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ēn zhū wán

2 別名

真珠母丸(《保嬰撮要》卷十)、珍珠母丸(《張氏醫通》卷十四)。

3 處方

真珠母(貝殼真珠層,研如粉)22克 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後稱)熟乾地黃(酒灑,九蒸九曝,焙乾)各45克 人蔘去蘆酸棗仁(微炒,去皮,研)柏子仁各30克 犀角(鎊,爲細末)茯神(去木)沉香 龍齒各15克

4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爲衣。

5 功能主治

平肝鎮心,養血益氣。治肝陽偏亢,氣血兩虧,心神不寧,臥則自覺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

6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夜臥各一服。

7 備註

方中真珠平肝潛陽,鎮心安神配伍熟地黃當歸人蔘滋陰養血益氣,治從培本着手;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龍齒均爲安神定志之品,使之標本兼顧。至於犀角,取其鎮驚安神之效,沉香用以攝納浮陽,辰砂爲衣,金、銀煎湯,亦是取其鎮驚安神之意。諸藥合用,共奏平肝鎮心,養血益氣之功。

8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一

9 魏氏家藏方》卷十

9.1 方名

真珠丸

9.2 組成

真珠末、生附子尖、川烏頭尖、蠍梢、蛇含石(煅)、半夏曲等分

9.3 主治

小兒諸驚疾。

9.4 用法用量

半歲小兒每服5丸,週歲10丸,3歲10丸加至15丸。昏困,冬瓜子煎湯送下;驚搐,金銀花薄荷湯送下;夜臥不安薄荷湯送下;夜啼乳香湯送下;腸急,五皮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粟米糊爲丸,如黍米大。

10 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10.1 方名

真珠丸

10.2 組成

真珠1錢(另研),玉蛤蜊殼4兩(煅),黃柏(末)4兩(鹽水炒),知母4兩(鹽水炒)。

10.3 主治

遺精白濁

10.4 用法用量

每用2錢,空心鹽湯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青黛爲衣。

11 痘疹金鏡錄》捲上

11.1 方名

真珠丸

11.2 組成

南星(泡)1錢,天麻1錢,白附子(泡)1錢,膩粉5錢,巴霜1匙,蕪荑(炒)2錢半,全蠍(面煨)2錢半,滑石2錢半。

11.3 主治

小兒急驚風撮口

11.4 用法用量

患得1日1丸,至7日7丸,薄荷湯送下。

11.5 製備方法

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12 《袖珍小兒》卷四

12.1 方名

真珠丸

12.2 組成

南星(泡)1兩,半夏1兩(泡),明礬5錢(炒)。

12.3 功效

化風痰。

12.4 主治

喘嗽。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薑湯送下。

1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姜糊爲丸,如麻子大,辰砂爲衣。

13 幼幼新書》卷八引《博濟》

13.1 方名

真珠丸

13.2 別名

珍珠丸

13.3 組成

天南星1錢,半夏1錢,膩粉1錢,滑石1錢,巴豆24粒(去心膜,水浸1宿)。

13.4 主治

驚熱有痰,及多溫肚,痰臥不穩,喫食過多。五臟煩滿,及驚風痰涎積疳積

13.5 用法用量

隨年歲服,瀉痢,米湯送下;取食,蔥湯送下,膈上有食即吐,在中脘瀉;驚悸薄荷荊芥湯送下。

13.6 製備方法

巴豆熟,次入衆藥,糯米粥爲丸,如綠豆大。

13.7 附註

珍珠丸(《醫方類聚》卷二四六引《新效方》)。

14 《千金》卷五

14.1 方名

真珠丸

14.2 別名

麥門冬雙丸子

14.3 組成

真珠半兩,麥門冬1兩,蕤仁200枚,巴豆40枚。

14.4 主治

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不能飲食。

14.5 用法用量

期歲兒服2丸,如小豆大;200日兒服如麻子2丸。漸增,以知爲度。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下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使小兒肥白,已試驗。

1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14.7 附註

麥門冬雙丸子(《普濟方》卷三九二)。

15 《聖惠》卷四

15.1 方名

真珠丸

15.2 組成

真珠1兩(細研如粉),玳瑁1兩,雄黃半兩(細研如粉),虎睛1對(酒浸1宿,微炙),胡黃連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烏犀角屑半兩,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牛黃半兩(細研如粉),馬牙消半兩,鐵粉半兩(細研),龍腦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

15.3 主治

心臟風邪恍惚,夜臥驚恐,不得眠臥。

15.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1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16 《博濟》卷四

16.1 方名

真珠丸

16.2 組成

天南星(爲末)1錢,巴豆24枚(去心膜,以水浸1宿,研末,不出油用)。

16.3 主治

小兒驚熱有痰,及多溫肚,夜臥不穩,喫食過多。

16.4 用法用量

隨兒年齡服之。瀉痢米飲送下;取食,蔥湯送下;驚悸薄荷荊芥湯送下。

16.5 製備方法

先研巴豆令熟,次下南星,以糯米粥爲丸,如綠豆大。

17 《聖惠》卷九十八

17.1 方名

真珠丸

17.2 組成

真珠1兩(先使細研),丁香3分,巴戟1兩,黃耆1兩(銼),石斛1兩(去根,銼),韭子半兩(微炒),芎藭3分,龍骨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搗爲末),肉蓯蓉2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熟乾地黃1兩半,五味子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覆盆子1兩半,沉香1兩,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人蔘1兩(去蘆頭),山茱萸1兩,肉桂3分(去皺皮),白茯苓1兩,薯蕷1兩,木香1兩,麝香半兩(細研),檳榔3分,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

17.3 功效

補元氣,益精髓,悅澤顏色,治一切冷氣,明耳目,助臟腑,安心神,強筋力。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送亦得。

1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6 用藥禁忌

忌生冷、羊血

18 《聖惠》卷二十一

18.1 方名

真珠丸

18.2 組成

真珠半兩(細研),牛黃1分,硃砂半兩(細研),金箔30片,鐵粉半兩,天竹黃半兩,玳瑁半兩,胡黃連半兩,犀角屑半兩,沙蔘半兩(去蘆頭),苦蔘3兩(銼),玄蔘半兩,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龍齒半兩,(細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8.3 主治

風熱,心神壅悶,頭目不利,口舌幹燥,皮膚枯槁。

18.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麥門冬湯送下,不拘時候。

1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9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19.1 方名

真珠丸

19.2 別名

銀粉丸木香真珠丸

19.3 組成

木香白丁香(真者)、丁香(末)5分,巴豆仁14個(水浸1宿,研極膩),輕粉5分(留少許爲衣),白滑石(末)2錢。

19.4 功效

腹脹,行滯氣行氣攻痰,殺蟲消積。

19.5 主治

小兒虛中,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大小便澀滯。

19.6 用法用量

1歲1丸,8-9歲以上至15歲服8丸,炮皁子煎湯,放冷送下;挾風熱難動者,先服涼藥1服;乳癖者,減丸數,隔日臨臥1服。

19.7 製備方法

上爲末,溼紙裹燒,粟米飯爲丸,如麻子大。

19.8 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類證釋義》:此方行氣攻痰與殺蟲消積諸味相輔而成,方中三香(木香白丁香丁香理氣行滯輕粉巴豆化痰瀉下,滑石滲溼利竅,可治積聚驚涎,單腹臌脹等證。方中的白丁香麻雀屎,臘月採得,去兩畔,鉢中細研,以甘草水浸1夜,去水焙乾。用治癥瘕久痼諸病,取雀食諸谷,易致消爛之義。

19.9 附註

銀粉丸(《普濟方》卷三九二)、木香真珠丸(《普濟方》卷三九二)。

20 《聖惠》卷八十三

20.1 方名

真珠丸

20.2 別名

珍珠丸

20.3 組成

真珠末1分,羌活1分,防風去蘆頭)1分,鉤藤1分,龍膽去蘆頭)1分,天竹黃(細研)1分,川升麻1分,牛黃(細研)1分,茯神半兩,人蔘去蘆頭)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犀角屑半兩,鉛霜(細研)1錢,龍腦(細研)1錢,麝香(細研)1錢。

20.4 主治

兒風熱,心神驚悸臥不安眠。

20.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荊芥薄荷湯研下,1日3-4次。

20.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20.7 附註

珍珠丸(《普濟方》卷三八五)。

21 《聖惠》卷八十五

21.1 方名

真珠丸

21.2 別名

珍珠丸

21.3 組成

真珠末1分,牛黃1分,雄黃1分,犀角末半兩,龍齒1分,麝香2錢,金箔30片,銀箔20片,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21.4 主治

小兒驚熱,口乾煩悶,眠臥不安,及變蒸諸疾。

21.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煎金銀湯送下,不拘時候。

21.6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糯米飯爲丸,如綠豆大。

21.7 附註

珍珠丸(《普濟方》卷三八四)。

22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22.1 方名

真珠丸

22.2 組成

真珠末1兩半,獺肝(炙幹)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貝母去心)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龍膽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赤芍藥1兩半,白檳榔(煨、銼)1兩,旋覆花1兩。

22.3 主治

傳屍骨蒸咳嗽上氣痰喘寒熱四肢瘦弱。

22.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後溫漿水送下,1日2次。

22.5 製備方法

上爲未,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楊氏家藏方》卷十

23.1 方名

真珠丸

23.2 組成

真珠末半兩,白朮半兩,硃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爲衣),白茯苓(去皮)半兩,人蔘去蘆頭)1兩,麝香(另研)1錢,腦子(別研)1錢。

23.3 主治

心氣不足,及上焦有熱,涎壅上盛,睡臥不寧,身體發熱,口燥咽乾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煎人蔘湯送下。

2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豬心血爲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爲衣。

24 三因》卷十

24.1 方名

真珠丸

24.2 組成

知母1兩1分,川連1兩(去毛),苦蔘1兩,玄蔘1兩,鐵胤粉1兩1分(研),牡蠣(煅)1兩1分,硃砂(另研)2兩,麥門冬去心)半兩,天花粉半兩,金箔200片,銀箔200片,白扁豆(煮,去皮)1兩。

24.3 主治

心虛煩悶,或外傷暑熱,內積愁煩,酣飲過多,皆致煩渴口乾舌燥,引飲無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2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先用栝樓根汁下1服,次用麥門冬熟水送下,病退1日2次。

2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入生栝樓根汁少許,丸如梧桐子大,用金銀箔爲衣。

24.6 用藥禁忌

炙煿酒色。

25 《衛生總微》卷五

25.1 方名

真珠丸

25.2 組成

滑石末3錢,輕粉3錢,幹蠍7個,南星末1錢,巴豆40個(去皮膜,出油盡用),半夏曲末2錢,麝香少許。

25.3 主治

食癇發搐

25.4 用法用量

1歲下者1丸,上者2丸,乳食前蔥湯送下。

25.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蒸餅爲丸,如綠豆大。

26 《本事》卷一

26.1 方名

真珠丸

26.2 別名

真珠母丸、真珠丹珍珠母丸

26.3 組成

真珠母3分(未鑽真珠也,研如粉,同碾),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後稱)1兩半,熟乾地黃(酒灑,九蒸九曬,焙乾)1兩半,人蔘去蘆)1兩,酸棗仁(微炒,去皮,研)1兩,柏子仁1兩,暹邏犀角(鎊爲細末)半兩,茯神(去木)半兩,沉香(忌火)半兩,龍齒半兩。

26.4 功效

安神熄風

26.5 主治

肝經因虛,內受風邪,臥則魂散不守,狀若驚悸小便赤色,不痛不澀。

26.6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日午、夜臥金銀薄荷湯送下。

26.7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爲衣。

26.8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此安神熄風之方也。真珠母氣味鹹寒,入足厥陰,以之爲君;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陰當歸氣味苦辛甘微溫,入少陰,二味爲臣;人蔘氣味甘微溫,入足陽明柏子仁氣味苦辛微溫,入足厥陰,棗仁氣味苦平,入手少陰茯神氣味甘平,入手少陰犀角氣味苦酸鹹寒,入足厥陰龍齒氣味涼澀,入足厥陰沉香氣味辛微溫,入足少陰,以之爲佐使者。因肝虛受邪,內風鼓動,致神魂不守,藉水之滋養,肝風得熄,飛揚者得以鎮靜,使坎離交合,神旺氣和,自然安適矣。

26.9 附註

真珠母丸(《保嬰撮要》卷十)、真珠丹(《丹溪心法附餘》卷十)、珍珠母丸(《張氏醫通》卷十四)。

27 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27.1 方名

真珠丸

27.2 組成

真珠(細研)1兩,牛黃(細研)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半兩,丹砂(細研)1兩,牡蠣(熬,研粉)1兩,虎睛(炙幹)1對,甘遂(切,炒)半兩,芍藥3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半兩,巴豆(去皮心,研如膏,紙裹出油盡)半兩,麝香(研細)1分。

27.3 主治

小兒食癇五府八痢驚風天釣

27.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2丸,米飲桃仁湯送下。取下惡物如魚腦青色效。

2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麻子大。

28 聖濟總錄》卷一七○

28.1 方名

真珠丸

28.2 別名

伏龍肝丸

28.3 組成

真珠末1分,伏龍肝1分,丹砂1分,麝香1錢。

28.4 主治

小兒驚啼,及夜啼不止。

28.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候啼即溫水送下。

28.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28.7 附註

伏龍肝丸(《普濟方》卷三六一)。

29 普濟方》卷三九四

29.1 方名

真珠丸

29.2 組成

水銀(砂子)1錢,輕粉1錢,丁香1分,紅芽大戟1兩半(煮過),乳香半兩,五靈脂(末)半兩。

29.3 主治

小兒久吐,諸藥不效。

29.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煎馬齒莧湯送下。

2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黃蠟3錢,入藥末,攪勻,爲丸如粟米大。

30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30.1 方名

真珠丸

30.2 組成

真珠末1錢匕,太陰去精石(煅赤,研末)4兩,不灰木(用牛糞燒赤,取末)4兩。

30.3 主治

足心煩熱壅悶,咽喉腫痛

30.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用生地汁、粟米消研化下,1日2次。

3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糯米粥爲丸,如雞頭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