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雜病》

明 王肯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燥

內經》曰∶諸燥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乃陽明燥金肺與大腸之氣也。燥之爲病,皆屬燥金之化,然能令金燥者火也,故曰燥萬物者,莫乎火。夫金爲陰之主,爲水之源,而受燥氣,寒水生化之源竭絕於上,而不能灌溉周身,營養百骸,色幹而無潤澤皮膚,滋生毫毛者,有自來矣。或大病而克伐太過,或吐利亡津液,或預防養生誤餌金石之藥,或房勞致虛,補虛燥劑,食味過濃,辛熱太多,醇酒炙肉,皆能偏助狂火而損害真陰陰中伏火,日漸煎熬,血液衰耗,使燥熱轉甚爲諸病。在外則皮膚皴揭,在上則咽鼻焦乾,在中則水液衰少而煩渴,在下則腸胃枯涸,津不潤而便難,在手足則痿弱無力,在脈則細澀而微,此皆陰血爲火熱所傷也。治法當以甘寒滋潤之劑,甘能生血,寒能勝熱,陰得滋而火殺,液得潤而燥除,源泉下降,精血上榮,如是則氣液宣通,內神茂而外色澤矣。滋燥養榮湯大補地黃丸清涼飲子導滯通幽湯潤腸丸八正散,皆燥病中隨症酌用之方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