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類精神活性物質依賴

精神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í tā lèi jīng shén huó xìng wù zhì yī lài

2 疾病代碼

ICD:F11

3 疾病分類

精神

4 症狀體徵

阿片類物質很易成癮,例如嗎啡30mg 肌注,連用2 周,便可成癮。停用阿片必然出現戒斷症狀,再次應用則症狀消失。

1.阿片類物質成癮綜合徵特徵:

(1)阿片成癮者的主要表現爲行爲不計後果,常常不擇手段搞錢覓藥(如偷竊、詐騙、賣淫等)。

(2)日常生活節奏明顯改變(晝夜顛倒),飲食減少,身體虛弱,性慾減退;經常後悔和有戒毒願望,但卻因藥癮不能自拔。

(3)耐受性:許多阿片類藥物耐受性可以在動物實驗體系,乃至離體單一神經裝置中重複用藥後表達出來。動物一旦出現了耐受,則需加大使用劑量方能獲原已產生的藥效,原已使用的通常劑量會減少預期藥物效果。患者對阿片的耐受性不斷增高,嗎啡常用量10mg 肌注,成癮者每次用量可達500mg 以上。對濫用阿片類毒品者來講,耐受性增加促進了依賴行爲的定型化並強化覓藥舉動。

(4)服用阿片類物質可出現一種後遺狀態,表現爲交替處於用藥後興奮愉悅(縮醉)和停藥間歇的抑鬱精神萎靡狀態。

2.戒斷綜合徵 成癮者往往在長期濫用阿片毒品中,產生藥理上的耐受性,若減少或中斷了用藥時,會出現包括主觀症狀與客觀體徵兩個側面的戒斷綜合徵。從總體來講,戒斷綜合徵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精神症狀主要爲明顯內感性不適,各種表現形式的精神運動性激動,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情緒惡劣、焦慮煩躁、不安、驚恐,激越或自殘等。強烈渴求藥物和覓藥行爲,嚴重者有精神運動性興奮抑制

(2)軀體症狀爲打呵欠、流鼻涕眼淚、打噴嚏、多汗、豎毛(類似落水的火雞),瞳孔擴大、寒戰脈搏增快、血壓增高、雙手微顫。男性易出現自發泄精,女性出現性興奮。廣泛性疼痛(肌肉痛、關節痛、腹痛)、厭食噁心嘔吐,嚴重者會出現抽搐

(3)戒斷症狀多出現在短效作用的阿片類毒品。如海洛因戒斷症狀常在停藥後12~24h 出現,一般在72h 後逐漸消退。而長效作用阿片類毒品如美沙酮則在停藥後48~72h 出現戒斷綜合徵,持續1~2 周。任何阿片類藥物成癮者的戒斷現象,往往是能在短時期內消除了主要的戒斷症狀與體徵。

(4)各種阿片類物質具有交叉成癮性。

(5)阿片類物質常具有慢性戒斷綜合徵,表現爲急性戒斷綜合徵之後,長時間感到全身疼痛、胃腸道不適、明顯內感性不適乏力情感脆弱焦慮、抑鬱、易激惹、難以忍受挫折與打擊、食慾缺乏、頑固性失眠。這常是重新用藥的原因。

3.急性中毒 阿片類過量中毒常表現爲三聯症,即針尖瞳孔、呼吸抑制(可慢至每分鐘4 次)和昏迷。病人面色發紺、皮膚冷黏、體溫血壓偏低、肌張力下降、下頜鬆弛、舌後墜可堵塞氣道肺水腫、少尿或無尿,嚴重低氧可使瞳孔散大,無對光反應,直至死亡。常見於靜注海洛因過量中毒

5 疾病病因

近年來,阿片類物質的藥理作用研究越來越深入,特別是分子水平、受體水平和基因方面的研究。許多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表明,在阿片類使用到成癮的各個階段,μ、κ、δ受體大腦內的多巴胺系統、cAMP、5-羥色胺系統去甲腎上腺素系統膽鹼系統都不同程度的發生了改變。每一項局部研究的成果都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曙光,可是當你從人腦整體和從人與社會這個系統來考慮問題時,你會發現仍然是一片茫然。如:被側腹蓋區和伏隔核多巴胺神經元及其神經遞質的變化是怎樣形成的?它們與其他神經元神經遞質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心理社會因素與神經生理改變關係究竟如何?環境遺傳起到怎樣的作用?

近年來的觀點認爲,阿片類依賴是多種因素(生物、心理、社會、文化)交互作用的結果。它是一種生物-心理-社會疾病。各種因素在阿片類物質使用的初始階段、持續使用階段和戒毒後的復吸階段都起着重要作用藥理學的、社會的、環境的、人格的、心理病理的、遺傳的和家庭的因素都各自在阿片類物質依賴的過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Jerome H.Jaffe,1995)。

6 病理生理

阿片類藥物包括阿片、嗎啡(阿片中的生物鹼)、海洛因(嗎啡的衍生物)以及具有嗎啡樣作用化合物如哌替啶、美沙酮等。上述藥物濫用後均易產生依賴性,即形成一種強制性地追求重複用藥的趨向,不能解脫。臨牀上稱阿片類成癮成癮機制:

1.阿片受體功能障礙 吸毒者由於外源性阿片類物質作爲病源進入體內,作用於阿片受體,由於大量毒品的連續攝入使受體產生一系列的後效應,導致受正常受體功能調節所影響的許多機體內部組織系統,如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多巴胺系統5-羥色胺系統、乙酰膽鹼系統、鈣離子通道系統,以及細胞傳遞系統功能失衡。如一旦中斷吸毒,停止外源性阿片物質供應,上述各功能體系則無法短時從自身體內動員出內源性阿片肽系統來進行調整,以達到穩態平衡。這就產生了以中樞與外周去甲腎上腺素膽鹼系統功能紊亂爲主的戒斷綜合徵

2.從行爲醫學角度分析 阿片類成癮是一種習得的依賴行爲。連續吸毒時的欣快體驗作爲一種強烈的正性強化因素,斷毒時痛苦的戒斷症狀從另一側面作爲另一強烈的負性強化因素,如經反覆強化時日既久,遂使個體形成一種固定的難以矯正行爲模式,即反覆復發的依賴行爲

7 診斷檢查

診斷:對阿片類化學物質依賴的診斷只要詳細瞭解病史,掌握臨牀表現及體檢,一般不難診斷,但應掌握以下標準。首先要有毒品人體內的確鑿證據,其用量和使用時間足以引起精神障礙;同時,臨牀出現軀體或心理症狀,如中毒依賴綜合徵戒斷綜合徵精神病症狀情感障礙、性功能障礙以及人格改變

1.阿片類化學物質濫用的診斷

(1)有病理性的用藥模式,幾乎每天用藥,可能發生藥物過量現象。

(2)因濫用藥物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以及社會交往

(3)持續時間超過1 個月。

2.阿片類化學物質依賴的診斷

(1)符合鴉片藥物濫用的標準。

(2)對藥物已產生一定的耐受性,需不斷增加藥量來維持。

(3)減藥或停藥後產生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功能紊亂,出現戒斷症狀

3.阿片類化學物質戒斷綜合徵

(1)長期大量使用鴉片類物質。

(2)停用或減量時出現下列症狀中至少4 項:流淚、流涕、瞳孔擴大、豎毛、出汗腹瀉、打呵欠、輕度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發熱失眠

(3)以上症狀非其他軀體或精神疾病所致。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符合併發症的陽性改變。

其他輔助檢查:符合阿片類化學物質依賴輔助檢查:包括血及體液排泄物的阿片類化學物質陽性檢出。

8 鑑別診斷

診斷時應特別注意避免誤診爲更嚴重的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

9 治療方案

治療阿片類成癮總的原則是採用綜合治療措施,其中包括中止濫用毒品並治療其戒斷症狀的脫毒治療階段,以期初步擺脫成癮者對毒品的依賴。然後再進行系列的社會康復措施,對依賴行爲進行矯正,防治復吸

1.脫毒治療 脫毒治療是全面治療的第1 個階段,目的是使成病者解脫中斷吸毒所產生的戒斷症狀,從而能擺脫使用毒品,爲矯正依賴行爲康復打下基礎。脫毒治療可以選擇使用各種藥物進行;戒斷症狀輕者也可不使用戒毒藥,但需進行相應的對症處理。

(1)美沙酮:通常應用美沙酮,採用遞減用量原則。美沙酮14 天替代遞減全體化給藥方法,可使戒斷症狀程度減輕且波動小。

作用特點:美沙酮是合成的阿片類鎮痛藥,屬於μ受體激動劑,使用適宜用量可以控制阿片類戒斷症狀。美沙酮的半衰期平均爲15h,口服後能在24~32h中有效地抑制戒斷症狀。口服美沙酮後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達90%,吸收後85%含量與蛋白結合。給藥後3h 達峯值,血峯值濃度能維持2~6h。美沙酮可與其他中樞抑制劑相協同而強化鎮靜效能;美沙酮治療中可受阿片受體拮抗劑的催促而誘發戒斷症狀。此藥主要在肝中代謝代謝物自尿和大便中排出。

②美沙酮常見的副作用多汗、睏倦、便祕噁心嘔吐等,另外可出現心率減慢和體位低血壓等與嗎啡類似。一般可隨對藥物耐受性的增加而減輕,必要時可對症處理。

③治療原則:出於應用與毒品有相似作用但本身成癮性小的藥物來替代毒品,以減輕戒斷症狀,使病人能較好地耐受的目的。美沙酮替代遞減療法,用於各種阿片類成癮的脫毒治療。當前國內多采取2~3 周的脫毒治療方法

④用量和方法:初始劑量須參考成癮者濫用毒品的純粹度,濫用量、濫用途徑以及戒斷症狀輕重程度和身體狀況綜合考慮。一般而論,凡靜脈濫用在1g/d以上的海洛因成癮者,美沙酮初始用量爲30~40mg/d,一般不超過40mg;而經吸入濫用者或輕中度依賴可10~20mg/d 即可,每天藥量可1 次或分2 次口服。首次劑量應用後應注意觀察戒斷症狀控制的程度,瞳孔變化以及對美沙酮的耐受情況。據此,可上下調定用量,以5~10mg/d 的美沙酮進行調整。

藥物遞減程序:根據臨牀症狀,10~15 天爲1 個療程。一般規定在2~3周內逐漸減少乃至停止用藥。多數治療者採用先快後慢的藥物遞減幅度,即戒斷症狀控制比較穩定時,每天可以以20%的用量減少,或每天遞減2~5mg,減至10mg/d 上下時,則可放慢減藥速度,每1~3 天減少1mg 的美沙酮。

⑥停藥前應注意加強對稽延性戒斷症狀用其他藥物對症治療

(2)可樂定可樂定(clonidine)是非阿片類藥物,又名可樂寧苯胺咪唑啉。最初是作爲降壓藥使用的。用於阿片類藥物依賴者,可以減輕戒斷症狀。現已獲得公認爲有效的抗阿片類戒斷症狀藥物,並時常被用爲研究其他同類藥物效能的工具藥。

①藥理作用特點:可樂定系α2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抑制藍斑和中樞神經交感神經元活性,從而控制阿片戒斷期的自主神經症狀與情緒變化。由於此藥降低了外周交感神經能活性,使周圍血管阻力減低,由此產生心率減慢和血壓降低。可樂定口服後,80%可吸收分佈到各器官,並通過血腦屏障蓄積於腦組織。口服後,30~60min 發生藥效,2~4h 血含量可達峯值,持續作用8h,半衰期爲6~23h,本藥在肝內代謝,65%以原藥形式經腎排出,20%由膽汁排出。

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

A.常見的不良反應口乾、倦怠、頭暈便祕體位低血壓。部分病人治療初期產生鎮靜作用

B.使用期限較長突然中斷用藥,有人可出現反跳血壓增高,頭痛唾液增多或手顫。脫毒治療在兩週之內無此反應

C.本品可增強乙醇或其他中樞抑制劑,若同時並用利尿或其他降壓藥時可互相加強。

D.本藥不適於老年體弱者對有腦血管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近期曾發生心肌梗死或慢性腎功能障礙的應禁用或慎用。

③用法與用量:可樂定治療應規定須由醫師指導進行。下面講的用量與用法皆指在住院條件下進行的方案。在門診由醫師指導下的治療用量應由醫師掌握酌減用量。

可樂定脫毒治療的用量,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吸毒歷史久暫,毒品消耗量以及對本藥耐受性而定。

目前,我國已生產出專供戒毒治療的片劑可樂定(鹽酸苯胺咪唑啉、鹽酸苯氨咪唑啉)”。每片0.1mg,一般用量爲20μg/(kg?d),以1mg/d 爲宜,最多不超過1.5mg/d,分次服用,10 天爲1 療程。一般來講,住院治療時最高日量以14~17μg/(kg?d)爲宜。均以每天3 次分服,以1 次/8h 最佳。國外報道,耐受良好者一般可使用至1.2~1.5mg/d,個別也有日總量2.0mg 者。國內近年的使用經驗提示,對合作的住院治療人員,治療前數天的日量可用至1.2~1.5mg,這樣對多數人員均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關於使用藥量的增加問題,第1 天劑量不宜太大,約爲最高日量的2/3;第2 天增至最高日量;從第5 天開始逐日遞減20%:第11 或12 天停止給藥。

④治療期的觀察與護理:可樂定治療需在住院條件下,由有經驗醫師執行治療,需安排以護理措施。

A.治療前4 天應使之儘量臥牀休息,避免活動。突然改變體位時,應緩慢進行;頭昏者應有人照料。

B.出現頭昏眼花心慌、臉色蒼白或暈倒時應使病人平臥,置頭高足低位。

C.如連續發生體位低血壓血壓持續偏低,臥位血壓持續低於90/50mmHg,可適當減少藥物用量。減少當天日量的1/4,然後注意觀察。

(3)丁丙諾啡:是半合成的蒂巴因衍生物,爲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是作爲鎮痛藥開發應用的。丁丙諾啡的注射製劑已在臨牀用於阿片類成癮的替代遞減療法。近來,同一產品舌下含片劑型亦在臨牀試用成功。

①用量及方法:採用肌內注射給藥10~15 天爲1 療程,每次0.3mg,以後每隔6~8h 注射0.3mg。首次注射後觀察30min,如果症狀控制不住,可追加0.3mg,但每次用量不能超過0.9mg。第2 天劑量可維持首日量,第3 天開始可以減量。或根據海洛因成癮症狀的輕、中、重不同,平均每天分別給予丁丙諾啡3.0mg,4.0mg 和6.0mg 舌下分3~4 次含服。使用的最大劑量不超過8mg/d。充分治療時期爲4 天,然後遞減,至第7 天停藥。

丁丙諾啡脫癮治療毒副作用小,治療量與致死量相差較大,很少出現中毒和過量,使用方便,病人樂於接受,同時病人對於該藥的依賴性低,減藥容易,停藥後一般不發生症狀反跳

常見的不良反應頭暈頭痛直立性低血壓。減藥或停藥後可緩解,嚴重的可給予對症處理。該藥可產生呼吸抑制,雖不常見,但對有呼吸系統患者應慎用。丁丙諾啡自身的依賴潛力很低,也有像納曲酮一樣,在治療中阻斷海洛因的致欣快作用,從而淡化心理渴求。

2.防復發治療 脫毒治療的目的在於使吸毒人員初步擺脫阿片類藥物,解脫軀體依賴性,爲全面治療與康復打下基礎。由此可見,脫毒治療是全面戒毒的開端,而不是終結。現代治療中的各種脫毒療法,不論是應用阿片受體激動劑或其他脫毒藥物治療後的6 個月中,均可能出現高達80%~90%的驚人複發率,重新陷入毒品依賴,不能自拔。

研究發現,即使經過系統正規的脫毒治療後,個體的生理功能體重睡眠基礎代謝率體溫心率或呼吸等基本參數在6 個月之內並未完全恢復常態。腦功能上,脫毒期內藍斑部蛋白磷酸化過程的加速,鈣離子通道關閉與鉀離子外流,形成神經元脫極化發生放電,致使NE 脫抑制,併產生一系列的生理與心理上的症狀。這些症狀羣在脫毒完結之後遠沒有全部恢復,往往遺有稽延性戒斷綜合徵。前面講過,在阿片類依賴形成中涉及正性與負性兩種強化過程,正性強化作用指的是濫用毒品產生的心理快感,負性強化則是中斷濫用毒品時出現的戒斷症狀羣。實際上,脫毒治療在一定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負性強化,而很少減少或消退正性強化的原先影響。這樣,心理渴求稽延性戒斷綜合徵的折磨再加上外在環境吸引的影響,最終導致再次重復吸毒。爲此,人們多年來,試圖從醫療措施上設計一種方案,以期減少成癮心理機制中的正性強化刺激作用,即設法使成癮者在濫用毒品時不再產生快感,從而減少或消除正性強化作用來鞏固脫毒後的效果。近年國內外合併應用了阿片受體拮抗劑納曲酮,對腦內阿片受體有着很強的親和力,用在已脫毒完畢的個體身上,若重新濫用阿片類物質就可以阻斷它們作用於阿片受體,不產生快感由此使重新濫用的阿片類藥物失去作爲正性強化劑的作用,從而使心理渴求與復吸的可能性隨之減少。

(1)納曲酮的藥理特徵:納洛酮(Naltrexone Hydrochloride)爲嗎啡受體拮抗劑,屬羥嗎啡酮(oxymorophone)的同類化合物,它不具備阿片受體刺激效能。

①納曲酮:爲純阿片類拮抗劑,能夠明顯地減低或全部阻斷靜脈注射阿片類藥物的效能。若長期與嗎啡聯合使用,納曲酮可阻止嗎啡或其他阿片類藥物產生軀體依賴性。

②納曲酮無耐受性或依賴性。

③使用納曲酮對已成癮的阿片類濫用者可促發戒斷綜合徵的出現。

④納曲酮50mg 可阻斷靜注25mg 海洛因作用,長達24h,100mg 時阻斷48h,150mg 時阻斷72h。

阻斷作用的機制不詳。據分析主要證據在於納曲酮通過在阿片受體部位的競爭性結合而阻斷阿片類的藥理效能。

(2)臨牀應用:納曲酮治療的程序

①納曲酮治療的準備階段:在開始應用納曲酮之前,成癮者必須接受脫毒治療。脫毒完畢,7~10 天后方可開始接受納曲酮,只有這樣,方能避免納曲酮的促癮作用

適應證與用途:納曲酮適用於外源性阿片類藥物成癮後的受體阻斷作用來抵消阿片類藥效,作爲脫毒後的鞏固措施的一項可選內容。但至目前尚無充分的數據足以說明納曲酮對已脫毒的以前濫用毒品的個體或羣體可肯定地減少其複發率。

③納曲酮治療的禁忌證:

A.接受阿片類鎮痛劑的現症患者

B.阿片類依賴者。

C.產生急性阿片類戒斷綜合徵者。

D.接受納曲酮敏感試驗時呈陽性反應者。

E.任何經尿檢查陽性結果者。

④納曲酮治療期內的尿檢測:通常對任何一位接受納曲酮的治療者皆須抽樣進行尿液中嗎啡或美沙酮檢測,以便隨時瞭解該人是否是真正的順從治療,並由此定期判斷該受試是否還處於操守戒斷狀態之中,或實際上又重蹈覆轍,已經復發。

(3)納曲酮的不良反應

①納曲酮的不良反應抑或戒斷症狀的殘餘:如納曲酮開始不久出現的無力、疲乏、不安、焦慮失眠、食慾缺乏,應注意是否爲殘留的稽延性戒斷綜合徵。這就必須在開始納曲酮之前,對原有戒斷症狀有一番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瞭解,才能如實地認定。

②納曲酮的某些不良反應與阿片激動劑中斷使用後不久的某些症狀反跳相鑑別。例如,中斷阿片激動劑之後,常常會產生痛閾的敏感性增強,形成周身或腹部疼痛主訴

肝臟毒性:據國外研究,若使用納曲酮超過5~6 倍規定的治療用量時,易出現中毒性肝損害。這些病案,停藥觀察治療後數週即可恢復。而一般用量的各治療組中轉氨酶盡皆無何變化。此外,還發現,使用用量超逾通常治療用量的1~2 倍時,也同樣會出現較多的無症狀轉氨酶增高病例,提示納曲酮的肝毒性是與使用劑量密切相關的。爲防治治療期內的肝損害,應在治療之前測查肝功能,凡有肝功能不全者不能治療。治療期內,每月至少檢查功能1 次,以期發現有否肝損害,並進行及時的處理。

(4)納曲酮防復吸效能的國內經驗:據姜佐寧、郭崧、吳豔梅等在“納曲酮在阿片類依賴復發干預中的效能與影響因素的分析”一文,採用開放試驗和雙盲對照試驗的方法進行。

在完成脫毒治療後的依賴者,通過納曲酮維持治療用以拮抗阿片類藥物作用,降低或阻斷使用阿片類藥物後的舒適感受,對毒品渴求感降低,偶爾吸毒比例下降,因而減少了復吸率。在有關影響納曲酮維持治療相關因素的結果提示:治療期間稽延性戒斷症狀的嚴重程度、對阿片類藥物的渴求強度和焦慮程度對保持時間這3 項因素均可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結合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爲治療以及體育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焦慮等稽延性戒斷症狀,這樣會有利於病人較長時間地接受納曲酮治療,從而更好地發揮納曲酮的預防復吸作用。此外,治療較成功者多爲社會及家庭支持系統比較健全的依賴者。因此在治療前後應是患者和家屬充分了解藥物作用方式和在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指導受治者遠離舊有的吸毒夥伴的方法和應對生活中不愉快事件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延長納曲酮的維持治療時間。

3.其他

(1)常溫冬眠療法:首日氯丙嗪(冬眠靈)、異丙嗪(非那根)各25mg,肌內注射, 2~3 次/d,第2 天改爲口服氯丙嗪50~200mg、異丙嗪50mg,3 次/d,共5 天。

(2)支持療法:

①促大腦代謝療法:可以改善病人軀體狀況,減輕戒斷症狀及急慢性中毒症狀。28.75%穀氨酸鈉200ml+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0.1g+輔酶A100 單位+維生素C 3g+10%葡萄糖500ml 靜脈點滴,1 次/d,30 天爲1 療程。

胰島素低血糖治療:對減輕各種中毒症狀及戒斷時的各種軀體及自主神經症狀均有較好療效,20~30 次爲1 療程。

(3)對症治療睡眠障礙,可採用中成藥鍼灸電針灸治療。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適用於戒斷症狀幻覺妄想譫妄狀態。若有抑鬱症狀可使用抗抑鬱藥控制癲癇作用安定10~20mg 靜脈推注。

4.社會心理干預 完整治療的含義是指通過各種脫毒治療措施,包括藥物和非藥物的脫毒方法,使成癮者解脫濫用藥物的生理狀況,然後再經康復措施來矯正其依賴行爲,最終使之與社會相結合。包括改善環境行爲療法、家庭療法、個人及集體心理治療。這些方法能激發病人的戒藥願望,鼓勵病人蔘加文體及學習活動,引導患者逐步適應工作及社會生活。爲了戒藥成功和避免復發,必須取得患者單位及家屬的支持,以鞏固療效,促進職業及社會康復。自助組織如“吸毒人協會”給曾吸毒者和尚未戒斷的人提供集會場所,使他們之間產生互動作用

10 併發症

一方面因日常生活不規律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另一方面靜注吸毒時,因不能嚴格消毒而併發感染肝炎、梅毒痢疾破傷風皮膚膿腫蜂窩織炎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艾滋病等。另外還會出現肺栓塞便祕

11 預後及預防

預防:

1.阿片類化學物質依賴的三級預防方案 一級預防即針對普通人羣的預防。利用各種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雜誌、標語口號、招貼畫和各種宣傳日大張旗鼓地宣傳毒品對人類的危害,以此提高廣大民衆對毒品的警覺性。這是一種重要的預防策略,但不足的是它自身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這樣的預防方法所採用的形式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各種不同人羣的需求。因此,它很難將有效的信息傳播易感人羣中去。二級預防三級預防就是對這種預防策略不足的補充。二級預防指針易感人羣的預防活動。這種預防活動必須深入到易感人羣中去,根據不同人羣的實際需求制訂相應的預防活動。這種預防活動重在健康生活方式的促進,它讓預防對象捲入到參與性的預防活動當中來。通過知識的提高、態度的轉變和社會技能的訓練,改變參與者的行爲,從而達到預防的目的。二級預防應是一種以人爲中心和以人羣的需求爲重點的預防活動,這樣的預防活動才能爲靶人羣所接受,才能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

三級預防在減少毒品需求方面是指爲吸毒者提供脫毒、康復、重返社會、善後照顧等一系列的服務,以期減少吸毒的人數,減少對毒品的需求。一、二、三級預防共同構成疾病預防控制網,互爲補充,缺一不可。

臨牀實踐表明, 對阿片類依賴者的治療不能僅侷限於脫毒治療(detoxification),要有預防復吸觀念。對阿片類依賴者的心理康復、善後照顧、重返社會、生活和社會技能訓練、職業培訓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作人員來做。康復治療包括行爲矯正情緒控制思維方式訓練和人生觀教育等。國外採用戒毒康復者自己運作和自己管理的康復項目, 稱爲治療社區(therapeuticcommunity)。

治療社區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集體能夠促進這種變化。等級制度是治療社區的構架,小組活動是治療社區的靈魂。升降級制度、責任與權利能促進個人的成長。治療社區着重居住者行爲的改變。它更強調的是負責任的愛和負責任的關心。治療社區採用居住治療的形式,時間是6~18 個月。近年來的研究報道表明,只要完成了治療社區中的康復程序後,戒毒成功率可上升至60%~70%(Page RC,1983),國內的初步經驗是成功的。

匿名戒毒者協會(narcotic anonymous,NA)是一種戒毒者的自助互助組織。參加匿名戒毒者協會的戒毒者遵循十二傳統和十二步驟,通過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和相互監督來達到遠離毒品的目的。

2.減少阿片類化學物質依賴的傷害 阿片類化學物質依賴的最密切相關傷害艾滋病艾滋病流行學資料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70%是靜脈吸毒者。更多無辜的婦女和兒童受到了感染。中國雲南省艾滋病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雲南省監測到的HIV 感染者中,大約70%是靜脈吸毒者。從局部地區靜脈吸毒者的血清流行率觀察到,在不到3 年的時間內,該地區靜脈吸毒者的血清流行率已從10%急劇上升到72%(程何荷,1996;潘頌峯,1997)。因此,早期對預防工作的投入是爲了減少將來更多的投入。下面介紹一些國內外藥物濫用人羣中所做的降低毒品危害的項目,這些有效的工作能減少投入,增大產出,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公衆的健康和個人正當的權利。

(1)美沙酮維持治療項目——到1996 年爲止,全球121 個國家發現有靜脈吸毒現象,80 個國家已經報道了靜脈注射毒品者之中的艾滋病流行。當前發展中國家靜脈吸毒的擴散已經與發達國家的靜脈吸毒模式相吻合。吸毒者戒毒後復吸率高,也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難題。部分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美沙酮維持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減少危害和預防艾滋病傳播的效果(Joyce H,1992;錢明年,1998)。美沙酮維持治療項目的目標是:

①爲吸毒者提供一種方便、合法醫學上安全和有效的藥物以替代長期非法服用麻醉藥品。

保持吸毒者的職業功能和社會功能

③降低因爲使用麻醉藥品而導致的犯罪率、商業性性活動反社會行爲

④與吸毒者保持聯繫,及時提供預防疾病的知識、社會支持心理輔導,鼓勵他(她)們逐漸戒除毒品。

⑤減少吸毒者靜脈注射和共用注射器的機會,預防經血傳播的各種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

(2)針具交換項目——行爲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知識的提高和態度的轉變是較爲容易做到的。可是要改變一個人固有的行爲模式非常困難。因此,“替代行爲”比完全禁絕一種行爲更爲容易做到。你要讓靜脈吸毒者學會消毒注射器、不共用注射器和使用避孕套是不難的,他(她)們也能知道這些方法能保護自己。但如果後續服務中不能爲他(她)們提供消毒水、乾淨注射器避孕套,吸毒者則很難保證會做到消毒注射器、不共用注射器和性活動時使用避孕套(Joyce H,1992)。針具交換項目的目標是:

①爲吸毒者提供經過消毒注射器,回收被污染注射器,避免這些注射器對健康人羣造成威脅。對吸毒者進行安全注射教育、教會他/她們怎樣消毒注射器和爲他(她)們提供注射器消毒水。

②與吸毒者保持聯繫,及時向他/她們提供預防疾病的知識、社會支持心理輔導和醫療服務。

③減少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機會,預防經血傳播的各種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

(3)消毒注射器、正確使用避孕套教育項目——靜脈吸毒者中存在有大量的高危險行爲,他(她)們可通過這些高危險行爲直接地和(或)間接地將艾滋病病毒傳播到普通人羣中去。因此,在藥物濫用人羣中講授消毒注射器方法和正確使用避孕套方法可能有助於減緩艾滋病病毒在這個人羣的流行速度。

自我保護技能訓練的目標是:

①爲吸毒者提供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減少他(她)們之中的高危險行爲

②與吸毒者保持聯繫,及時提供預防疾病的知識、社會支持心理輔導和醫療服務。

③減少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機會,預防經血傳播的各種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減少吸毒者的性伴侶數和減少無保護的性行爲,預防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應當走到靜脈吸毒者中,爲他(她)們提供諮詢技能培訓。他們建議靜脈吸毒者爲了減少或控制危險,應當遵循:A.戒毒:停止吸毒;B.靜脈吸毒者若不能戒毒:停止注射;C.若不能停止注射:停止共用或重複使用注射器、針頭及其他器具;D.若不能停止共用或重複使用注射器消毒注射器。E.在性方面:a.禁慾;b.若不能禁慾:性幻想、自慰;c.相互忠貞的性伴侶,一夫一妻制;d.堅持正確使用避孕套

藥物濫用既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多部門、多學科的合作,知識互補;針對不同人羣的不同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效。政府制定政策,作宏觀管理。加大預防工作的投入。一級預防工作要常抓不懈。鼓勵和支持各級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深入到不同的社區和不同的人羣中去做預防項目。康復工作是減少毒品需求的重點。因此,改變當前重藥物康復的態度,對戒毒工作人員進行康復技能培訓,加強善後照顧是當務之急。另外,鑑於我國當前藥物濫用艾滋病流行的特點,建議將兩者的預防工作結合起來。

3.其他

(1)嚴格藥政管理。

(2)打擊、取締非法種植和販運毒品。

(3)加強心理治療,減少生活事件、家庭及環境的不良影響而導致的濫用,並重點加強對高危人羣的宣傳及管理。

12 流行病學

20 世紀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隨着我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發展,國際販毒集團假道雲南-緬甸邊境地區,將大量毒品過境販運到香港、歐洲和美洲,以此牟取暴利。同時,部分毒品被銷售到販毒通道沿線,再輻射到更爲廣大的地區。隨着毒品供應的衝擊,毒品的消費市場被打開了。1988 年,中國政府宣佈,西南邊境地區發現有少部分人開始染上吸毒嗜好。1992 年,吸毒者人數上升爲24 萬。截止到1997 年底,我國的吸毒者(指阿片類濫用和阿片類依賴)人數已達54 萬。吸毒者中的男女比例大致爲4∶1。近年來婦女吸毒的比例有日益加大趨勢。30 歲以下的吸毒者佔絕大多數(90%以上)。局部高發地區的數據發現,當地居民一生之間的阿片類曾經使用率達1.08%(肖水源,1996)。有的地區阿片類吸毒者可達當地總人口的1.16~3.41%(李建華等,1994;朱華,1996)。中國毒品的需求市場逐年從邊境地區向內地城市、沿海城市、國內大中小城市擴大後,繼續向這些城市的周邊農村侵襲蔓延。10 年的時間內,中國從一個非法毒品販運的過境國逐步轉變爲巨大的毒品消費市場。因此與吸毒相關的醫療、社會、法律等相關問題也愈加突出。

其他類精神活性物質依賴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