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

經外奇穴別名 腧穴學 穴位特效按摩 經外奇穴 頭頸部奇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āng yáng

2 英文參考

EX-HN2[中國鍼灸學詞典]

dāngyá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HN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當陽:1.經外奇穴名;2.太陽穴別名。

4 經外奇穴名·當陽

當陽經外奇穴名(dāngyáng EX-HN2 )[1][2][3]。出《備急千金要方》。在頭前部,當瞳孔直上,前髮際上1寸[3]。主治偏、正頭痛神經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感冒鼻塞鼻炎,卒不識人等。

4.1 拼音

dāng yáng

4.2 代號

EX-HN2

4.3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眼急痛不可遠視,灸當瞳子上入髮際一寸,隨年壯穴名當陽

4.4 當陽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當陽穴在頭前部,當瞳孔直上,前髮際上1寸[3][4]

當陽穴位瞳孔正視時)直上入髮際1寸處[4]

當陽穴位瞳孔正視時)直上入髮際1寸處,即頭臨泣後0.5寸[4]

經外奇穴——當陽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當陽穴的位置

當陽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當陽穴的位置

4.5 當陽取穴方法

坐位仰臥位,在瞳孔直上,入前髮際1寸。

正坐仰靠或仰臥位,目正視瞳孔直上,入前髮際1寸,於約平上星穴處取穴[4]

快速取穴:直視前方,沿瞳孔垂直向上,自髮際直上1橫指處即是當陽[5]

4.6 當陽穴位解剖

當陽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額腹或帽狀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分佈有眶上神經和眶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4.7 當陽穴的功效與作用

當陽穴有疏風通絡,清頭明目作用

4.8 當陽穴主治病

當陽穴主治偏、正頭痛神經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感冒鼻塞鼻炎,卒不識人等。

當陽穴主治頭痛眩暈感冒鼻塞目赤腫痛[5]

當陽穴主治頭痛眩暈感冒鼻塞目赤腫痛[5]

五官病:頭痛鼻塞眩暈目赤腫痛等眼疾[5]

神志病:卒不識人[5]

4.9 當陽穴的配伍

陽白神庭,治前額痛[5]

迎香合谷,治鼻塞[5]

太陽攢竹魚腰四白風池光明,治眼疾[5]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5][5]

平刺針尖向上或向下,針入0.3~0.5寸,局部重脹[5]

4.10.2 灸法

艾炷灸1~3壯;或溫灸3~5分鐘[5]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5]

4.11 特效按摩

以食指指腹按壓當陽穴,每次左右各1~3分鐘,可改善頭痛眩暈失眠症狀[5]

4.12 文獻摘要

太平聖惠方》:當陽二穴……理卒不識人風眩鼻塞。針入三分。

類經圖翼》:當陽,當瞳子直入髮際內一寸,去臨泣五分是穴。主治風眩鼻塞。灸三壯。

東醫寶鑑》:當陽二穴……主風眩、卒不識人鼻塞。針入三分。

鍼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當陽奇穴正視瞳孔直上入髮際一寸。針二至三分。灸三壯。主治風眩眼痛、鼻塞,亦治感冒頭痛目赤腫及其他眼疾。

5 太陽穴的別名·當陽

當陽經外奇穴別名,即太陽穴[5][6]。見《中國鍼灸學》。

太陽經外奇穴名(tàiyáng EX-HN5)[6]。出《備急千金要方》。別名前關當陽[6]。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6]太陽穴爲治療偏頭痛的首選穴[7]。主治偏正頭痛面癱面痛目赤腫痛麥粒腫目翳目澀齒痛感冒眩暈牙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等。每日揉按5~10 min,有預防感冒頭痛作用,還可美容除皺[7]

5.1 拼音

tàiyáng

5.2 代號

EX-HN5

5.3 出處

太平聖惠方》:前關二穴,在目後半寸,是穴亦名太陽之穴……

5.4 別名

前關(《太平聖惠方》)、當陽[7]

5.5 太陽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經外奇穴·太陽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7]

經外奇穴·太陽穴在頭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中[7]

經外奇穴·太陽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8]

經外奇穴·太陽的位置原載:“在外眥五分是。”《聖濟總錄》:“眼小眥後一寸。”《奇效良方》:“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今多據《聖濟總錄》結合《奇效良方》等,定位於外眼角與眉梢連線中點後開1寸處[8]

經外奇穴——太陽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太陽穴的位置

太陽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太陽穴的位置

5.6 太陽穴的取法

坐位或側伏位,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正坐或側伏位,絲竹空瞳子髂連線中點向外約1橫指處取穴[8]

5.7 太陽穴穴位解剖

太陽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顳筋膜和顳肌。分佈有顴神經的分支顴面神經面神經的顳支和顴支,下頜神經的顳神經和顳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5.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顳筋膜→顳肌[8]

5.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上頜神經顴顳支和顳淺動脈分佈;深層有下頜神經肌支和顳淺動脈肌支分佈[8]

5.8 太陽穴的功效與作用

清肝明目通絡止痛

太陽穴居眉毛外端和目外眥之間,位於頭之偏側,因此爲治療偏頭痛的首選穴;如每日揉按5~10 min,有預防感冒頭痛作用,還可美容除皺[8]

5.9 太陽穴治病

太陽穴主治偏正頭痛面癱面痛目赤腫痛麥粒腫目翳目澀齒痛感冒眩暈牙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等。

太陽穴主治頭痛、目疾[8]

太陽穴主治頭痛偏頭痛感冒眩暈牙痛目赤腫痛以及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急性結膜炎麥粒腫[8]

太陽穴主治頭面五官病:偏正頭痛面癱面痛目赤腫痛麥粒腫目翳目澀齒痛[8]。爲治療偏頭痛的首選穴[8]

保健:每日揉按5~10 min,有預防感冒頭痛作用,還可美容除皺[8]

5.10 刺灸法

直刺斜刺0.3~0.5寸[8]

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8]

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8][8]

直刺0.5~0.8寸,或點刺出血[8]

偏頭痛向後平刺1~2寸,透率谷,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同側顳部[8]

三叉神經痛向下平刺1.5~2.5寸,透下關,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面頰[8]

注意:針刺時,手法不能過強,退針後應用幹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8]

5.11 太陽穴配伍

太陽太沖委中關衝風池合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作用,主治天行赤眼

太陽攢竹肝俞太沖光明腎俞照海,有滋補肝腎,養肝明目作用,主治視物易色

太陽頭維率谷風池,有通經活絡作用,主治偏頭痛

太陽印堂合谷,治感冒頭痛[8]

太陽百會四神聰太陽,治偏頭痛[8]

太陽頰車耳門水溝承漿,治口眼斜[8]

太陽頰車耳門聽會耳尖風池,治目睛斜視[8]

5.12 文獻摘要

太平聖惠方》:前關二穴,在目後半寸,是穴亦名太陽之穴。頭風赤眼頭痛目眩目澀,可灸。針入三分。

聖濟總錄》:眼小眥後一寸,太陽穴,不可傷,傷即令人目枯,不可治也。

鍼灸大成》:太陽二穴,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痛,用三棱針出血。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即見,刺出血立愈。又法,以手緊扭其領,令紫脈見,卻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良方集腋》:偏正頭風斑蝥一個,去頭足翅,隔紙研細爲末,篩去衣殼,將末少許點在膏藥上,如患左痛貼右太陽,患右痛貼左太陽,隔半日取下,永不再發矣。……頭風痛壞一目,川貝母一粒,白胡椒七粒,共研末,蔥頭汁爲丸,如柏子大,用膏藥貼在太陽穴,目可重明。

驗方新編》:風火眼痛,黃丹和白蜜調敷太陽穴立效。

5.13 研究進展

5.13.1 治療流行性結膜炎

點刺太陽穴爲主治療103例,效果較好。能調整非洲流行性結膜炎引起的血象異常,促進角膜潰瘍穿孔的癒合,促進角膜近期瘢痕吸收,縮小。

5.13.2 治療頭痛

太陽印堂點刺放血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痛50例,效果良好。

5.13.3 血漿內皮素的影響

針刺太陽風池,可使偏頭痛急性期患者血漿內皮素水平顯著下降。針刺能有效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狀態。[8]

5.13.4 偏頭痛肝陽上亢證)的影響

電針太陽治療偏頭痛肝陽上亢證)具有明顯的即時鎮痛效應,其在頭痛緩解持續時間、緩解程度、克服藥物副反應等方面較常規西藥治療具有優勢。[8]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7.
  4. ^ [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7.
  5. ^ [5]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4.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8.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