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

中醫診斷學 傳染病 中醫內科學 麻風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á fēng

2 英文參考

lepros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epros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麻風(leprosy[1][2])爲病名[3]。是指感染麻風病毒,以遍身麻木皮膚見紅紫癜,形若蛇皮,脫屑等爲主要表現的傳染病[3][3]。見《外科摘要》卷二。麻風又名癘風[3]、冥病、大風癩病大風惡疾、癘瘍、大麻風風癩血風[4]。爲一種慢性傳染性皮膚病[4]

患了麻風病,必須抓緊早期防治,本病目前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方法治癒率較高。

4 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風論》卷五:“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潰瘍。”

由體虛感受暴癘風毒,邪滯肌膚而發;或接觸傳染,內侵血脈而成[4]

麻風是由麻風分支桿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嚴重者可累及深部組織內臟器官麻風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導致肢體殘廢和畸形,使患者喪失勞動力。麻風病發生在任何年齡,男女均可發病。此外,麻風既不胎傳,也不遺傳

5 臨牀表現

初起患處麻木不仁,次發紅斑,繼則腫潰無膿,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膚,出現眉落、目損、鼻崩、脣裂以及足底穿潰等重症[4]

1.皮損:斑疹斑塊結節浸潤、獅面,斑塊中間有“打洞區”;

2.神經損害:耳大、尺、腓神經粗大

3.感覺障礙:溫度覺觸覺痛覺喪失;

4.細菌檢查陽性

6 診斷依據

1.感覺障礙。

2.周圍神經粗大

3.皮損或組織切片內,查到麻風桿菌。

4.病理組織學依據。

7 治療原則

1.積極防治,控制傳染

2.早期、及時、足量、規則治療;

3.病原治療;

4.對症治療畸形需手術治療。

8 用藥原則

1.少菌型病例以口服氨苯楓+利福平爲主;

2.多菌型病例以口服氨苯楓、利福平氯苯酚秦聯合用藥療效佳;

3.麻風反應病例以醋酸溶液潑尼松爲主,加強支援療法。

9 方藥治療

治宜祛風化溼,活血殺蟲[4]。初起先服保安化靈丹發汗,後改服神應消風散磨風丸,亦可選服一號掃風丸蝮蛇酒[4]。久病體虛可兼服何首烏酒[4]外治苦蔘湯洗滌潰瘍,外塗狼毒糊劑[4]。必須隔離治療[4]

10 輔助檢查

1.對各類麻風早期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爲主;

2.對瘤型麻風伴有深部組織內臟損害者與其他神經科疾患鑑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和“C”。

11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和體徵消失,皮損完全消退,連續一年內查菌四次陰性

2.好轉:症狀和體徵改善,皮損消退75%以上,治療後第一次查菌陰性

3.未愈:症狀和體徵無改善,皮損無變化。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11.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