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苓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èi líng tāng

3 製法

上藥銼碎。

4 功能主治

脾虛溼勝,致成黃疽,或大便泄瀉小便清澀,不煩不渴。

5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生薑5片,大棗2枚,水煎服。

6 摘錄

丹溪心法》卷四

7 《鎬京直指》

7.1 方名

胃苓湯

7.2 組成

制茅術2錢,川樸1錢,赤苓3錢,豬苓3錢,澤瀉2錢,廣木香1錢,白豆蔻8分(研,衝),陳皮1錢,浙藿香2錢。

7.3 主治

暑溼傷中腹痛泄瀉,或氣悶胸滿,舌白而滑,脈細而滯。

8 保嬰撮要》卷七

8.1 方名

胃苓湯

8.2 別名

胃苓散

8.3 組成

白朮茯苓澤瀉厚朴豬苓陳皮甘草(炒)各等分,桂少許。

8.4 主治

腸胃受溼,嘔吐泄瀉

8.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姜水、燈心陳皮煎湯調下。若停食吐瀉,小便短少,腹脹作痛,用此方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湯以調補脾胃。

8.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7 附註

本方改爲膏劑,名“胃苓膏”。(見原書同卷)。

9 麻症集成》卷三

9.1 方名

胃苓湯

9.2 組成

赤苓、豬苓厚朴甘草陳皮澤瀉、姜、棗。

9.3 主治

白痢水溼,小便短澀,虛熱瀉利,煩躁不眠。

9.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得效》卷五

10.1 方名

胃苓湯

10.2 別名

胃苓散

10.3 組成

五苓散平胃散

10.4 主治

傷暑煩渴引飲,所下如水。

10.5 用法用量

上2藥合和,紫蘇烏梅煎湯達下。未效,加木香、縮砂、白朮丁香煎服。

10.6 附註

胃苓散(《普濟方》卷—一七引《仁存方》)。

11 《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局方》

11.1 方名

胃苓湯

11.2 別名

經驗對金飲子、胃苓散、術苓湯、平胃五苓散對金飲子

11.3 組成

蒼朮(泔浸)8錢,陳皮5錢,厚朴(姜制)5錢,甘草蜜炙)3錢,澤瀉2錢5分,豬苓1錢半,赤茯苓(去皮)1錢半,白朮1錢半,肉桂1錢。

11.4 功效

安胃利水止瀉祛溼和胃

11.5 主治

脾溼過盛,浮腫泄瀉嘔吐黃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閒,大便飧泄濡瀉。夏秋之間,脾胃傷冷,水谷不分,泄瀉不止。沉冷證小便不利,及胃虛不和,早晨心腹痛陰囊腫,狀如水晶,時痛時癢出水,小腹按之作聲,小便頻數,脈遲緩。脾胃受溼,嘔吐泄瀉黃疸陰水中暑挾食不消,吐瀉腹痛。飲食停積,浮腫泄瀉

11.6 用法用量

每服1兩,以水2鍾,加生薑3片,大棗2枚,炒鹽1捻,煎8分,食前溫服

11.7 加減

口渴者,去肉桂

11.8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1.9 附註

經驗對金飲子(《加減靈祕十八方》)、胃苓散(《普濟方》卷三二一引《大全良方》)、術苓湯(《女科萬金方》)、平胃五苓散(《脈因症治》捲上)、對金飲子(《醫學綱目》卷二十三)。

12 痘疹會通》卷四

12.1 方名

胃苓湯

12.2 組成

澤瀉白朮陳皮、雲茯苓蒼朮(制)、川樸甘草肉桂三棱莪術

12.3 主治

痘疹吐瀉,灰白陷伏不起者。

12.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3 《準繩·瘍醫》卷二

13.1 方名

胃苓湯

13.2 組成

蒼朮(米泔浸,炒)2錢,厚朴(姜制)1錢,陳皮1錢,甘草(炙)1錢,白朮(炒)1錢,茯苓1錢7分,澤瀉1錢,木香1錢,白芍藥(炒)1錢,官桂5分,淡竹葉20片。

13.3 主治

癰疽,四肢沉重。

13.4 用法用量

上作1劑。以水2鍾,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8分,食前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