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膀胱炎

膀胱非特異性感染 泌尿生殖系非特異性感染 疾病 泌尿外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ān zhì xìng páng guāng yán

2 英文參考

interstitial cystitis

3 概述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又稱Hunner's潰瘍,是一種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特殊類型的慢性膀胱炎,常發生中年婦女,其特點主要是膀胱壁的纖維化,並伴有膀胱容量的減少,以尿頻、尿急、膀胱區脹痛爲其主要症狀。表現爲痛性膀胱疾病,症狀多持續1年以上。病變累及膀胱全層,黏膜腫脹、充血並可發生裂隙潰瘍潰瘍常位於膀胱前壁和頂部。病期多在3~5年,典型表現爲疾病開始快速發展,以後很快穩定下來,既使沒有進行治療,也無明顯惡化的表現。

間質性膀胱炎晚期出現膀胱攣縮或輸尿管反流、輸尿管進行性狹窄,可致腎積水腎盂腎炎,甚至腎功能衰竭。

間質性膀胱炎目前尚沒有特效療法。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大多數患者能通過保守治療取得效果,使症狀減輕,有的也可能無效,若無效需行手術治療。

4 疾病名稱

間質性膀胱炎

5 英文名稱

interstitial cystitis

6 別名

cystic submucous fibrosis;Hunner’s潰瘍膀胱黏膜下纖維化

8 ICD號

N30.1

9 流行病學

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非細菌性的累及膀胱全層的慢性炎性疾病,先後由Knorr(1908)和Hunner(1914)報道。女性多見,男女患病比例約爲1∶10。患病年齡在30~70歲之間,高峯30~50歲。美國現有45萬例患者,並設有間質性膀胱炎(IC)協會專門研究、治療與協助IC病人。我國無確切數據.較少見,可能與誤診誤治有關。好發於40歲左右的婦女,25%小於30歲,18歲以下則罕見。

10 間質性膀胱炎病因

間質性膀胱炎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假說

1.血管淋巴管阻塞,曾設想膀胱纖維化是由於盆腔手術或感染引起膀胱壁內淋巴管阻塞和引起栓塞脈管炎或由於血管炎所致持久性小動脈痙攣所致,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2.感染,曾提出過細菌病毒真菌感染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IC)的病因,但還沒有在間質性膀胱炎(IC)患者中檢出上述3種病原體的報道。

3.神經體液因素,肥大細胞間質性膀胱炎(IC)病人膀胱固有膜和逼尿肌中增多,寒冷、神經肽、藥物創傷毒素等可活化肥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可致敏感神經元,後者進一步通過釋放神經遞質神經肽活化肥細胞肥大細胞也可直接引起血管擴張或膀胱黏膜損害引起炎症

4.免疫因素,該病對皮質醇治療反應良好,部分病人血中可檢測到抗膀胱黏膜抗體,不少學者還發現對血管抗原產生的自身免疫抗體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激活補體系統參與了間質性膀胱炎(IC)發病。

5.黏膜通透性,推測間質性膀胱炎(IC)是由膀胱上皮的功能不良引起,其通透性增加並使尿液通過移行上皮漏入到膀胱壁,引起膀胱炎症。有人證實間質性膀胱炎(IC)病人膀胱表層上皮內TH蛋白增多,提示黏膜的通透性增加。

間質性膀胱炎(IC)患者尿液均正常,感染並非膀胱纖維化的主要病因,有學者認爲盆腔外科手術或感染產生的淋巴管梗阻是其病因,而許多患者沒有這樣的病史。亦有學者提出是由於血栓靜脈炎膀胱骨盆內臟器急性感染,或由於精神衝動生長期小動脈的痙攣所致,還可能與內分泌因素有。

目前,大量的證據認爲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自體免疫膠原性疾病。Oravisto等研究了54例該病女性患者,發現85%患者中有抗核抗體,且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具有反應素型的過敏反應或對藥物的超敏性。這可以通過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高敏可以得到解釋。目前,對肥大細胞膀胱表面氨基酸糖甙在間質性膀胱炎中的作用受到注意,一些研究人員正着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11 病機

間質性膀胱炎爲慢性非特異性膀胱全層炎症。病變早期膀胱擴張時黏膜只見斑點狀出血後期膀胱黏膜變薄或壞死脫落可有典型潰瘍,多見於膀胱頂部或前壁。有時還可見到小的潰瘍裂隙潰瘍底部肉芽組織形成。周圍黏膜水腫血管擴張。黏膜下或肌層有多種炎症細胞浸潤,如漿細胞、嗜酸性白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這些炎症細胞浸潤可達膀胱全層及肌間神經組織。肌層中血管減少,淋巴管擴張。肌束間及肌內膠原組織增多,嚴重的纖維化導致膀胱容量縮小,有時減少相當明顯。嚴重病例膀胱輸尿管開口處正常功能被破壞,導致膀胱輸尿管反流及隨之而來的輸尿管腎積水腎盂腎炎

12 間質性膀胱炎的臨牀表現

中年婦女出現嚴重尿頻,尿急及夜尿增多伴恥骨上方膀胱區脹痛而尿檢查正常者應想到間質性膀胱炎

12.1 症狀

中年婦女常見。患者常有長期進行性尿頻、尿急和夜尿增多,在膀胱充盈時恥骨上區疼痛明顯,有時亦可出現尿道會陰疼痛,在排尿後得到緩解,血尿偶可出現,在膀胱過充充盈擴張時明顯,有的甚至有性交疼痛,有的患者在病史中可能有過敏性疾患。

12.2 體徵

臨牀檢查一般正常,體格檢查常無陽性體徵。有的患者可出現恥骨上部觸痛,在女性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陰道前壁觸診時可有膀胱區觸痛感。

12.3 實驗室檢查

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尿常規多數正常,可有血尿出現,腎功能檢查除非在膀胱纖維化導致膀胱輸尿管返流或梗阻時纔有變化。

12.4 放射學檢查

排泄性尿路造影一般無異常,合併返流時在造影片上可見腎盂積水膀胱容量減少表現。

12.5 器械檢查

膀胱檢查是診斷間質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由於膀胱容量縮小,患者甚爲痛苦,在施行液體膀胱擴張後可見膀胱頂部小片狀瘀斑、出血、有的可見到疤痕、裂隙或滲血。

13 間質性膀胱炎的併發症

間質性膀胱炎晚期出現膀胱攣縮或輸尿管反流、輸尿管進行性狹窄,可致腎積水腎盂腎炎,甚至腎功能衰竭。

14 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多數正常,有時有少量膿細胞

2.尿培養常無細菌生長

15 輔助檢查

1.膀胱造影顯示容量減少,有時發現膀胱輸尿管反流

2.膀胱檢查,當膀胱充盈時恥骨上區疼痛加重,需在麻醉下進行,膀胱容量可減少至50~60ml,發現Hunner’s潰瘍有助於確診,但大多數病人沒有潰瘍,未經治療者膀胱黏膜外觀尚屬正常或僅有慢性炎症改變,有時頂部可見有小出血點,如繼續過度充盈膀胱,則可致黏膜破裂、出血,可見黏膜下血小球(Glomeruli),常分佈不均,遍及膀胱,同時行組織檢查

3.尿動力學檢查可發現膀胱容量小,順應性差,但不出現無抑制性收縮,這項檢查有助於間質性膀胱炎與不穩定膀胱神經源性膀胱相鑑別。

4.靜脈尿路造影顯示上尿路功能形態均正常。

16 間質性膀胱炎的診斷

間質性膀胱炎的診斷必鬚根據典型的臨牀表現、膀胱鏡和病理學3方面結合進行。

16.1 診斷的臨牀標準

1987年美國製定了間質性膀胱炎診斷的臨牀標準:

(1)白天12h排尿次數多於5次;

(2)夜尿多於2次;

(3)症狀持續1年以上;

(4)尿動力學未發現逼尿肌的不穩定性;

(5)膀胱容量小於400ml;

(6)尿急;

(7)Hunner's潰瘍

16.2 合併下述標準至少有兩條

(1)膀胱充盈時疼痛、排尿後減輕;

(2)恥骨上、盆腔尿道陰道、或會陰疼痛

(3)麻醉下行膀胱檢查保持膀胱在80cm H2O下1min可見膀胱黏膜淤血點;

(4)對膀胱鏡的耐受力下降。

另外結合病理學診斷以除外與間質性膀胱炎臨牀表現類似的疾病。

17 鑑別診斷

17.1 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也表現爲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但常有終末血尿,且尿中有大量白細胞,尿培養可發現有細菌

17.2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也表現爲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但B超檢查可發現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內佔位性病變,膀胱鏡可見乳頭狀物,而非淺表潰瘍活檢可明確診斷。

17.3 膀胱結核

膀胱結核也可表現爲真性潰瘍,常累及結核腎側輸尿管口周圍,可有膿尿出現,尿檢查可找到結核桿菌,泌尿系造影可顯示腎結核的典型改變。

17.4 膀胱潰瘍

寄生蟲病引起的膀胱潰瘍類似於間質性膀胱炎的表現,一般男性多發,根據尿中找到蟲卵或典型的膀胱病理特徵可作出診斷。

Utz和Zinke(1974年)發現他診斷的男性間質性膀胱炎有20%是癌腫,故強調必須進行活組織細胞學檢查

18 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目前尚沒有特效療法。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大多數患者能通過保守治療取得效果,使症狀減輕,有的也可能無效,若無效需行手術治療。

18.1 藥物治療

(1)免疫抑制藥氫化可的松每天100mg或潑尼松強的松)每天10~20mg;硫唑嘌呤每天100mg。

(2)抗組胺藥去敏靈曲吡那敏)50mg,4次/d,亦可減輕症狀

(3)肝素:可中和嗜酸性陽離子蛋白,5000U/次皮下注射,每8小時1次,兩天後改每12小時1次,用藥後12h症狀減輕。亦可用長效肝素2萬U靜脈滴注,藉以阻斷組胺作用

(4)硫酸戊聚糖鈉:150mg,2次/d,4~8周1療程,可補充膀胱黏膜缺失的氨基葡聚糖

(5)其他:維生素E 100mg口服,3次/d,4周爲1療程;抗結締組織藥,氯喹250mg口服,3次/d;雌激素阿米替林抗膽鹼藥解痙鎮痛藥、鈣通道阻滯藥等。

18.2 膀胱灌注藥物

(1)硝酸銀:30ml,濃度由1∶5000逐漸增至1∶100,配合應用0.5%~1%丁卡因,保留4 min後放出,可取得較好效果。

(2)50%二甲亞碸(二甲基亞碸)50ml注入膀胱,每週2次,每次保留15min,配合皮質激素效果更好。

(3)在麻醉狀態下膀胱內灌入新配製的0.4%氧氮苯磺酸鈉,在10cmH2O(0.98 kPa)壓力下用1000ml溶液反覆充分擴張膀胱,可獲較好療效。必須注意膀胱輸尿管返流者忌用,以免產生輸尿管纖維化。

(4)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對膀胱容量>80ml者應用,可激活及調節膀胱免疫反應

(5)經膀胱鏡將氫化可的松肝素注射在潰瘍周圍,可擴大膀胱容量、緩解症狀

18.3 膀胱擴張療法

麻醉下逐步擴張。一種是向膀胱內注入生理鹽水,壓力5.89~7.85kPa,至水不能注入時,維持2~3min。另一種是插入氣囊導尿管,不斷向囊內注水,維持壓力在平均動脈壓水平,維持3h,此法效果優於前者。

18.4 局部電灼或電切

膀胱黏膜的局部病竈經電灼或電切後,可緩解症狀。Green-berg(1974年)認爲經尿道電切局部病竈較電灼效果爲好。

18.5 手術治療

對上述治療無效的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無膀胱攣縮患者膀胱鬆解術,效果滿意。如有膀胱嚴重纖維化,容量很小,可行盲腸迴腸擴大膀胱,可取得較好效果。對有輸尿管反流、腎積水、病變累及三角區及後尿道者應行尿流改道術

併發症的治療:對於輸尿管狹窄引起進行性腎積水者,輸尿管擴張的方法效果欠佳時,需行輸尿管迴腸皮膚造口術。

19 預後

大多數間質性膀胱炎人經膀胱局部處理及全身用藥等綜合治療症狀緩解或治癒,一般不需要尿流改道手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