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藥

抗凝血藥 抗血栓藥 血液系統藥物 西藥中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àng xuè xiǎo bǎn yào

2 英文參考

antiplatelet drug

3 概述

抗血小板藥又稱血小板抑制藥,即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釋放等功能,從而防止血栓形成、延長已活化的血小板生存期,並且在治療劑量範圍內,不導致出血不良反應

根據作用機制可把這類藥物分爲:①抑制血小板代謝藥物,如乙酰水楊酸等;②阻礙ADP介導的血小板活化的藥物;③凝血酶抑制劑;④GPⅡb/Ⅲa受體阻斷藥。

4 適應

抗血小板藥適應症是預防動脈血栓形成,如穩定性和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前、缺血性腦卒中、PCI和周圍血管閉塞症等。抗血小板藥有應用於靜脈血栓、心房纖顫的臨牀觀察報告,但其效果不如抗凝血藥

5 作用機制

抗血小板藥物能夠抗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60年代初發現二磷酸腺苷(ADP)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因此建立了比濁法測定血小板聚集性,爲體外分析血小板功能開闢了新途徑。當時,發現了不少可以促進血小板聚集的物質,如腎上腺素凝血酶血清素(5羥色胺)和膠原等。隨後,由於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的發展,對血小板黏附聚集機制有了深入的瞭解。血小板膜有多種受體、如凝血酶受體、ADP受體、5羥色胺受體等。凝血酶等與其相應受體結合可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形成並釋放TXA2、ADP、5羥色胺。它們都可使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激活後,其膜糖蛋白Ib-Ⅸ複合物和Ⅱb / Ⅲa複合物與各自的配基vWF和纖維蛋白原結合而發生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小板藥就是通過封閉血小板膜上的受體和 / 或血小板內TXA2合成途徑等使血小板不被激活,從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7 藥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藥不宜與銀杏葉萃取物並用,患有心臟病、腦梗塞、各種血栓症並且在服用丙酮苄羥香豆素(華法令)等抗血小板藥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同時服用銀杏萃取物。

8 副作用

各種抗血小板藥副作用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副作用出血抗血小板藥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初期止血作用所必需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動脈血栓形成的啓動物,因此嚴格控制用藥劑量,臨牀適應證和禁忌證十分重要。同時,還應注意在使用抗血小板藥期間應該避免手術和創傷,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只有輸注血小板懸液纔是有效的止血措施。

9 血小板中毒

抗血小板藥包括[1]

(1)阿司匹林作用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使TXA2產生減低;同時使血管壁PGI2產生減少。TXA2具有強烈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縮作用,PGI2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擴張。小劑量阿司匹林抑制TXA2而不抑制PGI2劑量在0.3~0.6g/d抑制TXA2作用也大於PGI2

(2)氯吡格雷波立維)可選擇性地抑制磷酸腺苷(ADP)與它的血小板受體結合,抑制ADP介導的糖蛋白GPⅡb/Ⅲa複合物的活化,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也能通過阻斷由釋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擴增,抑制其他激動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但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3)噻氯匹啶(商品名爲力抗栓抵克立得氯苄噻啶敵血栓)爲合成的強效抗血小板藥,通過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從而抑制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的結合,也能強烈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對花生四烯酸膠原凝血酶腎上腺素等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

(4)雙嘧達莫可以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減少CAMP的降解,此外,還可抑制腎上腺素、ADP、膠原及低濃度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本類藥物臨牀用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血栓的發生

9.1 臨牀表現

[2]

1.皮膚黏膜出血創傷出血不止,嚴重者重要臟器出血而危及生命

2.可有過反應,出現皮疹,如紅斑、蕁麻疹等。

9.2 實驗室檢查

出血時間延長,可有白細胞血小板減低;可有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2]

9.3 診斷

血小板中毒的診斷要點爲[2]

1.有服用本品史。

2.具備出血中毒臨牀表現。

3.實驗室檢查支持。

9.4 治療

血小板中毒的治療要點爲[2]

1.服用本品後出血者應立即停藥,過量服用者立即催吐、洗胃。

2.嚴重出血者可輸血小板懸液、新鮮血補充凝血因子

10 相關出處

新編藥物

12 參考資料

  1. ^ [1]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86-187.
  2. ^ [2]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