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火盛傷陰證

狂病 中醫診斷學 癲狂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áng bìng ·huǒ shèng shāng yīn zhèng

2 英文參考

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fire injuring y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狂病·火盛傷陰證(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fire injuring yin[1])是指火熱熾盛,耗傷陰精,以狂躁日久,病勢較緩,時而煩躁不安,時而多言善驚恐懼不安,形瘦面紅,心煩不寐口乾脣紅,舌紅,無苔,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狂病證候[1]

4 狂病·火盛傷陰證症狀

狂病·火盛傷陰證患者狂病日久其勢漸減,時作時止,且有精神疲憊之象,多言善驚情緒焦慮,時而煩躁不眠,五心煩熱,形瘦面紅,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2][3]

5 證候分析

久病傷陰氣陰兩傷虛火旺盛,擾亂心神[3]

患者狂久不已,耗氣傷陰氣不足則狂勢漸減,精神疲憊。陰不足則不能制心火虛火上炎,故見煩躁、形瘦、面紅、舌紅。心神失養又爲虛火所擾,故多言善驚。脈細數,亦爲陰虛有熱之象。[3]

6 狂病·火盛傷陰證的治療

6.1 治法

狂病·火盛傷陰證治宜滋陰降火安神定志[3]

6.2 方藥治療

[3]

二陰煎[備註]二陰煎(《景嶽全書》):生地黃麥冬、棗仁、生甘草、玄草、茯苓黃連木通燈心竹葉。方中生地、麥冬玄蔘養陰清熱黃連木通竹葉、燈芯泄熱清心安神茯神酸棗仁甘草養心安神。亦可合用《備急千金要方定志丸[備註]定志丸(《備急千金要方》):黨蔘茯神石菖蒲遠志甘草湯泡,一方有茯苓白朮麥冬以資調理。

此外癲狂二證常有瘀血內阻,除上述癲狂的相應表現外還有:面色晦滯,舌質紫黯,舌下脈絡瘀阻,脈象沉澀。治療應予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湯[備註]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當歸生地黃桃仁紅花枳殼赤芍藥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癲狂夢醒湯[備註]癲狂夢醒湯(《醫林改錯》):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藥半夏大腹皮青皮陳皮桑白皮蘇子甘草加減。可選用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川芎柴胡等藥。

6.3 鍼灸治療

[4]

選穴:以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穴爲主。取神門大鐘大陵三陰交

隨證配穴:若苔膩、脈滑屬痰熱未清者,加豐隆上脘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

方義:神門大陵心經心包經原穴,可醒神開竅、寧心定志三陰交大鐘滋陰降火

6.4 食療

6.4.1 推薦食材

酸棗仁麥冬白苣冬瓜蘆筍百合茭白西瓜蘋果[4]

6.4.2 推薦食療

[4]

1.石膏烏梅飲(《外臺祕要》):將生石膏150g打碎,用紗布包裹,與烏梅20枚同煎,去渣取汁,調入適量白蜜,代茶頻飲。

2.酒燉鰻魚湯(《太平聖惠方》):將鰻魚500g去鰓和內臟,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黃酒500mL、水適量;將鍋置旺火上燒沸後,改成小火燉熬至肉爛熟即可。佐餐服食,食用時,拌入適量食鹽和醋。

3.地黃棗仁粥(《衛生易簡方》):酸棗仁30g,研細,水煎取汁100mL;生地黃30g,水煎取汁100mL;粳米100g洗淨煮粥,粥成加入藥汁,稍煮片刻,早、晚分服

7 關於癲狂

癲狂(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5]、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5])爲病名[6]。是指以情感高潮與低落、躁狂與抑鬱交替出現爲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6][6]。出《黃帝內經靈樞·癲狂》等篇。癲與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6]。主要病因病機陰陽失調,情志抑鬱,痰氣上擾,氣血凝滯[6]。其病變在肝、膽、心、脾[6]。癲是因情志內傷臟腑功能失調,致痰氣鬱結,矇蔽心竅所致。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爲特徵,多見於青少年,治當疏肝理氣化痰開竅,以及補養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爲痰,痰熱壅盛,迷塞心竅所致,以神志錯亂,精神亢奮,打罵呼叫,躁妄不寧,動而多怒爲主要表現,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爲特徵,治當鎮心祛痰清肝瀉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6][6][6][6]。因二者在症狀上不能截然分開,又能相互轉化,故癲狂並稱[6]。由於癲狂二證,常與氣血凝滯有關,故可根據不同證候,適當參用活血化瘀之品[6]。本證多見於青壯年[6]

現代醫學中的各類精神異常及精神障礙疾患,如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鬱型)、反應性精神病均屬本證範疇,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感情、行爲具有非現實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離不相協調爲特點,可根據特徵作不同治療[7][7]

詳見癲狂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25-128.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50-53.
  4. ^ [4]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5-88.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1.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71.

治療狂病·火盛傷陰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