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溼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èn shī tāng

2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滲溼湯

2.1 處方

白朮(三錢) 乾薑(炮 一錢) 白芍藥(一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白茯苓(去皮.一錢) 人蔘(一錢) 桂枝(不見火.半錢) 甘草(炙.半錢)

2.2 功能主治

治坐臥溼地,或爲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2.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2.4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滲溼湯

3.1 別名

七味滲溼湯(《景嶽全書》卷五十四)。

3.2 處方

蒼朮 白朮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乾薑(爁)各60克 橘紅 丁香各7.5克

3.3 製法

上藥哎咀。

3.4 功能主治

寒溼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腿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

3.5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棗1枚,生薑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溫服

3.6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4 扁鵲心書》卷下:滲溼湯

4.1 處方

厚朴60克 丁香 甘草 附子各30克 砂仁 乾薑 肉果(面裹煨透)高良薑各24克

4.2 製法

上藥銼碎。

4.3 功能主治

溫胃除溼。治脾胃虛寒四肢睏倦,骨節痠疼,頭暈鼻塞惡風,多虛汗,痰飲不清,胸滿氣促,心腹脹悶,兩脅刺痛霍亂吐瀉。

4.4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生薑3片,大棗3枚,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4.5 摘錄

扁鵲心書》卷下

5 丹臺玉案》卷二:滲溼湯

5.1 處方

丁香 蒼朮 白朮 薑黃 茯苓 甘草 陳皮等分

5.2 功能主治

治溼傷脾胃,下部虛腫大便泄瀉小便不利

5.3 用法用量

上藥加大棗2枚,生薑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服。

5.4 摘錄

丹臺玉案》卷二

6 《脈症正宗》卷一

6.1 方名

滲溼湯

6.2 組成

黃耆1錢,白朮1錢,茵陳8分,蒼朮8分,官桂8分,木通8分,半夏8分,車前8分。

6.3 主治

內溼

6.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普濟方》卷一一八引《十便良方

7.1 方名

滲溼湯

7.2 組成

蒼朮4兩,陳皮4兩(去白),官桂4兩,縮砂仁4兩,厚朴4兩,附子4兩,乾薑4兩,甘草2兩。

7.3 主治

風虛溼冷,頭項拘急,肢體疼倦,或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或內積陰寒,腹脅脹滿,飲食不進,便利無度;或風溼相搏自汗短氣筋脈抽掣。

7.4 用法用量

上爲飲子。加生薑5片,大棗1個,煎10銖服,不拘時候。

8 《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8.1 方名

滲溼湯

8.2 別名

七味滲溼湯

8.3 組成

蒼朮1兩,白朮1兩,甘草(炙)1兩,茯苓2兩(去皮),乾薑(爁)2兩,橘紅1分,丁香1分。

8.4 主治

因坐臥溼處,或因雨露所襲,或因汗出衣衾冷溼,久久得之,寒溼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利,大便溏泄;或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腰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者。

8.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7分,食前溫服

8.6 附註

七味滲溼湯(《景嶽全書》卷五十四)。《玉案》無乾薑,有薑黃

9 女科百問》捲上

9.1 方名

滲溼湯

9.2 組成

白朮1兩半,蒼朮半兩(炒),厚朴1兩,肉桂1兩,丁香1兩,乾薑1兩,陳皮1兩,細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9.3 主治

婦人溼勝濡泄經水反斷者。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2枚,煎1盞,食前熱服

9.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0 《濟生》卷三

10.1 方名

滲溼湯

10.2 組成

白朮2兩,人蔘半兩,乾薑半兩(炮),白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白茯苓(半兩去皮),桂枝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10.3 主治

坐臥溼地,或爲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重疼,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腿膝浮腫,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1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5 附註

本方方名,《東醫寶鑑·雜病篇》引作“勝溼湯”。

11 《回春》卷二

11.1 方名

滲溼湯

11.2 組成

蒼朮1錢半(米泔制),白朮1錢半(去蘆),茯苓1錢半,陳皮1錢,澤瀉1錢,豬苓1錢,香附7分,撫芎7分,砂仁7分,厚朴(去皮)7分,甘草3分。

11.3 主治

一切溼症。

11.4 用法用量

生薑1片,燈草1團,水煎服。

11.5 加減

脾虛發腫滿,氣急喘嗽,去白朮甘草,加腹皮枳殼木香蘇子、桑皮、蘿蔔子面白浮腫,去撫芎澤瀉厚朴香附,加山藥、炒芍藥、倍蒼朮;瀉不止,加肉豆蔻訶子烏梅乾薑;嘔噦,去厚朴香附撫芎,加炒山藥烏梅、炒米,甚不止,加煨乾薑;溼症身體重痛,手足麻木痠軟腫痛,或枯細痿弱,筋脈拘攣,去香附撫芎厚朴豬苓澤瀉、加當歸、生地、芍藥木香乳香、薄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風

11.6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12 《金鑑》卷三十九

12.1 方名

滲溼湯

12.2 組成

胃苓湯香附撫芎砂仁黃連

12.3 主治

溼熱生痰昏冒。

13 普濟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

13.1 方名

滲溼湯

13.2 組成

蒼朮1兩(制),乾薑1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陳皮1兩,甘草1兩。

13.3 主治

陰腫痛。

1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薑大棗水煎,空心服。

14 扁鵲心書·神方》

14.1 方名

滲溼湯

14.2 組成

厚朴2兩,丁香1兩,甘草1兩,附子1兩,砂仁8錢,乾薑8錢,肉果8錢(面裹,煨透),高良薑8錢。

14.3 功效

暖脾胃,闢風寒,祛瘴疫,除風溼

14.4 主治

脾胃虛寒四肢睏倦,骨節痠疼,頭暈鼻塞惡風,多虛汗,痰飲不清,胸滿氣促,心腹脹悶,兩脅刺痛霍亂吐瀉。

14.5 用法用量

每用5錢,加生薑3片,大棗3枚,水1盞,煎7分,去滓,空心服。

14.6 製備方法

上銼碎。

15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一

15.1 方名

滲溼湯

15.2 組成

茯苓豬苓白朮澤瀉蒼朮陳皮黃連山梔秦艽防己葛根

15.3 主治

腰重

16 馬培之醫案

16.1 方名

滲溼湯

16.2 組成

蒼朮1錢半,當歸2錢,川牛膝1錢半,苡仁4錢,萆薢2錢,甘草8分,黃柏1錢半,澤瀉1錢半,五加皮1錢半,苦蔘1錢半,大胡麻3錢。

16.3 主治

麻風,下部發斑,或踝跗腫脹,指掌起泡,漏蹄。

17 《鎬京直指》

17.1 方名

滲溼湯

17.2 組成

銀胡1錢5分,薄荷1錢,制厚朴1錢,杏仁泥2錢,淡豆豉2錢,赤苓3錢,秦艽1錢5分,廣鬱金2錢,白蔻仁8分(衝),絲通草1錢5分。

17.3 主治

溼邪在表,中脘不舒,溲便黃赤,午後蒸熱,舌白而滑,或灰滑微黃,邪留膜原,脈浮而滯,或弦滯而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