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綜合徵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én qiāng yū xuè zōng hé zhēng

2 概述

綜合徵最主要的症狀是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極度疲勞感、瘀血痛經經前期乳房痛。疼痛往往是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亦有少數持續痛的病例。疼痛還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性交後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交痛是常見而又不願啓齒的症候。除疼痛外,其他如白帶多、便祕膀胱痛、性情煩躁,亦爲本綜合徵的常見症狀。多數病人已婚,症狀多半在某次分娩流產後短時間內開始。最常見於25~40歲婦女,極少在絕經前期,從未見於絕經後。婦科檢查時,預謀宮頸、後穹窿子宮體可有觸痛,附件區有壓痛,似有增厚感;後宮旁組織觸痛亦多見。

3 診斷

如前所述,盆腔瘀血癥症狀涉及範圍極廣,而體徵上又與某些其他病變混同,因此常造成臨牀診斷上的困難。但如能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症狀與體徵上的差異,除外其他有關疾病,適當應用盆腔靜脈靜脈造影及腹腔鏡檢查,即可作出較爲可靠的診斷。以下幾點可以提供參考:

一、病人多爲生育年齡婦女,有過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生產、流產史,繼某次生產或流產後不久,出現上述慢性盆腔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痛經症狀,但並無產後或流產感染史。

二、自覺症狀與客觀檢查所見不相適應。病人訴說的症狀多而嚴重,而婦科檢查僅見宮頸肥大、紫藍、有的有糜爛子宮後倒於骶骨凹內,但如猛一觸動子宮頸或觸抵後穹窿,就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盆腔及腰骶部疼痛,宮旁及附件區有明顯的壓痛及飽滿感,如繼續慢慢地觸摸時則有一種軟如海綿的感覺,並沒有慢性附件炎所常有的增厚及硬的條索狀物,也沒有腹肌緊張及反跳痛。當企圖用手法使後倒的子宮體覆成前位時,病人更是感到疼痛難忍。

三、常伴有經前期乳房腫痛及某些神經衰弱症狀

四、雖曾被診斷爲“慢性附件炎”或“慢性盆腔炎”,但卻很少妨礙懷孕。甚至於人工流產後被診斷爲慢性附件炎症狀尚未治癒就又懷孕了。

五、對以往按慢性盆腔爲所進行的各種治療均收效不大,甚至毫無效果。病人自覺有嚴重的婦科病,久治不愈,被婦科醫生視爲難治之症。

六、對於具有前述症狀,經婦科檢查及其他輔助診斷方法,如子宮輸卵管造影等,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而臨牀疑爲盆腔靜脈瘀血症,可行盆腔靜脈造影協助診斷,具體實施詳後。

七、盆腔靜脈造影術 盆腔靜脈造影術是將造影劑注射在子宮腔底部肌層內,使子宮靜脈卵巢靜脈及部分陰道靜脈,髂內靜脈顯影,並以一定時間之間隔連續拍片,瞭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宮靜脈卵巢靜脈)流出盆腔的時間,作爲輔助診斷瘀血症的一個方法

盆腔靜脈血運正常時,造影劑通常在20秒內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瘀血癥時,靜脈迴流速度明顯變慢,造影劑流出盆腔,要20秒以上的時間。

4 治療措施

治療以前,首先要弄清盆腔瘀血癥患者病因性因素,並認真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一、輕症患者的治療

不少病人是在產後或流產後不久或偶爾在1~2個月經週期內剛出現這方面的症狀,多不需用藥物治療。可針對其有關病因,給予衛生指導,使病人對本症的形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如每日中午,晚上休息時,改習慣仰臥位爲側俯臥位(圖1),糾正便祕,節制房事,做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進盆腔肌張力及改善盆腔循環。一般效果較好。有子宮頸糜爛者,及時治癒子宮糜爛,效果更加滿意。

二、嚴重患者的治療

有些病人已有多年的痛苦,經過不少醫生多次診治無效,故首先應使患者對本病有充分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每日中午、晚上,堅持認真地依次先做10餘分鐘的膝胸臥位,再取側俯臥位休息,觀察效果,一般能使嚴重的盆腔疼痛症狀明顯地得到減輕或緩和。根據“通則不痛”的道理,採用活血祛瘀的治療原則(如丹蔘紅花川芎當歸桃仁蒲黃、靈脂等)及推拿療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對有嚴重乳房腫瘤月經過多症狀者,在症狀出現前開始服少量的甲基睾丸素,也有效果。

如側俯臥位療法有效而不能鞏固,可考慮手術治療,在選擇手術方法時,應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需求,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是否伴有器質性病變,酌情先用以下方法

(一)圓韌帶懸吊術:用手術將後倒的子宮維持在前傾位,多能使肥大的子宮體及子宮頸縮小,盆腔疼痛症狀大爲減輕或基本消失,效果較好。最好的方法是,在腹股溝內環旁將圓韌帶繞過腹直肌側緣拉出腹膜外,在腹直肌的肌腹和腹直肌前鞘之間,縫固在腹直肌前鞘的內面。這種方法可保證被拉緊的圓韌帶和壁層腹膜側部之間的空隙最小,不像改良的Gilliams法將一圈圓韌帶拉出腹直肌前鞘,縫固在前鞘外面,容易發生術後腹壁痛。業已有人證明,這種痛清楚地侷限於圓韌帶穿過筋膜的地方。觸診這個部位即可引起疼痛,還能摸到被拉出的這段圓韌帶

(二)闊韌帶裂傷修補術:適用於年輕、不再需生育而闊韌帶裂傷的重症盆腔瘀血癥患者。醫生在術前並不能斷定患者有無闊韌帶裂傷,只是因子宮Ⅲ度後傾,盆腔疼痛嚴重,患者年輕,雖不再需生育,也不願將子宮切除,而和病人商定行圓韌帶懸吊術和輸卵管結紮術,開腹後才發現有闊韌帶裂傷(多在後葉),於是先將裂傷修補,再進而行輸卵管結紮和圓韌帶懸吊術。因此,實際上這是指一組手術(圖1、圖2)。

圖1 側俯臥位

(1)闊韌帶前部筋膜裂傷及其修補

(2)闊韌帶裂傷及修補

圖2 闊韌帶裂傷及其修補

自從Allen和Master1995年首次報道後,30餘年來,經過10餘位學者300餘例的手術實踐和探索,證明這組手術能使絕大多數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所有病人的子宮都恢復了正常位置和大小,且症狀及體徵也幾乎全部消失。

這種手術雖簡單,但操作要求細緻,經腹進行。不必修剪裂傷的邊緣,從宮頸與宮頸旁腹膜連接處開始,用1號絲線間斷縫合逐漸向外,只要第一針確定縫着了裂傷的邊緣,隨後縫合時,裂傷的界限就清楚可見。縫合時一定要注意輸尿管的行蹤,切不可誤縫了輸尿管,那怕是它的鞘膜。當裂傷縫合完後,腹膜下隆起的靜脈曲張也隨之消失,主韌帶變得堅實有力,同時也將鬆弛的骶韌帶縮短。這樣,子宮就能保持前位。然後再結紮輸卵管;最後做圓韌帶懸吊術。

(三)經腹全子宮及附件切除術;對40歲以上婦女,病避孕情嚴重者,尤其是合並月經過多或臨近絕經期的,行經腹全子宮附件切除術,效果較好。經腹比經陰道手術優點多,可將曲張的盆腔靜脈,特別是子宮靜脈卵巢靜脈,盡多地切除(這是手術的主要目的之一),並有利於修復韌帶及骶韌帶損傷,使陰道斷端得到較好的固定。此外經腹手術不易損傷韌帶內增多的曲張的靜脈出血少。需要保留一側卵巢時,經腹操作可使卵巢得到較適當的固定。

(四)其他手術 如單純的圓韌帶縮短術,一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或骶前交感神經切除術一般效果均欠佳。結紮曲張的靜脈尤其不可取。

5 病因學

任何使盆腔靜脈流出盆腔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靜脈瘀血。和男子相比,婦性盆腔循環解剖學循環動力學和力學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於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礎。

一、解剖學因素

女性盆腔循環的特點,主要是靜脈數量增多和構造薄弱。

盆腔的中等靜脈子宮靜脈陰道靜脈卵巢靜脈,一般是2~3條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卵巢靜脈甚至可多達5~6條,形成蔓狀靜脈叢,彎曲在子宮體兩側後方,直到它們流經骨盆緣前才形成單一的卵巢靜脈。在子宮輸卵管卵巢靜脈間有許多吻合支,在輸卵管系膜內,有子靜脈卵巢靜脈吻合支,並形成環狀的靜脈循環,再與外側的卵巢靜脈吻合。起源於盆腔臟器粘膜、肌層及其漿膜下的靜脈叢,彙集成兩支以上的靜脈,流向粗大的髂內靜脈盆腔靜脈數量上的增多,是爲了適應盆腔靜脈流動緩慢的需要

盆腔靜脈較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壁薄,缺乏由筋膜組成的外鞘,沒有瓣膜,缺乏彈性,穿行在盆腔疏鬆的結締組織之中。因而容易擴張和形成衆多彎曲的靜脈叢。盆腔的中小靜脈只在它進入大靜脈前纔有瓣膜,有的經產婦還常有瓣膜功能不全。這些特點使盆腔臟器的靜脈系統,就像一個水網相連的沼澤一樣,能夠容納大量迅速流入的動脈血。

此外,膀胱生殖器官直腸3個系統靜脈叢彼此相通。由於缺少瓣膜,故三者間任何一個系統循環障礙,皆可影響到其他兩個系統。(圖3、圖4)

圖3 盆腔靜脈叢側面觀(示6個靜脈叢的位置)

圖4 膀胱子宮陰道靜脈與髂靜脈的關係

(顯示生殖系統靜脈沿前後兩個主幹引京戲的趨向)

盆腔靜脈的這些解剖學特點的基礎上,如再受以下相關因素的影響,便促成盆腔瘀血綜合徵,而表現種種臨牀徵象。

二、體質因素

有些病人由於體質的因素,血管組織顯著薄弱,彈力纖維少,彈性差,易於形成靜脈血流瘀滯和靜脈曲張。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時不從事長時間站立或靜坐工作,就可能出現下肢及/或盆腔靜脈曲張及盆腔瘀血綜合徵

三、力學因素

不同力學因素證明能夠影響盆腔血液的流速,從而改變局部血管的壓力,靜脈更易受其影響。

(一)體位:長期從事站立或坐着工作者,盆腔靜脈壓力持續增高,易於致成盆腔瘀血綜合徵。此類患者常訴稱久站久坐後下腹痛腰痛加重,白帶量及月經量加多,而經過休息,往往症狀即減輕。此外,習慣仰臥位睡眠者,由於子宮體的重力作用膀胱充盈使子宮體向後移位,也可影響盆腔靜脈的流出。從力學角度來說,習慣仰臥位睡眠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不利於盆腔靜脈的流出盆腔側臥位或側俯臥位睡眠則有利於盆腔靜脈的流出。

(二)子宮後傾:子宮後傾在婦科病人中佔15~20%,在經產婦中可能還要高一些。100年前,人們曾認爲子宮後傾是造成各種盆腔症狀的原因,而經常行了宮懸吊術。到本世紀初,人們逐漸認識到絕大多數活動子宮後傾一直沒有症狀,不需治療,只有一部分子宮後傾的致病痛作用。但很多醫生相信有少數活動子宮後傾確可引起盆腔疼痛

子宮後傾時,卵巢血管子宮體下降彎曲在骶凹的兩側,使靜脈壓力增高,迴流受到影響,以致使靜脈處於瘀血狀態。如再有仰臥位睡眠習慣,則久而久之便可引致盆腔瘀血綜合徵

(三)早婚、早育及孕產頻繁:妊娠期間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子宮周圍靜脈的壓迫,可引起子宮周圍靜脈擴張。

(四)便祕便祕影響直腸靜脈迴流,而直腸子宮陰道靜脈互相吻合。痔叢充血必然引起子宮陰道充血,故習慣便祕易於產生盆腔瘀血

(五)闊韌帶裂傷

韌帶筋膜裂傷使得構造上薄弱,缺乏彈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靜脈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靜脈曲張,還使子宮後倒。

(六)輸卵管結紮術:隨着計劃生育的廣泛開展,輸卵管結紮術也是最常施行的計劃生育手術之一。近年來不少雜誌陸續刊出有關結紮術後出現下腹痛月經紊亂、繼發性痛經等併發症的報道。

輸卵管結紮術是一種小手術,從理論上講,完全有可能不產生上述併發症。但事實上確有些結紮婦女出現一些令患者痛苦、使醫生棘手的併發症。

四、植物神經紊亂

儘管有上述種處原因及解剖學病變,但至今不少婦產科工作者認爲盆腔瘀血綜合徵的某些症狀如:抑鬱、憂傷、心情煩躁、易疲勞、慢性疼痛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與患者精神狀態有關。可能系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結果。

五、其他

臨牀上發現了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輸卵管卵巢囊腫者)、哺乳期閉經、中、重度子宮糜爛患者,在做盆腔靜脈造影時,有的也顯示盆腔靜脈瘀血現象;而長期憂鬱、久病、失眠精神影響,及經前期雌、孕激素水平波動者,也有類同盆腔瘀血癥症狀。前一類情況的盆腔靜脈瘀血景象可視爲一種併發變化;後一類情況則可考慮爲盆腔瘀血綜合徵的加重因素。

6 病理改變

大體病理所見:外陰靜脈及充盈以至曲張,陰道粘膜紫藍着色,宮頸肥大、水腫,頸管粘膜常呈外翻性糜爛,周圍粘膜紫藍着色,有時可在宮頸後脣看到充盈的小靜脈,宮頸分泌物很多。手術所見,絕大多數患者子宮後倒在骶凹內,表面呈紫藍色瘀血狀或黃棕色瘀血斑點及漿膜水腫,可看到充盈,曲張的子宮靜脈,兩側卵巢靜脈叢像一堆蚯蚓狀彎曲在後倒的宮體側方,可能一側較另一側更重一些,有時像靜脈瘤一樣異常粗大輸卵管系膜內的靜脈也較正常明顯增粗、充盈,直徑可達0.8~1.0cm,有的呈靜脈瘤樣。把子宮搬成前位後,有可能在兩側闊韌帶後葉凹陷處看到腹膜裂傷,少數裂傷象睜大的眼裂一樣,裂傷可向內延伸到骶骨韌帶象缺如一樣。有的裂傷較小,還有的後葉腹膜菲薄,可見充盈、曲張的子宮靜脈從裂傷處隆起膨出。通常,不超過10分鐘,就可看到搬成前位的子宮已由紫藍色恢復到正常的淡紅色。鏡下,子宮內膜間質水腫靜脈充盈,擴張。卵巢一般較大,囊狀,表現水腫樣。乳房腺體水腫充血,導致乳房脹痛。遇有闊韌帶裂傷及Ⅲ度子宮後傾者,子宮直腸凹陷內可有30~80ml不等的淡藍色漿液性液體。

7 臨牀表現

盆腔瘀血綜合徵的主要表現,是範圍廣泛的慢性疼痛、極度的疲勞感和某些神經衰弱症狀。其中以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快感不快、極度的疲勞感、白帶過多和痛經爲最常見,幾乎90%以上的病人具有程度不等的上述症狀。所謂慢性疼痛,係指各種形式的疼痛歷時半年以上,頻率爲每週不少於5天,每天疼痛時間不少於4小時者。此外,病人還常有月經過多經前期乳房脹痛經前期排便痛,膀胱刺激症狀陰道墜痛,肛門墜痛等。這些症狀皆在下午、晚上或站立後加重,性交後,月經臨來前更甚。

一、下腹部疼痛

多數爲慢性耳骨聯合上區瀰漫性疼痛,或爲兩側下腹部疼痛,常常是一側較重,並同時累及同側或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或髖部痠痛無力,開始於月經中期。有少數病人偶爾表現爲急性發作性腹痛,易誤診急性闌尾炎卵泡破裂、異位妊娠破裂。

二、低位腰痛

病人所指的疼痛部位相當於骶臀區域水平,少數在骶骨下半部,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症狀經前期、長久站立和性交後加重。

三、痛經

幾乎半數以上患者有此症狀。特點是月經前數天即開始出現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內墜脹痛,有的還逐漸轉爲痙攣性疼痛,到月經來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厲害,月經第二天以後明顯減輕。

四、性感不快

如問及病人,常訴稱性交時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多爲深部性交痛,有的幾乎難以忍受,不但當時疼痛,次日下腹痛腰痛白帶多等症狀都明顯加重,因而病人對性生活產生了厭煩。

五、極度疲勞感

病人往往整天感到非常疲勞,幾乎無力完成自己所擔負的工作(包括家務)。

六、白帶過多

一半以上的病人有白帶過多的症狀白帶性狀多爲清晰的粘液,無感染徵。

七、月經改變

一部分病人有月經過多的改變,常因其子宮肥大被誤診子宮肌瘤子宮肥大症。還有一部分病人月經量反較前減少。但伴有明顯的經前期乳房痛。

八、瘀血乳房

70%以上的病人伴有瘀血乳房疼痛、腫脹。患者自己能摸到乳房硬結,並有壓痛,多於月經中期以後隨上述症狀同時出現,至月經前一天或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達高峯,月經過後,隨同上述症狀有所減輕,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其乳房疼痛盆腔疼痛爲重,以至成爲來診的主訴

九、外陰陰道腫脹、墜痛

盆腔瘀血癥患者常有外陰和陰道內腫脹、墜痛感,或有外陰燒灼、瘙癢感。外陰可表現着色,陰脣腫脹或肥大,以至某種程度的靜脈充盈、怒張或曲張。

十、膀胱尿道症狀

約有1/3以上患者經前期有明顯的尿意頻數及排尿痛症狀,常被懷疑爲泌尿道感染,但尿常規檢查正常。對某些症狀嚴重的患者進一步做膀胱檢查,可發現膀胱三角靜脈充盈、充血水腫。個別患者由於瘀血的小靜脈破裂可導致血尿

十一、直腸墜痛

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直腸墜感、直腸痛或排便直腸痛,以經前期較明顯,尤以子宮Ⅲ度後位者較多見。

十二、植物神經系統症狀

絕大多數盆腔瘀血癥患者都伴有某些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其表現和嚴重程度雖不盡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一般神經系統症狀:心情煩躁,易激動,好生氣,好哭有淚,情緒低落或心情憂鬱,夜夢多,白天疲勞感及精神體力上的無能感常很嚴重,常有頭痛,多爲枕後部痛而非一般經前期頭痛的類型。

(二)心血管方面:可有心悸、心前區悶脹不適。

(三)呼吸系統方面:有氣短感,常需用力大口吸氣。

(四)消化系統方面:有呃氣、腹脹及排氣不暢的感覺。自覺食慾很差,消化不良,但實際上並不少喫,也不消瘦

(五)其他:全身到處有莫可言狀的痠痛不適,如肩關節痛、髖關節痛、手指緊感,不少人還有眼球脹感等等。

十三、體徵

與上述主觀症狀的嚴重程度不相稱。腹部檢查的唯一發現是壓痛,部位多在恥骨聯合上區,或在下腹部兩側有深壓痛,一般來說並不顯著,甚至沒有一個恆定的特別明顯的壓痛點,即使在病人感到最痛的部位,也沒有腹有緊張及反跳痛。婦科雙合診時,查到子宮多爲後位,稍大或正常。子宮頸肥大,呈紫藍色,大多光滑,亦有糜爛者。

部分病人自覺乳房內有硬結,但檢查所見只是乳頭下方瀰漫性腫大的乳腺組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觸痛。

8 預防

貫徹“預防爲主”的方針,針對盆腔瘀血癥病因,採取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少其發生

加強計劃生育宣傳,防止早婚、早育、性交過頻及生育較密,提倡最多生兩個孩子,兩次生產至少應有3~5年的間隔,使生殖器官不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復。宣傳科學方法避孕,不採用性交中斷避孕法。也不主張禁慾。

重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改善一般健康情況,對某些體質較弱的人尤爲重要。

加強產後衛生宣傳,推廣產後體操,對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組織的恢復有很大好處。休息或睡眠時避免習慣仰臥位,提倡兩側交替側臥位,有利於預防子宮後位的形成。防止產後大便祕結及尿瀦瘤,有助於生殖器官的恢復及盆腔靜脈的迴流。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對長期從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時應開展工間操及適當的活動。此外,不論能否入睡,中午躺在牀上休息一段時間,可消除上午的疲勞。但值得提出的是,臥牀休息或睡眠時,不同的姿式對消除疲勞,改善盆腔血運有不同的效果。從力學的觀點來說,仰臥位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其靜脈壓力雖較立或坐着時減低不少,但較側俯臥位時明顯增高。前人在養身功中就有“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銘言。所以,提倡從習慣上採取血曲腿側俯臥位,對防止甚至治療某些輕症的盆腔瘀血癥,都有很好的效果。

治療盆腔淤血綜合徵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