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uán huā wán

2 《得效》卷九

2.1 組成

巴豆2-7粒(去殼),葶藶子大黃桂枝芫花杏仁等分

2.2 功效

水腫

2.3 主治

腫滿。

2.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吞下。五更早喫,下水大效。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米糊爲丸。

3 《聖惠》卷四十三

3.1 組成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幹),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甘遂半兩(煨令微黃),黃芩1兩,白朮1兩。

3.2 主治

心腹鼓脹,腸胃祕結喘促,不欲飲食。

3.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水送下。

3.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 《外臺》卷七引《古今錄驗》

4.1 別名

消化丸

4.2 組成

芫花1兩(熬),大黃2兩,葶藶子(熬)2兩,甘遂2兩,黃芩2兩,巴豆40枚(去心皮,熬,別研),消石1兩(一方無消石)。

4.3 主治

腹脹心滿,腸胃結食不消化嘔逆頭痛,手足煩疼。

4.4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服,日2次。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6 用藥禁忌

野豬肉蘆筍等。

5 《聖惠》卷五十

5.1 組成

芫花1兩(醋拌,炒令幹),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桂心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桔梗1兩(去蘆頭)。

5.2 主治

膈氣痰結痞塞,心胸壅悶。

5.3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6 《聖惠》卷四十八

6.1 組成

芫花1兩(醋拌,炒令幹),椒目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細辛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赤芍藥1兩,赤茯苓1兩,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木香1兩。

6.2 主治

寒疝積聚動搖,大者如鱉,小者如杯,乍來乍去,在於胃管大腸不通,風寒則腹鳴,心下寒氣上搶,胸脅支滿

6.3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溫酒送下,日3次。當下如泥,其病即愈。

6.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 《本事》卷三

7.1 組成

芫花醋制幹)1兩,乾漆(炒令煙盡)半兩,狼牙根半兩,桔梗(炒黃)半兩,藜蘆(炒)半兩,檳榔半兩,巴豆10個(炒微黑黃)。

7.2 功效

常服化痰,消堅,殺蟲

7.3 主治

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爲胃癰

7.4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加至5-7丸,食前薑湯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糊爲丸,如赤豆大。

7.6 用藥禁忌

禁酒即易治,不禁無益也。

7.7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芫花氣味鹹辛溫,入手、足太陽,善能行水乾漆氣味辛溫,入足厥陰,降而行血;狼牙根氣味苦辛寒,入足少陽厥陰,善能殺蟲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爲諸藥之舟楫;藜蘆氣味辛溫,入手陽明,能行積滯檳榔氣味辛溫,入足太陰太陽,能下氣消積;巴豆氣味辛熱,有毒,入手足陽明、足大陰,此積聚痰飲,久而不去,甚至生蟲、反胃,胃變爲癰,非有毒、行血下氣攻堅消積之藥不能掃除沉痼也。

7.8 附註

方中乾漆,《準繩·類方》作牛膝

8 《聖惠》卷七十一

8.1 組成

芫花1兩,大戟1兩,甘遂1兩,木香半兩(別搗羅,爲末),巴豆1兩(去皮心,紙裹壓去油,研)。

8.2 主治

婦人癥痞,心腹脹疼痛

8.3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

8.4 製備方法

上藥先以芫花等四味搗碎,用米醋1大盞,煮令幹,爲細末,研入巴豆,以醋煮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9 奇效良方》卷四十

9.1 組成

芫花(醋浸,瓦炒7次)7分,牽牛(半生半炒)7分。

9.2 主治

女人脾元虛憊,水氣腫滿

9.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相虛實,五更初用茶清咽下。天明其水即下。

9.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9.5 用藥禁忌

忌生鹽、油醬、豉面、醋、羊、鵝等毒食生冷。只可食精肉,如欲食鹽,炒鹽食之,以少爲貴,不食尤好。服藥之時須忌甘草

10 《聖惠》卷五十一

10.1 組成

芫花1兩(醋拌,炒令幹),甘遂1兩(煨微黃),黃連2兩(去須),麻黃(去根節)、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豆10個(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10.2 主治

留飲宿食不化。

10.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10.4 製備方法

上爲末,與巴豆杏仁膏同研令勻,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11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11.1 組成

芫花(醋炒焦)半兩,木通(銼)半兩,青橘皮(去白,切)半兩,胡椒半兩,大黃(煨,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楝實4個(銼,炒),茴香子(炒)3分。

11.2 主治

小腸氣小腹疼痛

11.3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空心、食前生薑、熱酒送下。

11.4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小豆大,丹砂末爲衣。

12 《聖惠》卷八十八

12.1 組成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幹),雄黃1分(細研),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京三棱1分(微煨,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12.2 主治

小兒癖氣堅硬,瘦瘁不欲飲食。

12.3 用法用量

3歲兒,每服3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

12.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粟米大。

13 《聖惠》卷四十九

13.1 組成

芫花半兩(醋拌,炒幹),硼砂1兩(醋化令消盡),乾薑半兩(炮裂,銼),京三棱半兩(銼碎,醋浸3宿,焙乾)。

13.2 主治

痃癖疼痛

13.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13.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硼砂醋熬成膏,以蒸餅少許同和爲丸,如綠豆大。

14 《外臺》卷八引《範汪方》

14.1 組成

芫花1兩(熬),大黃1兩,甘遂1兩,黃連1兩,麻黃(去節)1兩,杏仁(去尖皮)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1兩,巴豆50個(去皮心)。

14.2 主治

留飲宿食

14.3 用法用量

食前服1丸,日2次。不知稍增,以知爲度。

14.4 製備方法

上爲末,杏仁巴豆別搗如膏,合和以蜜爲丸,如小豆大。

14.5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豬肉、冷水、蘆筍等。

15 《聖惠》卷六十九

15.1 組成

芫花1兩,大戟1兩,甘遂1兩,川大黃1兩,青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

15.2 主治

婦人血分四肢浮腫,心腹氣滯,不思飲食。

15.3 用法用量

每服7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15.4 製備方法

上銼細,以米醋1中盞,旋酒藥於銚子內,慢火炒令醋盡,爲細末,以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6 《聖惠》卷七十九

16.1 組成

芫花半兩(醋拌,令幹),滑石1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

16.2 主治

產後大小便祕澀,坐臥不安

16.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蔥湯送下,如人行5-7裏再服。

16.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 《聖惠》卷七十二

17.1 組成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幹),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3分(銼,微炒)。

17.2 主治

婦人大便祕澀

17.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17.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8 《外臺》卷七引《深師方》

18.1 別名

破積丸

18.2 組成

芫花1分,蜀椒1分(汗),大黃6分,細辛6分,桔梗5分,烏頭4分(炮),茱萸3分,芍藥3分,茯苓3分,龍膽2分,半夏1分(洗)。

18.3 主治

寒疝積聚,周走動搖,大者如鱉,小者如杯,乍來乍去,在於胃管大腸脹滿不通,風寒腸鳴心下寒氣上搶,胸脅支滿

18.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飲送下,日3次。當下如泥,病癒。

1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8.6 用藥禁忌

忌豬羊肉、餳、酢物、生菜等。

19 《聖惠》卷二十八

19.1 組成

芫花2兩(醋拌,炒令幹),蓬莪術2兩,神曲1兩(炒令黃),麥糵1兩(炒微黃),京三棱2兩,鱉甲2兩(塗醋,炙微黃焦,去裙襴),白朮1兩,萆薢1兩(銼),麝香1分。

19.2 主治

虛勞癥瘕久不愈,臍肋有塊,形如杯,或如雞子,透隱皮膚,或經年不消,或疼痛如刺,或堅硬如石。

19.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1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9.5 用藥禁忌

莧菜、生冷。

20 《千金》卷五

20.1 組成

芫花1兩,大黃2兩半,雄黃2兩半,黃芩1兩。

20.2 主治

小兒心下痞痰癖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

20.3 用法用量

3歲兒至1歲以下,每服1丸,納入喉中,令母與乳。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

20.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粟米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