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咬傷診療規範

法規文件 診療規範 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 蜱咬傷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yǎo shāng zhěn liáo guī fàn

2 基本信息

蜱咬傷診療規範》爲《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的一部分,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21年7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1〕417號)印發。

《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 年版)》包含以下部分:

一、狂犬病診療規範

二、犬咬傷診療規範

三、貓抓咬傷診療規範

四、齧齒動物致傷診療規範

五、蛇咬傷診療規範

六、猴咬傷診療規範

七、馬咬傷診療規範

八、豬咬傷診療規範

九、禽類啄傷診療規範

十、胡蜂蜇傷診療規範

十一、海蜇蜇傷診療規範

十二、螞蟻蜇傷診療規範

十三、蜱咬傷診療規範

十四、蜘蛛咬傷診療規範

十五、石頭魚刺傷診療規範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21〕4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進一步規範常見動物致傷診療工作,提高醫療救治質量和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我委組織專家制定了《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聯繫人:醫政醫管局  張少偉、杜青陽

電 話:010-68791821、68792989

傳 真:010-68791823

附件: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1年7月29日

4 全文

蜱咬傷診療規範

蜱在我國分佈廣泛,與人畜關係密切,可傳播多種人畜共患疾病。在蜱分佈區域,蜱叮咬事件發生率較高。蜱叮咬人除了引起局部損傷,還可以導致蜱癱瘓、紅肉過敏症,攜帶病原體蜱叮咬人後可能導致人體發生多種蜱傳疾病。爲進一步規範蜱咬傷診療,降低蜱咬傷引發疾病的發生率,結合近年來國內外在蜱咬傷診療方面的研究進展,制定本規範。

4.1 一、流行病學

蜱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爲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爲軟蜱,屬軟蜱科。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儲存宿主。蜱生長分爲卵、幼蟲若蟲成蟲 4 個時期,其中幼蟲若蟲成蟲均具有吸血習性。全世界已發現 800 餘種,硬蜱科 700 餘種,軟蜱科約150餘種,納蜱科 1 種(僅存於歐洲)。中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 10 種 。 全 溝 硬 蜱 ( Ixodes persulcatus )、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亞東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kozlovi)、乳突鈍緣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長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是我國常見主要蜱種。

蜱廣泛分佈於我國大部分省區。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叢、開闊的牧場、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軟蜱多棲息於家畜的圈舍、野生動物的洞穴、鳥巢及人房的縫隙中。人在有蜱生活的區域活動,容易接觸蜱和被蜱咬傷,但是蜱咬傷的發生率缺乏數據。

4.2 二、發病機

4.2.1 (一)局部損傷和繼發感染

蜱通過口器刺穿皮膚血管壁而吸食人血,這種物理損傷通常導致局部傷口、瘙癢、紅腫、疼痛出血,嚴重者可引起局部感染,出現皮膚潰破、組織炎症等。

4.2.2 (二)神經毒素作用

某些硬蜱唾液分泌神經毒素,通過競爭乙酰膽鹼受體阻斷宿主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酰膽鹼遞質的釋放,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出現癱瘓,嚴重者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只有在雌性蜱已附着於人體並開始攝食後,纔會發生癱瘓症狀。一般在蜱攝食 4~7 日後,纔會出現蜱癱瘓症狀

4.2.3 (三)過敏反應

蜱叮咬人體時,其唾液中的α-半乳糖進入人血液,被人免疫系統識別而產生抗α-半乳糖IgE抗體,並與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上的高親和力IgE 受體結合。此後,人食用紅肉後,紅肉中含有脂肪微粒包裹的α-半乳糖,待脂肪微粒消化暴露的α-半乳糖激活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上的IgE 受體複合物,從而引發稍延遲的I 型過敏反應

4.2.4 (四)傳播病原體

蜱可以傳播蜱傳腦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 virus,我國稱森林腦炎病毒)、新疆出血熱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發熱血小板減 少 綜 合 徵 病 毒 (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syndrome virus)、伊朗包柔螺旋體(Borrelia persica)、拉氏包柔螺旋體(Borrelia latyshevyi)、伯氏包柔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貝氏立克次體(Coxiella burneti)、西伯利亞立克次體(Rickettsia sibirica)、嗜吞噬細胞形體 (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鼠疫桿菌(Yersiniapestis)、布氏桿菌(Brucella)、兔熱桿菌(Bacillusthermus)等,導致人體發生相應的感染性疾病。

4.3 三、臨牀表現

4.3.1 (一)局部症狀

當蜱和人類的皮膚接觸後,蜱的假頭以機械損傷方式插入皮膚,形似黑色的痣。傷口部位常明顯紅腫,也會有少量血液流出。用手觸摸傷口局部皮膚有堅硬感。

4.3.2 (二)過敏反應

4.3.2.1 1.過敏症狀
4.3.2.1.1 (1)皮膚黏膜表現:

往往是過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現的徵兆,包括皮膚潮紅、瘙癢,繼以廣泛的蕁麻疹和(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4.3.2.1.2 (2)呼吸道阻塞症狀

有喉部堵塞感、胸悶、氣急、喘鳴憋氣、發紺等表現,甚至可因窒息而死亡;

4.3.2.1.3 (3)循環衰竭表現:

患者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蒼白、脈速而弱, 然後發展爲肢冷、發紺、血壓迅速下降,乃至測不到血壓脈搏消失,最終導致心臟停搏,極少數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4.3.2.2 2.休克表現:

收縮壓急劇下降到90 mmHg 以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4.3.3 (三)蜱癱瘓症。

患者最初出現厭食嗜睡失聲,隨即出現共濟失調、上行性弛緩性癱瘓、過度流涎眼球震顫瞳孔不對稱以及嘔吐,通常死於呼吸衰竭

4.3.4 (四)紅肉過敏症。

一般在進食後 3~6 小時發病,起病急,通常引起嘔吐腹瀉症狀,嚴重時出現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呼吸窘迫、血壓下降等,更嚴重者出現過敏性休克

4.3.5 (五)感染性疾病。

人被攜帶病原體的蜱咬傷後可以引發多種感染性疾病並出現相應臨牀表現。

4.4 四、診斷

4.4.1 (一)診斷原則。

主要依據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進行診斷。

4.4.2 (二)臨牀診斷。

流行病學史,指有林區、草原地區活動史,有接觸蜱和被蜱咬傷史。體檢在軀體上發現叮咬吸血的蜱。

4.4.3 (三)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可升高。

4.5 五、鑑別診斷

4.5.1 (一)蜂蜇傷

傷口留有蜂刺(蜜蜂)或不留蜂刺(馬蜂),受蜇部位立即出現顯著的疼痛、燒灼感,周圍皮膚紅腫。如果被成羣的蜂蜇傷後,可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全身中毒症狀,嚴重時可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被蜂蜇傷後,應立即脫離蜂蜇傷環境;迅速評估病情,儘早識別過敏性休克、發現威脅患者生命的各種危象;積極抗過敏、抗休克對症治療;及時進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4.5.2 (二)螞蟻蜇傷。

蜇傷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瘙癢、紅斑、水泡等局部症狀,可能出現喉頭水腫症狀如:呼吸困難、缺氧、紫紺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四肢厥冷等,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症狀。被螞蟻蜇傷後,應立即脫離螞蟻蜇傷環境;迅速評估病情,儘早識別過敏性休克、發現威脅患者生命的各種危象;積極抗過敏、抗休克對症治療;及時進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4.5.3 (三)蜈蚣咬傷

咬傷後局部疼痛、紅腫、眩暈噁心嘔吐發熱心悸譫妄抽搐昏迷等,一般無膿皰,常無瘙癢,以傷口疼痛爲主要特徵。蜈蚣咬傷的治療原則爲清除毒素、止痛消腫、抗過敏治療。

4.6 六、治療

4.6.1 (一)治療原則。

如果判斷爲被蜱咬傷,不可自行去除蜱,應立即前往醫院,儘快取出蜱,迅速評估病情,儘早識別過敏性休克和蜱癱瘓,積極抗過敏、抗休克對症治療,同時注意外傷破傷風的預防。

4.6.2 (二)咬傷局部處置。

1.可在傷口周圍用鹽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閉,麻醉起效後用鑷子將蜱去除,特別注意蜱口器裏的倒刺不能留在皮膚內,採用碘伏聚維酮碘)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在不具備麻醉條件時,可用平頭鑷子緊貼皮膚夾住蜱蟲拉起,當皮膚出現張力左右晃動緩慢拔出;

2.如蜱的口器已經殘留在皮膚內應行手術取出;

3.局部發生細菌感染的,應當給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療。

4.6.3 (三)過敏反應處置。

症狀較輕者: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抗組胺藥物,或肌注苯海拉明異丙嗪抗組胺藥注射劑

4.6.4 (四)蜱癱瘓處置。

儘快除去蜱,進行對症治療;若患者已經出現呼吸受損,應輸氧並輔助呼吸

4.6.5 (五)蜱傳疾病的治療。

對蜱咬傷患者進行隨訪,出現蜱傳染性疾病相關症狀者應儘快接受相應的傳染病診療。

4.7 七、預防

人在樹林、草地等蜱活動區域從事生產勞動、郊遊、野營等活動時應做好防護,要穿長袖衣衫,紮緊褲腿、袖口,避免被蜱咬傷;離開時,應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上是否有蜱,發現蜱後立即清除;一旦發現被蜱咬傷,應儘快尋求正確的醫療救治。

4.8 八、蜱咬傷診療流程

蜱咬傷診療流程見下圖。

圖.png

蜱咬傷診療流程

5 編寫專家組名單

組長

王傳林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副組長

殷文武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慶軍 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劉斯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範昭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峯 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賓文凱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

陳名智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晉江中醫

鄧玖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丁慶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杜望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

杜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馮祖欣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郭慧 河北省人民醫院

郭貫成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郭樹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

郭志濤 天津市西青醫院

何武兵 福建省立醫院

黃磊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菅向東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蔣榮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康新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康建華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

院蘭頻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

李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李洪臣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醫院

李建國 河北省人民醫院

李其斌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李永武 廈門市第五醫院

李宗浩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

樑子敬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林起慶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

劉珵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劉鳳娥 長沙市第一醫院

陸軍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

呂新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苗冬濱 哈爾濱市第四醫院

潘羣婕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

皮黨育 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邱澤武 北京市解放軍總院第五醫學中心

曲晨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石 斌 武漢市江漢區新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唐華民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

唐映利 兵器工業五二一醫院

王博 北京市昌平區醫院

王敬 陝西省漢中市中心醫院

王威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華峯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醫院

王培戈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魏蜀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王萬春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王義宣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

王志偉 北京豐臺醫院

吾路汗·馬汗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吳紀峯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

吳俊華 雲南大學附屬醫院

吳凌峯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

肖敏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謝璐濤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

謝增如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徐哲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薛喬升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

顏長護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晉江中醫

楊凱春 廈門市第五醫院

楊樹青 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

張豔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

張志升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張中良 北京市順義區結核病防治中心

趙宇 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鄭以山 南京市第二醫院

朱思奇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朱政綱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莊鴻志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晉江中醫

莊天從 福建省晉江市羅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