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型血吸蟲病

神經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xíng xuè xī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cerebral schistosomiasis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腦血吸蟲病

5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6 疾病概述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人體靜脈系統所引起的寄生蟲病。急性期主要表現爲發熱肝腫大腹痛腹瀉便血。慢性期以肝脾腫大,慢性腹瀉爲主要表現。晚期表現主要有肝硬化、巨脾、腹水等。病人及保蟲宿主爲主要傳染源

各期臨牀症狀及體徵:

(1)急性期:發熱、肝脾腫大、腹痛腹瀉便血

(2)慢性期:慢性腹瀉、肝脾腫大。

(3)晚期:肝硬化、巨脾、腹水

實驗室檢查:(1)病原學檢查。(2)免疫學檢查。(3)血象。(4)肝功能檢查

治療:(1)病原治療:呲喳酮。(2)對症治療

預防與調養:(1)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2)低鹽軟質飲食。

7 疾病描述

血吸蟲病是全球性重要寄生蟲病,全球病人可能超過200萬。我國多由日本血吸蟲引起,流行區包括長江中下游流域及南方十叄省。3%-5%的病人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爲腦型血吸蟲病。建國後血吸蟲病曾得到基本控制,但近年來發病率又有增高趨勢。

8 症狀體徵

臨牀分爲急性和慢性兩型:

(1)急性型:較少見,常暴發其病,主要表現腦膜腦炎,如發熱頭痛意識模糊、嗜睡昏迷偏癱、部分性及全身性癲癇發作等;

(2)慢性型:通常發生感染後3-6個月,長者達1-2年,主要表現慢性血吸蟲病,蟲卵導致肉芽腫形成,臨牀表現頗似腫瘤,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顱內壓增高症狀,局竈性神經功能損害體徵,也常見部分性及全身性癲癇發作。脊髓肉芽腫形成引起急性不完全性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體徵。

10 病理生理

糞便中血吸蟲污染水源,在中間宿主螺內孵育成尾蚴,人接觸疫水後經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在門靜脈系統發育成蟲,數月內出現症狀,亦可遷延1-2年內出現症狀,原發感染後數年可復發。日本血吸蟲寄居腸繫膜靜脈,異位寄居於腦小靜脈引起腦損害,或經血循環進入腦內。

病理:日本血吸蟲易侵犯大腦皮質,蟲卵寄生後引起腦實質細胞壞死和鈣沉積,炎性滲出物含嗜酸性細胞和巨大細胞,形成肉芽腫。

11 診斷檢查

1、輔助檢查

急性型腦血吸蟲病患者外周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增多。如腦肉芽腫較大或脊髓損害引起蛛網膜下腔部分梗阻,可使腦脊液壓力升高,淋巴細胞、蛋白含量輕至中度增高。CT和MRI可見腦和脊髓病竈。

2、診斷:

根據患者來自血吸蟲病疫區,有疫水接觸,胃腸不適病史,胃腸不適病史,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糞便和尿液出血吸蟲卵,血清學試驗和直腸活檢亦有助於診斷。本病治療後預後較好。

12 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首選吡喹酮,對人類叄種(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蟲感染都有效。常用二日療法,每次劑量100mg/kg口服,3次/d。急性病例需連服4日。癲癇發作可用抗癲癇藥。若蛛網膜下腔阻塞可口服皮質類固醇減輕腦水腫,或行椎板切除減壓術,巨大肉芽腫可以手術切除。

13 特別提示

1、內科治療:藥物治療首選吡喹酮,20毫克/公斤/日,分3次口服,連用10天。停藥觀察一月後,必要時還可重複應用。

2、伴癲癇發作者,應同時予以抗癇藥物顱內壓增高者,應予脫水治療;有明顯變態反應表現者,應給予類固醇激素藥物靜脈滴注或口服。

3、手術治療:適應證:血吸蟲蟲卵肉芽腫經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伴有嚴重顱內壓增高並可能出現腦疝者;與腦瘤鑑別診斷困難,需活檢者,均爲手術治療適應證。手術治療後仍需根據病情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

4、在我國流行的爲日本血吸蟲病。含血吸蟲卵的糞便污染水源,在中間宿主釘螺體內孵育成尾蚴。人接觸疫水後,尾蚴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在門脈系統發育成蟲然後血液循環到達身體各處,在數月內產生血吸蟲病症狀,也有遷延至1~2年後纔出現臨牀表現的。

5、日本血吸蟲易侵犯大腦皮質,蟲卵寄生後可引起腦實質細胞壞死和鈣沉積、蟲卵肉芽腫、假結核結節等。

6、另外,血吸蟲成蟲及蟲卵所分泌的毒素代謝產物及蟲體、蟲卵等異種蛋白也可引起腦組織中毒反應變態反應,嚴重者甚至可引發腦疝形成,還可見血管炎反應

7、本病一般預後良好,經正規治療後,85%患者癲癇發作減少或停止,80%的患者可恢復原來的勞動能力

腦型血吸蟲病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