30歲左右可逐漸痊癒

1、以青年男女爲多見。

2、皮疹好發於面部、上胸和背部。

3、皮疹初起多爲非炎症性粉刺,可分開放性(黑頭粉刺)和閉鎖性(白頭粉刺)二型。前者爲與毛囊口相一致的淡黃色或皮色的圓椎形小丘疹,毛囊口充塞着小的皮脂栓塞,稱爲“脂栓”(即碎米粒樣白色粉質);因頂端常爲黑色,故稱爲黑頭粉刺;擠壓之,脂栓可被排出。後者爲灰白色小丘疹,不易看到開口部,也不易擠出脂栓;以後粉刺可演變成米粒大小的紅色毛囊丘疹炎症丘疹),其頂端有的可出現黃白色小膿胞;破潰或吸收後,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狀疤痕。嚴重者除粉刺丘疹膿皰外,可發展爲結節囊腫膿腫等,破潰後常形成竇道瘢痕

4、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較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觸痛。

5、病程經過緩慢。青春期後大多數病人均能逐漸自愈症狀減輕。

7 需要粉刺相鑑別的疾病

7.1.1 酒渣鼻

酒渣鼻好發於中年人,損害爲面部中央及鼻尖瀰漫性紅斑、丘疹膿皰毛細血管擴張,晚期形成鼻贅

7.1.2 職業性痤瘡

職業性痤瘡常見於與礦物油接觸者,可產生痤瘡樣皮損,損害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除面部外,常侵犯手背、前臂、肘及膝等接觸部位。

8 辨證論治

粉刺由於肺經風熱燻蒸一肌膚,搏結不散而成;或因過食粱厚味、辛辣之品,脾胃蘊溼積熱,上燻於肺,外犯肌膚而成。此外,衝任不調,也可導致肌膚疏泄功能失暢而發。本病的治療,應根據辨證,分別採用疏風宣肺清熱、清熱化溼通腑和調攝衝任、疏肝解鬱,並宜結合外治法

內治肺經風熱者服枇杷清肺飲;腸胃溼熱者服茵陳蒿湯脾失健運者服參苓白朮散[3]

外治可用痤瘡洗劑顛倒散涼水調搽[3]。有膿腫囊腫者,用三棱針刺破引流[3]

8.1 肺經風熱

8.1.1 證見

顏面潮紅,以散在的紅色丘疹、黑頭粉刺爲主,可有膿皰舌質稍紅,苔薄黃,脈數或浮數。

8.1.2 治法

疏風宣肺清熱。

8.1.3 方藥治療

1、主方:枇杷清肺飲吳謙等《醫宗金鑑》)加減處方枇杷葉9克,桑白皮黃芩黃柏各12克,生甘草6克,生地黃25克,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各30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黃連上清丸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穿心蓮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8.2 脾胃溼熱

8.2.1 證見

麪皮膚油膩不適,皮疹有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有的可見膿腫囊腫,局部可紅腫疼痛;常伴有大便祕結小便黃赤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8.2.2 治法

清熱化溼通腑。

8.2.3 方藥治療

1、主方:茵陳蒿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處方:綿茵陳15~30克,大黃12~15克(後下),山梔子苦蔘各12克,金銀花火炭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膿腫者,酌加連翹15克,穿山甲皁角刺各12克。結節囊腫消退者,選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各9克,丹蔘15克,牡蠣30克(先煎)。

2、中成藥

牛黃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8.3 衝任不調

8.3.1 證見

見於女性患者。病情常有週期性變化,在月經前後加重,並可伴有月經不調痛經舌質黯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8.3.2 治法

調攝衝任,疏肝解鬱

8.3.3 方藥治療

主方:丹梔逍遙散薛己《內科摘要》)加減處方牡丹皮山梔子柴胡各12克,赤芍茯苓益母草各15克,當歸凌霄花各9克,生地黃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8.4 熱毒夾瘀

肺風粉刺·熱毒夾瘀證(lung-windacne 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complicated by stasis)是指熱毒夾瘀,發於頭面,以膿皰、炎性丘疹爲主,根底紅腫,自覺局部灼熱疼痛膿皰破潰或吸收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多見於青少年,伴口乾喜飲,煩熱口臭,便幹溲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洪或弦數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3]

8.4.1 症狀

發於頭面,以膿皰、炎性丘疹爲主,根底紅腫,自覺局部灼熱疼痛膿皰破潰或吸收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多見於青少年,伴口乾喜飲,煩熱口臭,便幹溲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洪或弦數。

8.5 痰瘀互結

肺風粉刺·痰瘀互結證(lung-windacne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stasis)是指痰瘀互結,發於頭面,以皮疹暗紅或色紫,炎性結節囊腫爲主,經久不愈,有瘢痕色素沉着,或見竇道,無明顯疼痛,常伴有胸悶腹脹,身困口黏,女性伴有月經不調,夾有紫黑色塊,痛經舌質暗紅,舌邊尖有瘀點或瘀斑,舌苔黃膩,脈弦滑爲常見症的肺風粉刺證候[3]

8.5.1 症狀

發於頭面,以皮疹暗紅或色紫,炎性結節囊腫爲主,經久不愈,有瘢痕色素沉着,或見竇道,無明顯疼痛,常伴有胸悶腹脹,身困口黏,女性伴有月經不調,夾有紫黑色塊,痛經舌質暗紅,舌邊尖有瘀點或瘀斑,舌苔黃膩,脈弦滑。

9 外治法

顛倒散鵝黃散等,茶水調搽。

三黃洗劑顛倒散洗劑痤瘡洗劑等外搽。

形成膿腫囊腫者,必要時可用小手術治療。

10 鍼灸治療

主穴曲池合谷(雙側)。肺經風熱,配大椎肺俞脾胃溼熱,配足三裏衝任不調,配三陰交。每次取3~4個穴位。用瀉法或平補瀉法,留針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11 肺風粉刺患者日常保健

1.經常用溫水、硫黃肥皂洗臉,以減少油脂附着面部堵塞毛孔

2.禁止用手擠壓皮損,以免引起感染

3.少食油膩、辛辣及糖類食品,多喫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6.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