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瘻

中醫診斷學 中醫肛腸科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ì lòu

2 英文參考

hemorrhoid and fistul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痔瘻(hemorrhoid and fistula[1])爲病名[2]。是指痔瘡肛瘻的統稱[2][2]。明·方賢奇效良方》卷五十一:“初生肛邊成㿔,不破者日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漓而久不止者曰瘻也。”

4 痔瘡·痔瘻

痔瘡即痔的俗稱[2]。又名痔核[2]。出《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爲痔。”泛指多種肛門部疾病[2]。近代認爲:痔系直腸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痔靜脈擴大、曲張所形成的靜脈[2]

4.1 分類

按其生長部位不同分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2]

4.2 病因病機

多因平素溼熱內積,過食辛辣,久坐久立,或臨產用力,大便祕結久瀉久痢等而致體內生風化燥,溼熱留滯,濁氣瘀血下注肛門,發爲本病[2]

4.3 治療

治法甚多,內治清熱涼血潤燥疏風爲主,結合病人現症和體質辨證處理,外治有手術、枯痔、結紮、注射、燻洗、挑痔等法,可根據病情隨症採用[2]

5 肛瘻·痔瘻

肛瘻肛漏[3]。又名漏瘡[3]

5.1 病因病機

多因肛門周圍癰疽潰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腸內壁的感染發展而來[3]

5.2 症狀

症見肛周有瘡口並與管道相通,常流膿水,疼痛或瘙癢,纏綿不愈[3]

5.3 辨證分型

若患處腫硬痛,瘡口凸起,膿液稠厚,病體尚壯者,屬實證;管道軟陷,瘡口凹進,膿液稀薄,病體虛弱者,爲虛證[3]

5.4 治療

本病以外治爲主,如掛線、手術或插藥線等均可隨症採用[3]內治爲輔,實證可服消漏丸虛證扶正、托里、解毒辨證施治[3]。又因漏管波及範圍不同而有單純與複雜之別,但治療上則大同小異[3]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2.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