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瘖·痰熱壅肺證

喉瘖 中醫咽喉科 中醫證名 急喉瘖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u yīn ·tán rè yōng fèi zhèng

2 英文參考

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喉瘖·痰熱壅肺證(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是指痰熱壅肺,以聲音嘶啞,甚則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帶、聲帶深紅腫脹,聲帶上有黃白色分泌物附着,閉合不全,伴咳嗽痰黃、口渴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等爲常見症的喉瘖證候[1]

4 喉瘖·痰熱壅肺證症狀

喉瘖·痰熱壅肺證患者邪熱傳裏,胃腑熱盛,則症狀加重,聲嘶,甚則語音難出,喉痛增劇,吞嚥困難,身壯熱口渴引飲,口臭腹脹,痰黃稠,小便黃赤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洪大而數[2]

痰熱壅肺,聲音嘶啞,甚則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帶、聲帶深紅腫脹,聲帶上有黃白色分泌物附着,閉合不全,伴咳嗽痰黃、口渴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2]

4.1 證候分析

喉爲肺系,聲音之門戶風熱邪毒壅滯於肺,肺氣不降而上逆,故幹癢而咳[2]

邪熱蘊結於喉,脈絡痹阻,使聲門開合不利,則音低而粗,聲出不利,甚至聲嘶,語音難出[2]

熱灼肌膜,氣血瘀阻,不通則痛,故見喉部灼熱疼痛而紅腫,甚則喉痛增劇,聲帶由淡紅轉至鮮紅[2]

喉部有黃色點狀分泌物,乃裏熱熾盛,煎煉津液而成[2]

吞嚥困難,爲喉部紅腫波及咽部之故[2]

由於病在咽喉之深處,故喉關及關外紅腫不明顯[2]

邪熱傳裏,胃腑熱盛,則身壯熱口臭腹脹,熱傷津液,則口渴引飲,痰稠而黃[2]

熱結於下,則小便黃赤大便祕結[2]

舌紅苔黃厚,脈洪大而數,爲裏熱熾盛之象[2]

4.2 方藥治療

治宜泄熱解毒,利喉開音,選用清咽利膈湯[備註]清咽利膈湯(《喉症全科紫珍集》):連翹梔子黃芩薄荷牛蒡子防風荊芥玄明粉玄蔘金銀花大黃加蟬衣、千層紙胖大海,以瀉火解毒,助以通便,使熱從下泄,達到清利咽喉,消腫止痛開音目的[2]

若無大便祕結,或服藥後大便已通暢,可去大黃芒硝[2]

因熱已傳裏無表證者,去荊芥防風[2]

若痰涎多,可選加貝母天竺黃瓜蔞前胡竹茹清熱化痰藥物[2]

若有呼吸困難症狀出現者,按急喉風處理[2]

4.3 草藥

解表清熱,解毒消腫,可用穿心蓮野菊花五指柑金鎖匙苦地膽備15 g,土牛膝根、羊蹄草各30 g,水煎[2]

4.4 中成藥

銀翹解毒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泛丸每次5粒,每日2~3次;片劑每次4片,每日3次。

中黃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黃連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4.5 外治法

4.5.1 吹藥

冰硼散珠黃散等藥吹喉,每日5~6次,以清熱消腫化痰利喉[2]

4.5.2 含法

含服六神丸鐵笛丸,每日3~4次,以解毒消腫,止痛利喉[2]

4.5.3 含漱

漱口方含漱,以清潔咽喉[2]。可用內服藥渣再煎,取藥液含漱。

4.5.4 蒸氣吸入

薄荷藿香佩蘭金銀花菊花等各適量,煎水,作蒸氣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芳香通竅疏風清熱[2]

或用以上藥液、板藍根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作超聲霧化噴喉。

4.6 鍼灸治療

4.6.1 針刺

針刺合谷尺澤天突等穴,用瀉法,以瀉肺利喉開音[2]

4.6.2 耳針

神門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針刺留針15~20 min[2]

5 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減少發音,尤忌大聲呼叫,使聲門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2]

禁食辛燥刺激及苦寒食物[2]。宜食生津潤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動火之品。

堅持體育鍛煉,妥善安排作息時間,積極治療鼻腔口腔疾病。

6 關於急喉瘖

急喉瘖爲病證名[3]。又稱暴瘖(出《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猝瘂(見《素問玄機原病式·火類》)。是指以突然聲音嘶啞,甚至失音爲主要表現的喉病[3]。屬喉瘖一種[3]。因其證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失音,發病較急,病程較短而得名[3]。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熱邪,或肺傷津枯所致[3]。本病以冬春兩季的發病率較高,無明顯的性別差異,從事使用嗓音較多職業的人發病率較高,可併發咳喘等症。小兒急喉瘖易致急喉風

張氏醫通·瘖》:“失音大都不越於肺,然須以暴病得之,爲邪鬱氣逆;久病得之,爲津枯血槁。蓋暴瘖總是寒包熱邪,或本內熱而後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並宜辛涼和解,稍兼辛溫散之,消風散薑汁調服,緩緩進之,或只一味生薑汁亦可,冷熱嗽失音尤宜。若咽破聲嘶而痛,是火邪遏閉傷肺,昔人所謂金實不鳴,金破亦不鳴也。古法用清咽寧肺湯,今改用生脈散六味丸作湯。”

急喉瘖與西醫的急性喉炎相類似[3]。可見於西醫的急性喉炎、痙攣性失音[3]

詳見急喉瘖條。

7 關於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爲病證名[4]。見《羅氏會約醫鏡》卷十四。是指以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失音爲主要表現的喉病[4]。瘖同喑[4]喉瘖失音[4]

《羅氏會約醫鏡》卷十四:“瘖者,謂有言無聲,非絕然之不語也[4]。”

臨牀上常可分爲暴瘖久瘖[4]

此外舌瘖是由中風舌強轉動不靈,語言謇澀,而喉咽聲音如故[4]

聾啞人因耳聾,不會說話,不屬於喉瘖[4]

詳見喉瘖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8-8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28.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治療喉瘖·痰熱壅肺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喉瘖·痰熱壅肺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