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

中醫兒科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shēng ér qī

2 英文參考

neonatal stag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新生兒期(neonatal stage[1])是指自出生後臍帶結紮時起,到滿28天的時期[1]

胎兒離開母體到28天這段時間稱爲新生兒期。此時的新生兒好比雛雞出殼, 十分脆弱,初爲父母的年輕夫婦對餵養幼小的新生命尚無經驗,碰到問題往往手足無措。

4 新生兒期常見問題

4.1 新生兒黃疸

許多產婦生產完後常迫不及待地問醫師:“我的寶寶有沒有黃疸?”實際上,寶寶剛出生時,醫師無法判斷新生兒是否會出現黃疸

一般新生兒的黃疽多半在出生後3~7天才出現(少數有問題的病理性黃疸可能在3天之內出現),其中絕數在一兩星期後會自行消退醫學上稱爲“生理性黃疸”,對健康不會有影響。華人的新生兒極爲常見,比例之高大約有90%會出現。

醫院大多利用血液檢驗新生兒黃疸指數,如果偏高,可利用黃疸燈照射,以幫助黃疸消退,大多數新生兒黃疸經由照光處理就能消退,少數嚴重者或照光後黃疸指數仍繼續上升者,則要考慮換血治療,以免腦部受損而影響智力

4.2 尿布疹

嬰兒皮膚極爲嬌嫩,如果長期浸泡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風而潮溼的話,臀部常會出現紅色的小疹子或皮膚變得比較粗糙,種情形稱爲“尿布疹”或“紅屁股”。

預防尿布疹最好的方法保持臀部的乾燥清潔。每次換尿布時用溫水清洗臀部,以棉花輕輕擦乾,再抹上嬰兒油。

選擇尿布時,應選用透氣的尿布,密不透氣的尿布應避免使用。

尿布疹嚴重時,除了使用藥膏治療外,可讓嬰兒光屁股,並使臀部接受光線照射,以除去溼氣——但接受燈光照射時必須小心保持距離,勿讓嬰兒受到灼傷。

4.3 大小便

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排泄小便及暗黑色的胎便。如果經過24小時仍無排便(包括小便),醫師通常會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泌尿系統出了問題,或消化系統堵塞。

剛出生的嬰兒大便是褐綠色的,呈黏稠狀,以後則逐漸變爲黃色的軟便。

新生兒白天大便的次數是三四次。餵母乳的嬰兒消化的情況比較好,大便的次數較多;喫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容易變硬或便祕,最好在兩次餵奶間加喂少許開水,可以減少便祕機率

4.4 腹瀉

嬰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感冒、水質不潔、奶粉不合、腸胃發炎、奶瓶污染、飲食過量都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程度輕微,居家調養即可。首先要停用原先喫的食物或牛奶,只能喫葡萄糖電解質溶液和米湯。等腹瀉的情況改善後纔可以服食稀釋過的牛奶——剛開始先從1/4的濃度開始,視排便情形的改善,逐漸增加奶粉的濃度至正常濃度爲止。

腹瀉情況嚴重或久瀉不愈時,必須儘快送醫院處理。通常醫院會先行靜脈注射電解質溶液,以防脫水導致休克,再仔細找出腹瀉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症治療

4.5 溢奶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溢奶。一般來說,溢出的量若不多,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如果溢奶情況嚴重或經常溢奶使得寶寶的體重增加得太慢,甚至減輕時,就需要醫師診治了。

若餵食寶寶時能做到下列5點,可以使寶寶少溢奶或吐奶:

.少量多餐。

.餵食時,速度放慢,避免吸入太多空氣到胃裏。

.奶瓶的角度要注意。如果角度太平,可能使寶寶吸入空氣而吸不到奶水。

.餵食後要幫寶寶打嗝、排氣,把胃中的空氣排出。

.寶寶餵食後不可平躺,應儘可能右側臥或俯臥,同時上身要抬高30°角。

4.6 痱子

嬰兒痱子是很常見的,一方面是由於天氣炎熱,再者是老一輩的育兒觀念——總是喜歡替嬰兒穿過多的衣服,使得寶寶容易流汗。

痱子大都長在頸部與肩膀。如果能做到下列三點,則寶寶長痱子的可能性將大爲減少:

.保持通風涼爽的環境

.勿將寶寶裹得密不透風。

.寶寶流汗,立即替他擦乾。

4.7 發燒

任何人發燒都表示身體的健康發出警報,最常見的原因是微生物感染。初生嬰兒的抵抗力較弱,健康的變化也比較快。因此,寶寶有發燒的現象時,必須帶去給醫師檢查,找出病因並予以適當的治療。

在家中還沒來得及就醫診治前,可以先採用下列方法幫助寶寶退燒,以減輕痛苦:

.口溫超過38℃,肛溫超過38.5℃時,可先讓寶寶使用家中現有的退燒藥。口服或肛門塞劑都可使用,但劑量鬚根體重略微調整。同時,須詳閱退燒藥的介紹或請教兒科醫護人員。

.若家中無退燒藥,或服用退燒藥後,體溫仍退不下來,可給予冰枕或用溫水擦拭全身,以降低體溫

.發燒時,多半頭部及軀幹體溫高而四肢冰冷;因此,身上不要穿太厚、太溫暖的衣服,四肢冰冷處則需要特別保暖,才能使皮膚血液循環良好,以利散熱,而使體溫降低。

4.8 臍帶護理

臍帶在出生一兩週後會自行脫落。每次沐浴後可先用棉花棒沾消毒藥水由內往外擦拭,再以棉花棒沾75%含量的酒精擦拭。

臍帶處理儘量保持乾燥,避免接觸尿布。如果有血水、膿水流出,或有異常臭味,或長出肉芽,應請醫師診治。

4.9 嬰兒啼哭

嬰兒啼哭的原因很多,肚子餓要喫奶、尿片溼了、衣服包得太緊、太熱或生病都有可能。爲人父母者,一定要學習判斷嬰兒啼哭的原因,給予適當處理,免得自己焦慮不安,寶寶也不舒服。

你可以按照下列步驟檢查嬰兒,找出寶寶啼哭的原因:

1.是否肚子餓:如果給他喫奶,喫得津津有味,同時停止啼哭,就表示真的餓了。

2.是否尿片溼了:檢查尿片是不是已經溼了。若幫他換上乾爽的尿片就安靜下來,即表示啼哭是尿片溼了所造成的不舒服使然。

3.是否將解大便或已解大便在尿片上:檢查步驟同前項

4.是否衣服包得太緊:將衣服重新包紮,放鬆一點,假如啼哭停止,即代表這就是啼哭的原因。

5.是否太熱:如果滿身是汗、衣服溼了,即是太熱使他不舒服而哭鬧不停。可以嘗試爲他解開衣服、擦於身體,並將室內溫度調低些。

6.是否要人抱:有時嬰兒啼哭只是在尋求撫慰,假如抱着他就不哭,即表示他哭鬧的原因是尋求撫慰。

7.是否生病了:若經上述處理,嬰兒仍哭鬧不停,或寶寶有發燒、嘔吐腹瀉、食慾不佳、精神不振、活動力差、哭聲微弱或失聲大哭,很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導致不舒服,這種情形必須立即請醫生診治,找出寶寶啼哭的潛在原因。

4.10 嬰兒大便時會發出“吭哧吭哧”的聲音,全身都會變紅

別擔心。是因爲胎兒子宮裏沒有排泄大便活動,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鍛鍊,因此沒有足夠的力量。出生後的寶寶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大便

4.11 小屁屁上的紅疹

小屁屁上的紅疹是由寶寶的大便造成的

新生兒消化系統難以完全消化掉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那些未被消化的在大腸發酵,產生氣體、酸性物質以及泡沫樣大便——這對寶寶柔嫩的小屁屁造成的刺激是極大的。一定要給寶寶勤換尿布,多擦護臀霜。

4.12 寶寶的腳指甲看起來好像是往肉里長

這是正常的。小嬰兒指甲易折易彎,深深地置於甲牀中。判斷寶寶的指甲是否有問題,只需輕輕地擠壓一下他的腳趾:如果寶寶的腳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長,那寶寶的腳會感到疼痛,他會以哭聲告訴你。

4.13 寶寶有雙“扁平足

事實上,新生兒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嬰兒在頭幾月裏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不良的信號,因爲它預示着寶寶會有神經肌肉方面的問題。寶寶到了4-6歲的時候足弓纔會發育好。

4.14 內八腳和羅圈腿

由於子宮中空間有限,胎兒是以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生長的,因此他的腿、腳向內彎曲。出生後,隨着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變直。

4.15 有時寶寶看起來有點“對眼”

一隻眼睛的肌肉比另一隻有力,會使寶寶有時看起來有點“對眼”。這種現象只是間斷性的,不必擔心。

4.16 新生兒只能用鼻子呼吸

這是因爲新生兒喉嚨位置比較高。較高的喉嚨位置可以讓他在喫奶時進行呼吸,並且保證液體不會流入氣管。缺點是寶寶不能用嘴呼吸。如果寶寶發生鼻塞,要及時用吸鼻器吸通鼻子。

4.17 新生寶寶不流眼淚

這是因爲新生兒淚腺所產生的液體量很少,只能保持眼球的溼潤。而且,寶寶在出生時,其淚管是部分或全部封閉的,要等到幾個月以後才能完全打開。

4.18 寶寶的呼吸快而不規則

新生兒呼吸頻率相對比成人快很多,而且也不規律。這是因爲嬰兒的肺還很小,其神經系統沒完全發育好的緣故。

4.19 寶寶的體溫不規律

新生寶寶的甲狀腺——寶寶體內的溫度調節器尚未發育完善,汗腺也不夠發達,所以,寶寶的體溫會時高時低。好在寶寶有充足的脂肪來保護,體溫不會降得太低。

4.20 新生寶寶易脫水

雖然新生兒體重中百分到八十都是水分,但是由於新生兒新陳代謝速度很快,是兒童或大人的兩到三倍,導致水分的快速流失,所以小嬰兒容易脫水。要判斷寶寶是否處於脫水狀態,可把小拇指放入寶寶的口中,如果溼潤則沒事,如果幹而粘,就說明寶寶需要奶水。

4.21 新生寶寶愛打嗝

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內,一直都有較頻繁的打嗝。這是在鍛鍊橫膈膜,它對寶寶的呼吸運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打嗝是由於寶寶過於興奮,有時則是由於剛餵過奶,某種程度上講,打嗝是由於橫膈膜還未發育成熟。到了三到四個月的時候,寶寶打嗝就會少多了。

4.22 新生寶寶容易餓

新生兒的胃只是成人的五十分。由於胃的容量小,所以寶寶不一會兒就又感到餓了。

4.23 軟塌塌的小耳朵

新生寶寶的小耳朵非常柔軟,顯得有些像招風耳。其實,這只是因爲寶寶的小耳朵裏的軟骨尚未發育好的緣故。幾個星期之後,隨着軟骨日漸發育成熟,寶寶的小耳朵就會慢慢變硬,直立起來,有一個正常的形狀了。

5 護理要點

5.1 預防感染

新生兒臥室應儘量減少人數,謝絕或減少探望,尤其不能讓病人進入新生兒臥室。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在保證室溫的情況下,做到定時開窗換氣。在接觸和護理新生兒時應要認真洗手注意保持寶寶皮膚清潔大便後應清洗臀部,平時經常給寶寶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窩大腿根部、肘彎及大腿皺摺處皮膚清潔乾燥。臍部是細菌侵入新生兒肌體的重要門戶,必須保持臍部清潔。在臍帶未脫落前,每天用消毒棉棍蘸75%酒精擦拭,應避免用各種粉劑然後消毒紗布蓋上,並用粘膏粘好。要時時注意,防止大小便弄溼臍帶及其覆蓋的紗布。如果臍部被尿溼,必須立即消毒及更換敷料。臍帶一般要一週左右脫落,脫落後就不再用紗布覆蓋,但仍然要保持局部乾燥清潔

5.2 保持體溫

新生兒對外界溫度變化適應能力差,過冷和過熱都容易生病。新生兒居室溫度應保持在22—24攝氏度,早產兒則要保持在24—26攝氏度間,晝夜溫差不宜太大。除室溫適宜外,還應注意衣被的增減、觀察室溫及衣被是否適宜,最好的指標是觀察新生兒體溫,如能使其保持在36—37攝氏度間(腋下)就比較理想。如果新生兒面紅耳赤、出汗體溫超過37.5攝氏度,則說明室溫太高或保暖過度,應及時採取措施。除環境溫度外,新生兒還要求適宜的溼度,冬春季節,一般居室均太乾燥,應勤用溼布擦地,暖氣上放置水盆或火爐上放打開蓋的開水壺,如能使用空氣加溼器,就更爲理想

5.3 母乳餵養

產婦生後4-8小時即可開始餵奶,提早哺乳不僅有益於新生兒營養,同時能促進母親乳汁的分泌。頭兩日母乳不足可用糖水補充,一般應在喫母乳後再喂糖水,而不要輕易用牛乳或糖水代替母乳。要鼓勵用母乳餵養新生兒,尤其是生後第一次餵奶時的初乳,其中含有多種抗體,一定不要丟棄。餵養新生兒可以定時,即每3小時餵奶一次;亦可不定時,即新生兒什麼時候想喫,就什麼時候喂,這樣更符合新生兒的生理要求,在確實無母乳時纔可以用嬰兒配方奶粉餵養。

5.4 嚴格用藥

各種藥物進入身體以後,一般均需經過肝臟解毒,通過腎臟排泄新生兒肝、腎功能均不佳,用藥極其困難,因此絕對不能自行用藥,必須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嚴格按規定劑量、療程應用,否則易出現不良後果。

6 用藥須知

新生兒藥物的耐力和承受力很低,需藥量也與成人或一般孩童不同。因此,除了經過醫師處方藥物之外,不可擅自給嬰兒服藥,即使是最常用的退燒藥,也要和醫護人員商量後纔可使用。

新生兒用藥不當或用藥過量造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不可不謹慎。

7 營養食物

每個嬰兒每天所需的奶量不盡相同。一般來說,4個月前的寶寶所需的營養可以完全由母乳或配方奶粉供應。

體重來換算,一天平均1000克體重約150毫升的奶就夠寶寶生長發育需要。譬如3000克大的寶寶每天能喫到450毫升,5000克的寶寶一天喫750毫升的奶就足夠了。

4個月以上的嬰兒,則應該添加副食品。此後寶寶一天的奶量最好不要超過1000毫升,嬰兒纔有機會和意願喫其他的食物,從而獲得均衡的營養

8 新生兒健康標準

經過專家們的研究認爲,新生兒健康應具有十方面的標準。現錄如下,供父母親們參考。

1、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頭兩週每分鐘呼吸40-50次。

2、新生兒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爲正常。

3、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爲30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4、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色綠粘笛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爲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5、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超過或第一週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爲異常。

6、新生兒體溫在37-37.5攝氏度間爲政治。如不注意保暖,體重會降低到36攝氏度以下。

7、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2-3天皮膚輕微發黃,若在出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爲病態。

8、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擁抱等反射

9、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個月開始起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10、出生後3-7天新生兒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9 寶寶降生後面臨的變化

當寶寶來到世界上時,他需要經歷六大調整,才能適應與媽媽子宮完全不同的外面世界。我們該做些什麼,才能讓他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呢?

9.1 水和溫暖代之以冷空氣

在媽媽子宮裏:在受精卵形成10個星期的時候,胎兒從頭到腳才2釐米長,他完全被羊水所包圍。胎兒感覺到液體的輕柔阻力,躺在柔軟的羊水裏還有點失重的感覺。在這個“房間”裏,無論媽媽是在夏日太陽,還是在冬季散步,胎兒周圍的溫度總是37℃。

寶寶降生後:來到世界上,寶寶首先感覺到的是空氣擦過皮膚。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溫水裏遊了很長時間的泳,然後上岸的感覺——這就是寶寶出生第一天的感受。溫暖的保護層沒有了,寶寶需要大約一小時才能很好地適應空氣和皮膚的接觸。因此,寶寶在出生後要用事先加溫暖過的毛巾蓋好。

9.2 全天候聲音和晃動代之以噪音和安靜

在媽媽子宮裏:懷孕20周左右,胎兒聽覺就開始發育了。肚子裏有很多耳朵的“食物”:媽媽血管血液流動的聲音、吞嚥聲和腸胃咕嚕咕嚕的聲音、心臟跳動的聲音。外界的聲音也會通過肚子的過濾傳進來,並且和裏面的聲音疊加起來。子宮裏除了全天候能聽到聲音,胎兒幾乎時刻處在晃動中,哪怕是在媽媽睡覺時,小東西也是被輕輕的晃動的。就連媽媽的脈搏,對胎兒來說也是低聲的顫動。如果媽媽在上樓梯或者散步,胎兒就像坐在搖動劇烈的鞦韆上。

寶寶降生後:外面的世界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是吵鬧的。說話聲、門響都不再有過濾直接傳到他的耳朵裏,之後可能又是突然的安靜。寶寶可能會感到害怕,因爲他已經習慣了耳邊一直有聲音。寶寶非常喜歡“不安靜”的家庭生活,也不願意躺在安靜的房間裏。因此,可以讓他躺在媽媽或爸爸的肚子上睡覺,重新感受心跳的聲音和呼吸帶來的輕微顫動。

9.3 全天候養分供給代之以飢餓

在媽媽子宮裏:在媽媽的子宮裏,胎兒一直得到養分供給。直到孕期快要結束時,小東西的開始練習如何讓胃裝滿和清空:他喝進羊水然後排出去。那他會感到餓嗎?不會的。在子宮裏,全天候的養分供給沒有間歇過。即便在胎兒睡覺時,媽媽的心臟也忙着給他輸送養分。而且,就算媽媽睡着了,小東西也會自己取用他需要的養分。

寶寶降生後:分娩剛結束時,小寶寶像一名剛剛經過劇烈比賽的運動員。因此,他首先需要安靜,而不是喫些什麼。當然,在產房裏就讓寶寶親近媽媽的乳房也很重要。在出生後第一個到第二個小時之間,寶寶要喫奶的願望就表現出來了。他在吮吸時,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信任——媽媽在這裏,她還會繼續餵養我。

9.4 沒有接觸代之以觸摸

在媽媽子宮裏:在懷孕12~16周時,胎兒就有了觸覺。當他的小手摸到羊膜、膝蓋碰到子宮壁時,他都會有感覺。這樣的刺激喚醒了胎兒神經末梢,尤其是嘴巴周圍的神經尤其靈活,這樣胎兒才能吮吸。子宮裏的空間很狹小,因此胎兒和媽媽密切地連接在一起,也因此他的皮膚沒有受到過外界的刺激

寶寶降生後:很多助產士和護士都發現,寶寶能注意到第一次觸摸。媽媽應該儘可能地多抱抱他,幫他學習感受到“皮膚語言”。到了接受第一次體檢(大約42天時),寶寶能感受到很多溫柔的撫摩,比如當媽媽的手放在他身上時,他便能認出來。

9.5 氧氣代之以呼吸

在媽媽子宮裏:臍帶不僅爲胎兒傳送食物,也源源不斷地運氧氣給他。所以,他不知道什麼是呼吸困難胎兒血液裏的氧氣總是幾近飽和,富含氧氣血液臍帶流入心臟,又從心臟傳送到他身體的各部分,“用過”的血液通過肚子上的大靜脈送回給媽媽。

寶寶降生後:從小腦袋露出來,鼻子和嘴巴暴露在空氣中那一瞬間起,寶寶就開始了第一下呼吸,在這個時刻,他體內的循環系統發生了調整,肺部被打開,開始將氧氣帶入血液。有規律的呼吸是一門藝術,因此寶寶還需要練習。在睡着時,他會輕輕地打呼嚕;而在需要氧氣時,也會大口呼吸。

9.6 被保護的角落代之以寬大的空間

在媽媽子宮裏:出生前的最後一週胎兒小腿蜷起來,腦袋恰好放在骨盆裏。他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就像小雞坐在蛋裏面。但這裏對胎兒來說是溫暖、安全的角落,他的身體和媽媽的身體時時都在接觸。

寶寶降生後:出生後,寶寶的周圍的空間大了很多。伸展開手臂不會碰再到什麼,伸直小腿也遇不到任何阻力,再不是之前那個磕磕碰碰的“太空倉”了。新的自由讓寶寶有些混亂,所以當他被媽媽抱在懷裏時,就會感覺特別舒適。很多寶寶在帶上小帽子時,也變得安靜了。不僅是習慣了肚子裏的溫暖,而且也習慣了身體周圍總有個“套子”,這個“套子”讓他感覺到了界限。還有一些寶寶非常積極地尋找這樣的邊界,因此他睡在小牀上時使勁向上挪動,要去碰到牀欄杆。大約要等到出生6周之後,他纔會慢慢停止這些試圖找回在在子宮裏的感覺行爲

10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