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技術方案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分級診療技術方案 診療技術方案 法規文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í xìng guān zhuàng dòng mài zōng hé zhēng fēn jí zhěn liáo jì shù fāng àn

2 基本信息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技術方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於2021年9月24日《關於印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技術方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1〕512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關於印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技術方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21〕5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有關要求,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相關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組織制定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技術方案(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國家中醫藥局網站通知公告欄目下載)。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加強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聯繫人:黃子嫣、朱焱磊、張牧嘉

電話:010-68791885、68791887

傳真:010-68792195

國家中醫藥局聯繫人:段華鵬、王瑾

電話:010-59957760

傳真:010-59957684

附件:

1.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重點任務及服務流程圖

2.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2021年9月24日

4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重點任務及服務流程圖

4.1 一、建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分級診療健康檔案

根據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以下簡稱ACS)患病率、發病率、就診率和分級診療技術方案,確定適合分級診療服務模式的患者,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遵循《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全國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要求,建立患者電子健康檔案,開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查詢服務,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信息平臺與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4.2 二、明確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ACS患者防治宣教、早期救治、識別高危及疑似患者並轉至上級醫院、進行心臟康復、長期隨訪管理。承擔急性胸痛接診任務且按照就近就急原則與已經通過認證的胸痛中心建立了常態化聯合救治及轉診關係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應積極開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暫未達到上述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在上級醫院(優先選擇胸痛中心單位)的指導下啓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相關工作,減少ACS發病後早期治療延誤,實施二級預防和長期管理,完善ACS區域協同救治和疾病管理體系建設。

(二)二級醫院。根據醫院能力爲ACS患者提供相應的診療服務。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並按照診療指南及相關規範制定規範化的治療方案,有中醫藥治療能力醫院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規範化的中西醫治療方案。儘早啓動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根據ACS類型進行危險分層及制定相應治療策略。落實雙向轉診要求,收治下級醫療機構轉診患者,規範轉診機制和完善患者信息共享平臺。對下級醫療機構進行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建設胸痛中心,建立ACS數據庫,加強區域內ACS的管理工作。無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儘快給予抗栓、他汀類等藥物;對於有溶栓適應症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患者,進行溶栓治療。需要行急診介入治療的患者儘快轉運至有急診介入能力醫院;有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按照三級醫院功能定位開展介入診療。

(三)三級醫院。提供ACS患者全方位的診療服務。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並按照診療指南及相關規範制定規範化的治療方案,有中醫藥治療能力醫院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規範化的中西醫治療方案。儘早啓動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根據ACS類型進行危險分層及制定相應治療策略。落實雙向轉診要求,收治下級醫療機構轉診患者,規範轉診機制和完善患者信息共享平臺。對下級醫院進行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建設胸痛中心,建立ACS數據庫,加強區域內ACS的管理工作。牽頭制定區域內醫師培訓計劃,落實區域內醫療機構完成ACS患者管理質控標準的制定。

4.3 三、建立團隊簽約服務模式

簽約團隊至少包括二級及以上醫院專科醫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等,有條件的試點地區可在簽約團隊中增加藥師。簽約服務以患者醫療需求爲導向,利用醫聯體創新服務模式將二級及以上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科與全科、健康管理與疾病診療服務緊密結合。

爲ACS患者提供全流程管理。有條件的試點地區,可以在簽約團隊中增加臨牀營養心理諮詢康復等人員。結合全科醫師制度建設,推廣以心血管病專科醫師、全科醫師爲核心,涵蓋中醫西醫學科的團隊簽約服務。全科醫師代表服務團隊與患者簽約,將公共衛生服務與日常醫療服務相結合,以患者爲中心,按照簽約服務內容,與專科醫師、其他相關人員共同提供綜合、連續、動態的健康管理、疾病診療等服務。

4.4 四、明確ACS分級診療服務流程

4.4.1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流程(圖1)。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流程根據患者病情分爲非上轉患者簽約服務流程和上轉患者流程。

非上轉患者簽約服務流程:接診患者並進行初步識別→排除ACS或需在社區長期隨訪管理的非轉診患者,爲患者制定管理方案→經患者知情同意後,建立專病檔案→開展日常治療、隨診、健康管理

上轉患者流程:判斷符合ACS或高度疑似患者轉診前與患者和/或家屬充分溝通→根據患者病情確定上轉醫院層級(優先選擇具有急診介入能力的上級醫院)→就近將患者上轉至二級及以上醫院(若轉運時間大於90分鐘可先行溶栓),通過信息平臺與上轉醫院共享患者相關信息

圖.png

圖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流程圖

4.4.2 (二)二級及以上醫院服務流程(圖2)。

二級及以上醫院服務流程根據患者就診方式分爲初診患者流程和接診上轉流程。

初診患者流程:接診患者並進行診斷→初步診治→規範化治療→患者病情穩定判斷是否能夠納入分級診療服務→可以納入分級診療服務的患者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定期派專科醫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導診療,對分級診療服務質量進行評估

醫院無急診介入治療能力且初診患者需要進行急診介入治療,則需上轉患者,流程如下:轉診前與患者和/或家屬充分溝通→聯繫上級醫院→就近將患者上轉至上級醫院,通過信息平臺與上級醫院共享患者相關信息

接診上轉患者: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患者進行診斷→初步診治→規範化治療→患者病情穩定判斷是否能夠納入分級診療服務→可以納入分級診療服務的患者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定期派專科醫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導診療,對分級診療服務質量進行評估

醫院無急診介入治療能力且接診上轉患者需要進行急診介入治療,原則上不得接診,直接將患者轉運至有急診介入治療能力的上級醫院,已接診者則需上轉患者,流程如下:轉診前與患者和/或家屬充分溝通→聯繫上級醫院→就近將患者上轉至上級醫院,通過信息平臺與上級醫院共享患者相關信息

圖.png

圖2.二級及以上醫院服務流程

5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蝕,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綜合徵,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穩定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主要表現爲發作性胸痛胸悶症狀,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ACS住院率、死亡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見原因,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對ACS患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全程規範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5.1 一、我國ACS的現狀

我國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發病率不斷增高,死亡率呈上升趨勢,2016年AMI死亡率城市爲58.69/10萬,農村爲74.72/10萬,AMI患者的平均年齡爲62.99歲,其中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齡分別爲60.83歲和68.76歲。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註冊(GRACE)研究顯示,ACS患者1年後死亡率約爲15%,5年累積死亡率高達20%。

5.2 二、ACS患者的初步識別與診斷

5.2.1 (一)ACS的初步識別。

主訴胸痛胸悶、劍突下不適、呼吸困難症狀患者應引起重視,急性胸痛患者應在首次醫療接觸後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採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心電圖肌鈣蛋白),做出診斷和鑑別診斷。要根據ACS類型和危險分層決定治療策略和方案。

5.2.2 (二)ACS診斷。

ACS患者的診斷主要依賴於病史、體格檢查心電圖、實驗室檢查心臟影像檢查功能檢查

1.病史採集。

(1)現病史:發病時間、症狀及治療情況。重點詢問有無胸痛胸悶、劍突下不適、呼吸困難症狀,以及症狀持續或緩解的時間,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

(2)既往史: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肥胖/超重等)、心臟基礎疾病等。同時要詢問並記錄各類出血性疾病史。

(3)個人史:是否有冠心病相關不良個人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生活節律混亂、缺乏運動、精神壓力過大等。

(4)家族史:是否有早發冠心病卒中等家族史。

(5)社會心理因素:是否有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和表現,是否存在工作或家庭人際關係不和諧等。

2.體格檢查

應進行全面查體,重點檢查生命體徵(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心律等。

3.輔助檢查

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醫院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包括12/18導聯心電圖檢查血常規、超敏肌鈣蛋白冠狀動脈造影超聲心動圖、運動心電圖、放射性核素檢查、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腎功能等。

4.診斷。

ACS的分類及診斷標準見表1,並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徵(NSTE-ACS)進行危險分層(GRACE評分),對於首診於二級以下醫院的臨牀表現不典型患者,若首診醫師診斷困難,應強調在胸痛中心的區域協同救治體系內由上級醫院的專科醫師幫助儘快明確診斷。

表1.ACS的診斷標準

ACS分類

診斷標準

STEMI

持續性胸痛≧20分鐘,伴有心電圖相鄰兩個以上導聯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胸前導聯0.2mV)或者新出現的完全性左(右)束支傳導阻滯即可初步診斷;發病時間超過3-4小時者可檢測肌鈣蛋白升高(cTn>99thULN 或CK-MB>99thULN)。發病早期就診患者不能因等待肌鈣蛋白檢測結果而延誤診斷和治療。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室壁運動異常。

NSTEMI

持續性胸痛≧20分鐘,伴有心電圖相鄰兩個以上導聯ST段壓低或T波低平、倒置;發病時間超過3-4小時者可檢測肌鈣蛋白升高(cTn>99thULN 或CK-MB>99thULN);超聲心動圖顯示節段性室壁活動異常。

UA

近一個月新發生心絞痛患者或者原有心絞痛患者胸痛性質、嚴重程度、持續時間、誘因、緩解方式等在近一個月內發生了變化,但持續時間多在20分鐘以內,心電圖表現爲一過性ST段壓低或T波低平、倒置,少見ST段抬高(血管痙攣性心絞痛)。肌鈣蛋白陰性

5.3 三、ACS的治療

5.3.1 (一)治療目標。

挽救高危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在最短的時間內解除或緩解心肌缺血,挽救缺血心肌,改善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降低家庭及社會醫療負擔。

5.3.2 (二)STEMI患者的治療。

對於STEMI患者應儘早、快速和完全地開通梗死相關動脈,同時進行規範的藥物治療。

1.再灌注治療:根據患者就診醫院情況,迅速選擇再灌注策略。就診於有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患者,首選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PCI)策略;對於就診於無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患者綜合評估轉運時間、症狀發生時間、併發症風險藥物溶栓出血風險,選擇轉運PPCI策略或溶栓後轉運策略;對於具有心內科導管室及其他急診介入條件,但缺少PPCI的專業人員的醫院,也可考慮轉運醫師至該類醫院行PPCI。

2.藥物治療:雙聯抗血小板(優先選擇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或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凝、調脂、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抗休克的規範化藥物治療方案。

3.中醫辨證論治:參考《中成藥治療冠心病臨牀應用指南》(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2018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心肌損傷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17年)中急性心肌梗死、圍介入手術期部分,辨證應用中醫藥治療方法

5.3.3 (三)NSTE-ACS患者的治療。

對於NSTE-ACS患者,儘早給予強化藥物治療,根據危險分層選擇介入治療時機。

1.一般治療:主要包括鎮靜鎮痛、穩定生命體徵,輔助氧療。對沒有禁忌症且給予最大耐受劑量心肌缺血藥之後仍然有持續缺血性胸痛的NSTE-ACS患者,可靜脈注射嗎啡。經過規範藥物治療生命體徵難以穩定患者應及時給予循環或/和呼吸支持。

2.規範藥物治療:雙聯抗血小板(優先選擇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或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凝、調脂、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抗休克的規範化藥物治療方案。

3.介入治療:對於就診於有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的極高危或高危患者,應分別在2小時內或24小時內實施緊急或早期介入治療;對於中危患者,可以在進行充分藥物治療基礎上,在72小時內實施延遲介入治療;對於低危患者,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根據無創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接受介入治療。對於首診於不具備急診介入治療條件醫院的上述NSTE-ACS患者,應在區域協同體系內實患者早期的合理藥物治療和及時轉運,在上述規定的時間窗內完成不同危險級別患者的介入治療。

4.中醫辨證論治:參考《中成藥治療冠心病臨牀應用指南》(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2018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心肌損傷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17年)中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圍介入手術期部分,辨證應用中醫藥治療方法

5.4 四、不同條件的醫院ACS院內救治流程

ACS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介入/外科手術治療,根據醫院是否具備急診介入/外科手術能力區分爲具有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院內診療流程(圖1)和不具備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院內診療流程(圖2)。

圖.png

圖1. 具備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ACS診療流程

圖.png

圖2.不具備急診介入治療能力醫院ACS診療流程

5.5 五、ACS患者的管理

ACS患者需要多學科合作的全程管理,涉及院前、院中、院後、社區管理多個環節,包括急性期的救治、合併症的診治、長期隨訪、運動康復生活方式干預、健康教育患者自我管理、精神心理支持、社會支持等。

5.5.1 (一)管理目的。

根據ACS出院前風險評估,分爲低危患者和中、高危患者兩類,分級隨訪。低危患者社區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隨訪管理,中、高危患者由二、三級醫院隨訪管理。應爲ACS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後一體化全程管理服務,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後。

5.5.2 (二)患者管理(管理表見附表1)。

1.成立ACS管理團隊:由院前急救、急診科、心內科、介入科、心外科檢驗科、康復科和影像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等組成,對於具備中醫藥治療能力醫院,應將中醫醫師納入管理團隊。

2.評估及啓動心臟康復

3.建立ACS隨訪計劃和健康檔案。

4.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出院計劃和隨訪方案。

中、高危患者出院後1年內進行隨訪,至少1-3個月一次,其中出院後1、3、6、12個月必須隨訪。根據患者症狀、體徵和輔助檢查結果,評估並監控ACS患者病情,及時調整治療策略。1年後進行隨訪評估,若病情轉爲低危,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若仍爲中、高危,繼續在二、三級醫院隨訪。

5.隨訪內容。

(1)輔助檢查超聲心動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特別是心肌梗死伴嚴重心衰或/和心律失常患者),腦鈉肽、血脂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電解質血常規和凝血常規、肝功能和腎功能。STEMI患者每3-6個月應檢查超聲心動圖,NSTE-ACS患者可每年檢查一次超聲心動圖。行PPCI患者術後9-12個月穩定患者可考慮行運動負荷試驗評估心肌缺血情況和/或行冠狀動脈影像檢查評估冠狀動脈通暢情況。

(2)優化用藥方案,提高藥物治療達標率。①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無禁忌證的ACS患者,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至少1年,優選阿司匹林聯合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②調脂治療:所有ACS患者無論初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都應使用最大可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以LDL-C水平作爲干預目標,達標後不應停藥或盲目減少劑量,對於不達標的患者,加用PCSK9抑制劑或膽固醇吸收抑制劑。③β受體阻滯劑治療:無禁忌證的ACS患者(所有STEMI和存在持續缺血症狀或左室射血分數降低的NSTE-ACS患者),建議使用β受體阻滯劑,以靜息心率爲參照,逐步調整至目標劑量和最大可耐受劑量。④ACEI/ARB類藥物治療:ACEI/ARB類藥物用於無禁忌症的STEMI患者和左室射血分數降低的NSTE-ACS患者,逐步調整至目標劑量和最大可耐受劑量。建議左室射血分數降低的ACS患者使用ACEI/ARB/ARNI。⑤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治療:合併糖尿病患者若無禁忌,建議使用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

(3)記錄患者個人信息、疾病信息,提供出院記錄副本,指導出院患者用藥及注意事項。進行心臟康復健康指導(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護理指導等),根據患者病情和分級管理要求,護士或專職人員應督促患者定期醫院隨診,記錄患者隨訪時間、內容和隨訪結果。應至少每3個月隨訪一次,加強出院患者隨訪預約管理,教育患者改變和/或消除行爲危險因素。

6.患者教育。

(1)規範ACS患者藥物治療,監督治療依從性;

(2)瞭解ACS的基礎知識,飲食指導,生活方式干預,嚴格戒菸限酒,監測體重、血脂、血壓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肝功能和腎功能心理精神指導,家庭成員心肺復甦訓練等。

5.5.3 (三)中醫健康管理

1.辨證用藥:參考《中成藥治療冠心病臨牀應用指南》(2020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PCI)術後胸痛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14年)和國家中醫藥局印發的卒心痛胸痹心痛病等中醫診療方案,辨證應用中醫藥治療方法

2.運動調養:指導患者合理開展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中醫傳統運動,合理控制運動量、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

3.情志調理:指導患者合理應用情志相勝、移情養性、順情療法、語言疏導、行爲暗示等方式,調暢情志,愉悅心情。

4.飲食管理:根據中醫辨證和食物性味歸經給予膳食指導,防止飢飽失常,口味勿偏嗜,遠離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5.生活起居注意防風避寒,隨時添減衣物,注意勞逸適度,戒菸限酒,控制體重,保證睡眠

6.隨訪:中、高危患者出院後一年內進行隨訪,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應對患者進行中醫證候辨識,出院後半年內至少1個月一次(至少有2次中醫證候辨識在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進行),之後1—3個月一次。

5.6 六、ACS分級診療服務目標、路徑與雙向轉診標準

5.6.1 (一)目標。

引導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充分發揮不同類別、不同級別醫院協同作用,規範ACS臨牀診療和全程管理,改善ACS患者預後,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5.6.2 (二)分級診療路徑。

ACS的分級診療爲ACS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後的一體化的醫療服務,實現轉診患者信息的互通互享,將院前急救、院內診療、出院評估、出院隨訪、隨訪評估和長期管理相結合,形成全程管理模式(圖3)。

圖.png

圖3.ACS分級診療路徑

5.6.3 (三)雙向轉診標準。

落實規範化轉診流程、制定雙向轉診標準有助於進一步優化急性胸痛患者診療流程,提升患者救治效率。

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轉至二級及以上醫院的標準。

(1)初步診斷爲STEMI的患者:有胸痛症狀心電圖ST段抬高。

(2)初步診斷爲高危的NSTE-ACS患者:有胸痛症狀心電圖ST段壓低;有或無胸痛症狀肌鈣蛋白升高。

(3)疑似ACS需要進一步評估患者:有胸痛症狀心電圖無缺血損傷改變、心肌標誌物不升高但不能排除ACS。

(4)患者中醫藥治療需求,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能提供者。

2.三級醫院下轉標準。

出院評估爲高危或中危可下轉至二級醫院,或在本院進行規範化管理;評估爲低危可直接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評估表見附表2)。

3.二級醫院下轉標準。

出院評估爲高危或中危在本院進行規範化管理;評估爲低危可直接轉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評估表見附表2)。

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達到三級和二級醫院下轉標準,經中醫藥治療後,病情穩定,已確定中醫辨證治療方案或中成藥治療方案,按流程下轉。

5.7 七、ACS患者的管理質控指標

5.7.1 (一)二級及以上醫院ACS患者管理質控指標。

1.所有患者首次醫療接觸至首份心電圖完成(FMC2ECG)時間;

2.首份心電圖完成至確診時間小於10分鐘的比例;

3.生物標誌物從抽血完成至獲取報告時間;

4.醫院患者轉運時間;

5.ACS診斷符合率;

6.出院前超聲心動圖檢查率;

7.入院24小時內、住院期間、出院後雙聯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等降膽固醇藥物、β受體阻滯劑、ACEI/ARB類藥物治療比例;

8.合併2型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治療比例;

9.啓動心臟康復的比例;

10.出院前風險評估的比例;

11.NSTE-ACS患者,根據危險分層選擇介入治療時機的比例;

12.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的比例;

13.STEMI患者入門到導絲通過(D2W)和入門到開始溶栓(D2N)的時間;

14.院內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15.住院天數與住院費用。

5.7.2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ACS患者管理質控指標。

1.所有患者首次醫療接觸至首份心電圖完成時間;

2.首份心電圖完成至確診時間(含遠程確診)及小於10分鐘的比例;

3.心電圖遠程傳輸比例;

4.生物標誌物從抽血完成至獲取報告時間;

5.醫院患者轉運時間;

6.轉診指徵符合率;

7.簽約管理患者的比例;

8.按計劃隨訪率;

9.實施和完成心臟康復計劃的比例;

10.接受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比例;

11.血壓血糖、血脂達標率;

12.戒菸患者比例。

5.8 附表1ACS患者隨訪管理表

(注:1年以後隨訪參考6、12月隨訪內容)

患者信息

姓名 _______ 性別  □男  □女   年齡____歲   身高____cm   體重_____kg

聯繫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來源

住院機構 ____________  醫聯體隨訪對接  □是  □否

病史信息

ACS類型 □STEMI  □NSTEMI    □UA

發病時間 □□□□年□□月□□日□□時□□分

病變部位:□左主幹(LM) □左前降支(LAD)   □左旋支(LCX) □冠狀動脈右支(RCA)

病變類型:□分叉病變  □多支病變  □長病變  □瀰漫病變  □其他

治療方式:□溶栓 □PPCI □CABG □單純藥物治療

出院前風險評估  □否  □是 _______(低危、中危、高危)

既往病史 □CABG史  □PPCI史 □糖尿病  □慢性腎病  □腦血管疾病  □貧血  □高血壓 □其他

吸菸史  □是  □否   飲酒史  □是  □否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是  □否

1個月

3個月

主要診療工作

□ 對接住院機構,獲取病史資料

□ 建立隨訪檔案

藥物方案調整

□ 開具相關檢查

心臟康復督導,健康宣教

中醫證候辨識(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藥物方案調整

□ 開具相關檢查

心臟康復督導,健康宣教

中醫證候辨識(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P2Y12受體拮抗劑

□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β受體阻滯劑

□ACEI/ARB類藥物

□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 PCSK9抑制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他汀類藥物

□降壓藥物

□降糖藥物(一般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

□SGLT2抑制劑 □GLP-1受體激動

中藥(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P2Y12受體拮抗劑

□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β受體阻滯劑

□ACEI/ARB類藥物

□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 PCSK9抑制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他汀類藥物

□降壓藥物

□降糖藥物(一般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

□SGLT2抑制劑 □GLP-1受體激動

中藥(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檢查

□ECG

血常規

□血脂

□空腹血糖

□HbA1c

□肝功能

□腎功能

□ECG

血常規

□血脂

□空腹血糖

□HbA1c

□肝功能

□腎功能

心臟彩超

危險因素控制

□吸菸飲酒:

體重控制

血壓控制

血糖控制

□血脂控制

□吸菸飲酒:

體重控制

血壓控制

血糖控制

□血脂控制

轉歸

症狀

出院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無

□有(如有請具體勾選以下選項)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卒中

□因心絞痛再次入院

心力衰竭

出血

□再次血運重建術 實施日期:

□死亡(心血管死亡□  非心血管原因□)

症狀

出院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無

□有(如有請具體勾選以下選項)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卒中

□因心絞痛再次入院

心力衰竭

出血

□再次血運重建術 實施日期:

□死亡(心血管死亡□  非心血管原因□)

6個月

12個月

主要診療工作

藥物方案調整

□ 開具相關檢查

心臟康復督導,健康宣教

中醫證候辨識(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 再次風險評估

□ 對接醫聯體內社區隨訪機構

交接隨訪檔案

藥物方案調整

□ 開具相關檢查

心臟康復督導,健康宣教

中醫證候辨識(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P2Y12受體拮抗劑

□ 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β受體阻滯劑

□ACEI/ARB類藥物

□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 PCSK9抑制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他汀類藥物

□降壓藥物

□降糖藥物(一般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

□SGLT2抑制劑 □GLP-1受體激動

中藥(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P2Y12受體拮抗劑

□ 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β受體阻滯劑

□ACEI/ARB類藥物

□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 PCSK9抑制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他汀類藥物

□降壓藥物

□降糖藥物(一般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

□SGLT2抑制劑   □GLP-1受體激動

中藥(對於有中醫藥治療需求的患者

檢查

□ECG

血常規

□血脂

□空腹血糖

□HbA1c

□腎功能

心臟彩超

□ECG

血常規

□血脂

□空腹血糖

□HbA1c

□肝功能

□腎功能

心臟彩超

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CTA

危險因素控制

□吸菸飲酒:

體重控制

血壓控制

血糖控制

□血脂控制

□吸菸飲酒:

體重控制

血壓控制

血糖控制

□血脂控制

轉歸

症狀

出院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無

□有(如有請具體勾選以下選項)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卒中

□因心絞痛再次入院

心力衰竭

出血

□再次血運重建術 實施日期:

□死亡(心血管死亡□  非心血管原因□ )

症狀

出院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無

□有(如有請具體勾選以下選項)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卒中

□因心絞痛再次入院

心力衰竭

出血

□再次血運重建術 實施日期:

□死亡(心血管死亡□  非心血管原因□ )

12個月後風險評估

□否  □是 _______(低危、中危、高危)

5.9 附表2二級及以上醫院ACS患者出院前評估

評估內容

低危

中危

高危

(出院前一週)GRACE評分

≤108

109-140

≥140

症狀心電圖改變

日常體力活動中無心絞痛症狀心電圖缺血改變

日常體力活動中出現心絞痛心電圖缺血改變

低水平運動中出現心絞痛心電圖缺血改變

心律失常

無休息或運動所致心律失常

休息或運動偶發心律失常

休息或運動所致複雜室性心律失常

血運重建併發症

急診PPCI血運重建完全(無70%以上的殘餘狹窄)且無合併症

溶栓後未行血運重建血運重建不完全(遺留70%以上的殘餘狹窄)或有併發症

未進行血運重建血運重建後仍有心絞痛發作

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抑鬱、焦慮等)

輕度心理障礙(抑鬱、焦慮等)

嚴重心理障礙

功能評估

LVEF≥50%且NYHA心功能I級

LVEF40%-49%或NYHA心功能II級

LVEF≤40%或NYHA≥III級

以上評估以GRACE評分爲基礎,結合後5項綜合評定,分爲低危、中危和高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