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àng diān xián yào

2 英文參考

antiepileptic

3 概述

抗癲癇藥是一類抑制細胞異常放電的產生或擴散,從而阻止運動、感覺意識精神失常發生藥物,長期應用可控制症狀

4 抗癲癇藥的發展

最初的抗癲癇藥溴化物和苯巴比妥均爲偶然發現。而非鎮靜性抗癲癇藥苯妥英則直到1938年當Merritt和Putnmam用貓電休克模型篩選各種藥物時發現。

自此以後,直至1960年美國乙琥胺進入市場的20年中,主要通過對相對簡單的異環結構的改造,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之後,隨着酰胺咪嗪硝基安定、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開發,纔出現了結構全新的抗電線藥物。關於抗癲癇藥物的作用機制目前所知甚少,大體上可分爲①增強神經元膜的穩定性;②增強中抑制神經元功能;③影響腦內興奮性遞質的傳遞三個方面。

目前臨牀上已試用的新抗癲癇藥物有GABA、拉莫三嗪、MK801、GCS9896。隨着對癲癇病機制認識的深入,會有更多的新抗癲癇藥物應用於臨牀。

6 作用機制

抗癲癇藥通過兩種途徑制止或減輕癲癇發作,其一是影響中樞病竈神經元,減輕或防止它們過度放電;其二可能提高正常腦組織興奮閾而減弱來自病竈的興奮擴散,防止癲癇發作。現有的抗癲癇藥多數是通過第二種方式起作用

7 臨牀應用

不同藥物對不同類型癲癇的療效差別很大,用藥不當,不但無效,有的反可加重發作,如苯妥英鈉對小發作的影響就是這樣。所以合理選藥是臨牀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則。一般主張,治療大發作首選苯妥英鈉,可使60~65%的病人的發作完全停止,還有約20%的病人可得到明顯改善。苯妥英鈉不能控制的病例,加用苯巴比妥或撲癇酮(去氧苯比妥)或改用抗癇靈往往又可獲效。小發作的首選藥是乙琥胺,其作用強,毒性小。精神運動性發作可選用苯妥英鈉或加用撲癇酮,也可用酰胺咪嗪。處理癲癇持續狀態大發作連續出現,病人持續昏迷)則首選安定,靜脈注射。也可用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或苯妥英鈉加25~50%葡萄糖液,在6~10分鐘內緩慢靜脈注射。注射過快可引起小腦功能失調和心臟嚴重抑制

用藥劑量應按病人需要而定,從小量開始,逐漸加大用量直到產生最大效應而又不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爲止。治療開始時,一般主張只用一種藥,只是在療效不佳時才考慮改藥或用其他藥物。必須注意的是改藥或停藥時,一定要逐步減少原用藥物劑量,並逐步添加換用的藥,待換用藥生效後,再逐步停用原藥,不可突然全部停用或立即改換另一種藥物,否則將導致癲癇發作。用藥時間一般應堅持服藥至完全無發作長達3~4年以後,再用數月甚至1~2年後再逐漸停用藥物

8 不良反應

(1)偶可引起亞急性認知或行爲障礙,但難以區別是藥物還是癲癇或原有腦損害所致。藥物可損害注意記憶思維或運動速度。幼兒或老人用苯巴比妥有時可產生反常興奮。多數抗癲癇藥可引起與劑量有關的神經症狀,如震顫、運動障礙,但發生率較低。苯妥英卡馬西平丙戊酸或苯巴比妥中毒,可引起小腦腦幹功能障礙的症狀,如共濟失調、步態不穩、構音困難、眼球震顫。苯乙酰脲常引起人格變化、精神病症狀和抑鬱。

(2)過敏性皮炎通常在用藥後10~14天發生,偶可發生更嚴重的剝脫性皮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血清病結節性多動脈炎

(3)乙內酰脲類、某些巴比妥類(如撲癲酮等)可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系葉酸代謝障礙所致。凝血缺陷見於苯巴比妥、撲癲酮或苯妥英治療母親所生的新生兒中,系繼發於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耗竭。抗癲癇藥偶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粒細胞缺乏、再生障礙性貧血

(4)可見肝功能損害、黃疸,甚至致死性肝中毒丙戊酸和苯乙酰脲類藥物較易產生。

(5)三甲雙酮或二甲雙酮偶可引起腎功能障礙,常隱襲性發展。

(6)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可導致骨骼礦物質含量減小和佝僂病發生率增大,可能是影響維生素D代謝所致。

(7)內分泌系統改變一般爲亞臨牀性的改變,如甲狀腺功能降低、垂體前葉功能降低。

(8)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並用一般無額外的副反應,不主張卡馬西平氯氮平並用,因兩者均有致粒細胞減少的傾向。

(9)癲癇的患母所生嬰兒早產低體重、缺氧、出血先天畸形的危險性增加。癲癇發作的危險性一般超過抗癲癇藥的致畸危險性。三甲雙酮是一種致畸藥,用藥孕婦80%發生妊娠缺陷或自發性流產。哺乳母親應用抗癲癇藥一般不禁忌

9 用藥原則

1、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至控制發作爲限;

2、單一用藥,無效時才考慮合用,一般不超過3種;

3、有規律服藥;

4、不宜隨便換藥,確需換時,應在逐漸減少原用藥物劑量同時,逐漸增加新用藥的劑量,防止誘發發作;

5、堅持長期治療,可減少復發,一般多在1~2年內逐漸減量直至停藥;

6、堅持逐漸減量停藥原則;

7、用藥時注意不良反應,如皮疹、皮炎等,定期查血、尿及肝功能

8、用藥時若有嗜睡症狀,應加服咖啡因(0.02~0.04g/次,3次/日),或麻黃鹼(25mg/次,3次/日);

9、患者應生活規律化,忌菸酒,低鹽少水飲食,不要過飽,避免過度緊張,忌激烈運動,避免高空、水邊及機械電機旁工作,以免發病時發生危險。

10、孕婦服藥有潛在致畸可能,應加注意

10 藥物相互作用

抗癲癇藥物合用時,可以使血濃度降低,降低療效;也可使血濃度升高,使之而出現毒性反應,但合理聯用可增效。中樞抑制藥物,如抗組胺藥中樞性α激動劑、肌肉鬆弛藥、類鴉片鎮痛藥抗抑鬱藥、鎮靜催眠藥等可使抗癲癇藥的鎮靜或神經毒性加劇。

11 兒童用藥

兩項新的研究顯示,母親懷孕期間如果服用抗癲癇藥丙戊酸鈉的話,很容易導致胎兒出生缺陷以及智商低下。

丙戊酸鈉是經典的抗癲癇藥,也是市場上使用最久、最廣泛的抗癲癇藥。研究調查了144名在懷孕期間服用此藥的婦女,發現其孩子出生缺陷機率爲1成,爲不服用藥物的女性的7倍,也是服用其他抗癲癇藥物女性的3倍。而孩子出生後的智商,也要明顯低於沒有服藥的女性所生下的孩子。

12 相關出處

新編藥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