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塞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sāi sǎn

2 《千金》卷二十五

2.1 別名

黃耆散

2.2 組成

黃耆2兩,當歸2兩,芎2兩,白芷2兩,乾薑2兩,黃芩2兩,芍藥2兩,續斷2兩,附子半兩,細辛1兩,鹿茸3兩。

2.3 主治

金瘡,金瘡去血多,虛竭,疼痛羸弱。

2.4 用法用量

先食酒服5分匕,每日3次。稍增至方寸匕

2.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2.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內塞散胃氣之罅漏。方中黃耆衛氣鹿茸督脈,專爲外垣不固而設;乾薑脾陽附子少火,專爲四末欠溫而設;芎、歸、芍藥專爲營血不調而設;芩、芷、細辛專爲虛風入犯而設;續斷一味,專爲筋骨傷損而設,並取鼓舞諸藥之力。

2.7 附註

黃耆散(《普濟方》卷三○三)。《聖惠》內補黃耆散即本方去芍藥

3 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3.1 組成

人蔘白朮白茯苓熟地黃芍藥甘草黃耆肉桂當歸黃芩(酒炒)、桔梗防風

3.2 主治

穿心冷瘻

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連服10劑,次服黃礬丸護心散

4 《外臺》卷二十四引《深師方》

4.1 組成

黃耆2兩,細辛2兩,芍藥2兩,薏苡仁2兩,白芷2兩,瞿麥2兩,赤小豆7兩,乾地黃2兩,人蔘2兩,防風2兩。

4.2 主治

癰疽潰漏,血脈空竭。

4.3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巴,酒調下,日夜6-7過。

4.4 加減

腹痛甚,倍芍藥;口未閉,倍薏苡仁;膿多,倍黃耆

4.5 製備方法

上切,先以新成白苦酒置新器中,納赤小豆,須臾出銅器中,熬令燥,復須納苦酒中更熬,凡五反止,合搗爲散。

4.6 用藥禁忌

生菜、蔥、蕪等物。

5 聖濟總錄》卷一三○

5.1 組成

乾地黃(焙)1兩,續斷1兩,人蔘1兩,芍藥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甘草(炙,銼)1兩,芎勞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1兩半,黃耆(銼)2兩,當歸(切,焙)2兩,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3分。

5.2 主治

癰疽日漸焮長。

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空心溫酒調下,1日2次。

5.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6 急救仙方》卷一

6.1 組成

人蔘去蘆)2錢半,當歸去蘆,酒浸)2錢半,黃耆鹽湯浸)2錢半,芎(洗去土)2錢半,茯苓(去皮)2錢半,防風去蘆)2錢半,桂心2錢半,桔梗1兩,遠志1兩,甘草1兩,白芷1兩,縮砂2兩,香附子2兩,厚朴2兩,赤小豆5合(酒浸),附子2枚(去皮,煨)。

6.2 功效

排膿定痛生肌,內補托里。

6.3 主治

惡瘡癤,熱退,膿血不止,瘡內虛疼痛

6.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7分,入酒熱服

6.5 加減

煩渴,加五味子茯苓陳皮白芍藥熟地黃

7 外科大成》卷二

7.1 別名

龍射丸

7.2 組成

牛黃5分,天竺黃5分,輕粉5分,乳香1錢,沒藥1錢,薄荷葉1錢,冰片2分。

7.3 主治

內痔腫痛。

7.4 用法用量

臥時塞1丸入穀道內,7夜爲止。如髒頭收入,內有疼痛,用此藥塞入穀道內3-4夜。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蜒蚰搗爛爲丸,如棗核大,再研冰片爲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