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眼科常用中藥 中藥學 化溼藥 理氣藥(眼科) 中藥材 皮類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òu pò

2 英文參考

Magnolia officinal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朗道漢英字典]

Magnolia hypoleuca[朗道漢英字典]

magnolia 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agnoliae corte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agnoliae officinalis,corte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fficinal magnolia 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officinal magnolia bark[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厚朴原植物及藥材

厚朴

厚朴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爲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乾燥幹皮、根皮及枝皮[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officinal magnolia bark(《中醫藥學名詞(2004)》)

Twolobed Officinal Magnolia Bark

6 別名

重皮、赤樸、油樸。

厚皮、重皮、川樸、紫油厚朴[2]

7 來源

厚朴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乾燥幹皮、根皮及枝皮[2]

厚朴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朴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Cheng的樹皮或根皮[2]

厚朴木蘭科植物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var. biloba Rehd.et Wils.的皮。厚朴M.officinalis的皮同入藥。

8 產地

厚朴主產四川、湖北、浙江、貴州、湖南[2]

9 原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淡褐色。葉互生,革質,狹倒卵形,長15~30cm,寬8~17cm,頂端有凹缺或成2鈍圓淺裂片,基部楔形,側脈15~25對,下面灰綠色,幼時有毛;葉柄有白色毛。花白色,芳香;花被片9~12;雄蕊心皮多數。聚合果圓柱狀卵形,長11~16cm;??木質,有短尖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喜生於溫涼、溼潤、酸性的肥沃砂壤土上。

10 產地

厚朴產於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

11 採收與初加工

4~6月剝取根皮及枝皮陰乾;幹皮置沸水中微煮後,堆置陰溼處,“發汗”至內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捲成筒狀,乾燥

12 生藥性狀

幹皮呈雙捲筒形、單捲筒形,厚2~8 mm;外表面棕灰色,較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多數皮孔,颳去粗皮現黃棕色;內表面紫棕色,劃之顯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外側灰棕色,內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光亮小結晶。枝皮、根皮單筒狀,有的根皮彎曲。氣香,味麻辛辣、微苦。

13 性味歸經

厚朴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2]

14 厚朴的功效與主治

厚朴具有燥溼消痰、下氣除滿的功效,用於溼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祕痰飲喘咳

厚朴具有溫中下氣燥溼消痰,梅核氣的功效,治脘腹痞滿脹痛嘔吐瀉痢食積痰飲咳喘[2]

厚朴眼科常用理氣藥,具有行氣燥溼,降逆平喘的功效。用於氣機不利,水溼停滯所致的白睛腫脹紅赤,結節隆起,雲霧移睛視瞻有色等。常與薏苡仁、法夏、滑石配伍,如三仁湯

15 厚朴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6 厚朴的化學成分

厚朴厚朴酚(magnolol)和厚朴酚(honokiol)。

厚朴及凹葉厚朴樹皮均含厚朴酚、和樸酚(Honokiol)。厚朴還含厚朴醛、厚朴木脂素A~I、松脂酚二甲醚、木蘭箭毒鹼等。還含揮發油,內有桉葉醇、丁香烯等[2]

厚朴中樞神經系統蟾蜍離體心臟均有抑制作用[2]

厚朴煎劑興奮兔腸管及支氣管平滑肌[2]

厚朴水提物可抗炎[2]

厚朴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以及某些皮膚真菌抑制作用,並有驅豬蛔蟲作用[2]

生物鹼有箭毒樣肌肉鬆弛及降低血壓作用[2]

厚朴醇提物和厚朴酚對實驗性胃潰瘍抑制作用[2]

17 厚朴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厚朴

Houpo

MAGNOLIAE OFFICMALIS CORTEX

17.2 來源

本品爲木蘭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乾燥幹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剝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陰乾;幹皮置沸水中微煮後,堆置陰溼處,“發汗”至內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捲成筒狀,乾燥

17.3 性狀

幹皮  呈捲筒狀或雙捲筒狀,長30~35cm,厚0.2~0.7cm,習稱“簡樸”;近根部的幹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長13~25cm,厚0.3~0.8cm,習稱“靴筒樸”。外表麪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颳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性,外層灰棕色,內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小亮星。氣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樸)  呈單筒狀或不規則塊片;有的彎曲似雞腸,習稱“雞腸樸”。質硬,較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枝皮(枝樸)  呈單筒狀,長10~20cm,厚0.1~0.2cm。質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17.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爲10餘列細胞;有的可見落皮層。皮層外側有石細胞環帶,內側散有多數油細胞石細胞羣。韌皮部射線寬1~3列細胞纖維多數個成束;亦有油細胞散在。

粉末棕色。纖維甚多,直徑15~32μm,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邊呈鋸齒狀,木化,孔溝不明顯。石細胞類方形、橢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分枝狀,直徑11~65μm,有時可見層紋。油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50~85μm,含黃棕色油狀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密塞,振搖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對照品、和厚朴酚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1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一甲醇(17: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二法)。

17.5.2 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K)。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17.6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7.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78:22)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94nm。理論板數按厚朴酚峯計算應不低於3800。

17.6.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厚朴酚對照品、和厚朴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含厚朴酚40μg、和厚朴酚24μg的溶液,即得。

17.6.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搖勻,密塞,浸漬24小時,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7.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兩種對照品溶液各4μl與供試品溶液3~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厚朴酚(C18H18O2)與和厚朴酚(C18H18O2)的總量不得少於2.0%。

17.7 厚朴飲

17.7.1 炮製

17.7.1.1 厚朴

颳去粗皮,洗淨,潤透,切絲乾燥

本品呈彎曲的絲條狀或單、雙捲筒狀。外表麪灰褐色,有時可見橢圓形皮孔或縱皺紋。內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切面顆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見小亮星。氣香,味辛辣、微苦。

灰分藥材,不得過5.0%。

17.7.1.1.1 含量測定

藥材

17.7.1.2 厚朴

厚朴絲,照薑汁炙法(附錄ⅡD)炒幹。

本品形如厚朴絲,表面灰褐色,偶見焦斑。略有薑辣氣。

灰分藥材,不得過5.0%。

17.7.1.2.1 含量測定

藥材,含厚朴酚(C18H18O2)與和厚朴酚(C18H18O2)的總量不得少於1.6%。

17.7.2 性味歸經

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能與主治

燥溼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溼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祕痰飲喘咳

17.7.3 用法與用量

3~10g。

17.7.4 貯藏

通風乾燥處。

17.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