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病入陰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經絡學 中醫病機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bìng rù yīn

2 概述

陽病入陰病機[1]邪氣由表入裏,或陽氣受傷,陽病轉變爲陰病,均稱爲“陽病入陰”,大多表示病情加重[2]。通常是指外感病傳變過程中,傷寒病由三陽經傳入三陰經,或溫熱病衛氣分傳入營血分的一種傳變方式,表示病邪由表入裏,病情由輕變重[2]

3 關於傳經

傳經是指傷寒六經病傳變,病邪從一經傳人另一經的證候[3]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傷寒論大全·辨張仲景傷寒論》:“蓋風寒之初中人也,無常,或入於陰,或入於陽,皆無定體,非但始太陽厥陰也。或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至厥陰邪氣不傳而愈者,亦有不罷再傳者,或有間經而傳者,或有傳至二三經而止者,或有終始只在一經者,或有越經而傳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真陰證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證者。”

景嶽全書·傷寒典·傳經辨》:“傷寒傳變不可以日數爲拘,亦不可以次序爲拘。如內經言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之類,蓋言傳經之大概,非謂凡患傷寒者必皆如此也。”

病邪輕重正氣強弱,以及治療得當與否,是傳經不傳經的重要因素[3]。觀察疾病的傳經與否,決定於脈證有無變化[3]六經傳變,有循經傳越經傳表裏傳合病並病直中三陰[3]

4 關於陰陽交

陰陽交是指熱性病陽邪入於陰分,交結不解[4]

4.1 主治

症見出汗後仍發熱狂言不能食,脈躁疾,多屬重證[4]

4.2 治療

臨牀可根據患者有無陽明腑實證,而分別採用清法下法[4]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6.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4.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6.

治療陽病入陰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