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疽 肋疽 淵疽

中醫學 疾病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é jū lèi jū yuān jū

2 註解

3 疾病科屬

外科

4 疾病概述

脅疽肋疽淵疽均屬發生脅肋部的疽證。脅疽爲生於肋骨下軟肉處的疽證;肋疽爲生於肋骨處的疽證;淵疽爲生於腋下10釐米肋間的疽證。叄病雖各自名稱不同,發病部位及證候亦略有差異,但就其經絡分佈、臨牀證表現及治療而言,頗有相似之處,故一併討論。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胸壁、胸骨結核

5 診斷要點

1、多見於30歲以下形瘦體虛之人,以男性佔多數。

2、發病前多有肺結核病史或肺部手術史。

3、初起多在胸壁肌肉深處、脅肋骨間,隱隱疼痛,漫腫色白。

4、成膿約經3~4月,漸漸腫起,可大如杯碗,疼痛難忍,將潰時皮色泛紅。

5、潰後膿水清稀,夾有敗絮狀物質,可損骨透膜。損骨者從瘡口探入,可觸及粗糙死骨;透膜者在瘡面放一薄紙,患者呼吸時見薄紙顫動。

6、X線攝片檢查,發現肋骨胸骨破壞者爲肋骨結核,但未見骨質破壞,也不能除外胸壁結核的診斷。

7、非化膿性肋軟骨炎,病變常侵犯2~4肋軟骨,尤以第2肋軟骨多見,受累軟骨常明顯隆起,疼痛,壓痛,皮色始終不變,質較硬,無波動感,X線檢查無明顯骨質改變。

6 辨證分析

1、本病是由於體虛正氣不足,加之忿怒鬱悶,鬱久化火,灼津爲痰,凝滯絡道,阻於肝膽二經而成。其特點是初起患部多皮色不變,腫脹隱痛,病程遷延;一旦破潰,則膿水淋漓,難以癒合,甚至可損骨透膜。

2、兩脅乃是肝膽二經所布,多氣而少血。初期表現爲肝鬱氣滯爲主,除局部結塊腫痛外,常伴有脅肋攻竄作痛,煩躁易怒,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膿成或初潰階段,則以肝腎陰虛,風火內傳表現爲主,腫處逐漸變紅,伴有五心煩熱盜汗日晡發熱,膿出夾有敗絮狀物質等陰虛火旺症狀。潰後或潰久不愈營血耗傷,則多見氣血兩虛,形體虛弱症狀。治療以清肝解鬱,行滯散結爲主。

7 辨證論治

7.1 肝鬱氣滯證

證見

脅肋部腫痛,皮色不變,伴有脅痛脹痛不適,或攻竄作痛,不能轉側,食慾不振,心煩易怒,諸症每因情志不遂而着舌質偏紅,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

清肝解鬱,行滯散結。

方藥

1、主方:柴胡清肝湯(吳謙等《醫宗金鑑》)合二陳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柴胡6克,赤芍9克,黃芩9克,百部9克,丹蔘9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9克,陳皮6克,生甘草3克,茯苓15克,知母9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1) 西黃丸,每次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2) 小金丹,用法參照“環跳疽陰寒證。

3、單方驗方結核散(劉露祥驗方)處方蜈蚣30條,全蠍100克,白芥子15克。共研細末,分60包。每次用藥末1包,裝入1只啊穿一小孔的雞蛋內,攪勻,蒸熟食之;每日2次,30天爲一療程。

7.2 陰虛火旺證

證見

腫塊逐漸變紅變軟,形體瘦弱,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稠,口乾五心煩熱日晡潮熱盜汗心悸氣促舌紅苔薄黃,脈虛數。

治法

滋陰降火,託毒護膜。

方藥

1、主方:知柏地黃湯(吳謙等《醫宗金鑑》)合清骨散(王肯堂證治準繩》)加減處方知母9克,黃柏9克,銀柴胡9克,地骨皮12克,鱉甲15克,生甘草6克,炙山甲9克,皁角刺9克,丹蔘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1) 知柏地黃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2) 大補陰丸,大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空腹姜鹽湯或淡鹽水送服。(3) 護膜散,每次6克,每日2次,溫黃酒或米湯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肝鬱氣滯證單方驗方

7.3 氣血兩虛證

證見

潰後瘡口色澤不鮮,膿水清稀,淋漓不盡,或流臭敗稀膿。形體瘦弱,面色白萎黃,脣白少血神疲乏力短氣聲微,自汗形寒怕冷,或兼有頭暈目眩心悸不寐。舌淡苔薄白,脈虛數無力。

治法

益氣血。

方藥

1、主方:人蔘養營湯(吳謙等《醫宗金鑑》)加減處方黨蔘9克,炙黃芪9克,當歸9克,白芍9克,焦白朮9克,茯苓9克,陳皮6克,百部9克,黃芩9克,丹蔘9克,炙甘草3克,熟地黃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 人蔘養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 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肝鬱氣滯證單方驗方外治法

1、初期 用陽和解凝膏紅靈丹外貼,或用沖和膏外敷。

2、成膿 若內消不瘥,可用隔附子片灸,溫通患處,促使膿液成熟。膿成宜切開排膿,刀法宜淺,以防傷及內膜。

3、潰後 先用七叄丹藥線引流,外貼太乙膏。如觸及死骨鬆動者,可用鑷子取出。對有膿腔及腐肉者,可酌情用搔刮術,或作病竈清除。膿盡改用生肌散收口,外貼太乙膏

7.4 其他療法

1、飲食療法參照“瘰癧”飲食療法。

2、預防調護

(1) 增強營養,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2) 戒房事,以免發生瘡口肉色不鮮,或加重痛苦。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