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iǎn píng zú

2 英文參考

platypodia

flatfoot

3 註解

4 概述

平足症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造成足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稱爲扁平足扁平足是以足縱弓降低或消失爲特徵的畸形足。因韌帶鬆弛所致的扁平足好發於青少年,具有遺傳傾向。

病因主要有:(1)遺傳因素;(2)先天足骨畸形;(3)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4)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痙攣。臨牀上分爲姿勢平足症和痙攣性平足症

臨牀表現主要爲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站立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展,舟骨結節處腫脹壓痛,休息減輕,晚期發展爲痙攣性平足,並可引起骨性關節炎併發症。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本症可發生兒童及青壯年,若爲先天性者則多在10歲以後出現症狀,常因各種損傷和勞累、肥胖而誘發,雙側多見。

本症重在預防,一般行非手術療法多能奏效,少數患者則需手術治療,亦可獲得較好療效。療效欠佳者多數是未經正規治療或伴有合併症、併發症者。

5 病機

病因尚未闡明,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病理觀察足跗骨無發育畸形,但連接距跟、距舟和舟楔關節關節囊韌帶卻較正常者鬆弛,使足負重時跟骨在距骨下方發生內旋,其前端向背側及外側移位,距骨則向蹠側及內側移位,導致鬆弛的跟舟蹠側韌帶更加鬆弛,不能支持距骨頭,使足縱弓降低,跟距韌帶鬆弛致使跟骨外翻,則加劇足縱弓下降。

6 臨牀表現

幼兒童多無症狀。往往因鞋底異常磨損才引起家長注意肥胖患兒和青少年患者久站時,出現足底疼痛小腿部不適。通常不負重時足弓尚存在,但負重檢查可發現足縱弓降低或消失。臨牀上可分爲三個類型,但均要在負重時觀察足縱弓的改變,輕型:足縱弓降低;中型:足縱弓消失;重型:足縱弓消失,並有足內側緣凸起,距骨頭移位至足蹠側即內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時出現跟腱短縮及後足外翻。

1.姿勢平足症:爲初發期,足弓外觀無異常,但行走和勞累後感足疲勞和疼痛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舟骨結節處腫脹及壓痛明顯,局部皮膚可發紅,足活動內翻輕度受限。站立時,足扁平,足外翻。經休息後,症狀、體徵可消失。

2.痙攣性平足症:好發於青壯年,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主要爲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可呈八字腳步態。腓骨長肌呈強直性痙攣,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足跟變寬,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結節完全塌陷,向內突出。嚴重者,足部僵硬。固定於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動明顯受限。即使經較長時間休息,症狀也難改善。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疼痛

X線檢查應負重條件下攝足正側位X線片,主要在足側片測量足弓的角度改變。①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蹠骨長軸中心畫一條直線,再於舟骨中央畫一條與其前後關節面相平等的直線,並與每一條線相交叉。通常足弓兩條線呈直角相交(圖29)。若病變或韌帶鬆弛發生在距舟關節,舟骨、第一楔骨及蹠骨中軸線與距骨中軸線相互不連續,並在足蹠側形成角度,距骨中軸絲經過舟骨蹠側1/4處(圖29B)。如果韌帶鬆弛出現在舟楔關節,距骨中軸線則位於第一楔骨的蹠側,而與舟骨中心的垂線直角相交(圖29C)。當通過舟骨中心的直線向前後延長,均位於距骨和第一蹠骨的蹠側時,表明距舟和舟楔關節均有韌帶鬆弛(圖29A)。②距骨蹠屈角:沿足蹠側畫一條水平線與距骨中軸線相交。正常值爲26.5°±3.5°。當距骨有蹠屈畸形時,此角度增大。③距舟背蹠角:在負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遠端關節畫畫一平行線,再畫一條距骨中軸線,兩線相交所形成的內側角稱距舟背蹠角。正常值爲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圖29 足負重側位測量距骨——蹠骨

7 診斷依據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足骨畸形外傷史。

2.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結節處腫脹和壓痛,休息可減輕或消失。晚期爲痙攣性平足,經較長時間休息,症狀亦難改善。

3.站立位X線足正側位片可見舟骨結節完全塌陷,與載距突的距離增加。自跟骨結節底部至第一距骨頭底部作連線,並從舟骨結節至此連線作垂直線,其長度多小於1cm。

8 鑑別診斷

扁平足原發性繼發性兩大類別。當診斷因韌帶鬆弛所致的原發性扁平足時,應仔細做好鑑別診斷,除外因副舟狀骨畸形,第一蹠骨短縮、先天馬蹄內翻術後併發的扁平足,還要排除神經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質炎所致的麻痹扁平足,以及大腦性癱瘓所致的痙攣性扁平足。根據發病年齡、詳細的病史及體格檢查X線檢查,多可做出正確的診斷。

9 治療措施

輕、中型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灘、草地上行走,訓練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對足跗關節穩定作用和提高足縱弓。也曾推薦穿各種矯形鞋,希望矯正扁平足。但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扁平足並沒有矯形作用。只能減輕局部不適和疼痛。因此,對有症狀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齡在10歲以下者,可採取被動或主動牽伸小腿三頭肌、緩解因該肌痙攣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適。穿鞋底後內側加厚0.3~0.6cm的Thomas矯形鞋,或在鞋底內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縱弓支持墊,均能減輕或消除疼痛和不適,但無矯形作用

若非手術治療不能解除疼痛,且影響負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齡>10歲者,則是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手術治療方法肌腱移位、韌帶緊縮等軟組織手術,也有跗間關節融合,三關節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術,但是,單純軟組織手術、單個跗間關節融合術因療效不好,已被擯棄。目前多傾向於軟組織和骨性手術聯合應用,其療效則明顯提高。

通常依據X線測量,確定足縱弓下降的部位後,選擇手術方法。Giannesstras手術是舟楔關節融合,跟舟蹠側韌帶緊縮及脛前、脛後肌腱移位,適用於舟楔關節韌帶鬆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療效較好。其手術要點是:①經足內側縱切口,顯露距、舟、楔骨和脛前脛後肌腱;②從其點處切斷脛前、脛後肌腱,跟舟蹠側韌帶,並在距、舟、楔骨的內側,掀起一條由前向後的關節囊韌帶瓣,注意在該瓣深面保留一薄層骨片(圖30)。③切除舟、楔關節軟骨,從舟、楔的蹠側向背側分別鑽一骨孔,兩者在背側的深面相匯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腸線或尼龍線固定舟楔關節矯正的位置上(圖31);④緊縮縫合關節囊韌帶瓣及蹠舟蹠側韌帶後,再把脛前、脛後肌腱斷端編織縫合在一起,從舟骨所預製骨孔的蹠側,把脛前脛後肌腱向背側牽拉,並縫合固定到足背側的骨膜上(圖32);⑤術後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術後初期可有過矯正的現象,但負重行走3~4周可逐漸消失。

圖30 在距、舟、楔骨內側形成關節囊韌帶骨瓣

1.脛後肌腱  2.跟舟蹠側韌帶  3.脛前肌腱

圖31 切除舟、楔關節軟骨(A) 於舟、楔骨蹠側鑽孔(B)

圖32 A.縫合關節囊韌帶骨瓣後,從舟背側向蹠側鑽孔  B.脛前、脛後肌腱通過舟骨骨孔固定  1.脛前、脛後肌腱 2.脛前肌腱

距舟關節鬆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顯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發育成熟,採取Grice關節外距下關節固定術,既能矯正扁平足,又不影響足的縱向發育。該手術通過外踝前方斜切口顯露跗骨竇,去除跗骨竇的骨皮質後,填入自體松質骨條,並用一枚螺絲釘固定。術後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癒合。對於年長兒童或青少年,足三關節融合術也是一值得推薦的方法

10 用藥原則

1.對大多數病人,不需藥物治療,主要進行足內、外在肌功能鍛練爲主;

2.對少數需行手術治療者,術後要應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症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必要時輸血人體白蛋白

治療扁平足的穴位

查看更多

扁平足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