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驚風(infantile convulsion[1])爲病名[2][3]。是指以神昏、抽風、驚厥爲主要表現,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八候爲特徵的兒科疾病[3][3]。兒科常見疾病之一[3]。即驚厥[3]。
4 病因病機
古人將發病暴急,出現壯熱、煩渴等熱證者,稱爲急驚風[3]。急驚風多由外感熱病,內熱熾盛;或痰火積滯,化熱生風;或暴受驚恐,氣血逆亂等造成[3]。慢驚風則多因虛而致。吐瀉過多、久病傷陰、脾胃素弱及急驚風日久失治等,均可致陰血虧損而虛風內動[3]。
5 症狀
驚乃強直和痙攣的表現,故古代有的醫家把驚風與痙作爲通用名詞[3]。如《寓意草》、吳鞠通《解兒難》、《幼幼集成》都認爲驚風即是痙病[3]。風乃言其病因,《內經》所謂“諸暴強直,皆屬於風”[3]。凡因風而引起的各種抽搐症狀,皆可名之爲驚風[3]。近代習慣上將痙厥出現於成人的稱痙病,出現於幼兒的稱驚風[3]。
一種以四肢抽搐和意識不清爲主證的兒科常見證[3]。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等八個主要症狀爲其特徵[3]。多見於5歲以下的幼兒,7歲以上的則逐漸減少,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3]。病情變化極快,多危及生命[3]。
臨牀上,急驚風症見發病迅速,突然神昏抽搐,甚至角弓反張[3]。外感熱病者多伴壯熱面赤,口渴煩躁;痰熱者則見喉間痰鳴,痰壅氣促或發熱,腹脹;驚恐而發者則四肢欠溫,夜臥不寧,易驚易啼[3]。慢驚風症見抽搐時發時止,緩慢無力,病程較長[3]。常伴神倦嗜臥,形瘦面白,便溏等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